中国自古就是超级制造帝国 清朝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

Posted 清朝

篇首语: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自古就是超级制造帝国 清朝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中国自古就是超级制造帝国 清朝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

2、初中历史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自古就是超级制造帝国 清朝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

  自古就是超级制造帝国 制造业全球第一。1860年的中国命途多舛,在北方,英法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皇北狩,并在次年死在热河行宫,将这个破碎的帝国连同不满10岁的继承人爱新觉罗·载淳,一同留给太后。但大真的是“落后”吗?就在1860年这一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2.9%,排名世界第一。>  当然,就算不谈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少真实性,这个“第一”也是靠茶叶、瓷器、丝绸撑起来的。>  这一年新签订的《北京条约》,又为这个破败的帝国增添一笔高达800万两的赔款。而此时,帝国的赋税要源,南方的半壁江山,已然沦入太平天国之手。形容这段时,有一句老生常谈——“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制造业世界第一的数据到底来自何方?>  这个数据只在一个地方出现过——2010年在CCTV财经频道热播的《华尔街》中:“1860年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美国只占1.8%,处于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占到32.9%。而到了190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到15.8%,中国占到11.1%。”奇怪的是,这组数字与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中1820年中美全球GDP比重中的数据一模一样。>  说到全球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的数据,只有贝洛赫在《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的《1750—1900年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中提到过一个估算的数字,1860年,中国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是19.7%,确实比美国的7.2%要高,但却比英国的19.9%低0.2个百分点。>  “第一”>  前数字时代的中国制造>  其实,无论是32.9%,还是19.7%,无论在国际上的排名是第一还是第二,对1860年的中国人来说,根本无关紧要。按照瑞典汉学家毕汉思打趣的说法,中华帝国乃是“一个没有邻国的帝国”,“第一”对这样一个帝国没有意义。>  帝国之治理,归根结底不过两大主题:一是税收,所得赋税用以维系整个帝国系统的正常运转;二是维稳,也就是保证帝国系统的运转别出太大纰漏。在这两大主题之下,一切与税收和维稳相关的话题才会被拿到桌面上仔细讨论,比如各省缴纳税赋数额,地方有无叛乱等等,至于贡献这些税赋之人,只要他们不造反即可。>  但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对名次和数字都漫不经心的态度,创造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神话般的第一。根据布洛赫的数据,在1750年,中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2.5%,直到1830年,这个数据仍然占到29.8%,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即使数据可能有所夸张,但仍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制造”的魅力——仅在1855年,茶叶输出量就高达15793700磅,5年后更上升到4千万磅;景德镇烧造的白瓷,在依照西洋画法彩绘后,行销海外;丝绸甚至出现在英国乡村小镇杂货铺的货架上。而衣被于天下的中国织布业,甚至将当成了原料产地。>  但这个“世界第一”并非一架充满活力、喷吐着蒸汽高速运转的机器,而是由全国各地难以计数的小手工业者,长期默默无闻的工作拼凑起来的泥足巨人。>  在传统中国,制造业被认为是“副业”,丝绸和布匹的产出靠的不是大工厂里联合作业和机器生产,而是家庭主妇一寸一寸辛勤地踏机纺纱,其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适应市场,更多是为了补贴家计。至于我们津津乐道的苏绣、闽茶、景德瓷等,大规模的生产只出现在几个地区,联合的生产方式亦甚少见,更多的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模式。>  在清代景德镇,往往一个窑厂的徒工就是一个家族,维系家族产业是这种制造业的根本,个人获得薪酬几乎可以微乎不计,因为所有盈利都会在家族内进行分配。物质资本的积累也几乎不会用来进行技术革新——很多家庭以家中的窑和手艺有着数百年的传承而自豪,技术革新被认为是“有悖祖道”。>  这种“神话第一”,看起来辉煌无比,但其实就像瓷器一样,美丽、精致,但是易碎。欧洲凭借其强大的技术革新力量强占中国全球制造业第一的地位,中国“神话第一”的地位也走到了尽头。>  洋务运动>  1860年之前,中国不需要西方的承认,它维持着一个唯我独尊的幻象,至少在1858年《天津条约》里“自不得提书‘夷’字”的条款之前,帝国仍然固执地对西方以蛮夷视之。而1860年《北京条约》之后,中国对西方的看法改变了,一种对等的国际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尽管是建立在西方枪炮威胁的基础上,但中国终于发现自己需要得到西方,更确切地说是得到世界的承认。>  1863年—1864年翻译出版的《万国公法》是一个长久以来被遗忘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为加入国际的规则自觉做出的重大努力。这一切,都被包括在后来所说的“洋务运动”中。>  但在中国的标准教科书中,洋务运动是一段失败的历史,它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做出的无可奈何的反应。贝洛赫在《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里的数据指出,从1860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份额跌至第二之后,到洋务运动进行到第19年的1880年,更跌至12.5%,排在美国之后,落到第三,之后则是一路下坡,直到1900年跌至令人脸红的6.2%。>  这一切真的是这场洋务运动惹的祸吗?实际上,自工业革命在西方发生以来,就已经注定了这种结局:长期以来中国位居的所谓第一,其实是一种不对等比较的产物,相当于瓷器与枪炮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之间的优势,完全是数量上的,随着工业化进程在西方的突飞猛进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这种对比的差距自然会越来越小,直到前者被后者赶超。>  中国人终于认识到在国际的竞争中,倚为立身治国根本的四书五经不足以抵挡西方的坚船快炮,由这种对现实的忧愤而引燃的寻求富强之道的务实精神,才是洋务运动的真谛。>  在洋务运动中,制造业上新技术的引进不会遭遇太多困难,因为这本来就由官方垄断,真正困难的是那些涉及民生的行业。尤其是纺织业,一台西方先进的纺织机器足以让数十位传统的纺织工人下岗。1881年广东捣毁裕厚昌丝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证,10月5日那天,数千人前往裕厚昌丝厂,捣毁了他们认为鬼声鬼叫害人身体的机器。但就在5年后,当地的妇女就将进入丝厂当成一种荣耀,“务求占得一位置为荣幸矣”。在山东,当地的纺纱工则将洋纱和土纱织在一起,从而出一种兼具土纱厚实和洋纱细密韧性的优质纱布。这一切毫无疑问都是在摧毁之前构建中国制造业第一神话的支柱产业,但也正在此时,大众开始了自己的“洋务运动”。>  被中学历史课本宣判了洋务运动死刑的1895年,或许更应该认为是洋务运动的涅槃再生。甲午海战败于终于挫败了这个老大帝国的最后一丝自负,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此后也被进一步深化,之后的变法和新政改革,都应当被视为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种子的发芽滋长。>  至于那个100年后才被计量史家发现的“制造业全球第一”,那从来不是洋务运动要拯救的对象。>  “第一神话”>  制造中国>  中国终于在150多年后又拿回了“全球制造业第一”的地位,根据一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占比达到19.8%,比美国高出0.4%,更有兴奋的专家宣称到2025年,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31%。>  就连美国人自己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都会黯然失色,家用电器的故障足以引起一场家庭危机,没了中国制造的玩具,也让孩子屡屡失望。但中国的一名小伙子却为了一台美国制造的iPad 决定卖掉自己的肾。>  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差别也正在于此,当美国以高新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主力时,中国则得意于东莞小工厂里密集劳作生产的牛仔裤和运动鞋。如果说,19世纪中国制造业第一的神话,是由易碎的瓷器和易霉的丝绸堆垒起来的话,那么,今天中国所谓制造业第一,背负的是“世界工厂”的压力。中国又被扔到了十字路口。   自古就是超级制造帝国 制造业全球第一。1860年的中国命途多舛,在北方,英法联军进京,火烧圆明园,咸丰皇帝仓皇北狩,并在次年死在热河行宫,将这个破碎的帝国连同不满10岁的继承人爱新觉罗·载淳,一同留给太后。但大真的是“落后”吗?就在1860年这一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2.9%,排名世界第一。

  当然,就算不谈这个数据到底有多少真实性,这个“第一”也是靠茶叶、瓷器、丝绸撑起来的。

  这一年新签订的《北京条约》,又为这个破败的帝国增添一笔高达800万两的赔款。而此时,帝国的赋税要源,南方的半壁江山,已然沦入太平天国之手。形容这段时,有一句老生常谈——“落后就要挨打”。

  1860年

  中国制造业世界第一的数据到底来自何方?

  这个数据只在一个地方出现过——2010年在CCTV财经频道热播的《华尔街》中:“1860年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美国只占1.8%,处于世界第一的是中国,占到32.9%。而到了1900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到15.8%,中国占到11.1%。”奇怪的是,这组数字与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中1820年中美全球GDP比重中的数据一模一样。

  说到全球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的数据,只有贝洛赫在《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的《1750—1900年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中提到过一个估算的数字,1860年,中国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是19.7%,确实比美国的7.2%要高,但却比英国的19.9%低0.2个百分点。

  “第一”

  前数字时代的中国制造

  其实,无论是32.9%,还是19.7%,无论在国际上的排名是第一还是第二,对1860年的中国人来说,根本无关紧要。按照瑞典汉学家毕汉思打趣的说法,中华帝国乃是“一个没有邻国的帝国”,“第一”对这样一个帝国没有意义。

  帝国之治理,归根结底不过两大主题:一是税收,所得赋税用以维系整个帝国系统的正常运转;二是维稳,也就是保证帝国系统的运转别出太大纰漏。在这两大主题之下,一切与税收和维稳相关的话题才会被拿到桌面上仔细讨论,比如各省缴纳税赋数额,地方有无叛乱等等,至于贡献这些税赋之人,只要他们不造反即可。

  但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对名次和数字都漫不经心的态度,创造了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神话般的第一。根据布洛赫的数据,在1750年,中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2.5%,直到1830年,这个数据仍然占到29.8%,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即使数据可能有所夸张,但仍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中国制造”的魅力——仅在1855年,茶叶输出量就高达15793700磅,5年后更上升到4千万磅;景德镇烧造的白瓷,在依照西洋画法彩绘后,行销海外;丝绸甚至出现在英国乡村小镇杂货铺的货架上。而衣被于天下的中国织布业,甚至将当成了原料产地。

  但这个“世界第一”并非一架充满活力、喷吐着蒸汽高速运转的机器,而是由全国各地难以计数的小手工业者,长期默默无闻的工作拼凑起来的泥足巨人。

  在传统中国,制造业被认为是“副业”,丝绸和布匹的产出靠的不是大工厂里联合作业和机器生产,而是家庭主妇一寸一寸辛勤地踏机纺纱,其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适应市场,更多是为了补贴家计。至于我们津津乐道的苏绣、闽茶、景德瓷等,大规模的生产只出现在几个地区,联合的生产方式亦甚少见,更多的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生产模式。

  在清代景德镇,往往一个窑厂的徒工就是一个家族,维系家族产业是这种制造业的根本,个人获得薪酬几乎可以微乎不计,因为所有盈利都会在家族内进行分配。物质资本的积累也几乎不会用来进行技术革新——很多家庭以家中的窑和手艺有着数百年的传承而自豪,技术革新被认为是“有悖祖道”。

  这种“神话第一”,看起来辉煌无比,但其实就像瓷器一样,美丽、精致,但是易碎。欧洲凭借其强大的技术革新力量强占中国全球制造业第一的地位,中国“神话第一”的地位也走到了尽头。

  洋务运动

  1860年之前,中国不需要西方的承认,它维持着一个唯我独尊的幻象,至少在1858年《天津条约》里“自不得提书‘夷’字”的条款之前,帝国仍然固执地对西方以蛮夷视之。而1860年《北京条约》之后,中国对西方的看法改变了,一种对等的国际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尽管是建立在西方枪炮威胁的基础上,但中国终于发现自己需要得到西方,更确切地说是得到世界的承认。

  1863年—1864年翻译出版的《万国公法》是一个长久以来被遗忘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为加入国际的规则自觉做出的重大努力。这一切,都被包括在后来所说的“洋务运动”中。

  但在中国的标准教科书中,洋务运动是一段失败的历史,它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做出的无可奈何的反应。贝洛赫在《1750—1980年国际工业化水平》里的数据指出,从1860年中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份额跌至第二之后,到洋务运动进行到第19年的1880年,更跌至12.5%,排在美国之后,落到第三,之后则是一路下坡,直到1900年跌至令人脸红的6.2%。

  这一切真的是这场洋务运动惹的祸吗?实际上,自工业革命在西方发生以来,就已经注定了这种结局:长期以来中国位居的所谓第一,其实是一种不对等比较的产物,相当于瓷器与枪炮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之间的优势,完全是数量上的,随着工业化进程在西方的突飞猛进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这种对比的差距自然会越来越小,直到前者被后者赶超。

  中国人终于认识到在国际的竞争中,倚为立身治国根本的四书五经不足以抵挡西方的坚船快炮,由这种对现实的忧愤而引燃的寻求富强之道的务实精神,才是洋务运动的真谛。

  在洋务运动中,制造业上新技术的引进不会遭遇太多困难,因为这本来就由官方垄断,真正困难的是那些涉及民生的行业。尤其是纺织业,一台西方先进的纺织机器足以让数十位传统的纺织工人下岗。1881年广东捣毁裕厚昌丝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证,10月5日那天,数千人前往裕厚昌丝厂,捣毁了他们认为鬼声鬼叫害人身体的机器。但就在5年后,当地的妇女就将进入丝厂当成一种荣耀,“务求占得一位置为荣幸矣”。在山东,当地的纺纱工则将洋纱和土纱织在一起,从而出一种兼具土纱厚实和洋纱细密韧性的优质纱布。这一切毫无疑问都是在摧毁之前构建中国制造业第一神话的支柱产业,但也正在此时,大众开始了自己的“洋务运动”。

  被中学历史课本宣判了洋务运动死刑的1895年,或许更应该认为是洋务运动的涅槃再生。甲午海战败于终于挫败了这个老大帝国的最后一丝自负,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此后也被进一步深化,之后的变法和新政改革,都应当被视为是洋务运动播下的种子的发芽滋长。

  至于那个100年后才被计量史家发现的“制造业全球第一”,那从来不是洋务运动要拯救的对象。

  “第一神话”

  制造中国

  中国终于在150多年后又拿回了“全球制造业第一”的地位,根据一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出的占比达到19.8%,比美国高出0.4%,更有兴奋的专家宣称到2025年,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31%。

  就连美国人自己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如果没有“Made in China”,都会黯然失色,家用电器的故障足以引起一场家庭危机,没了中国制造的玩具,也让孩子屡屡失望。但中国的一名小伙子却为了一台美国制造的iPad 决定卖掉自己的肾。

  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差别也正在于此,当美国以高新技术作为制造业的主力时,中国则得意于东莞小工厂里密集劳作生产的牛仔裤和运动鞋。如果说,19世纪中国制造业第一的神话,是由易碎的瓷器和易霉的丝绸堆垒起来的话,那么,今天中国所谓制造业第一,背负的是“世界工厂”的压力。中国又被扔到了十字路口。

初中历史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一直以来一些分裂分子不顾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断制造事端,叫嚣新疆独立,尤其是在今年的7月15日,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乌鲁木齐7·5暴力事件,造成197人死亡,800多人受伤。本文将结合历史事实,回顾一下新疆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03年,西汉政府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设置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东汉初年,匈奴南下,重新统治了西域各地。公元73年,东汉王朝派遣大军攻伐北匈奴,其中汉将窦固、耿忠、班超等在西域各地人民大力帮助下,南征北战,有力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局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唐朝统一了西域,并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1206年,蒙古汗国建立,西域大部分地区成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明代,西域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到了清代,国家空前巩固,先后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新疆,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这对于我国西北疆域的最后界定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间、新疆与中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改称西域为“新疆”,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治理。新疆与内地的军政体制基本一致,国家的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日益衰弱,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深受沙俄侵吞之害。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沙俄借口伊犁农民起义和阿古柏势力威胁到俄国安全,打着保护和代守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伊犁。新疆面临为外国瓜分侵占的危险。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受令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清军已陆续收复到天山南部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权覆没。清政府使臣曾纪泽经过与沙俄艰苦的谈判,几经周折,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条约议定沙俄军队撤出伊犁,中国以赔款和允许俄商在新疆贸易不纳税,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作为代价,于1882年使伊犁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1884年,刘锦棠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新疆军政中心由伊犁移到乌鲁木齐,使新疆行政建置与内地趋于一致。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新疆各族人民纷纷举行起义,推动了新疆革命形势的发展,新疆统治者几度更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到新疆进行抗日工作。二十世纪40年代初,盛世才投靠了国民党政府,跟随蒋介石的反共路线,残酷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3年秋,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同志为新疆人民的解放英勇牺牲。

 

  1945年秋,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的人民发动反压迫斗争,并成立了三区革命政府。1949年,三区革命政府派代表到北京,共商新中国成立大计,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关参考

中国电视制造业发展史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

中国从何时开始迷信德国制造,近代军事图强为何多以德国为蓝本

要说起国人对德国制造的推崇,在这里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李鸿章,一个是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脾斯麦,前者可以算的上最早的「”德粉”。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1901年)和脾

中国的电视机是从哪年开始制造的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为向国外看齐,1957年国家决定发展电视广播业,由此我国电视工业开始谱写历史。那时天津712厂有一个苏联援建的黑白电视机生产

江南制造总局发生在什么事件

希望对你有帮助:洋务运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

英美在南京制造的“三·二四”惨案是怎样的

三二四惨案1927年3月24日,英美军舰炮轰南京,这是北伐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罪行之一。1927年北伐军向长江下游进军时,美、英、法、意、日等国增兵上海并调集军舰去南京江面进行威胁,企图阻止

慈禧每天喝一种特殊饮料,一喝就是40年,制造者下场非常凄惨

说到中国的杰出女性代表人物,你最想起来的会是谁?是去年大热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所饰演的中国女首富商人周莹?是从默默无闻的嫔妃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的武则天?还是中

近代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 其主要负责人是谁

江南制造局(今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建于1865年(同治四年)。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工企业,也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同治

为什么说水兵宫崎贞雄的“失踪”是日军存心挑衅所制造的一场闹剧

“二次北伐”蒋介石率军北上之时,遭到英美帝国主义的阻挡,日本利用这一机会开始派遣海军陆战队长期驻扎上海和汉口,日军“海军特别陆战队”由此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日“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平时驻扎于上海和汉口,

1900年中国小伙迷路去外国娶妻生子,却制造了一个中国村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一个中国小伙迷路去外国却意外制造了一个中国村,不可思议却真实地存在。我们先从摩尔多瓦这个国家说起,摩尔多瓦是欧洲内陆的一个小国,他的主体民族是摩尔多瓦族,还有部分白俄罗斯人,乌

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清朝皇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清朝皇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清代皇帝制造文字狱,目的在于实行文化专制,压制人民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文字狱,是指封建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