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叶贸易的兴衰原因
Posted 茶叶
篇首语: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茶叶贸易的兴衰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代茶叶贸易的兴衰原因
茶叶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最早亦最主要的商品,茶叶的生产外销形态就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反映。对中国茶叶外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中外关系的研究,而且也利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广州是广东重要的港口,也是全国外销茶的重要口岸之一,研究广州茶叶外贸更具代表性,也更具有典型意义。
(一)、政治稳定、国家统一、茶业经济开始发展。
清初,关外满清趁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之机,进入关内。顺治期间,清政府的主要着力点是巩固政权,肃清明朝残余势力,而不是发展经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二年清廷收复台湾,国内政局逐渐稳定之后。清政府才开始注重发展经济,于康熙二十三年废止“海禁”政策以通商裕国,随后又颁发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奖励垦荒、扩大种植面积;改变税收方式,实行地丁合一;兴修水利等。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开始提高,各地茶叶生产开始稳定发展。如清代康熙中期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撰有地方官员“劝谕瑶人栽种茶树,每户灶丁遵谕须种茶一亩----。”从此,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茶业,到清代康熙中期以后步入了又一个发展时期。
(二)、茶叶流通渠道畅通促进了茶业发展
清初茶叶延续明代之制,仍为政府实行专卖的商品,一般人不能随意贩运。产茶地区生产的茶叶,除少数优质茶叶作为“贡茶”,由政府委派官员采办以供奉皇族外。其他分“官茶”和“商茶”。“官茶”由政府委派官员招茶商领引纳课后,从产茶区贩运到陕甘等地,交售给官府的茶马司,然后由茶马司将茶叶与西北等地少数民族交易马匹。“商茶”由茶商向政府请引后,从产茶区运销各地或输往国外,茶引一道,准运茶一百斤,每引征银税若干。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禁以后,清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茶叶的外销日趋增加。
茶叶经济的兴盛与茶商作用密不可分,清代茶商以徽商、晋商和广东、福建茶商为代表。徽商指徽州地区的歙县、祁门一带的商人。徽商在清代茶叶贸易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广设店铺促进内销和外销从事海运贸易。
晋商是指山西商人,供应西北市场及对蒙、俄贸易活动,晋商中的茶商以明代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成为国内主要茶商。晋商除采供福建茶外,清代湖南安化、湖北羊楼洞一带的茶叶生产,就是晋商带动起来的,他们从这里采办茶叶,把茶叶运销到西北茶市,至天津、张家口等地,再由俄国商人陆运至俄国和东欧等地。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湖南安化、湖北羊楼洞当地形成了以茶叶生产、加工及包装一体化的区域生产格局,促进了湖南及湖北当地茶业经济的发展。
广东、福建一带茶商是因广州开放对外通商,开始大量经销“商茶”装载出口,或销往南洋一带,或外销东印度公司。尤其在“五口通商”之后,茶叶外销急剧扩大,当地茶商籍地利之便获得了发展。
(三)、茶树培育技术进步和茶类不断丰富
清代,茶树培育出现了扦插无性繁殖技术,改变了前代茶树只能有性繁殖的旧观念。清李来章《连阳八排风土记》就有这样的记载:“种茶栽之法,将已成茶条,拣粗如鸡卵大,砍三尺长,小头削尖,每种一株,隔四五尺远----二年后,一齐砍尽,俟发粗枝,只留一科,不久成树---”。无性茶树培育技术的出现为茶农大量培育优良茶树品种,快速发展良种茶园,提供了可能。此外,在闽北一带,对一些优良茶树品种,也开始采用了压条繁殖的培育方法。
茶类不断丰富是清代茶业发展的又一特征,虽然明代就已出现红茶(见《多能鄙事》),但总体而言,清代以前,中国茶叶是以绿茶为主的。到清中期后红茶得以快速发展,清雍正(1773)年间,崇安知县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记述了产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所。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酒,土名江西鸟,皆私售于星村各行。”由于外销红茶供不应求,工夫红茶品种不断增多,如福建的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安徽生产“祁红”,云南生产的称“滇红”,江西称“宁红”,湖南称“湘红”,广东曰“英红”,浙江称“越红”等。
乌龙茶亦在清代产生,清代《王草堂茶说》引陆廷灿《续茶经》(1734年)记载了“半青半红”的乌龙茶。陈椽教授《从茶到六大茶类的起源研究》也载:“据福建安溪县人民政府查档案资料,青茶是清朝世宗胤祯雍正三年至十三年间(公元1725-1735年)劳动人民发明的。尔后乌龙茶生产再传播至闽北、台湾等地。这些乌龙茶主要是广东、福建一带茶商销往南洋一带。
轻发酵的白茶亦于清代出现,福建福鼎的白毫银针出现于公元1796年。出口销售港、澳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据(陈椽《从茶到六大茶类的起源研究》)。清代紧压茶在边销和出口贸易中找到了他们的出路和发展。据记载黑茶早在明代洪武初年四川就有生产,入清以后,黑茶竟成为湖南安化等地的特产。
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类的大量出现丰富了中国的茶叶花色品种,为尔后中国茶业的发展铺垫了基础。
(四)、茶种植、生产、加工等方式灵活是清代茶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清代中期之后,土地租赁经营大量出现,茶叶种植土地可以租赁经营,特征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如在闽北,租赁者可租种山地,因此大批外地客民涌向闽北租地种茶,土地租赁方式的出现客观上使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经营茶叶有利润的情况下,拥有较多土地的经营者开始雇工种植茶叶,并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雇佣更多劳动力,这种资本经营方式的大量出现也促进了清代茶业的发展。
随着茶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经营者开园种茶、设厂加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如同治《巴陵县志》载:“道光二十三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每挟重金来制红茶,土人颇享其利。日晒者色微红,故名红茶。”;广州茶商伍浩官“在武夷山拥有茶园,每年将武夷茶运往英国”;清代杭州茂记茶场租赁杭州狮峰茶园,投资办茶场、开茶行,生产、加工、销售狮子峰龙井茶系列经营。也从一个方面促进了茶业生产发展。
历史人物 驸马走私茶叶被赐死,朱元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话说自唐宋以来,中原王朝就利用茶叶与西部的少数民族进行贸易,来换取马匹。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指定了非常严密的政策,由官方来管理茶马贸易,在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茶马司。比如说“定上马一匹,给茶百二十斤,中七十斤,驹五十斤”。通过这种方式,“用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
因为茶马贸易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所以不少人走私茶叶,即所谓的“私茶”。由于供大于求,导致茶价下跌,而马价暴涨,这样一来,朝廷的损失非常惨重。朱元璋对这件事很在意,他对户部尚书郁新说:“贩鬻之禁,不可不严”,同时还不断派出官员前往川陕一带,专门监督茶马贸易的情况。
就在朱元璋重新整顿茶马贸易,严禁私茶时,他得到了一封来自兰县河桥巡检司小吏的“举报信”。看过奏折后,朱元璋非常愤怒,原来他的爱婿欧阳伦居然公开贩卖私茶,手下的家丁还敢殴打地方官员。那么这个欧阳伦到底是何许人也呢?明朝初年的公主大多嫁给功臣之子,但是这个欧阳伦的家世却没有留下记载。
我们只知道在洪武十四年十二月,朱元璋的第四女安庆公主下嫁欧阳伦。安庆公主的身份非同一般,她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安庆公主是朱元璋仅有的两个嫡女,因此欧阳伦的身份、相貌应该也不会太差。朱元璋对欧阳伦很赏识,经常派他到地方上赈济灾民、检查相关工程。
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女婿,欧阳伦逐渐变得骄纵不法,目无法纪。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多次派欧阳伦前往陕西,巡视当地的茶马贸易情况。欧阳伦发现贩卖私茶能够获取暴利,于是他“数遣私人贩茶出境”。别人贩私茶都是偷偷摸摸的,但欧阳伦居然明目张胆的,“所至绎骚,虽大吏不敢问”。
地方官心里明白人家是皇帝的女婿,谁敢惹啊!欧阳伦的家奴周保最为嚣张,他居然命令官府为他准备数十辆车,用来运送私茶。当周保带着车队路过河桥巡检司时,与当地的小吏发生冲突。周保虽然没有官职,但却敢殴打、侮辱司吏。巡检司小吏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写了一封举报信,呈送给朱元璋。
当朱元璋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后,他不顾女儿的哭诉求情,毅然做出了最后的判决,“赐伦死,保等皆伏诛”。其实,朱元璋完全可以不杀女婿,毕竟他是皇帝,手握生杀大权。但他没有手下留情,宁肯让自己的女儿守寡,也不能坏了大明朝的律法!朱元璋的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实在是令后人敬佩!
相关参考
道光二十年,英国对清朝发起了一场海盗式掠夺的“鸦片战争”,这是一场历史必然,也是本可避免的战争,本质上离不开货币关系左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茶叶风靡世界,清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在茶叶贸易
「”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这是《明史.食货志》中的一段话。因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对茶叶的需求很大,但是他们那边又不产茶,而中原地区对马匹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样也不产马
「”蕃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这是《明史.食货志》中的一段话。因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对茶叶的需求很大,但是他们那边又不产茶,而中原地区对马匹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样也不产马
导语海港作为区域海岸线的水域堡垒,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拥有经济贸易流通与构建海防军事体系的功能。在中国古代航海史上,广州港、扬州港、明州港、刺桐港执全国贸易活动之牛耳。(注意:扬州港属于运河与出海口交
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8月23号。一艘远洋帆船慢慢驶进了泉州港,船上不少水手高鼻深目,发色各异。一看就不是中土人士。这艘帆船属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海上贸易家族「”蒲氏”。他们可能起源于阿拉伯地区,世代
清朝八旗制度 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一段时期,在文化上有百家争鸣,各显奇能;军事上百花齐放,著名战役数不胜数,名将如繁星般云集于这个时代;而在经济上,各国通过变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大米是日本重要的农作物,但是大米的丰收也给日本幕府带来了严重的危机。粮食丰收带来的应该是国家的富庶,怎么到日本就成为影响幕府财政收入的原因呢? 人口数量稳定,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在德川幕府时代的日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干掉了自己的堂哥宇文护之后,又花了几年时间,用以安抚强邻突厥。到了公元575年8月,宇文邕正式出兵东征北齐,经过一年半的苦战,最终灭掉了北齐。北齐灭亡的原因我之前已经写过
崇明岛地处江海交汇处,在江水冲刷和潮汐激荡下,涨坍不定,加上行政区划变动和水利、道路建设等原因,很多集镇逐渐湮没。崇明中部的直河港北段的喇叭镇就是其中之一。「”喇叭镇,离城四十里”这是《崇明县志》对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