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顺治大哥惹祸端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你应该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逼死顺治大哥惹祸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逼死顺治大哥惹祸端
多尔衮为何死后遭清算:逼死顺治大哥惹祸端
顺治七年秋天,多尔衮患病。据说是膝盖受了伤,他用了不该使用的石膏敷治,结果使病情加剧(《北游录》)。为了调治疾病,也为了改善心情,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及大批八旗官兵到塞外打猎行乐。塞北寒冷的气候和行猎时过度的劳累,使多尔衮此行再也没能回到北京。十二月初九日,他病死在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
多尔衮死后,在他摄政时期用强权压制下去的各种矛盾一下子暴露出来。首先是皇帝本人与摄政王的矛盾。多尔衮摄政时,顺治帝福临尚小,而到顺治七年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了。身为皇帝却无权力,这对福临来说,当然是件无法长期容忍之事。摄政王一死,福临必然要真正操起皇帝的权力。其次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一批在摄政期受压的诸王与多尔衮的矛盾。那时他们慑于多尔衮的威望和权力,不敢有所表现,然而却从没有放弃他们那种保守落后的政见。多尔衮之死无疑是他们聚集起来,夺回失去的权力的绝好机会。另外,深受多尔衮信任与重用的一些大臣,此时也会为保住自己在摄政期间得到的权力而拼搏。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冲突,相互利用,清王朝的政局在多尔衮死后一个多月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多尔衮一死,他的亲信罗什、额克苏、鳌拜等人,即利用他的葬事大做文章。先是安排了隆重的迎灵仪式。十二月十七日,多尔衮的灵车运回京城。顺治帝与诸王大臣身着丧服到东直门五里以外迎候。从东直门到玉河桥,凡是灵车经过的地方,都有跪着哭丧的官员。公主福晋以下的命妇,则身着丧服聚集在睿王府大门内跪哭。灵车到达东直门外,顺治帝亲执玉爵为灵车敬酒,奠祭摄政王。这天夜里,满朝文武又都受命到睿王府中去守灵。接着,罗什等人又要求以皇帝的葬礼安葬了多尔衮。即使这样,他们还怕多尔衮死后的地位不牢,十二月二十五日,又通过顺治帝之口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其元妃为“义皇后”,并把他们的牌位供在太庙。他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使多尔衮这个护身符永远存在了。
与此同时,保守派的济尔哈朗等人,利用顺治帝要亲掌大权的迫切心情,也开始了一连串的活动。他们首先命大学士刚林等到摄政王府收回了象征权力的印符、赏功册,接着就开始削减多尔衮的军事实力。摄政时期,多尔衮将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同母兄弟英亲王阿济格与豫亲王多铎。他们是多尔衮推行其政策的重要军事支柱。当时多铎已先多尔衮一年病死,(美国历史 www.cha138.com)对济尔哈朗等人威胁最大的,就只有阿济格。阿济格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莽夫,摄政时期,自恃有战功,曾向多尔衮提出封自己为“叔王”的要求,但被拒绝。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又想扩充自己的势力与诸王抗衡。他以多尔衮生前曾说过“不满养子多尔博,而想让阿济格之子人自己亲辖乙正白旗”为由,企图吞并正白旗。阿济格的这些思想和行为,遭到正白旗多尔衮旧部的反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被寻找机会铲除阿济格的济尔哈朗等人看在眼里。于是他们联名上疏,告阿济格对摄政王不敬,轻而易举地给他定了罪,剥夺了他手中的军权,将他逮捕、削爵、幽禁、抄家,并将其诸子皆黜除宗室,赏给仇家为奴。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日,福临亲政。于是多尔衮原来的亲信一看形势有所变化,有些就投到济尔哈朗的门下。此时,原多尔衮与多铎分别统辖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已成无头大雁,阿济格又成了阶下囚,济尔哈朗等人认为时机已成熟,于顺治八年二月上疏,指控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清实录》)。
在济尔哈朗等人的奏折中,为多尔衮拟了下述主要罪名。一、顺治帝即位时,诸王立下誓言,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联合摄政。但多尔衮“背誓肆行,妄自尊大”,剥夺了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为“辅政叔王”。二、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侍从,与皇帝无异,所盖王府形同皇宫,并私用皇帝御用八补黄袍、大东珠数珠及黑貂褂等殉葬。三、散布皇太极称帝是违背太祖本意而系夺位的流言。四、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
追黜多尔衮是顺治帝亲政后处理的第一件大事,他所采取的措施与他对多尔衮的敌视态度直接相关。他本来就痛恨多尔衮的独断专行,见奏折中提到逼死豪格一事就更为恼火。豪格是皇帝的大哥,又是开国元勋,只因反对多尔衮就被罗织罪名整死,这在顺治帝看来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因此,他不顾一个月前曾亲自为多尔衮追封过“义皇帝”的尊称,断然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人宫”(《清史稿·多尔衮传》)。
瞬息之问,清王朝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巨大变化。专权多年的赫赫功臣多尔衮,死后尚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千古罪人。无疑,这是清人关后发生的第一场宫廷政变。多尔衮被贬黜,势必会让济尔哈朗等保守势力有所抬头。看起来这是多尔衮推行高度封建化政策的失败,但实际上却并不完全如此。这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政策所产生的巨大惯性,使历史的车轮仍然继续向前滚动。
翰林夫人用胸为尚书干爹焐朝珠 清代官场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09月14日第B04版,作者:刘永加,原题:清代官员误骂同僚祖母惹祸端
据梁溪坐观老人所著《清代野记》载:光绪年间,泰州王生,是同治甲子举人,在军机处谋了个章京的差事,也就是协助主官处理文书等事的文职官员。一天,王生要入值夜班,走到半路,突然一摸脖子忘了挂朝珠,在车中也没有找到。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共108颗珠子,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那时规定上朝或者入值必须戴朝珠,否则可是大罪。
这时王生已到了正阳门,无法再回家取,因为夜半开城,只许进不许出的。无奈之下,王生想起来附近住着同僚好友浙江人汪生,便欲到他那里暂借朝珠一用。于是,驱车前往,敲门求援。此时,汪生早已入睡,听到同僚王生来了,赶忙起床给王生开门。王生把半夜敲门的原因告知。汪生倒是很爽快,立即入内室取来朝珠,给王生挂上,说道:“我个子比你高许多,体形也比你肥大,我的朝珠恐怕你戴不合适,不如将我夫人的朝珠借给你暂用,或许可以蒙混过关。”
王生很是感激,但是好戏谑的他,面对此情此景,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曾经流传的一个女辈为尚书干爹焐热朝珠的故事,于是一时兴起,吟道:“百八牟尼珠一串,归来犹带乳花香。”谁知汪生闻听此言,脸色大变,转身入内;王生说完,也不等其送客,匆匆而出,赶去值夜班。
王生刚上车,只见汪生气汹汹地持刀追来,大骂道:“我好心帮你,你却如此污蔑我,我誓与你不共戴天!”王生不明白就里,急忙驱车而去。汪生追上去,一刀砍了车尾才回去。第二天早上,还没等王生前去归还朝珠,汪生早就握刀来到王生住的巷口等他了,吓得王生不敢出门,连续好几天的班都耽误了。王生很纳闷,后来询问了别人,才知道,他所吟诵的诗句正是讽刺汪生祖母的诗。这个汪生从此再也不放过王生,天天来找他要报仇,结果王生无法在京工作了,只得称病返乡。
说起来焐朝珠的典故,还真有记载,清人陈康祺的《郎潜纪闻》载:乾隆朝,有一位姓汪的翰林,喜好逢迎权贵,借以谋私,妻子曹氏更是会助纣为虐。当时,于敏中是朝中的重臣,军机大臣就干了近二十年,为了巴结他,汪翰林让妻子曹氏拜其母为干娘。后来,于敏中收受官员贿赂的事情败露,被撤职查办。为了继续求得官星高照,汪翰林又让妻子曹氏拜户部尚书梁国治为干爹,两家人交往频繁,关系非常密切。
一天,正是隆冬严寒,梁国治要上早朝,曹氏事先把朝珠放在胸前用自己的肉给焐热,然后亲手帮干爹戴到脖子上,以免朝珠冰着干爹。有人看到这种奴才相十足、谄媚阿谀的丑态,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昔年于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赫奕门庭新吏部,凄清池馆旧中堂。郎如得志休忘妾,妾岂无颜只为郎。百八牟尼珠一串,归来犹带乳花香。”这首极尽揶揄讽刺的打油诗一经传开,更是羞得汪翰林一家无地自容。
而今的汪生正是彼时汪翰林的孙子。王生无意中揭了汪生祖母的短,自己尚且不知;而汪生颜面无存,恼怒至极,不找王生寻仇才怪!
相关参考
名震历史的“四大妖姬”,个个都成了颠覆王朝的祸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的审美跟我们现在的欣赏眼光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人的审美眼光下出现了四大美女。据说当时她们走在街上人们看见她们的时
所谓月盈则亏,多行不义必自毙,和珅机关算尽,拥有了万贯家财,权倾天下,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可是,有一点,和珅确实失算了,那就是他所依仗的的乾隆皇帝,终有一天会驾崩,而新皇帝嘉庆帝,还会像乾隆皇帝那样宠信
顺治虽然二十三岁就驾崩了,由于结婚较早,后宫妃子也很给力,先后为顺治生下八个皇子,玄烨排行老三。起初,顺治在考虑未来皇位继承人时,玄烨并不是最佳人选,毕竟他前面还有二哥福全(大哥牛钮夭折),而且生母出
三國時期被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分天下,他們三位最高統帥麾下都是兵強馬壯,人才濟濟。當時三方勢力鬥來鬥去,無休無止。經過長時間的對抗過後,三國依然沒有任何一方能夠一統天下,反倒是被後來居上的司馬家族給實現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自古以来,开国皇帝都需要身经百战,饱经战火洗礼才能得天下,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想当年他起家之初,就是从红巾军的小卒做起,每天拿着大刀冲锋陷阵,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得以成为一代帝王
本文约4300字|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1.现在看来,宋真宗赵恒真的是「”天选之子”。为什么呢?作为宋太宗的第三子是没机会即皇位的。但他大哥疯了,二哥暴死,太宗逼死弟,侄,留下的皇位只能传给他了。就是如此
逼死秦始皇的3大预言,死亡前早有征兆。秦始皇征战无数,历经多次暗杀,再强的敌人都没有震慑到秦始皇,而这个强者在最后竟然被几句谣言给逼死了,秦始皇死亡之前,秦国共发生了3件怪事,是那三件怪事呢? 第一件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
海瑞如果自认历代清官他排第二,那包拯绝对不敢说他是第一。 海瑞的“清”,那是纯粹的“清”,不打半点折扣的“清”,我们现在有个词叫“裸捐”,那海瑞的“清”,就叫“裸清”,清得那真叫一个“赤裸裸”。
孙权和陆逊:陆逊(183—245),是三国时期的重要的人物,对三国的局势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术界对陆逊的研究并不充分,多是从陆逊为将、为相的角度出发,分析陆逊的军事、政治、法律才能,少数的几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