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因何停下了文字狱运动的杀戮之手

Posted 文字狱

篇首语: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皇帝因何停下了文字狱运动的杀戮之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皇帝因何停下了文字狱运动的杀戮之手

2、历史人物 和因何受乾隆信宠

乾隆皇帝因何停下了文字狱运动的杀戮之手

乾隆皇帝因何停下了文字狱运动的杀戮之手?

  文字狱的消失和它的兴起一样猝然。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国的封疆大吏在皇帝的一再鞭打下,集体陷入了亢奋乃至疯狂状态。他们放下日常工作,昼夜不息地审查着帝国内所有的汉字,而皇帝却在这个时候不动声色地转向了。

  这年年初,河南光州祝万青被人举报。举报者称他家祠堂所悬的匾额对联有严重问题。其匾额曰“豆登常新”。其对联是“吾祖吾宗,贻厥孙谋;若裔若子,增其式廓”,这类气势宏大的文字只有皇帝用起来才合适,平民百姓怎么可以妄用?

  指控当然十分可笑。可是如果祝氏因此家破人亡,却绝不会令人意外。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之后,类似的荒唐冤狱数不胜数。地方官不敢怠慢,将此案列为大案火速上报,等待着皇帝对他们办事勤敏的嘉奖。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皇帝说,闭着眼睛都能看出这是一起诬告案件:“此等扁对杂凑字句,谓之文理不通则可,指为语句违碍则不可。若如此吹求字句,天下何人得自解免?此案所控情节,看来竟属险诈诬罔,断不可因此拖累无辜,致长刁风!”

  既然皇帝不为已甚,地方官当然也就乐得不再伤天害理。乾隆四十八年之后(1783年),文字狱稀稀落落,显著减少。

  乾隆五十年(1785年),借《慎余堂集》案,皇帝又一次向天下督抚大员郑重重申,文字狱不可扩大化:“外间著有诗文,果有如钱谦益、吕留良等,其本人及子孙俱登仕版而狂吠不法者,自应搜查严办;若并非有心违悖,不过字句微疵,朕从不肯有意吹求。”这道谕旨之后的《奈何吟》一案,竟成了乾隆朝文字狱的绝响。腥风血雨终于停息,读书人提了几十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全国上下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清代文字狱档》)

  皇帝为什么停下了杀戮之手?

  因为文字狱运动已经成功地达到了目的。

  如前所述,乾隆朝文字狱的目的是以超级恐怖为手段,消灭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一切有胆量、有头脑、有野心和他较量的人,都已经从肉体上消失;一切稍涉异端的书籍字纸,都已经被烧光;连绵不断的惨痛绝伦的大案,已经吓破所有活下来的人的胆。

  一张一弛,宽严相济,是乾隆的一贯统治原则。严了三十年,终于可以宽一宽了。不但高压锅内臣民们的神经已经紧张到了崩溃的边缘,就连他这个给高压锅加火的人,也实在太疲倦了。

 

  更何况,文字狱运动的胜利结束,就如同一幢超级雄伟壮丽的建筑封了顶,标志着乾隆盛世构想的全面完成。物质的盛世很容易昙花一现,只有扫灭了一切精神敌人的盛世才可能永恒。而文字狱运动的成功标志着乾隆物质精神的双重胜利:物质上,他已经把传统社会的物质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最大;精神上,他创造了消灭一切异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乾隆盛世由此超越文景、贞观、开元等其他盛世,登上了顶峰,他的子孙后代将要继承的会是一个万代无虞的铁打江山。

历史人物 和因何受乾隆信宠

和为何能被乾隆信宠:成为皇帝贪污受贿代理人 >核心提示:有了共同的利益,乾隆帝与和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伙伴,乾隆帝需要和做一些不太光彩的敛财事务,而和打着乾隆帝的大旗趁机中饱私囊。本文摘自:《盛世启示录》,作者:侯杨方,出版:中国方正出版社> 乾隆帝处理贪污官员不可谓不严厉,整个清朝因贪污被处死的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共41人,而被乾隆帝处死的就高达27人,占了三分之二。在乾隆帝的意识里,天下是属于他一人,他是国家的唯一所有者,绝不会容忍臣下的贪腐行为,因此皇帝反贪腐是真心诚意的。由于乾隆帝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关注的反腐案件最终一定会高效破案。但是以天下之大,情况之复杂,官员之多,手段之高明,再英明、再能干的君主也无法烛照一切,必然会存在灯下的阴影——甘肃贪污案的主审官,乾隆帝最宠信的和,恰恰就是整个清朝最大的贪污犯,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薛福成对乾隆朝的反贪有一个说法:“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惴惴焉惧罹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剥,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地。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薛福成:《庸笔记》卷3。那么这个内隐究竟是什么呢?薛福成认为这个内隐就是和。 和是正红旗满洲人,出身于中等武官家庭,少年时家境一般,参加乡试未中。乾隆三十四年,和承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并被任命为三等侍卫,到了乾隆帝身边;六年后,被乾隆帝赏识,提拔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一跃成为乾隆帝最宠信的大臣,时年才26岁;随后又兼步军统领、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和的官运还远未到头,乾隆四十五年,在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黩案回京后,成为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其子丰绅殷德与乾隆帝最宠爱的幼女固伦和孝公主订婚;第二年赴甘肃镇压“回民暴动”,虽未立功,回京后却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乾隆四十九年升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管户部;两年后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爵位从一等男、三等伯、一等伯,直至最高的一等公。 和并无显赫的功绩,升官晋爵速度之快是清朝的一大异数,但能深获一向英察的乾隆帝赏识,他必有过人之处;两人年龄差距如同父子,乾隆帝对他的儿子们均不太满意、喜欢,而和的忠诚、聪明、机智、能干、趣味足以与一向自视极高的乾隆帝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揣摩透乾隆帝的心思,这才是和深得宠信的根本原因。乾隆帝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爱好诗词、文艺,政治能力超强,精通骑射,并通晓汉、满、蒙、藏、维吾尔五种语言,能与这些民族的首领直接对话,有效统治着拥有众多民族的、辽阔版图的大清帝国,他的兄弟、皇子、皇孙以及大臣们在才能的全面性上都只能望其项背。因语言能力有限,大臣们很少能胜任少数民族事务,而和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同样博闻强记,精通各项事务,多才多艺,且精通骑射,所以乾隆帝才能让其一人兼管众多重要的职位。乾隆帝到了晚年,身体、头脑均大不如前,甚至到了刚吃完早饭又索要早饭的地步,而他又不愿意大权旁落,因此需要一个自己非常信任的代理人帮助他处理事务,尤其是理财事务,www.cha138.com和可谓是适逢其会。中年以后的乾隆帝志得意满,不仅四处兴兵征伐,他的生活起居也逐渐由俭入奢,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林,四处巡游的费用更是十倍于康熙帝;晚年的乾隆帝更是借着自己与太后万寿的机会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办庆典,但又必须遵守祖制永不加赋,所以明令群臣进贡奇珍异宝;和出众的敛财能力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而这恰恰是一般大臣不耻为、不能为的。有了共同的利益,乾隆帝与和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伙伴,乾隆帝需要和做一些不太光彩的敛财事务,而和打着乾隆帝的大旗趁机中饱私囊。和极为贪财,利用第一宠臣的身份与大学士、军机大臣以及兼管众多事务的地位公开索贿、卖官,又利用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身份截留天下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因此他成为乾隆朝也是整个清朝的第一大贪官,并且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系统的贪腐食物链,层层贪腐、索贿行贿,败坏了整个官僚体系。这一切的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在广大民众身上,明为永不加赋,实为以贪腐加赋。更可怕的是,因贪腐官员日益增多,担心反贪会清除贪腐的食物链,和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即贪腐犯案的官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白银就可赎罪,而且获得了乾隆帝的批准,议罪银直接交给皇帝的私人银库——内务府广储司,成了皇帝敛财的工具,这是变相将贪腐合法化,甚至是鼓励贪腐。到了晚年,乾隆帝的反贪也逐渐改变了性质,变成了他敛财的手段,有意纵容官员贪腐,然后等到一定程度再用议罪银、抄没家财打击,起到了不加赋而敛财的目的,既保持仁君的形象,又因反贪而获得民心,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这种手段看似机巧,实际上却损害了整个帝国的肌体。 和在这场乾隆帝亲自导演的游戏中扮演了主角。在这场游戏中,贪官们实际上成为了皇帝的投资公司,和就是大大小小投资公司集团的总裁。贪腐的钱财在当时没有现代各种巧妙的技术手段隐匿,更无法转移国外,因此无处可逃,贪官们只是一群待宰的肥羊。章学诚评论:“自乾隆四十五年以后,迄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用事凡三十年,上下相蒙,惟事婪赃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清史稿》认为:“和继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宠贪恣,卒以是败”,乾隆帝则因“耄期倦勤,蔽于权,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章学诚遗书》;《清史稿》卷319《和传》、卷15《高宗本纪六》。。与薛福成一样,章学诚和《清史稿》在评价这段本站网时也将乾隆帝晚年的吏治败坏归于和,最多认为乾隆帝因年老被和蒙骗,这些均仅及表面,未触及实质,没能指出乾隆帝晚年的荒政、敛财、自以为是地操弄权术才是贪腐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他们的本站网局限性导致的。以乾隆帝的英察,他怎么会不知道在他眼皮底下和的所作所为?只是和的贪腐烈度之强,危害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他一向自以为是、志得意满,以为一切都在他的洞察、掌控之下,因此他对和始终宠信不衰。乾隆朝诛杀的贪官不可谓不多、手段不可谓不烈,这些贪官只是太过于肆无忌惮、超过皇帝的容忍底线才被清除,而实际上当时已经几乎是无官不贪,乾隆帝为了政局的稳定以及敛财的目的特意加以包容。当然,以当时的技术手段,皇帝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即使如乾隆帝早期那样对贪腐深恶痛绝,没有普遍的、低成本的舆论、民众监督制度以及有效的独立司法体制,仅仅依靠少数人,想要彻底清除贪腐也是不可能的。>   3

相关参考

晚清垂死挣扎的当权派至死也不停下掠夺的脚步

义和团运动是以为首的清朝官僚集团在绞杀戊戌变法后的第一件“政绩”工程,从大张旗鼓的挞伐到落荒而逃离开京城,慈禧集团经历了最为可耻的失败。这场以杀害二百三十一位外国人和成千上万中国教徒为成果,使中国完全

乾隆皇帝当政期间共发动过多少次文字狱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

与东南亚霸主之战两败俱伤,暹罗得利,乾隆因何错失追赶西方良机

清缅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先后进行了四次战役,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结合清史和缅史记录:一、清朝四任

康熙乾隆年间北京城不少胡同都设有栅栏 前门大栅栏因何出名

提到前门大栅栏,很多外地人都会对这样一个现象感到奇怪:大栅栏不发「”dàzhàlán”的正音,而发「”dàshílan’r”(大什栏儿)或者「”dàshālan’r”(大沙栏儿)。问及北京人,大多也是

赶紧停下,择日再葬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太后的棺材越抬越重,皇帝见状后立马说:赶紧停下,择日再葬【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

清朝乾隆皇帝为什么只要求太监能粗辨文字

明、清时期,皇宫里的太监都是要去读书的,明朝文人刘若愚在《明宫史》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当时皇宫里太监读书的详细情形。据《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太监读书是从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年间开始的,当时,明宣宗命令

从朱元璋到乾隆,明清两代文字狱愈演愈烈导致文人自抑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贫寒,做了皇帝之后,很是忌讳臣子的冒犯和讥讽,加上朱元璋疑心重且好杀,因为文字狱被其诛杀的士人着实不少,有些人被杀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明代初期,每逢正旦、万寿圣节及册立东宫时,

杀,10岁小孩说了一句话,乾隆:赏

清朝的文字狱是最严苛的,而清朝的皇帝中,又数乾隆施行的文字狱次数最多,竟然高达130多次,比他的几位先祖加起来还多。乾隆在一次下江南时,看到一副对联,认为其家主有谋反之意,大怒,要杀了这一家人,一个1

清朝乾隆发动文字狱最多

  文字狱历朝皆有,例如,中国史学家顾颉刚形容清朝文字狱在二百多年间基本上没间断:“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

李鸿章晚年因何感慨“都是纸糊的老虎”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