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贪污200万两,康熙却说忠君爱国,皇帝为啥都喜欢贪官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一直盯着手心看,手心会发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韦小宝贪污200万两,康熙却说忠君爱国,皇帝为啥都喜欢贪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韦小宝贪污200万两,康熙却说忠君爱国,皇帝为啥都喜欢贪官
韦小宝贪污200万两,康熙却说忠君爱国,皇帝为啥都喜欢贪官
明朝有个官员叫海瑞,大家都知道,是个大清官。
海瑞清廉到什么程度呢?明朝时朱元璋把官员工资压得很低,要靠工资活着,官员大概是个城市贫民生活的生活水平。但海瑞真就靠工资活着,为解决吃菜问题,他自己在官署后面开荒种地,每天下班后就脱掉官袍,换上粗布衣服,种点黄瓜豆角,补贴家用。
不过实际上他这官袍换不换意义也不大,一件官袍穿六年,补丁摞补丁,原来啥颜色都看不出来了,估计还不如粗布衣服新呢。
因为实在太穷,海瑞吃顿肉都是重大社会新闻。有一次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两斤肉,大街上人们都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卖肉的小贩更傻了:「没想到我这辈子居然能做上海老爷的生意!」连总督胡宗宪给官员们开会,都先传播下这个八卦:「看今天热搜了吗?海瑞买肉了。」
而且,海瑞这种清廉,是终其一生的,是一以贯之的。海瑞死前三天,属下和他结算一笔帐目,多给了七钱银子,海瑞命人赶紧给送回去。海瑞死后,仅有不到20两银子的存款,当时他官已经做到二品了,这点钱还不够他这个级别官员葬礼用的。
海瑞不但自己清廉,还试图让别人和他一样清廉。他当县令时,要求手下谁也不能有灰色收入,当时很多小吏纷纷辞职。他还给皇帝上书,说应该恢复朱元璋时收拾贪官的手段,「贪赃80贯以上者,剥皮实草」。「剥皮实草」是把人皮剥下来用草填满,然后站在衙门大门口,盯着里面办公的官员,「别贪哦,贪污就把你做成充气娃娃」。
海瑞的清廉在当时是公认的,可这样一个清官仕途却不顺利。皇帝把他比作「比干」却不予以重用。除了在五年淳安县令和八个月南直隶巡抚这两任上,海瑞算主政一方稍稍握有实权外,其它的官职大多是虚头巴脑的。让你升官,但不让你负实际责任。
清朝的和珅,和海瑞正好相反,是个大贪官。和珅被抄家时,财产总共达到了十一亿两白银,比清政府当时十五年财政收入加起来还多。
而且和珅很受乾隆皇帝的重用,差不多把清政府的重要职位给垄断了。他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封一等忠襄公,真正的权倾天下。
海瑞和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遭遇,在中国历史上反覆出现,总结起来一句话:皇帝喜欢用贪官,不喜欢用清官。
这又是为啥呢?
首先,清官通常原则性太强,用着不顺手;而贪官没啥原则性,让干啥干啥。比如海瑞,他连皇帝都敢骂,还事先准备好了棺材,摆出一副「死都不怕,你能把我咋地」的架势。
这样的人,领导能让他帮忙做点违反原则的事么?不能呀。他不稀罕赏赐,没法用重赏利诱他做某事;他不怕刑罚,不能用刑罚威逼他不做某事。所以,很难指挥。
在韩非眼中,这样的官员留着没用,应该直接除掉,「赏之誉之不劝,罚之毁之不畏,死者加焉不变,则除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大丈夫,但不是领导眼中的好官。
「用着不顺手」还不是皇帝最在意的,皇帝真正担心的,是清官名声太好,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纵观历史上更朝换代,自下而上的革命其实很少,皇帝真正的威胁,往往来自于原来手下的重要官员。他们本来就有权力有资源,如果再得了人心,那很容易变生肘腋,把皇帝推下宝座。所以,皇帝特别害怕大臣们名声太好。
聪明的大臣们也都明白皇帝这点小心思,因此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政治自污术」:功劳大权力大的大臣,会故意想办法把名声弄得很差。
比如战国时王翦,一面在前线打仗,一面找秦王要求赏赐土地,嬴政很开心;还有西汉时的萧何,压价买老百姓土地,老百姓不高兴,但刘邦很高兴;还有宋朝「杯酒释兵权」的石守信,敛财数万,养了一堆美女,还压迫百姓逼着他们帮自己修佛寺,赵匡胤听说后连连点头,石守信好样的。
这些大臣们自己糟蹋自己,通过「贪污受贿、建豪宅养美女、偶尔还要鱼肉百姓」的方式,给皇帝传递两个信号:
第一,领导你看我,胸无大志啊,有房子有女人我就满足了,没有其它野心;第二,领导你看我,没事就欺压老百姓,名声多差,我就是想造反,大家也不会支持我呀。
但海瑞就不懂这个,虽然做一个闲官,但人气却大得很。他去南京当官时,待遇堪比流量明星,「黄童白叟,填溢街巷以观公」,老百姓都涌上街头,想看看海瑞长啥样,顺便要个签名啥地。每天到海瑞府邸求见的人都得排队,有人进来后就在那瞎转悠,海瑞好奇地问:「你有啥事吗?」「没事没事,就想和老爷合个影。」
海瑞名声太好,老百姓叫他「海青天」。哦,皇帝是「天子」,他是「青天」?这皇帝能高兴吗?辈分都给整错了。
所以,当官还得学韦小宝。韦小宝:「奴才该死,做了贪官,愿捐200万两赈济灾民。」康熙:「你这份忠君爱国之心,真是难得。」
揭秘原来康熙帝让韦小宝功成名就另有阴谋?
不管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还是正史上的康熙皇帝,他对待朝廷中的官员,尤其是像直接与他谈论并参与国家大事的那些高级官员们很是有一套,今天就拿韦小宝这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人物来跟大家讲一下,康熙皇帝是如何把韦小宝变成鹿鼎公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阴谋呢?
在他们没有进行命运的相遇之前,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还在学习的年纪,而真正掌控朝廷大权的是以鳌拜为首的圈地大臣。而韦小宝也在市井之上锻炼着自己官运亨通的能力,他们的结合阴差阳错却意义非凡。
在尚书房的相遇由此开启了清朝盛世的大门,他们在年龄、性格上都大致差不多,一个向往宫外的自由生活,一个幻想宫内的富贵荣华,而他们都可以借助对方看到了,也感觉到了。他们在相互玩耍中也相互从对方的身上学习,在鳌拜逼迫康熙帝让苏克萨哈入狱处死的时候,韦小宝站了出来,为这个有些羸弱的皇帝挡了来自政敌的进攻,这正是兄弟义气使然。
从这个开始,鳌拜可能只想着自己要夺权,并没有想到韦小宝是他一生的噩梦,而韦小宝也就从那一天成为了康熙帝的知音。此后,在铲除鳌拜集团之后,自己的权力正在一步一步地回到自己手中,而意外地救出自己的母后,又让自己的权力进一步巩固,而韦小宝的官位也又升一步。
康熙皇帝在韦小宝的滑稽的帮助下终于掌握了实权,而他也在真假太后事件中知道了小宝跟民间组织--天地会有瓜葛,虽然灵活多变的小宝圆了过去,但是在腾达的背后也埋下了被皇帝起疑的种子。在韦小宝护送建宁公主去云南的时候已经是御赐黄马褂,作为钦差大臣的身份了,可想而知,韦小宝对康熙帝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因为清朝内部依然有吴三桂和天地会的威胁。
在从云南回来,小宝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虽然在平定了吴三桂之后,康熙帝面临的就是天地会这个大刺头了,韦小宝在真正达到了官职的顶峰--公爵,也是他跟康熙帝一场真正的抉择了,是选择继续跟着皇帝干还是帮助师傅陈近南进行反清复明成了他们撕破脸的导火索。
当然,韦小宝一直是重情重义的一个人,而他知道康熙皇帝统治的时代国泰民安,他只能归隐这条路能走了,好在康熙帝念及旧情放了他一条生路,而康熙帝留着韦小宝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深知韦小宝的为人,他知道太多康熙帝的事情还有大清的秘密,留着韦小宝并不是康熙帝不敢杀他,而是在朝廷之中的你争我夺,自己的权力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韦小宝肯定会回来帮助他的,后来与沙俄的战争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韦小宝是这样的人。
因此说,康熙帝把韦小宝一个市井之徒变成享尽荣华富贵的达官贵族背后真相令人深思,在古时候一个皇帝都要依靠外人,在皇宫深院之中寻得一个知心人是多么不容易,而韦小宝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做到这个位置,其中为人处事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参考
在金庸的《鹿鼎记》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画面——鳌拜被除掉后,康熙派索额图和韦小宝一起去抄家,抄出来二百多万两银子。这时,索额图对韦小宝道:“兄弟,他们汉人有句话说:‘千里为官只为财。’这次皇恩浩荡,皇上
小宝是个虚拟的小说人物,按小说推算,小宝应该比康熙小2岁,即出生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小说故事大约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左右结束,小宝28岁。但是近来有人研究原型应该是清朝康熙时代的隆科多
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书中的主角韦小宝,简直让人羡慕的不行。韦小宝既不会武功,也几乎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考取功名对他来说难如登天,但他的口才极为了得,按照现在的话说,就
1.《鹿鼎记》里韦小宝在真实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没有韦小宝这个人,但是有他的原型,根据纪连海老师说,韦小宝的原型,叫隆科多,实有其人,是康熙训练的少年摔跤手,在擒拿鳌拜这场重头戏中立下汗马功劳。隆科多可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韦小宝的七个老婆都是谁,韦小宝最爱的竟然是曾柔”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同样是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张无忌的滥情让观众吐槽,而韦小宝的多情则不让人感到厌恶。韦小宝的七个老婆
太监为什么纳妾,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晚清大剧《韦小宝》的都了解,韦小宝是清宫的大太监,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一生娶妻纳妾一共有九位夫人。虽然韦小
此人是韦小宝的原型,代表清朝出使俄国,与女王在床榻上签下条约
在影视作品《鹿鼎记》中,韦小宝代表康熙北上俄国,与女王苏菲亚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令人意外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只是主人公并不是韦小宝。赵翼是乾隆时期的进士,清朝著名的史学家。他的作品《檐曝杂记》
《鹿鼎记》相信很多朋友们都看过了,很多人都对韦小宝这个人物产生了很浓烈的兴趣,有崇拜、有羡慕、有说他是混混的、花心大萝卜什么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韦小宝这个人物可以说被金庸刻画的非常成功。大家都知道,
嫁与额驸吴应熊后,皇十四女和硕公主与额驸吴应熊定居在京城。顺治十年(1653),额驸吴应熊被授予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1657)二月,皇十四女晋封和硕长公主。同年,吴应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从一品)。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
嫁与额驸吴应熊后,皇十四女和硕公主与额驸吴应熊定居在京城。顺治十年(1653),额驸吴应熊被授予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1657)二月,皇十四女晋封和硕长公主。同年,吴应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从一品)。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