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Posted 统治者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清朝时的逃人法是怎么回事?
逃人法是清初六大恶政之一。清初与投充相关联的弊政,还有逃人问题。当时,逃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逼勒投充者,他们不甘充当奴隶,陆续逃亡。另一种是满洲官兵从关外带来的大批奴隶。清朝时的逃人法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颁布逃人法?
清朝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它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天命十一年(1626)始颁,中经多次更改。其内容有对逃亡者的处罚规定,还有关于惩罚窝主、奖励检举、奖惩有关官吏和办事人员等的规定。清入关前,为了制止农奴逃亡,就已陆续制定惩处逃人的法令。
入关后,清统治者又在所占领的部分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强迫汉人投充。沦为农奴的汉人不但遭到残酷剥削,从事繁重劳动,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更引起大量逃亡。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清廷进一步制定极其残酷的逃人法。规定凡旗下男妇逃者,一次黥其右颊,鞭一百归主;二次黥其左颊,鞭与归主如初。三次则论死归刑部。还规定,窝逃正犯,照例拟绞,妻子家产籍没,窝家的邻居流徙边远,有司以上各官分别处分。以后,又设兵部督捕衙门,专掌缉拿盗贼和逃人。
逃人法的严厉执行,不仅对逃亡者是个严重打击,同时也妨碍了汉族地主的利益,造成社会上长期动荡不安,因而在满、汉统治阶级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一部分汉族官吏反对严惩窝主的刑律,认为如窝主之罪重于逃人,则株连太多,用法不平,要求修改逃人法。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满族王公亲贵的利益,最初态度顽固,坚持逃人法。康熙中期后,随着旗地中农奴制经营逐渐被封建租佃关系所代替,前此严惩逃人和窝主的法令已不适应新情况,于是渐次更订、放宽惩罚。康熙二十五年规定,改三次逃人给宁古塔穷兵为奴。三十八年决定裁撤兵部督捕衙门,把督捕事宜归并刑部办理,将逃人案件逐渐与其它刑事案件同等看待。雍正二年(1724)规定,逃人在某地居住不到一年,窝主等俱各免议;超过一年,责三十板。干隆八年(1743),大学士徐本等奏准刊布包括一百零三条的《督捕则例》,继续贯彻了减轻处罚的精神。此后,由于满族内部的阶级分化日益加深,一般旗兵与余丁等逃亡严重,使清统治者把八旗兵丁逃旗作为督捕重点。干隆四十年曾规定,遇有八旗逃人,除报刑部外,并报步军统领衙门等严行查拿。但因清统治者无法遏止满族阶级分化的趋势,用逃人法加强对一般旗人控制的企图并没有实现。
顺治帝强抢江南名妓当妃子? 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强娶弟媳 顺治皇帝的董鄂妃不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一直后世小说家钟爱的题材,顺治皇帝登基后,摒弃了前朝重满排汉的施政方针,重视汉文化,重用汉臣,废除了残酷的“逃人法”和圈地。
所谓“逃人法”是清初恶政之一,指的是被满人俘虏的汉族人民一旦为奴,不许逃走,否则,收留庇护之人也要被诛连处死。
圈地,更不用说了,一纸文书,跑马圈地,汉族人的土地无条件被占有。
所以说,顺治皇帝的这两项仁政,还是很得民心的。平时,顺治帝也非常喜欢汉人的文化,于是,文人才子们就把顺治帝著名的宠妃董鄂妃说成是江南名妓——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董小宛了。真实的董小宛是做了如皋才子冒辟疆的小妾,于是,又有一批人考证冒才子的著作,从中寻找送妾入宫的痕迹。
其实,不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顺治帝亲汉归亲汉,按年龄推算,董小宛和顺治帝福临根本就没有结合的可能。
崇祯十五年,冒辟疆纳小宛为妾,董小宛19岁。第二年九月,皇太极驾崩,福临继位,年方6岁!董小宛贤良淑德,卒于顺治八年,时年,顺治帝才14岁!根本就没有交集。
至于,历史上的董鄂妃,是大臣鄂硕之女,叫乌云珠。顺治十三年入宫,封为妃。四个月后又封为皇贵妃。不是孝庄坚持不能废后,皇后之位也是囊中之物。当然了,董鄂妃宠冠六宫,却又红颜薄命,儿子刚满三个月,就夭折了,从此一病不起,直至死去。顺治帝对董鄂妃一往情深,死后,不顾礼制,追封她为皇后。
据后世考证,董鄂妃入宫的史书记载非常模糊,“年十八,入宫“其实,她先是嫁给顺治帝的弟弟襄亲王的福晋,一次入宫觐见的机会,和福临一见钟情,两人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不久,襄亲王死去,乌云珠入宫,顺治皇帝不顾伦常,强娶了自己的弟媳。并在短期之内,封至皇贵妃。两人恩爱有加,也是帝王情爱的一段佳话。
江南名妓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号青莲,“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相关参考
在中国几千年的而历史上,出现过差不多有500位左右的皇帝,但是各朝各代的亡国皇帝一般没什么好下场,死的死,逃的逃,但是溥仪作为清朝的亡国皇帝确实不一样的,3岁登基,6岁亡国,此时溥仪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
清朝时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清朝时的民族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推行“汉法” 满族入关以前已经建立了以议政王大臣会议为核心,八旗制度为骨干的一整套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入关以后为了适应不断扩大的统治地
审理案件时的> 审理案件时的>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0\\0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0\\0 清朝审理案件时的历史> 女犯人\\0\\0 女犯人> 男
1.清朝后宫选秀女的制度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秀女挑选。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从顺治到光绪九朝,选秀女总共80多次。八旗秀女
清朝的护照是怎么回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出国之前需要办理一个东西,那就是护照。而在很久以前,我国要想去其他国家是不需要护照的,因为我们国家实力足够强大,让他们只
伍子胥父诛于楚伍子胥的父亲,姓伍名奢,楚平王时期的太子太傅,是楚庄王时的重臣伍举之子,志虑忠纯,才学渊博。《春秋》里的伍奢楚平王时期,楚国为了和秦国搞好关系,决定和秦国联姻,当时初定的联姻对象是楚国太
清朝文官官职正五品左右春坊左右庶子明、清左右庶子,位正五品,作为词臣迁转阶梯,非太子僚属。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传古有“庶子”之官。《周礼·夏官》有官名“诸子”,掌教戒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战国时,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丁卯奇荒”是怎么回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
宗人府: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管理皇家事务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