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万两送京官

Posted

篇首语:不一定终身受雇,但一定终身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白银万两送京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白银万两送京官

2、慈禧太后一天四万两白银的生活费是怎么花的?

白银万两送京官

 清朝“三敬”陋规:白银万两送京官

  清代的一大纰政,是陋规问题。所谓陋规,是指清朝衙门中历来相沿的送礼不良成例。其中,最主要的中央级衙门及官吏收受的陋规。清代的陋规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呢?光绪年间的进士何德刚,长期在清末吏部供差,任主事,后外放府道。长期的京官生活,使他熟谙清朝中枢各部内情,民国后追忆往事,写了一部《春明梦录》。书中记录了作者的亲历见闻,其中记述户部在京各库之贪污、浪费、官吏之营私舞弊详尽具体,尤其记述了“三敬”陋规,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史料。

  《春明梦录》书中记述:“道、咸以前,外官馈送京官,夏则有冰敬,冬则有炭敬,出京则有别敬。”这里指的清朝中央级衙门及官吏收受礼的陋规有“冰敬”、“炭敬”、“别敬”。所谓“冰敬”,是为消暑而送的礼,算是个防暑降温费吧;所谓“炭敬”,是冬季地方官给京中大臣的孝敬礼,算是个防寒保暖费吧。冰敬与炭敬都是以官场惯例的形式存在的,而这样的惯例还不仅于此。外官出京,也要给京官送上一笔“红包”,称为别敬。所谓“别敬”,是地方官奉派出京或到中央述职离京时要给有关官员送的礼,有师生关系的门生还要向老师、同年馈赠的礼。

  “冰敬”、“炭敬”、“别敬”是个什么行情呢?从史料看,冰敬与炭敬没有具体标准,但基本原则就是地方官员不能太小气,必须保证有福同享。只有“京信常通,炭敬常丰”,才能当好官、发好财。据《春明梦录》记载,同光以后,只有督抚送军机还有冰敬,其他外官送京官只有炭敬。炭敬的标准,从八两到三百两不等,基本上是按照官阶大小排列。虽然,看起来送的不多,但是当朝权贵、同乡、同年、朋友都要一一送到,连籍贯是自己任职省份的所有京官都要全送,这对于外官来说花费也就不小了。在送炭敬的时候,官员们都好面子,不能在红包上只说包了多少银子,但又要让收礼的一目了然,怎么办?送八两或者十两的,在红包上写梅花诗数十韵,要是四十两就写四十贤人,三百两写毛诗一部,把本来尽是铜臭味的送礼变得儒雅无比。

  至于别敬,倒是有“明码标价”的。历任清代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的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记录,他多次外任大吏,“出京留别”时送别敬花了不少钱。他向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六部尚书、都御吏、侍郎、大九卿、同乡、同年、世好等赠送的“别敬”,在1845年任陕西粮道时送了1.7万两;在1847年任四川按察使时送了1.5万两;在1849年任贵州布政使时送了1.1万两;在1850年任河南布政使时送了1.2—1.3万两。另有记载,同治年间,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在写给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就谈到自己曾给三江两湖五省的京官送过1.4万两别敬。

  送别敬有个“潜规则”,那就是“烧香哪个菩萨都要烧到”。外官晋京馈送的别敬,数目有限,得受者多的不过数百两,少的仅数十两或数两,但不止馈送一人,而应致送的则以数十数百人计。《春明梦录》记述:“而别敬则较为普通,督抚藩臬到京,除朝贵外,如同乡同年,及服官省分之京官,多有遍送,其数不过十金上下,后来竟有降至六金者。然而京官日渐加多,外官所费已不赀矣。”若是位隆权大的外官,每年晋京陛见或办事之人数百甚至上千,累之不可计数的,“开销”那就大了,如张集馨、曾国藩之辈,一年馈送的银子都要上万两之多。

  《春明梦录》还记载:“同年同乡于别敬之外,则有团拜项,谓每岁同年同乡有一次团拜也。”这里讲了一个“团拜”,每年同年同乡搞搞关系、热络热络,红包也是断不可少的。外官馈赠京官除了常见的“敬”以外,还有多如牛毛的“红包”,如岁金,节敬、程仪、贽礼、赆礼、赙礼、贺仪等,有的馈赠银两,有的馈赠古玩、字画,有的则馈赠方物吃食等。当然,如有要事相求,可就不止这些个“敬”了。《春明梦录》还记载,有人请求涛贝勒(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办事,信封上写了“千佛面经”四个字,涛贝勒傻乎乎的不知所谓,将它拆开给大家看,结果里面是一张千两银票也。

  清朝“三敬”陋规:白银万两送京官

  清朝官员家中的豪华客厅老照片

  炭敬、冰敬、别敬等陋规盛行,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京官收入比较低。何德刚在《春明梦录》中说了自己的情况:“余到京后,来源渐涩,每年所入不过百金,然亦不无小补。”清朝的俸禄制度大体上沿袭明朝。明朝的官俸定额是比较低的,但清朝各级官俸的数额都要低于明朝。当年位极人臣的一品文官,正俸年收入不过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4万出头。这份工资,即使在当时也算不得多高。为安定官心,朝廷就给了京官一笔专门的收入,叫做“恩俸”。本来京官的工资收入包括俸银与俸米,外官则只有俸银没有俸米,对比之下,外官就显得更不平衡了。于是,为稳定地方干部队伍,朝廷又推出了安抚外官的特殊政策,专门设立了“养廉银”。养廉银的设立,本来的目的是改变京官与外官的收入严重不均现象,但由于养廉银数额之巨大,新的不平衡又产生了。这样,京城的官员则需要别的生财途径,让外官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与京官分享,冰敬、炭敬与别敬,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

  当然,外官向京官馈送红包,更重要的是京官可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其喜怒直接关乎外官的乌纱,其间利害,孰敢小觑。于是,京、外之间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给于外官之“别敬、炭敬、冰敬”,此三敬便是这种调剂的主要形式。我们仅从清朝的京官和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就可窥得清朝官场的黑暗。“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京官在皇城里,朝廷有什么风吹草动,耳耳相传,总能获悉一二,相对地方官员,京官的信息要灵很多,且大多权重。《歧路灯》里说:“这官场中椒料儿,全凭着声气相通,扯捞的官场中都有线索,才是做官的规矩。”京官不仅掌握这些信息,还掌握着任免、参撤官员等权力。而地方官员为获取这些信息和得到京官的照应,让官路越走越通达,往往会向京官馈赠银钱物件等。这样,地方官用钱物换取高升的机会,京官也多了一种聚财的手段,彼此各取所需吧。

  炭敬、冰敬、别敬等陋规的钱财哪里来?在清朝,“三敬”之陋规并非贪污受贿的“黑钱”,它的来源是地方官利用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一级压一级,上级向下级伸手索取,以至于走向半公开渠道。乾隆四十九年,江西巡抚郝硕以进京陛见“盘费短少”紧要为名,勒派属员道、府、州、县共七十一员送银八万余两。更主要是地方官员设立各种多如牛毛的税赋项目,人称“无形之加赋,有形之勒索”。乾隆四十九年,历任两广总督俱用盐商提供给他们进京“贴补公费”的银子达三万余两至五六万两不等。

 

  《春明梦录》总结“三敬”的历史说:“光宣之际,公行贿赂,专重权贵,末秩闲曹愈难沾丐矣。”其实,嘉庆道光以后,由于国力渐衰,“三敬”就处于日益严重的失控状态之中,陋规在社会生活中已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取得了半合法的地位。“属员以夤缘为能,上司以逢迎为喜……科敛竟溢于陋规之外。”陋规渗透到官员、衙署的政务活动、日常生活中,社会为此负担沉重,对人心道德戕害更重。这一切表明,清王朝走到了尽头。

慈禧太后一天四万两白银的生活费是怎么花的?

据清朝末代太监小德张回忆:当年,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费是四万两白银。这四万两生活费,折算到海军装备上,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半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吉野级的巡洋舰、两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超级主力战舰,而一年的生活费,则可以装备一支当时排名在全球前六七位的海军舰队。

网络配图

慈禧的奢侈豪华自不待说,可是,一天这么多的生活费,她能用得完吗?如果用不完的话,那又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其实:据康有为的调查,清朝宫廷中的所有开销,都是三七开的,也就是说:在所报销的费用中,其中的三成,才是实际发生费用,而剩下的七成,都是各级经手人的分成,这是宫中的成规。

而且,就是那三成的实际费用,是不是真的就是实际发生数,都很难说。比方说:有一次,慈禧在颐和园中邀请那些王公大臣们来看戏,因为担心露天演出时下雨,就吩咐去搭个凉棚。就是这么个简单的凉棚,就花掉了30万两银子,按照三七开的原则,这个凉棚的实际发生费用是9万两,这至于吗!这么看,宫中的花钱,还真是个无底洞。

网络配图

所以,溥仪在他的回忆录中回忆说:他在五岁时,一个月吃掉的猪肉是810斤、吃掉的鸡是240只,这么看,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有四万两之多了。

无独有偶,当年,左宗棠从新疆打了胜仗,回到北京,等着慈禧和光绪接见时,负责安排接见的太监居然找这位大功臣要“关节费”3000两!

以左宗棠的脾气,是不可能给的,最后是李鸿章帮他出了这个钱,左宗棠才得以被接见。后来,左宗棠在被慈安太后接见时,因为他的对答令慈安太后很感动,慈安太后便将先帝咸丰的一副眼镜作为奖励,赐给了左宗棠。

网络配图

谁知:太监在奉命颁奖时,又向左宗棠索要数千两的礼金!这下,左宗棠真的被气得不行了,他不仅没有满足太监的无理要求,甚至干脆连先帝的这副眼镜也不要了!后来,又是李鸿章从中打圆场,和太监砍价,以半价买下了这副先帝的眼镜!

都说侯门深似海,皇宫里的事,就更说不清了。

相关参考

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与八国联军侵华

查资料,找根据。说一则故事,一则令人深思,令人叹息的悲剧故事。说的是清朝的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八国联军侵华的故事。许景澄,光绪年间,清政府的一个外交官,政治家。因义和团运动,滥杀无辜,攻击外国使团。

慈禧太后一天四万两白银的生活费是怎么花的?

据清朝末代太监小德张回忆:当年,慈禧太后一天的生活费是四万两白银。这四万两生活费,折算到海军装备上,也就是说,慈禧太后半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吉野级的巡洋舰、两个月的生活费,就能买一艘超级主力战舰,

南明宰相标价15万两白银卖皇位

世上有很多东西是无法估价的,譬如佛祖释迦摩尼仅存的唯一指骨舍利,美国拉什莫尔山东北峰的四总统雕像。这些有形的东西尚且难估,那么无形的皇位就更难估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社会,皇位是天下最抢手

和珅的管家刘全贪了20万两白银,最后结局如何

在历史长河中,刘全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刘全利用主人和珅的权势,疯狂敛财20余万两白银!虽然这个数字不及和珅家产的九牛一毛,但刘全仅仅是和珅的家奴,竟然能够攫取

国库900万两白银为何不翼而飞

  大清朝的国库,  竟然快穷成耗子窝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道光帝已62岁高龄。多年劳心操持,使他苍老得异常快,此时他疲惫至极,寝食难安。他大概知道大清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内忧外患使清政府

驱逐5千外国人,缴获白银3万两

和田,新疆最南端的一个城市。这里古称于阗,是盛产美玉的地方。2000多年前,秦始皇把和田玉称之为「”昆山之玉”,以后又被称之为于阗玉。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1883年设置和田直隶州。至此,和田玉的

烧掉两千万两白银,士兵仍只能和牲口抢食,明末辽东到底发生什么

在明朝末年有一个奇景,那就是明朝一个劲儿的往辽东烧银子,在1618年四月到1621年十二月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内,明朝政府就烧掉了20188336两白银。这两千多万两银子砸过去却依旧是然并卵,明代的辽东驻

和珅的管家刘全吞了20万两白银,最后下场如何

对刘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后不久,嘉庆皇帝就将和珅革职下狱,随后公布其“二十大罪状”。嘉庆罗列的和珅罪状最后一条是:伊家人刘全

清朝为面子,花900多万两白银与缅甸战斗7年,看似胜利其实失败了

任何一个朝代的竖立,都在最初期履历了血雨腥风和长时间的厮杀。清王朝固然在末代后期摇摇欲坠千疮百孔,但不克否认的是,满清王朝在竖立初期是实力十分强大的。从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可以看得出清王朝在前期所示意出

百年前李鸿章访美时,竟遇两个美国女人上门讨还14万两白银巨债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为了庆祝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晚清政府派74岁高龄的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署理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钦差大臣"出访俄国。然后依次访问了徳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