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度辞官归田

Posted 康熙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二度辞官归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何二度辞官归田

2、晋朝历史 陶渊明《归去来辞》

为何二度辞官归田

高士奇: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高士奇清代著名学者。今匡堰镇高家村人。高士奇家贫,在朝廷以打杂为生,高士奇后在詹事府做记录官。康熙十五年迁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高士奇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高士奇晚年又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死后,被封谥号文恪。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高士奇着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高士奇就这样在康熙的钦赐御祭中为一生画上了句号。回顾他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从考入太学才踏进仕途,凭的是自身的才学。高士奇平生所受的皇恩钦赐,其荣耀实在令人羡慕。《雍正正朝》中,一幅康熙御书的匾额,就镇住了敢作敢为的四阿哥胤禛,《铁嘴钢牙纪晓岚》中,一把乾隆御扇就宛如可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虽然,今天的电视剧是决不能把它看作为历史的事实,但是此类情节里所反映的皇权的威慑,却就是历史的事实。因此,这不难看到康熙对高士奇的器重和笃信。  

既然康熙对高士奇如此器重和笃信,那高士奇为什么要二度辞官归田?那他为什么授其礼部侍郎却偏偏要推故而不去赴任呢?这莫非是因为郭琇的弹劾。  

说不是也就不是。其实,高士奇并不惧怕郭琇的弹劾。高士奇自康熙八年入太学,以记翰林院供奉起,至康熙四十二年未赴任的礼部侍郎止。不曾放过地方官,也不曾在京畿直隶执掌过实权。无鸡焉能生蛋?无米岂可煮饭?所以,对于“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这究竟从何说起?郭琇的弹劾听来振振有词,实质不过是耸人听闻罢了。康熙对此弹劾不予理会,高士奇原本可以听之任之。当然,要说是也就是。为只为当时的时代背景错综复杂,犬牙交错。不仅满汉矛盾尖锐,而且太子与阿哥党的斗争日趋激烈。高士奇怎能不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高士奇岂会不曾读过王充用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论衡》?书中“累害第二”篇里指出,因嫉妒而生的毁谤,归纳为“三累”和“三害”,最终结论是:“虽孔丘、墨翟不能自免,颜回、曾参不能全身。”因此,郭琇的弹劾造就了高士奇激流勇退的理由。  

说到毁谤,其基础就是谎言。在谎言面前,别说一个处于动乱年代的臣子高士奇,就是在伊朗历史上的一代霸主——大流士,他威征四野,睥睨天下,可是他也害怕谎言,甚至把谎客列在干旱之前,居然成了他最害怕的东西。高士奇一个文弱书生,只能对谎言望而生畏。  

谎言果然可怕,可误解和曲解也常给人带来伤害。后世有的史学界人士,把高士奇贬义地称为宠臣,甚至是幸臣。我真为他们的历史识见而深感遗憾,难道他们不领会“不知其人,但观其友”的含义?难道他们把史所公认的千古一帝,一代英主康熙,只是视其为隋之炀帝。宋之徽宗了。  

那么高士奇的一生究竟有什么功勋和业绩?为什么康熙要对他如此超乎常例的器重,关爱和高度评价?真的,也许谁也不可能有根有据地说个明白。看来人们只能从高士奇伴随康熙的二十余年中去推测,这二十余年间是康熙在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年代。康熙他——除鳌拜,止圈地,举恩科(博学鸿词科)治黄河,设书房(南书房)平三藩、收台湾、祭孔子、谒孝陵、开海禁、建洋行、抗沙俄、编史书,征噶逆等等。正是这一系列治政方略,才开启了“康干盛世。”  

常伴随康熙身边,有几年甚至是朝夕相处的高士奇,自然是倾注了几多心血。是呀,康熙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康熙领高士奇游畅春苑,过观澜榭时,上日:“尔尚能记此地否?”高士奇答:“尚忆创造大略。”这有如偈语般的问答,使天机稍稍露白。人世间每每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玄义。高士奇一生的功勋和业绩,大概也归属于此间。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忠孝之家”(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故人”,揣摩其“气相”。确实,有谁能会比他更幸运呀!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因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确实,有谁会比他更不幸呀!

晋朝历史 陶渊明《归去来辞》

陶渊明《归去来辞》

  《归去来辞》是东晋陶渊明的一篇著名的辞赋作品。作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陶渊明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贫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舆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相关参考

杨万里的当官之道 杨万里为何想辞官

  杨万里  古人有点才就想着当官,当了官就想施展抱负,然而南宋诗人杨万里就不走寻常路,才出任京官不久就随时准备卷铺盖打道回府。  杨万里这人有意思,人家做官总是一味顺着杆子往上爬,“功名百尺竿头,自

揭秘清正廉洁的提刑官宋慈为何辞官?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已经播完。据说收视率超过新闻联播,让人喟叹。看了以后,总的感觉是,恶政就如浪裹沙,长使英雄泪滂沱。宋慈(1186——1246)尚刑名之学,以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揭秘清正廉洁的提刑官宋慈为何辞官?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已经播完。据说收视率超过新闻联播,让人喟叹。看了以后,总的感觉是,恶政就如浪裹沙,长使英雄泪滂沱。宋慈(1186——1246)尚刑名之学,以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安史之乱中,唐肃宗收复两京,形势大好,李泌为何要辞官隐居

李泌是中唐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尤其对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政治都有较大影响。而且他一生爱好神仙佛道,围绕他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简直是一位「”神仙宰相”。纵观他的一身即善

三国追星族曹嵩:曹操之父为何辞官千里追星?

曹嵩本是汉桓帝、汉桓帝时期的大长秋(宦官最高领袖)曹腾的养子,出身豪门。可是,家底虽然厚实,曹嵩本人却没有官二代的浮躁,做人做事,还是很低调。对当朝明星人物,曹嵩非常仰慕,并上演一场粉丝千里追星的喜剧。...

曹操之父为何辞官千里追星? 三国追星族曹嵩

曹嵩本是汉桓帝、汉桓帝时期的大长秋(宦官最高领袖)曹腾的养子,出身豪门。可是,家底虽然厚实,曹嵩本人却没有官二代的浮躁,做人做事,还是很低调。对当朝明星人物,曹嵩非常仰慕,并上演一场粉丝千里追星的喜剧。...

曹操之父为何辞官千里追星? 三国追星族曹嵩

曹嵩本是汉桓帝、汉桓帝时期的大长秋(宦官最高领袖)曹腾的养子,出身豪门。可是,家底虽然厚实,曹嵩本人却没有官二代的浮躁,做人做事,还是很低调。对当朝明星人物,曹嵩非常仰慕,并上演一场粉丝千里追星的喜剧。...

三国追星族曹嵩:曹操之父为何辞官千里追星?

曹嵩本是汉桓帝、汉桓帝时期的大长秋(宦官最高领袖)曹腾的养子,出身豪门。可是,家底虽然厚实,曹嵩本人却没有官二代的浮躁,做人做事,还是很低调。对当朝明星人物,曹嵩非常仰慕,并上演一场粉丝千里追星的喜剧。...

曹操之父为何辞官千里追星? 三国追星族曹嵩

曹嵩本是汉桓帝、汉桓帝时期的大长秋(宦官最高领袖)曹腾的养子,出身豪门。可是,家底虽然厚实,曹嵩本人却没有官二代的浮躁,做人做事,还是很低调。对当朝明星人物,曹嵩非常仰慕,并上演一场粉丝千里追星的喜剧。...

三国多情曹操二度对青楼女子相救 终上位为正室

曹操是一位枭雄,他有二十五位儿子,可见并非一个夫人所生。那么曹操一共有多少个夫人?据说是一共有十四位。作为一代枭雄在选妻子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的才能。能被他看重的女子,当然也像鸟中凤凰一样,总有一股侠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