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机处简介

Posted 军机处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军机处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军机处简介

2、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一位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简介

清朝军机处简介

 清朝军机处简介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干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干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海淀军机处

  崔墨卿

  军机处顾名思义,它是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机密之地,本应当设在皇宫内院,而海淀地处京城西北郊,军机处从何而来呢?事情怪就怪在海淀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

  在当年的海淀镇上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名叫老虎洞。此街长约一华里,东西走向,街道虽然不宽但商店林立繁荣异常,吴德利荣店、义兴号当铺、保丰斋糕点铺、长生堂药店以及各种档次的饭店茶馆酒肆。在老虎洞北侧偏西的地方有一条小胡同,因清朝的军机处设在胡同里面,因此它自然就被当地人叫做军机处胡同了。

  军机处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个皇帝雍正,于雍正七年(1729年)对准噶尔策妄阿拉坦布用兵时设立的。军机处起源于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的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也就是一切军国大事,包括皇帝继位与立储,都要在诸王贝勒大臣议会上决定(顺治登基也是如此)。到了康熙帝执政以后,为处理事务方便,皇帝在离寝宫较近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南书房,较之诸王贝勒大臣议会有了一定进步。雍正继位以后觉得南书房仍有许多弊病,使皇帝不能了解民情,因此特在雍正七年下旨,设立了一个军机处。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和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统称办理军机大臣,下设有军机章京和笔帖式等一干办事人员。皇宫内的军机处最初设在干清门外,不久迁至干清门内,与康熙皇帝当年的南书房相临,最后移至隆宗门西边,总之它都没离开皇帝寝宫养心殿。军机处首辅满族大臣是康熙诸皇子中与雍正最为密切的皇十三子和硕怡亲王允祥,而汉族首辅大臣是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元老重臣张廷玉,从这里可知军机处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

  海淀的军机处是随着畅春园与圆明园初具规模以后,每逢盛夏来临,皇帝都要到这里避暑消夏,康熙帝长住畅春园,而雍正帝则长住圆明园,皇帝既然长住这里,他的心腹重臣们自然不能离开左右,在海淀一带建一处军机处办公的地点是顺理成章的事,海淀军机处就这样诞生了。军机大臣们在此办公后,为方便起见在海淀一带纷纷建起了个人的私宅别院,如雍正朝第一任军机大臣中的平郡王福彭,乃礼亲王纳尔苏之子,他就在海淀镇西南侧建了一座占地近百亩的花园别墅,它就是今天所谓的海淀大观园,又称乐家花园。

  海淀镇的军机处胡同长约一里,南北走向,上世纪末尚有遗迹可寻,称军机处胡同。但此时的军机处胡同成了典型的半截胡同,北半截已于解放初期修筑西直门至颐和园的公路时,把它拦腰斩断了,成了北大校园的一部分,据说只有当年的两棵百年以上的老槐树可以佐证这段历史了。而它的南半截仍称军机处胡同至2002年,因为修筑五环路,它也被夷为公路的路面和绿化带了。

  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历经了180余年,自雍正朝起,所有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及历史名臣无不光顾此处,议论朝政,指点江山,可谓饱经了历史沧桑。

  一九三四年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燕京大学教书时,也曾入住过海淀军机处胡同的八号院内的一所大宅门里,但它的原址今天已是高楼林立的北大学生宿舍了,海淀军机处从此也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了。

  清朝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远亲信的满、汗大臣组成,完全听命于皇帝。

  军机处的保密制度

  军机处职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的重要使命,因此它在清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军机处在清代初设阶段,由于无保密制度。时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造成清廷许多军国要事的严重泄密,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严酷的教训,使清代军机处不得不对保密规制进行强行规定。据清吴振木或《养吉斋丛录》载:军机处自清朝嘉庆以后其保密规制始严,规定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章京系专职办事官员)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准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于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干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与此同时,军机处所收到的各类奏折和皇帝石朱批的谕旨,都有一整套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每日奏折,于寅卯二时发下,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互阅。凡皇帝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奏折,由军机处章京贮于专门的保密黄匣中,交军机大臣捧入请旨,然后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旨意,命军机章京起草谕旨,经皇帝石朱笔改定后,交各部院速议速办。为防止文件在传递过程中的失密,由军机处将文件密封后交兵部捷报处递往。

  在文件的封袋上,分别规定右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书“某处某官开拆”,至于皇帝亲笔改定的谕旨,在封袋上,则居中大书“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其封口及书年月日处皆钤印……除此之外,皆使领者(领取文件者)注明画押于簿中,谓之“交友”。这可谓保密责任到人了。

  清军机处还实行了严格的归档保密规定,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清军机处还设有专门的档案房,有专职的保密人员管理这些档案,由此而使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之好,同时,为后代留下了许多难得的珍贵史料。 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军机处的效率

  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在通常情况下,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起先由大臣亲自主稿,后来才改由章京起草,大臣拟定。经皇帝认可后,按照谕旨的性质分“明发上谕”和“廷寄上谕”两种形式向下传达。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廷寄上谕因奏请而降旨,事属机密,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廷寄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根据事情的缓急,或马上飞递,即日行300里,或400里,或500里,或600里加急,一律由军机章京在封函上注明。封口及年月日处,加盖“办理军机处”银印。如遇特别机密紧要的密谕件,则由军机大臣自行缮写封固,上写“军机大臣密寄”。这一套廷寄制度,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大大加快了办事速度。

  军机处的日常工作

  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

  2、接折:军机章京将奏折送军机大臣阅。

  3、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9、月折: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与明代内阁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最初和清朝的军机处类似,是辅佐永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是一个纯粹的秘书机构。但是随着后来的皇帝的精力和能力下降,内阁逐渐有了一定的决策权,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比如著名的张居正,通过和司礼监太监的勾结,实际上是行政权集中于一身的地位。尤其是到了明朝后期,像万历那样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政务都靠内阁去打理。

  而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

  但是制度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清朝皇帝勤政,军机处始终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明朝皇帝懒惰,才使得内阁逐渐摆脱了纯粹的秘书机构,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力,如果明朝皇帝都像朱元璋和朱棣那么勤政,内阁的权力就小多了。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以六部尚书和曾任经筵讲官的来兼任,他们的地位就尊严了。明朝大学士的官衔,始终是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虽然只有五品,但内阁还算是国家的正式官署,成员是有品级的国家官员,其任免是有规章制度的。

  军机处最初在编制上只是一个临时机构,类似今天的某某领导小组、某某办公室,而非一个正式机构,其成员无品级,组成完全由皇帝任意安排。内阁大学士,还可以勉强称为国家大臣,而军机大臣则只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随着后来的发展,成为事实上的正式机构。

  拿张居正来举例,大臣给皇帝上奏章,还要给内阁报一份,一式两份,到了清代则不然,只有给皇帝的一份,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经手就完了。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譬如皇帝出外巡幸,上陵,经筵,救荒,以及中央政府尚书,侍郎,地方政府总兵知府以上的升降,以及晓谕中外诸事,都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这是中国向来的惯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或者要交给吏部尚书的,也是直接寄信给吏部尚书,此外无人得知的。

  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这种上谕,由军机处拟给皇帝看,皇帝看过以后,封来盖起一个印,这个印叫“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他是皇帝御用的,而不是政府的正式最高行政首长。

  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这不是全国政治,一切都变成秘密不再公开。

  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只是宰相做错了,须负责。皇帝做错了,可以不负责。除这一区别以外,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

 

  因此,军机处的设置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君主专制的顶峰离不开皇帝个人的勤政。

历史人物 清朝最后一位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简介

清朝人物

本名:爱新觉罗永璘

字号:曰僖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时间:1820年三月

主要成就:晋封庆亲王

庆亲王历史

和硕庆亲王,清朝世袭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被十五哥嘉庆帝颙琰封为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封庆亲王,其子依例降为郡王。后来其孙奕劻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懿旨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前后一共传了四代三位庆亲王、二位庆郡王。

庆亲王庆亲王世系

庆僖亲王永璘: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年)封惠郡王,寻改庆郡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庆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薨,谥曰僖。

庆良郡王绵愍:永璘三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袭庆郡王。道光十六年(1836年),薨,年四十,谥曰良。

(历史lishixinzhi.com)

已革庆郡王奕彩:绵愍养子,父为仪慎亲王永璇子仪顺郡王绵志。道光十六年(1836年),袭庆郡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革爵归宗。

追封:贝子绵悌 永璘五子,1852年追封

庆密亲王奕劻绵悌养子。庆僖亲王永璘孙,辅国公绵性长子。咸丰二年(1852年)正月封贝子。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进贝勒。光绪二十年(1894年),袭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获世袭罔替。民国六年(1917年),薨,谥曰密。

庆贞亲王载振奕劻长子。民国六年(1917年),袭庆亲王。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31日)十一月二十日,薨,谥曰贞。

绵愍支系

1802年—1820年:贝子绵愍永璘一子,初封不入八分镇国公,1819年进贝子,1820年袭庆郡王

绵悌支系

1831年—1849年:三等镇国将军绵悌永璘五子,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1837年进不入八分镇国公,1842年降三等镇国将军,1852年追封贝子

1850年—1852年:辅国将军奕劻绵悌养子,1852年袭贝子

载振支系

1894年—1820年:二等镇国将军载振奕劻一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1901年加贝子衔,1917年袭庆亲王

溥钟支系

1922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衔溥钟载振一子

溥锐支系

1922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衔溥锐载振二子

溥钢支系

1927年—?:镇国将军公衔溥钢载振四子,1942年袭庆亲王

载Ɀ支系

1906年—1935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衔二等镇国将军载Ɀ奕劻二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1908年加不入八分辅国公衔

绵性支系

1833年—1842年: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性永璘六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1837年进不入八分辅国公,1842年革爵

相关参考

伊犁屯田的创始者阿克敦之子阿桂 阿桂简介

...、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

清朝军机处特点,清朝军机处特点

清朝军机处特点军机处的特点:简、勤、密、速。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

清朝军机处权限述论

 清朝军机处权限述论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此前,清一直沿袭满洲贵族议事的旧制,努尔哈赤时期形成的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度,后转化成议政王大

清朝最美格格王敏彤(完颜立童记)简介

王敏彤(完颜立童记),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婉容的表姐妹。

清朝军机处经常泄密 日本人破译清朝公使密报

 清朝军机处经常泄密日本人破译清朝公使密报  据《世界新闻报》报道:不管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生意场上,甚或是个人的工作生活,人一辈子总有些秘密要保留。为此,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总是无处不在。 

清朝军机处的保密制度

 清朝军机处的保密制度  军机处这个名字对于学过一点历史的人来说,是并不陌生的;它是清代辅佐皇帝的重要政务机构,始设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92年)。军机处职掌着每日晋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

清朝军机处的作用

 清朝军机处的作用  首先,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一切军政事务的国家中枢,它是信息系统的中心。各种重要军政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军机处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搜集、加工、传递、处理各种重要军政信

清朝军机处是不是最高领导部门

 清朝军机处是不是最高领导部门?  清朝的军机处是不是最高领导部门?都由些什么官组成?  清朝初期,最高权力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主要由王公勋贵组成,国家大事主要由他们商议后再把统一意

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皇帝的私人秘书处”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清朝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因为当时准备讨伐准噶尔,为了更好的处理军务政事,特别设立。清朝军机处属于皇

清朝唯一一个拥有实权又享有名号的官职,比军机处还要重要

清朝唯一一个拥有实权又享有名号的官职,比军机处还要重要 政治制度和人类社会很多事物都有传承。清朝的大学士制度,就是沿袭了明朝旧有的规制。提起大学士,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乾隆朝时期的纪晓岚纪大学士,但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