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

2、皇帝司马昱竟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

 清朝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十常四勿 适时进补

  干隆是清朝第四代皇帝,主政60年,享年88岁,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皇帝中寿限最高的一位,被世人誉为“帝王寿魁”。他有什么独特的养生术呢?干隆的长寿秘诀概括起来是16个字:“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吐纳肺腑,活动筋骨”。

  十常四勿

  这是干隆皇帝最主要的养生守则。所谓“十常四勿”便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发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也就是说,要经常叩齿,这对坚齿十分有利,牙齿坚固了,才能咀嚼食物,使之容易消化与吸收。咽津是祖国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健身方法,现代医学也证明人的唾液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它对帮助消化、中和胃酸、抗御病毒、消炎免疾、止血愈合均有很好的效果。干隆皇帝主张常咽津,用舌在口中搅动多次,使之发津,并徐徐下咽,显然对健身有好处。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发常梳,足常摩,肛常提,都是一种按摩健身的方法,按摩也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健身与防病治病的保健疗法,它可以调节神经,改善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吸收与新陈代谢,舒筋活络,增强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科学研究还表明,按摩能解除“皮肤饥饿”,因人体有一种痼疾,食物无法解其饿,需通过按摩才能得到满足,干隆皇帝主张按摩耳、鼻、面、足、腹、发等部位来达到健身与养生,显然也是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

  干隆皇帝的“四勿”,实则是一种节制,饮食时不要讲话,以防意外事故;睡觉时不要说话,以利及早入睡;饮酒要适量,以免酒醉伤身;不要贪色,以保持精力。

  适时进补

  干隆皇帝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适合自己健康与年龄状况的药补与食补。太医院的太医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多吃些富有营养的食品和滋补品,以保持身体所需营养的平衡,增进身体的健康。

  吐纳肺腑

  所谓吐纳肺腑,是指黎明即起,不睡懒觉,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深呼吸与运动,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多吸入新鲜空气,并且坚持持久,从不间断。在当年没有工业废气污染的环境里,干隆的这种健身方法还是可行的,不过在今天的某些城市里,早晨的空气污染得厉害,老年人则不宜早晨外出锻炼。

  活动筋骨

 

  就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干隆学识丰富,情趣多样,喜爱游览,深入基层,都有利于他活动筋骨。此外他还喜欢吟诗题字,以此锻炼脑力,这对他的长寿无疑也起着重要作用。查其一生所留的诗文达6集,454卷之多,恰好是干隆自己所说的“朕体气素强,从无疾病”的证明。

皇帝司马昱竟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多年,很了解桓温的手段和野心。在位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司马昱一切听命于桓温,即便这样,还整日战战兢兢,生怕步了前任司马奕的后尘,被桓温废掉。桓温见他如此懦弱,也没把他当回事,在外另设朝廷,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咸安二年(372年)七月,终日提心吊胆的司马昱得了重病,自知不久人世,宣布立十一岁的儿子司马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桓温入朝辅政。当时,桓温镇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对司马昱的召唤不理不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

司马昱认为,他死后,桓温篡位是迟早的事,到时儿子司马昌明年幼,又没有威望,必然会遭到桓温毒手。由于惧怕桓温,司马昱又在遗诏上写了一句话,“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啥意思呢?说我儿子可辅佐的话,请你辅佐他,若不成器,请你自取天下,面南为君,取而代之。

群臣虽然反对,但拗不过皇帝,皇帝决定的事,谁敢说个不字。司马昱的遗诏正准备发出时,侍中王坦之听说了,非常气愤,他急匆匆赶到皇宫,一把扯过遗诏,当着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的司马昱的面,将遗诏撕了个粉碎。王坦之一向忠于晋室,见皇帝如此安排后事,这是要把江山社稷给混蛋啊!王坦之用非常举动,表示了对司马昱的不满。一看这情况,司马昱老泪纵横,有气无力地对王坦之说,“上天不保佑大晋,又有什么办法?我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啊,我都不在乎了,你有啥想不开的?”

这时,王坦之义正言辞地说,“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开创的天下,又有元帝(司马睿)中兴,陛下你有什么权力将天下拱手让人?”一句话堵得司马昱没电了。见大晋还有像王坦之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司马昱勇气倍增,胆子也大了,于是让王坦之改写遗诏,“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意思是说,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让桓温像诸葛亮、王导那样竭力辅佐新帝。写完遗诏的当天,司马昱死去,享年五十三岁。

司马昱“少有风仪,善容止,留心典籍”,徒有气宇轩昂的外表和远近闻名的声望,并无真才实学,“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拿权臣桓温一点办法没有。一遇到难题,就哇哇大哭,泣下沾襟。因为他“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支道林尝言会岙有远体而无远神。谢灵运迹其行事,亦以为赧献之辈云”,对他评价很低。

相关参考

皇帝司马昱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东晋轶事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

三国演义中何进为何要靠董卓来除掉十常侍?

为什么说何进让董卓进京来消灭十常侍是错误的选择,何进本身就有兵。小编觉得何进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说,不该诛杀十常侍,杀领头的即可,任何成功的政治家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清楚他所处时代的政治

三国的开端是十常侍之乱,之后董卓祸乱,背后的黑手竟然是袁绍

小说《三国演义》里有相当一部分篇章是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家世豪华的袁绍在书中成为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的盟主,其弟袁术成为大军的总督粮官,袁氏兄弟成为讨董大军中的绝对掌权人。十八路诸侯起兵的理由

引狼入室,灭宦官董卓入京

  “十常侍”只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实际上应该是十二常侍才对。汉灵帝时,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都为中常侍,故世称“十常侍”。在“十常侍之乱”中,

只忠于曹操的特殊军队,曹操死后立即哗变,谁的命令都不管用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无数百姓在其中丧生。但是这乱世的开始还要从黄巾之乱说起。在东汉末年,由于汉灵帝昏庸无道,十常侍专权。大量十常侍的亲信通过十常侍的关系,被安插到各地为官。但是他们只知道搜刮

汉灵帝为何认太监做父母?而且还是十二个太监

汉灵帝大概在十一岁左右就登基为帝了,他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十常侍是东汉末期的一个宦官政治集团,虽然被称为“十常侍”,但是他们其实一共有12个人。这12个人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

汉献帝即位后,少帝刘辩去哪了,结局却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几番不听忠臣劝,难免宫中受剑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十常侍把持朝政,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大将军何进为剿灭十常侍而请董卓进宫,董卓和他的二十万西凉军入京,何进却不幸被张让等人杀害,并且携带少帝和陈留王出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需要进补。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的人都爱吃饺子。那么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呢?立冬吃饺子有什么历史渊源呢?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

立冬吃饺子的习俗??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需要进补。在北方,尤其是京津地区的人都爱吃饺子。那么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呢?立冬吃饺子有什么历史渊源呢?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

台山有那些特产

广海咸鱼是台山广海的特产,“广海咸鱼”的腌制方法独特,历史久远。其方法是把白花、黄花等名贵鲜鱼插入生盐堆里腌制,鱼头向下,鱼尾向上。适时取出后,鱼身硬直、干爽,鱼肉结实、鲜明。食用时,把咸鱼切成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