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Posted 北洋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大原因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三大原因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也叫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主、客观原因: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一:官场上的明争暗斗
从装备方面来讲,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当时的对手日本联合舰队。尤其是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从经费方面来讲,当年日军在海军方面的投入仅是同期清朝对海军经费投入的60%。这样一支在实力上远远强于日本的水上舰队如何不堪一击,反被不如自己的日军打了个全军覆没呢?
北洋水师,是由清朝大臣李鸿章一手创立的。李鸿章在清廷官场上争权夺势,与相当一部分人相互对立。这些对手们为了打击李鸿章,就将目光瞄准了他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当时任户部尚书的翁龠禾就找了个借口,连续两年停止发放海军装备购置费。后来李鸿章的后台恭亲王失势以后,他不得不笼络满朝大臣,答应削减海军军纲,这其实就是在削减海军的实力。从这以后,清朝海军的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这样的舰队上战场后还能有多大的战斗力?难道这就是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二:舰船上的假公济私
在清朝腐朽统治中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军风受到严重侵蚀。当时,北洋军舰实行“责任承包制”,各船管带把下发的经费挪用到别处,只顾个人的贪图享乐,平时根本不去维修、保养舰船,甚至还参与走私,大小舰船也不作水战训练。让北洋水师一直引以为傲的定远、镇远两艘战舰在1894年接受检阅时,两艘主舰竟然只有三枚炮弹,而海军的练习用弹倒是数量很多!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战备、这样的实力如何去抵御外强入侵?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三:战场上的混乱厮杀
北洋水师的总指挥是丁汝昌,当日舰逼近时,他立即下令各舰分段纵列,但定远号管带刘步蟾却摆出个“一字雁行阵”,当与日舰交火时,战斗队形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胡乱变动的阵形让北洋水师队形大乱,等到日舰绕到背后时,北洋舰队已不成形状。
两军相望,当日舰还没行驶到射程之内时,刘步蟾不听将令,率先打出第一炮!这一炮不仅没打中日舰,反而震塌了主炮上的飞桥,总指挥丁汝昌被严重摔伤!仗还没打,就把自己的总指挥给打下台来,历史上还有哪一次战争比这更耻辱?当日舰“比睿”号和“西京丸”号冒险穿过北洋舰群时,定远舰连续发射的鱼雷、炮弹居然只中了两枚!平时的射击训练、战术演习都用到了哪里?这就是清朝政府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一场混乱厮杀将北洋水师打回原形,这支貌似强大的海军武装力量被日舰打得落花流水。
而当战争进行到另一主战场——山东半岛时,这些深层次的负面因素再次上演……北洋水师败局已定,遭到了被全歼的悲剧。到底是因李鸿章的官场失利,还是舰队的假公济私情况严重,抑或是因为指挥不利战术失调,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肯定答案,亲历过这场战争的英国人泰莱形象的评论了起因:虫子已蛀进了树根,从外面看就是一个小孔,谁又知道里面已经大半都腐烂了呢。
历史军事 清朝军事的改革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军队在海陆两个战场都遭遇惨重的军事失败。在海上,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最终以全军覆没而结束。在陆上,起家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的湘军、淮军等也不堪一击。
战争的失败有多重原因,但是无疑军事制度、军队素质等方面的差距亦不容忽视。陆军方面的湘军、淮军都明显落后于时代。
失败以后是军事重建。在陆军方面,按西方强国的模式编练新式军队。这一轮的现代化过程往往因为在军事上并没有大的战争衬托而不被人所关注,但事实上,相比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改革,后甲午时代的清朝军事陆军和改革,对整个社会有更深远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后来中国历史的走向。
陆军重建地分南北
以小站练兵而闻名的袁世凯和其新军,这是这股军事重建的产物。除了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之外,还有张之洞的自强军,聂士成的武毅军也按照西法训练和装备,改建为新式军队。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将领,如袁世凯、宋庆、聂士成等都是甲午战争时的关键人物。
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原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用西法编练十营定武军,分别为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骑兵250人和工兵500人,一共4700人。但还没有等这支部队操练完毕上战场,清朝就已经在甲午战败。
定武军和自强军一南一北,各有特色。定武军相对依然保守,虽说“一切操练章程,均按照西法办理”,但其营伍编制仍未脱勇营旧制痕迹,步、炮均为500人一营,马250骑一营,营下分哨,这些都和湘淮旧制差别不大,但工程营的设置是一个创制,从而打破了勇营制度中单用长夫的格局。
南方的自强军更接近西制,因其各级主官全数聘用德员,洋人不仅负责训练,还有管理权,这在晚清军队里也属凤毛麟角的。自强军和定武军一样,也分步、马、炮、工程四兵种,它的营制和西制很接近,如步队一个营和当时德军一个连的人数大致相当,组织也相似,这和军中德员的聘用有很大关系。
南北殊途同归的是,定武军和自强军最后都归于袁世凯麾下。1895年胡燏棻调职,袁世凯接手了定武军,改称“新建陆军”,开始了有名的“小站练兵”,把规模扩大到7000人,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何宗莲等在民国时代名噪一时的大人物都曾在此新军中任职,或由此发迹。
新建陆军一切依照德国与日本的制度,由德国军官构成核心教官体系,参照德国陆军制度进行编制,并分立警、步、马、炮、工、辎等兵科。总部还设立了督练处、教习处、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和侦探局,督练处内又设参谋营务、执法营务和督操营务,形成了类似现代意义上司令部的体系。从此到练新军时的练兵处、督练公所,直至民初军内八大处的形成,都系一脉相承。
新建陆军的步、马、炮、工各营队与旧制勇营差别很大,它的各“营”编制人数不仅高于练防军的营人数,也多于西制的营人数。如步队每营四队,每队三哨,每哨六棚,大致相当于西制的两个营;炮队营的人数炮位,大致相当西制一个炮兵团;马队一营也相当于西制一个骑兵团;工程营按专业分队,比较特殊,大致相当西制一工兵营;行军时还有辎重队的设置。有趣的一点是新建陆军中步、炮各营的主官称为“统带”,而不是习惯上营的“管带”,也说明两者的差别所在。当然,新建陆军也保留了一些旧军做法和名称,如“翼”的设置等等,反映了其变革的旧有痕迹遗留。
其后,自强军也被调到直隶划归袁世凯,最后构成了北洋六镇中第四镇的基础。这样,南北两支新军最终均归于袁世凯麾下。不过自强军虽然最后归于北洋袁世凯,但其构成了南方清朝地方实力派军事改革的一个基础,于是才有了后来张之洞继续在湖北编练新军,最终撬动了中国历史的大变革。
武卫军—被中断的“国防军”
1898年10月,“新建陆军”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直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节制。随机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
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并入武卫军实际上是清末军事大改编的一部分。荣禄改编的这支军队,除了袁世凯部(武卫右军)外,还兼有了聂士成的武毅军(武卫前军),宋庆的毅军(武卫左军)和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又自己建立了武卫中军。这支武卫军囊括了当时中国几乎全部陆军精华。
这些部队不同程度上均采取了各种西式装备和体制,曾在甲午陆战成为不多亮点的聂士成,麾下的武卫前军主要还是采用淮军营制,但西化程度较高,步马炮工一应俱全,且也采用德、俄教习,在很多方面不输于右军,袁世凯本人对其也赞叹不已。
董福祥的后军则是完全依照左宗棠的楚军营制,系湘军中的老湘营一支营制的变种,后军有一定战斗力,装备略同左军。本身就来自淮军系统的宋庆的毅军营制与淮军相仿,缺少工程兵,在装备等方面比前、右两军稍逊色,但训练不差。荣禄自兼的武卫中军和后军关系较近,营制全仿后军,只有步、马两兵种,无炮兵,荣禄也是个使用国货的模范。
从今天来看,武卫军的成立,具有从旧式军队向近代国防军前进的趋向。但是其在庚子之乱中基本被打散,只有袁世凯部即武卫右军较好地保留下来,也就有了后来的北洋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庚子之乱,武卫军整合操练完成,就构成一支清政府中央直辖,能够被中央控制的强大武装(中央军、国防军等),袁世凯也只会是诸多将领的一员,不可能后来一人独大,清王朝也许能得以暂时续命。
新军反噬推翻清朝
后甲午时代的清朝陆军重建在庚子之乱中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在《辛丑条约》后,随着武卫军体系的崩溃,全国开始进行全面彻底的淘汰旧军(防军、练军、绿营),训练新军的工作。
宏观方略是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模仿日本的师团体制,全国共编练三十六个镇(师),聘用德国教官,编练全新的现代军队,从编制、兵种、训练、武器装备、士兵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军官的配备等,一律仿照德国军队模式编练。
到清朝覆亡的时候,全国已练成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旅),其中装备与训练为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最佳,遍布直隶、山东与东北。但这支军队的性质,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其中北洋系新军约占全国新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弱。北洋军各镇军官都是袁提拔起来的旧部,他们“只知袁宫保,不知大清朝”,变成了将领个人的私兵,也成为后来军阀的起源。
其余的南方新军,因为一些开明地方大员如张之洞、端方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学生任军官如蔡锷、阎锡山、许崇智等,这些知识青年读过书见识广,敢于持有不同政见。同时革命党人如黄兴、宋教仁等注重开展兵运,秘密向新军中输送革命分子,如吴禄贞、赵声、孙武等。这些军内革命党人待命伺机发动起义。
武昌起义前全国新军约有24.1万人,其中北洋系14.5万人,南方新军9.6万余人。自武昌新军起义后,在全国新军14镇、18混成协、4标中,先后反正、解散、溃败的新军约有7镇、10协、3标。南方各省的新军,基本上都加入到反清的革命队伍之中。除上海、广东、广西辛亥革命起义是以民军商团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义均为新军起义为主。所以某种程度上,清政府也是被自己的新陆军所推翻的。
相关参考
夷陵之战又叫猇亭之战,被后人誉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之中的最后一场,当时刘备倾全国之力对东吴发动战役,结果出乎意料,东吴防御成功,刘备则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逃到白帝城后恼羞于
1894年9月17日上午10点23分,在鸭绿江口大东沟海域,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相遇了。在茫茫无边的大海里,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首先发现北洋水师的舰船。这是因为,北洋水师的舰船发出一大片
...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原历史的真相。“腐朽说”的三大依据后人立论北洋海军军纪败
...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原历史的真相。“腐朽说”的三大依据后人立论北洋海军军纪败
中国近代史上所有的衰败耻辱,和为了追求富国强兵所付出的努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而像温水煮青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如果非要在这其中找几个节点的话,那么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应该算是两个。甲午战争的失败,让
多年来,我们苛刻地评价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化的努力,对于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洋务派人士缺乏一种“理解的同情”。我们一味地指责他们的失败,这种轻率的指责无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取思想的资源。19世纪六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清朝的北洋水师,对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历史非常心疼。其实早在甲午战争的10年之前,清朝曾经与法国开战。在清法战争中,法国舰队为了从台湾岛登陆,计划全歼清朝的福建水师。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沉默124年后,这艘军舰中发现了74颗子弹,北洋水师终得清白
在清朝晚期,懦弱无能的晚清朝廷被各列强欺辱不堪,我们的国土也被肆意入侵,即便是现在回顾这段历史,也让我们内心隐隐作痛。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不仅导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更是暴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意义上的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关于这支舰队的评价在百年后仍然争论不休。其中有一则著名的“主炮晾衣”故事,称北洋舰队在访日期间被日方军官东乡平八郎看到主炮上晾晒了衣物,由
1894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罪魁祸首除了战争的发起者日本以外,也少不了背后英国人的身影。英国人由始至终一直想控制中国海军,但是由于种种情况一直没有成功。在甲午战争中,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