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死因解析与后宫秘闻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同治帝死因解析与后宫秘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同治帝死因解析与后宫秘闻
同治帝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逝于热河寝宫,儿子载淳即位,此前军机大臣们已经拟定了祥祺年号,但未及使用就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慈安两太后联系小叔子奕訢、奕譞等外援,拘禁八大臣,打破了咸丰死前定下的八大臣辅政的政治架构,自此,叔嫂共和、两宫同治成为晚清历史上极有特色的政治局面,这个政变也被称为祥祺政变,因该年号未经使用,后世多以干支纪年称为辛酉政变,两宫太后采用了大学士周祖培的意见将祥祺年号改为同治,载淳1862年登基,1874年驾崩,在位十三年,是为清同治皇帝。
大学士周祖培
咸丰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实权天子,同治帝在两宫太后的强势介入下, 开启了傀儡天子的职业生涯,六岁即位,十九岁驾崩,十三年时光,后妃们没给他生下过一男半女,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还要从同治帝的死因说起,24史加上最后一部《清史稿》共计25史,因为编撰完成后校订程序因时局原因未及履行就仓促刊行,所以叫稿而不叫史或者书,是在徐世昌当民国总统时候刊行的。《清史稿》记载,同治帝死于痘症,也就是天花,而且太医的药方也是对症下药(皇帝用药药方必须存档),《清史稿》是民国时期发行的,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同治帝的死因多被人说成梅毒、花柳、恶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在太医那,同治的病程并不是三五天,所以负责诊治的太医也不是一名,太医不是太监,不住在紫禁城里的,至多值个班什么的,大多数时间是住在家里,而且是有后代的,传闻就是这些太医的子孙们传出来的,越传越邪乎,最后发展成了慈禧明知同治得的脏病,非让太医用治天花的要给同治治病,所以造成了同治的死。
《甄嬛传》里的温太医
传说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谣言重复一千遍可能成为真理,比如光绪帝之死就有袁世凯毒杀和慈禧勒令李莲英毒杀两种说法,但一直没有证据,2008年的时候,科研工作者使用现代技术分析光绪遗骸发现,光绪是死于砷中毒,也就是砒霜,光绪本人可能无此嗜好,没事喝个砒霜水爽爽口,皇帝用膳也是有着严格的制作程序的,末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描述当小皇帝时吃饭时也是层层检验,最后吃到嘴里饭菜都是凉的,而且还不容易吃饱,光绪帝在戊戌政变后,并不像历史书上写的那样,一直被软禁在瀛台,史料显示,八国联军侵华时,光绪还端坐龙椅上听大臣们意见呢,而且对慈禧要对八国宣战持反对立场,”西狩“逃难的时候,还斥责了守旧大臣刚毅,搞得刚毅最后拉肚子拉死在途中。光绪被毒死这个谣传已经坐实了,至于谁的嫌疑最大,当然是他的亲姨妈兼婶子慈禧了。
太监李莲英
同治帝患梅毒而死的传言传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无定论,但梅毒确实是可以导致不育的,原理是梅毒会扰乱男性内分泌,后期还会危害神经系统,导致失明、失聪,直至死亡,是艾滋病未被发现前最为严重的性传染性疾病。有趣的是,梅毒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大航海时代(就是哥伦布麦哲伦那拨人)由船员从印第安女性那里获得了这种病毒,然后被带到了欧洲,进而造成世界性的大传播。白人留给印第安人的是天花病毒,造成大批的印第安人死亡。感染梅毒的名人比比皆是,比如大作曲家贝多芬就是梅毒携带者,他最后一部作品《欢乐颂》是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部交响曲被喜爱摇滚乐的人们称为摇滚乐的暴力渊薮。大导演库布里克在他的《发条橙》中也大量使用了贝多芬的曲子,很有异曲同工之妙。艾滋病的起源更有趣,因为艾滋病毒最开始只存在于非洲大猩猩体内,据说是去非洲探险的白人从母大猩猩那获得了爱滋病毒。白人真是什么都敢尝试啊!
作曲家贝多芬
梅毒于明代1504年传入广东,当时被称为广东疮,清代中后期,自康、雍时代颁布的禁娼令已形同虚设,繁华之处妓馆林立,官妓馆也故态复萌,到了同治中兴时期,可以说达到了繁荣娼盛的地步。又加防护措施有限,人们对病症认识不足,还没有特效药,于是梅毒肆虐,成了那个时代的顽疾。
同治时期,京师地区的妓馆主要分三等,第一等为小班,可以听曲看戏吟诗作对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不乏才女。第二等叫茶室,可以饮茶、小酌,摸来摸去的。第三等叫下处,可以直奔主题的。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北京也门户大开,一些外国女性也漂洋过海来到繁华的京城执业,最开始有个日本娼寮,很受欢迎,但改成西洋女性后,生意就不大好了,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清室覆亡进入民国后,最高等的叫长三堂子,上海一带很出名,但京城其实也有连锁。张勋在复辟失败,从荷兰使馆呆了很久,出来后又不敢公开活动,因为是复辟首犯,张勋过继来的长子,携带二十万元巨款来京城活动,想打通关节让张勋获得特赦,但去错了地方,到了长三堂子,不消一月就把钱花光了,最后还让老家来人赎出来的。至于低等的,那时候已经发展到第四等了。大文人郁达夫受邀北上,提出的条件是要逛四等窑子,成行之后感觉很满意。
那么同治究竟否患有梅毒,并最终死于该症呢?我认为答案的肯定的,因为慈禧在同治死后,重惩了一批管事太监,这些太监都是同治生前非常亲近的近侍。如果得的是天花,自有御医调治,太监们伺候也不不敢怠慢,何必治罪呢?原因不言自明。
天花病毒
同治登基时6岁,正是所谓开蒙的年龄,两宫皇后指定同治帝在乾清宫一侧的弘德殿作为他学习的地方,老师为咸丰指定的翰林院编修李鸿藻以及慈禧看中的礼部尚书祁寯藻、大学士翁心存(当年就去世了)、工部尚书倭仁,伴读的是惠亲王绵愉的儿子奕详、奕询,这惠亲王是咸丰帝的五叔,同治帝得管他叫爷爷,是皇族里辈分最高、品行最端的王爷,慈禧让他全权负责对同治的教育,但惠亲王在1865年就去世了,祁寯藻也在1866年去世,同治实际上的老师就剩三位了,李鸿藻、倭仁,以及在1865年奉慈禧命入值的翁同龢(翁心存的儿子)。同治帝比较喜欢李和翁,对理学大师倭仁不太喜欢。他的两位伴读小叔也在惠亲王去世后离开弘德殿,因为奕详和奕询比同治帝要大六七岁,到了1865年已经十三四岁了,年龄也不太适合,况且陪同治读书堪称苦差事,同治学业不精,但是身为皇帝还不能受到训斥,于是两个陪读成了老师的火力点,挨骂打板子是经常事。继这两位之后跳入火坑的是谁呢?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子载澄。那年,同治帝10岁,载澄8岁。
帝师翁同龢
如果恭亲王奕訢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恐怕就是打死也不能让自己儿子去陪读,但他知道紫禁城里才是大清国能受到最好教育的地方,曾是皇子的他也曾在上书房读书,老师们都是品行端正的饱学之士,虽然他的老师不如咸丰帝的老师有名气,但他真正地学到了东西,这对他以后治国理政方面是有极大帮助的,奕訢自号乐道堂主人,这乐道堂正是他的一间藏书楼的名称,他也是爱书之人,恭王府藏书甚巨,其中不乏宋元孤本和名家画作,步入民国时都被小恭王溥伟变卖了。至于载澄陪读是奕訢主动还是慈禧要求,这已经不可考了,其实也不重要了,重要提示是:那时候最好的学区房是紫禁城。
故宫弘德殿
说点题外话,上书房是清代皇子皇孙们学习的地方,近支王公大臣的孩子是不允许在那学习的,当然也有例外,咸丰五年,兄弟俩因为给奕訢的生母、咸丰的养母静贵妃上封号的事发生龌龊,虽然最终还是追封静贵妃为皇后,但两兄弟互相很不爽,咸丰认为奕訢用道德胁迫他,奕訢认为咸丰未尽孝道,于是咸丰帝下旨让奕訢重回上书房读书,那时候奕訢已经23岁了,以皇弟的身份重新回炉深造,咸丰终于出了口恶气,不是你奕訢才识能力比我咸丰高嘛,你看,又回上书房学习去了吧!但是六年后,咸丰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发动申酉政变,奕訢也出了口恶气,你不是抢了我皇位吗?不是不让我辅政吗?我就政变给你看看。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猜测,或许人家想的要高尚一点。
八岁的载澄来到弘德殿陪读给同治帝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可比以前的那两位小叔有趣多了,但老师们就更头疼了,以前那两位陪读还知道尊师重道,挨骂也坦然处之,这位载澄可是当朝领班军机的长子,咸丰皇帝的侄子,老师们在责骂之前也得掂量掂量,万一哪句话不入耳被载澄告诉给恭亲王奕訢,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况且八岁的孩子,心智也不成熟,一不小心忤逆了小皇帝和老师的事估计也没少干。但同治帝最感兴趣的是载澄给他说的宫外的事,花花世界,林林总总,心里充满无限的向往。
清末北京城宣武门
慈禧对同治帝的教育抓得很紧,但小皇帝逆反心理比较强,应了那句话,陪孩子做作业之前那是母慈子孝,做作业后那是鸡飞狗跳。很明显,同治帝属于那种并不好管的孩子,他爹咸丰帝就是个爱冲动,感情用事的人,他妈又是个控制欲强,脾气很大的人,这样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也不会是什么好脾气,等到同治帝再大一些进入青春期后,这种逆反心理就更明显了,但又不能不管,管还管不好,总不能一天打八遍,那就贻笑大方了,你想啊,市井之间俩人茶余饭后闲聊,甲说:嘿,听说了吗?小皇帝昨天又挨揍了,一天打了八遍,哎呦,那个惨呐,屁股都打肿了。挨打的可能性不大,至多在他祖宗牌位前罚跪,这是合情合理的。就这样,慈禧就束手无策了,只好放任,因为指东孩子就往西,不指东孩子或许还想不到西。母子之间势同水火,同治每天早上去给慈禧问安,都是问一句转身就走。倒是给慈安太后问安时还算谦和有礼,因为慈安宽和,小皇帝同慈安太后的亲密程度与对慈禧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让慈禧心理颇不是滋味。但慈禧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对小皇帝的管束方法是否正确,很明显,她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方法就四个字,简单粗暴。
慈安太后画像
转眼间,同治帝到了14岁,顺治帝、康熙帝都是14岁大婚开始亲政的,这一点两宫太后不敢坏了规矩,于是同治帝大婚的事就被提上日程,慈禧为了给儿子弄个好点的婚礼还特地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出宫采买大婚所需器物,这安德海野史记载有着异于常人一倍的舌头,而且会来事,很得慈禧喜爱。话说安德海一路大张旗鼓,受捐纳贿,高调得不能再高调,到了山东地界,被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抓了起来,理由是太监不得私自出宫,违反祖制,慈安太后接到丁宝桢的奏折后,通过军机处批了一句,就地正法。于是权阉安德海伏诛,慈禧本来极力为安转寰,但丝毫不起作用,可以想见慈禧的愤怒,有文章说慈安的突然病死是慈禧下的毒手,安德海的死就是种因。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慈安在世时,慈禧权位是低于她的,慈安在时,颇能鼓励奕訢,施以援手,慈安在1881年死后,慈禧、奕訢之间缺乏了一个能从中调和的人,所以在1884年6月,慈禧又发动了一次震惊朝野的政变—甲申易枢,奕訢为首的军机处所有人员均被裁撤,这是慈禧在世时发动的第二次政变,还有第三次,那就是戊戌政变。甲申易枢让恭亲王奕訢回到府邸赋闲了十年,甲午战后才被重新启用。戊戌变法让本已亲政的光绪靠边站。所以我们不得不慨叹慈禧这么一个女流之辈的政治手腕是何其地狠辣。
眼神锐利的慈禧
同治大婚之前,照例是要选秀的,就是为同治帝找老婆,选来选去,阿鲁特氏及富察氏入围皇后竞争名单,慈安嘱意阿鲁特氏,因为她出身高贵,满族状元崇绮之女,端庄娴静,慈禧则嘱意富察氏,因为年龄小,好控制,对阿鲁特氏持反对意见,因为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慈禧颇为忌惮,但慈安不为所动,坚持己见,况且同治也表示赞成立阿鲁特氏为皇后,这次慈安的意见又占了上风,让慈禧更加窝火的是同治帝胳膊肘往外拐,不向着亲妈倒向着后妈。母子关系将至冰点。到了同治17岁时,同治帝大婚,两宫撤帘归政,小皇帝信心满满地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拜,有形的帘撤了,但无形的帘还在,朝政还是把握在慈禧手中,当然慈安也有份,如果说未亲政前,两宫摄政情有可原,但既然宣布亲政,又毫无实权,年轻气盛的同治当然很不爽,摆明了自己就是个傀儡嘛,是实实在在的傀儡。而且慈禧不光揽权,连皇帝的私生活也干涉,同治很喜欢阿鲁特氏,洞房花烛的时候吟了几首会背的诗,阿鲁特氏很自然地对出了下句,同治帝晓得了状元女儿也是名不虚传的。但慈禧就是看不上这儿媳妇,告诉阿鲁特氏别有事没事上皇帝那,皇帝处理政务辛苦。再笨的人也能听出画外音来。然后又对同治帝说,多跟慧妃富察氏沟通沟通,这样的慈禧就太过分了,你管天管地,居然还管起了皇帝的房事来了。同治帝烦透了自己的亲妈,想到她老人家一直想重修圆明园,就下了道圣旨,重修圆明园,慈禧以前想修的时候,大臣们都持反对意见,因为耗资太大了,要几千万两银子,国库如洗,哪有闲钱修那玩意去。同治帝亲政的时候,国库还是如此,大臣们也反对,但同治帝一定要修,力排众议,他恨不得慈禧能亲自到圆明园监工去,省得在宫内什么事都管。这时候同治的六叔恭亲王奕訢附和了他的意见,并认捐两万两银子,其他大臣一看风向变了,也开始向奕訢看齐,最后一共捐了30万两,但缺口太大了,从开修之日起,修修停停,一共花了四百多万两银子,然后资金链就断裂修不下去了。最后改成了重修三海,也就是紫禁城的内湖,同治帝的愿望终于还是没能实现。
1901年的紫禁城三海
小皇帝虽然无权,但从来没有停止跟母亲对着干的脚步,慈禧让他多亲近慧妃,他晚上就独居乾清宫,一个妃子也不叫。既然不临幸妃子,慈禧盼望皇孙、皇孙女降生的念头也就成了泡影。但同治帝毕竟正值青春年少,按捺不住内心的骚动,亲政后,立马让载澄任内廷行走,成为近臣,于是俩堂兄弟便常偷偷溜出宫去,这一溜,同治帝的心就再也没收回来。这俩人一开始去的都是高档地方,虽然微服,但很容易遇见熟人,也就是那些王公大臣和皇亲宗室,而且还真遇见过一位,搞得同治帝很没面子,后来两人改变策略,去那些达官显贵基本不会去的地方,也就是那些低档场所,这地方从业人员素质和卫生条件就差多了,同治帝不幸中标了。
八大胡同旧照
贝勒载澄的命运也是戏剧性的,假如当初他爹继承了皇位,他就是皇子了,如果奕訢和咸丰一样短寿,或许座上龙椅的就是他了,他和同治帝载淳的位置就会对调一下,显然命运不是这么安排的,他至死也是只是个郡王,人们更熟悉他另一个称号:澄贝勒。小同治两岁的他,其实智商颇高,诗文也较佳,只是生在王府这个金窝窝里,一切得来都太容易了,享乐成为他毕生的追求。在引导同治冶游这件事上,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同治帝一死,没有后代,慈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道光帝七子奕譞的儿子即位,是为光绪帝,光绪的母亲还是慈禧的亲妹妹,也就是说光绪从咸丰那论是自己的侄儿,从亲妹妹那论是自己的亲外甥。载澄一开始就被排除在权利继承范围之外了,原因是引导同治冶游,通俗一点说,慈禧恨不得把载澄给打死了,想继承皇位想都别想。再者,以恭亲王奕訢的才干,让他儿子即位,那还有慈禧唱戏的份吗?
载澄死于1885年六月,死因是梅毒,这一点没有争议,无后代,此时的恭亲王已经赋闲在家两个月了,两个月前,慈禧主导的甲申易枢把恭亲王赶出了权利中枢,恭亲王在王府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后,甲午已经战败了,那时的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再也看不到那个年富力强的鬼子六了,如果没有这荒废的十年,大清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载澄临死前,家人跟他说念在父子一场,还是去看看吧,奕訢走到载澄屋内,看到气若游丝的载澄还穿着那身冶游的黑衣,不禁大怒,呵道:事到如今,还穿着那身匪衣(黑衣多为绿林人士专用),还不快死!言毕,载澄也咽了气。这身黑衣,同治帝其实也有一身。
匪衣应该是这样的
有人说同治帝是清帝国水平最差的皇帝,但笔者认为,既然是傀儡皇帝,水平根本无需讨论,倒是他爷爷道光可以往这上面安一安。同治帝无子嗣这事,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慈禧的原因,当然也有载澄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自身的原因是占主要的,如果不那么叛逆,不那么爱走极端,或许还会是个有为的皇帝,或许还会有几个子嗣。
慈禧临终前,让人把醇亲王奕譞的孙子溥仪抱进宫中,准备继承大统,光绪帝是以过继的身份继承咸丰皇位的,就是说,光绪是以咸丰名义上的儿子继承大统,但同治帝位置就比较尴尬了,慈禧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从同治的下一辈溥字辈选皇帝,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了,历朝都无太皇太后摄政的先例,选择光绪也是权宜之计,因为还可以继续当皇太后摄政,等到大限已到,慈禧就不必考虑摄政的问题了,只能从溥字辈选择皇帝,所以就把溥仪过继给同治即位,延续了皇脉,但当朝大臣张之洞上了折子说,光绪帝在位三十年,不可使无后。于是仿照民俗让溥仪入继同治,兼祧光绪,一人祧两房,这是慈禧作的最后一个重大决定。这样,同治也有了儿子,光绪也有了儿子,尽管是过继来的儿子。1911年,武昌革命炮响,宣统帝溥仪逊位,清朝覆亡,但溥仪是不育的,所以这清朝皇脉也就断了。慈禧掌政的时代,没有外戚专政也没有太监乱政,是她保持了皇权在道光帝子孙之间传递,她是道光帝的称职的儿媳。
同治帝死因同治帝惨死于梅毒病下?
同治帝,清朝入关第八位皇帝,在史记载或当代影视片中一直是个不得志的少年天子,同治帝英年早逝,其短暂的一生存留着无数的遗憾。清史上同治帝惨死于梅毒病下是真的吗?
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一直沉浸于酒色,而荒废朝政的咸丰帝最终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卒年31岁,他那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登基,年号开始定位了“祺祥”,在辛酉政变之后,便改为了“同治”,意思是东西两宫太后打破了清朝的祖制,来垂帘听政,共同治国。
在载淳执政的前十二年期间里,每天上朝不过就是摆摆样子,真正操纵国家大权的是“垂帘”的慈禧太后。在载淳十八岁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成年的载淳早已经到了该亲政的时期,慈禧太后才不情愿的撤帘归政,让儿子同治帝亲政。
可惜的是同治帝亲政还不到两年,就忽然患了重病,在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驾崩了。死的时候年仅19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同治帝的突然死亡也成为了大清朝无数的谜案之一,为我们后世留下了无数的猜测和疑问。
民间传说同治帝是死于了梅毒,而又有传说是死于天花,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
是什么呢?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详细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的情况,御医诊断同治的症状是:“湿毒乘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漫流脓水,腿痛盘挛,头颈、胳膊、膝上发出痘痈肿痛。”近年来,历史学界以及医药学界的专家和教授们,对清宫御医们留下的这些《脉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这些资料是翔实可靠的,在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和用药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和档案中所记载的一样,“同治皇帝死于天花”。
那为何民间都传说同治帝死于梅毒呢?而据野史中《清宫遗闻》的记载,同治到私娼处,致染梅毒。翁同龢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二十八日又记:太医云:“腰间溃如椀,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丑刻如此,卯刻复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记:见“御医为他揭膏药挤脓,脓已半盅,色白而气腥,漫肿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李慈铭日记也记载:“上旋患痈,项腹皆一,皆脓溃。”但他又说:“宫廷隔绝,其事莫能详也。”
其实,清朝的典章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如果说同治帝和学伴(恭亲王的儿子载澂)经常私自从紫禁城里跑出去“微服私访”,在青楼寻花问柳,而且没有史官看见并记录在案,是没有什么可能性的。
翁同龢在他的日记中记载,同治帝在临死的前三天,头脑还一直很清醒。19岁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不会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由于惧怕慈禧太后,他把密旨密传给既是师傅又是权臣的李鸿藻是极有可能的。
据说,同治帝是在养心殿单独召见了既是师傅也是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当时屋中还有皇后阿鲁特氏,由于事情紧急,皇后也没有来得及回避外臣。同治帝先问皇后黄伟继承人意何人,皇后阿鲁特氏答道:“国家的兴衰应该依靠年长的国君,我并不愿担个太后的虚名,而抱一个没成年的幼子,如果这样的话,会给祖宗社稷带来无穷的祸患。”同治帝听到皇后通情达理的回答,非常满意,于是同师傅李鸿藻密商,最后决定立贝勒载澍为继承人,并当即口授了千余字的遗诏,命令李鸿藻在病榻旁记下。
李鸿藻早已熟知宫廷事故,深知这是同治帝为了防备慈禧在他死后自立储君,好继续执掌朝廷。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估计慈禧早晚都会知道,那样自己一定会遭到杀身之祸,李鸿藻越想越怕,他不敢得罪慈禧,于是将密诏送到了慈禧所在的储秀宫......
同治帝虽然一生有着无数的遗憾,但其实在他同治的年间大清也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当时内处“太平军”与“义和团”两大社会动荡之间,外处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宫廷内太后垂帘,亲王议政,宫府一体,尚能协和,推行新政,有一定成效。我们所说的“同治中兴”主要就是在在同治统治的年间。这期间,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对之后中国逐渐迈入现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载淳离开了这个世界,归葬于清东陵惠陵。他是清朝皇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同治帝一生并无无子女。在正史《清史稿。穆宗本纪》中却给了穆宗非常高的评价。论曰:“冲龄即阼,母后垂帘.国运中兴,十年之间, 盗贼划平, 中外乂安.非夫宫府一体, 将相协和,何以臻兹?泊帝亲裁大政,不自暇逸。遇变修省,至勤也。闻灾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顾乃奄弃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可见,后人在编撰清史的时候,仍然给予了这个一生抑郁不得志的少年皇帝很高的评价。
相关参考
其实,不少人都有记录自己隐私的习惯,记“性爱日记”可能是中国男人性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吧。中国最好色的男人,大概要算皇帝了。皇帝不仅最好色,记“性爱日记”也是出色的。某夜幸哪个妃子,幸了多长时间?幸了几次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整个北京城的人都知道,咸丰要选妃子了。这十七个姑娘的父母情绪十分
章邯,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章邯身为秦朝最后一名大将你知道章邯是怎么死的吗?秦朝名将章邯的死因是什么?>章邯,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
王离,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秦朝著名将领。王离受封武城侯,继其父担任将领,率兵戍边备胡。那么你知道王离是怎么死的吗?秦朝名将王离的死因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他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却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
【同治帝死因】同治帝怎么会惨死于梅毒病下的? 同治帝是因梅毒而死还是因天花而死?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一直沉浸于酒色,而荒废朝政的咸丰帝最终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卒年31岁,他那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同治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同治帝去世的时候,年仅19岁,是清代去世最年轻的皇帝。那么他究竟死于何因呢?对于同治帝的死因,历史上有着很多种说法,有说他死于天花,也有说他
关于同治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皇室说他患天花而亡,非常好理解。自他们入关以来,皇室成员得天花是很经常的事情,甚至就连玄炫,他小的时候都曾出过天花,所幸大难不死。现在人们已经明白其
清人關後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咸豐皇帝的唯一的兒子,一八五六年葉赫那拉氏(慈禧)所生,一八六一年登基稱帝,時年六歲,一八七三年親政。親政後不到兩年,即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病逝。關於同治
同治帝是怎么死的同治的死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解不开的谜,学界一般认为同治死于天花,但民间流传更广的是同治死于梅毒。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同治的死因是中国近代史上解不开的谜,学界一般认为同治死于天花,但民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