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要选择去东北,而不去更富庶的江浙地区

Posted 闯关东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要选择去东北,而不去更富庶的江浙地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要选择去东北,而不去更富庶的江浙地区

2、清朝末年,中原百姓为何选择闯关东,而不是去富裕的南方

闯关东时期,为什么山东人要选择去东北,而不去更富庶的江浙地区

  闯关东,就是中原人跑到关外,闯过这个山海关城东门,也就分隔两地的城关。与此相对应的还有走西口,也是由中原去往内蒙寻求生存。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到还未开发的东北和落后的内蒙,不去富庶的江浙一带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了。当时的满人入关,占据中原,建立了大清朝。但是因为是外族入侵,满人便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将东北和内蒙作为自己的预备基地。假设哪一天清朝被其他朝代推翻,还有一个可去之地。所以他们下令禁止汉人进入,设立城防关卡禁止通行。

  但是到了晚清,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夺,日本占据了东三省,沙俄也对东北虎视眈眈。这样一来,许多由于战乱生活不下去的汉人就开始强行闯入东北和内蒙。直到后来才慢慢解除了这条禁令,但是就有了闯关东的由来。

  因为闯关东的基本上是在中原生活不下去的贫苦百姓,他们需要找的就是这是这种没有主人的土地,进行开发,养家糊口。东北虽然冬天天气严寒,但是这里的黑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不仅如此,这里都是平原地区,适合农耕种植的发展。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而内蒙虽然已经有人居住,但是大多都是游牧民,他们只是放牧,没有开发土地种植。所以缺乏能够耕种的劳动力,于是很多的汉人也会逃往内蒙发展。

  相比已经发展得很好的江浙一带, 但却因为人口的聚集,早已是尘归尘,土归土,每一寸土地都是泾渭分明。没有多余的土地,也不缺乏劳动力,去了反而没有发展。所以说,大家的选择肯定也都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如果你身处当时,你会选择去往哪个地方?

清朝末年,中原百姓为何选择闯关东,而不是去富裕的南方

相信不少人之前都看过一部叫《闯关东》的电视剧,它讲述了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前夕,一户山东人家为了讨生活而被迫「 ”闯关东”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是以当时中原地区百姓为逃难闯入关东为时代背景的,深刻地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而造成中原地区百姓争相闯入东北的原因,是因为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很多人就感到很好奇,当时的人们在逃难时,为何不选择富裕的南方,而是选择寒冷的关东呢?小编今天就来带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政府的支持。大家都知道,关外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为了防止汉人进入东北破坏所谓的「 ”龙脉”,满清政府在此之前是严禁汉人入关的。如果有汉族商人进入东北地区贸易,一定要有路引和相关人员的担保,才可以在东北地区出没。顺治皇帝更是直接向满清贵族指出,关东是他们最后的退路。为此,顺治皇帝主持修建了千余公里的「 ”柳条边”篱笆墙,直到康熙中期才竣工,将关内和关外百姓彻底隔绝开。 而到了清朝晚期,清政府已无力再控制民间的人口流动。且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日益削弱,沙俄却不断蚕食黑龙江边境。在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建议下,清朝正式开禁放垦。从此清政府开始鼓励中原地区百姓移边垦殖,以振兴关外经济,同时抵制沙俄侵略。而在闯关东的中原百姓中,以山东人居多。 其次,关东地区地广人稀,南方人满为患。除了清政府最初招募的一批垦荒者外,更多闯关东的百姓是逃难过去的。据相关数据统计,从清末到民国,内地闯关东的人数达到了3000万人次。这么庞大的人口,即使南方再富裕,恐怕也无法消化。而这数千万人是要吃要喝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土地才能供他们生存。正好关东地区地广人稀,可以满足灾民们的生存需求。 最后,关东地区相对安稳的社会环境。虽然当时沙俄和日本已经开始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地进行侵蚀,但总体来说,并未爆发什么太大的战争。而南方地区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就是英法联军等帝国主义军队打上门。老百姓都是图个安稳日子,自然不希望每天活在枪林弹雨中。所以在那个时代,闯关东的人要远远超过南下的人。

相关参考

为何有才华的古人宁愿选择田园生活而不去做官

为何好多有才华的古人宁愿选择回到田园生活,当一名隐士,也不愿在朝廷做官?那是因为朝廷如同后宫一样复杂和危险,为了各自的利益,各结党派,你争我夺。所谓朋党,司马迁曾说:“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朋党狱其中

清朝末年,中原百姓为何选择闯关东,而不是去富裕的南方

相信不少人之前都看过一部叫《闯关东》的电视剧,它讲述了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前夕,一户山东人家为了讨生活而被迫「”闯关东”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是以当时中原地区百姓为逃难闯入关东为时代背景的,深刻地反应了当

清朝末年,中原百姓为何选择闯关东,而不是去富裕的南方

相信不少人之前都看过一部叫《闯关东》的电视剧,它讲述了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前夕,一户山东人家为了讨生活而被迫「”闯关东”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是以当时中原地区百姓为逃难闯入关东为时代背景的,深刻地反应了当

邓艾大军压境,刘禅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吴国或孟获的后人

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还是灭亡了,刘禅和蜀国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阳,此后上演出一幕乐不思蜀的故事。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

“东北黑话”成《闯关东》中经典语言有哪些

字体加粗部分为具体黑话,特强调。其他是整句话及其解释。比如,“白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这句被奉为经典台词的歇后语就道出东北和山东两地人的两大饮食特点,文儿他娘总叫传武“活兽”,就是形容人很“野”、很

东北寒冷寂寥,为什么清朝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都要闯关东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北寒冷寂寥,为什么清朝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都要闯关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近代史上有三大移民潮,闯关东、走西口和赶大营,他们有的是为了求发展,也有的是为了躲避战乱。今天

历史上东北流行

1.闯东北的历史背景(一)闯关东历史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一关之隔,却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从背井离乡的山东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

一组老照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 ”闯关东”

山海关的城门,就是关内和关外的分界线。从清朝到民国,无数迫于生计的山东人开始往关外寻求活路。从十九世纪开始,由于黄河下游天灾不断,山东一带的农民顾不得朝廷的禁令,纷纷冒着危险闯入东北,这就是闯关东的来

为何诸葛亮非要马谡守街亭,而不选择其他将领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具有过人的智谋,用兵一直非常谨慎,基本不会进行冒险的军事行动。刘备去世前,将诸葛亮叫到床边,除了让他好好辅佐阿斗外,还特意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马谡。虽然刘备在智谋方面比不上诸葛亮,但

封建时代大量荒地不开垦,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

古代农民为何不去开垦荒地要去造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纵览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其中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而说到农耕社会,自然就离不开农民和土地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