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孝哲毅皇后是怎么死的
Posted 慈禧
篇首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同治孝哲毅皇后是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同治孝哲毅皇后是怎么死的
同治孝哲毅皇后是怎么死的?孝哲毅皇后死因之谜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户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册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书,能左手作大字。光绪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时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于宣统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谥恭端,全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着坤仪,着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二十二岁。《清史稿。穆宗本纪》只有简单的记载:「光绪元年二月戊子,皇后阿鲁特氏崩」。阿鲁特氏为什么要死,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靠山已无,生路邈茫。同治皇帝是阿鲁特氏惟一的靠山和希望。在同治帝活着的时候,尚备受慈禧的虐待和凌辱,同治帝死了,靠山也就倒了,生活的希望破灭了。
二是处境尴尬。同治帝死后,慈禧不为他立嗣,却立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也是慈禧外甥)为嗣皇帝,承继咸丰帝为子,这就将阿鲁特氏置于处境尴尬的皇嫂之位,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来中宫皇后拥有的权力和尊贵地位。将来光绪帝立后以后,阿鲁特氏的地位更为尴尬,这是有清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角色,这在客观上把阿鲁特氏推向了绝路。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壶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什,遂抱沉痾,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阿鲁特氏心中着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责怪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据《崇陵传信录》载,一次阿鲁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凌辱,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崇彝写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一次,慈禧萌发了要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的想法。(www.cha138.com)于是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咸丰帝的七弟醇亲王奕譞召来,商议此事。醇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废阿鲁特氏之心才作罢,但却由此深恨醇亲王奕譞。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一来阿鲁特氏表现得不听话,不顺从,二来反衬出慈禧好淫乐,格调低俗,从而加深了对阿鲁特氏的怨恨。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氏,最后将她逼上绝路,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待考)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平时也没有什么病,怎么会突然死去呢?很显然不是正常死亡。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在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
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
《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
《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
《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无论哪种死法,均属于自杀。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就是皇后可以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她应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未几,阿鲁特氏便死了。
在海外未删减版的电影《一代妖后》中,就有这样的场景:皇后阿鲁特氏因不堪恶毒刻薄、心狠手辣的婆婆慈禧的一次次迫害,本想上吊自尽,却未想被慈禧眼线逮到,抓到戏楼,慈禧听到后,虽大惊,但还是狠心的惩治皇后,最后皇后被恶婆婆慈禧吊在戏台上从几十米以上的地方摔下来活活摔死。后来李翰祥导演觉得这一幕太过血腥,在国内版中将它换为:嘉顺皇后,崩于储秀宫,死因不明,历史载:遂而崩逝。虽然这是捏造,也看得出慈禧这人心狠手辣到极点。
历史人物 孝哲毅皇后是怎么死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孝哲毅皇后和慈禧之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同治帝的皇后阿特鲁氏,在清朝历史上,甚至中国古代史上,普遍都认为是一位极其悲情的皇后。
所谓悲情,无非是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主要表现在她本人的资质与所处的环境、她的贤德品行与婆婆慈禧之间的对抗、她的年轻与丈夫的早逝,等等。
总之,各种因素最终集合在一处,形成了她的悲剧人生。
但在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果把这句话略作修改,放在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身上,那就是可同情之人也必有不可同情之处。
有的人,被同情,是因为其确实无力改变某种命运的戏弄,造成了悲剧。有的人,被同情,是因为用尽了全力也依然无力改变命运机遇。但阿特鲁氏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同治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她的悲剧与其和婆婆慈禧太后的尖锐对抗脱不了关系,其平生有2次最严重地挑战慈禧太后:一次直击慈禧最大软肋,让慈禧杀气腾腾,另一次更加刻薄,超过了慈禧太后的极限,让慈禧咬牙切齿。
第一次挑战,孝哲毅皇后以自己的明媒正娶直捅慈禧的心窝子。
本次挑战的情况是这样的: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嫁入皇门之后,其表现不能说不好,但有点两极分化。我们都知道,豪门深似海,更何况皇门呢,其情况复杂自不言说。
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自以为做好自己,就好了。可是皇门之事,哪有这么简单呢。她做好自己,看起来品行端庄,诗词皆通,知书达礼,倒是很轻易就博得了丈夫同治帝的心。
然异性相吸引,同性排斥,更何况婆媳不和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处处小心还不一定能搞定,你还一进门就拿姿态,那人家慈禧太后自然不愿意,如今都拿姿态,以后又要怎样?所以,原本就强势且不喜欢她的慈禧太后立即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来请安的时候没事找茬训斥她。
这种训斥,连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身边的丫头片子们都看出来了,那训斥是一种姿态,而非阿特鲁氏真的做错了什么。因此,见主子被训斥多了,也有点不忍心,当然哪有奴才不想主子更好呢。
所以,小丫头片子们就给皇后阿特鲁氏出主意,说据我们观察啊,这位婆婆慈禧太后啊,其实很好对付,只要说点逢迎的好听话,稍微做点逢迎的事,她就被搞定了,这样也利于主子的皇后之位之稳定呢。
可是,谁曾想,这个皇后阿特鲁氏虽然通诗文,但在人情世故方面是个榆木疙瘩不开窍,反而开始拿腔拿调地说:
“敬则可,(ni)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
孝哲毅皇后所说的“大清门迎入者”,对她自己而言,可能是无上的荣耀,但是对于她的婆婆慈禧太后,那可是一生最大的软肋,为何呢?原来慈禧太后现在看起来这么牛气哄哄的,但当初入宫的时候,她可不是风风光光进来的,而是通过选秀女的方式来到皇宫的。
说白了,也就是说慈禧太后虽然后来得宠,但她却不是咸丰帝通过正常的婚嫁方式明媒正娶的媳妇儿。对于任何女人而言,缺失婚礼的婚姻存在着永远的遗憾,甚至会成为一种别人碰不得的软肋和伤痛。慈禧太后对此的忌讳,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没脑子的儿媳妇阿特鲁氏,竟然说话不过脑,偏在慈禧太后内心的“私密地带”挠了这么一爪子,结果是血淋淋的,慈禧太后那里受得了。话被传到慈禧太后那里的时候,慈禧太后对儿媳的大不敬行为深表愤怒,认为这是在故意揭她的伤疤和短处,故意背后地取笑她。这那还了得,慈禧太后冷哼一声,内心顿生腾腾杀气,这黑账就算记下了,史载说慈禧太后当时的表现是:
“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特鲁氏的一句没脑子话,让慈禧太后竟产生了弄死她的杀意,可见祸从口出这话真是颠扑不破的教训啊。
第二次挑战:孝哲毅皇后以自己的清高反衬慈禧的淫乐。
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对于自己的婆婆慈禧太后,好像了解很少。按说,她那状元出身的父亲也是在官场上混的,对于慈禧太后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莫测手段,那是颇为清楚的,如今自己家的闺女要去给慈禧太后做儿媳,那还不得提前交代清楚:要想过得好,先把婆婆侍候好,就算婆婆不如意,也要委曲求全,能屈能伸。
可是,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嫁入皇门之后的表现,显然是没有被父亲教过的样子,或者这丫头太任性,父母亲教过了,也不愿意执行。说到底,就是死扭的性格。
比如有这么一些机会,慈禧太后呢喜欢热闹,尤其爱看戏。
但是慈禧太后看戏,总要有人陪着。这宫中的妃嫔们,都是争着去。可是慈禧太后派人邀请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来看,阿特鲁氏倒是来了,可是一看戏目,立即就表现反常。
原因是慈禧太后看的戏,比较接地气,戏文也充满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因此呢在一些关键字词上也不经处理,直接就唱出来了。
以今人之眼光来看,这也没什么,不就是生活化了一些,看着图个真实、逗个乐子而已。可在当时,对于接受传统教育的阿特鲁氏来说,这可是不得了的事,她一看有需要打马赛克的戏文要唱,立即就扭头面朝后面的墙壁。
慈禧太后是早已见多不怪,因此一开始还暗笑这儿媳迂腐,因此想她多看看也就习惯了。乃令其回头看戏,可是慈禧太后说了好几次,阿特鲁氏就是不回头。这让慈禧太后超没面子。
阿特鲁氏的表现,表面看起来是不听话,但内核却是直指慈禧太后喜好淫乐、品味低俗。
这让慈禧太后极为生气,史载:
“(孝哲毅皇后)演污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慈禧)已恨之。”
结语:
难怪孝哲毅皇后死得如此惨,你看她这2次挑战慈禧的情况,每次都是在撕开慈禧的底线以让慈禧抓狂。这两次事件,比较突出的反映了慈禧太后和儿媳之间尖锐无比的矛盾,导致了慈禧太后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以至于此后对阿特鲁氏甚至残忍地毒打、乃至在儿子同治帝死后也不能相容,要除掉这颗怎么看都不舒服的眼中钉。
客观来说,孝哲毅皇后阿特鲁氏的悲剧命运,是自己的性格所造成的,是她自己一手把自己从原本就不利的境地逼到了生死之绝境。以至于在丈夫同治帝死后,退一步来看,就算慈禧太后不谋她死,她自己也体会到了绝望的“四面楚歌”,唯有一死才是最好的结局。
相关参考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到光绪三十年的258年中,朝廷共举行过科举殿试112科,取中状元114名(有的书说113科,状元113名)。在这114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着凤舆,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清门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孝哲毅皇后吧,这位皇后可以说是非常惨了。虽然同治帝和慈安皇后十分的喜欢她,不过慈溪却不是很喜欢她,因为孝哲毅皇后的性格是非常直率的,但是慈溪可能还是比较喜欢柔弱一些的女子。孝哲毅皇后就
...,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在帝位继承上反倒比较顺利,同治皇帝作为咸丰皇帝的长子,在咸丰死后继承了皇位。继位的同年,同治迎娶了孝哲毅皇后,这位皇后相比较清朝其他皇后比较普通,蒙古正旗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
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吗?“不能完全排除同治帝在得天花之前已经染上性病的可能性。因为同治帝微服私行逛窑子,并非民间传说。”沈渭滨教授说。事实上,这在《翁同龢日记》有所记载,两宫太后曾提及这个君臣之间极为敏
同治皇帝是死于梅毒吗?“不能完全排除同治帝在得天花之前已经染上性病的可能性。因为同治帝微服私行逛窑子,并非民间传说。”沈渭滨教授说。事实上,这在《翁同龢日记》有所记载,两宫太后曾提及这个君臣之间极为敏
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同治出痘。阿鲁特氏焦急万分,立刻带领六宫供奉痘花娘娘,为皇上祈福。十一月,天花出尽,却余毒未清,由于余毒侵入经脉,没多久,同治的病情急剧转下,腰部红肿、溃烂以至流脓。在这种
清朝皇帝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被称为清宫四大奇案之一,同治皇帝年仅十九岁就去世,一个春秋方盛的青年为什么会突然死去?清代官书中记载是死于天花,而民间流传甚广的是同治皇帝微服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他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却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治帝年仅19岁就去世,根据正史记载,他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却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同治死于梅毒的说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