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人反抗元,却心甘情愿接受清朝统治
Posted 满人
篇首语: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汉人反抗元,却心甘情愿接受清朝统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清初各地反抗不绝,直到康熙用了这三招,从此才征服汉人稳定江山
为什么汉人反抗元,却心甘情愿接受清朝统治
古代汉人反元,也反清。说汉人“心甘情愿”接受满人统治,怎么可能?一直在反抗,一直被奴化,一直被压迫,但一直心未死!
君不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君不见:吕留良案,清风反诗?君不见:白莲起义,太平天国?君不见:辛亥革命,驱除鞑虏?
试想一下:若没反抗,何来残酷镇 压?若心甘情愿,何来镇压思想的文字狱?若甘心被奴化,何来思想意识的抵触?
从满清入关 汉人反抗,到满清统治200多年间大大小小的或挣扎或起义,最后到辛亥革命、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终灭亡满清。广大汉人,从未心甘情愿作奴,只是迫于强权镇压!
清朝时期,广大汉族劳苦大众,其实内心一直是不情愿的。只是经满清几代人的奴化,大大束缚了汉人的思想行为,一直处在心有抵触而无力反抗。试问:有谁甘心情愿被满人奴役、压榨?有谁心甘情愿当jian奴、被看作低满人一等?
说汉人“心甘情愿”被满人统治,问题本身就是有毛病的。你应该问:汉人反元,为何满能统治汉人200多年?这样才是合理问法。
问题:汉人反元,为何满人能统治汉人200多年?
回答原因如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前面所有朝代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一套高度专制化的统治艺术。
1、皇权专制
清朝皇权专制高度集中,甚至到了雍正帝在位时,设立军机处,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皇帝一言九鼎,皇帝意志决定一切!清朝的监察部门——御史言官,几乎成了摆设,谁也不敢批评皇帝,否则小命难保。
(像在明朝,御史言官经常骂谏皇帝,并以此为荣,皇帝为顾及英名,而不能杀言官。)
2、藩王制度
清朝皇族封藩王(无论亲王或郡王),藩王一律不外藩,全部留在京城,协助皇帝处理事务。藩王有封号、无封地、无藩兵,有清一代,杜绝了藩镇割据、藩王作乱等乱象。
(除了清初康熙帝时的“三藩之乱”,那是明亡后的历史遗留问题,三个异姓汉人藩王,非爱新觉罗皇族,最后也被康熙帝干掉了。)
3、统治高明
纵观清朝十二帝中,几乎没出过几个昏君。加之清朝出了康熙、雍正、乾隆连续三代有为君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这就大大缓和了阶级矛盾(注意:是“缓和”,并没“消除”),同时也大大延长了王朝寿命。
4、双重奴化
清朝统治者,不仅铁血镇压行为上的反抗,制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 恐 怖 事 件,而且还在肉体上和思想精神上,实行双重奴化。
清朝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颁布“剃发令”,强制所有汉人“剃发易服”,从改变汉人风俗上奴化汉人,当时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威吓。
在精神上,大兴文字狱,禁锢汉人思想,控制言论。对外闭关锁国,使新思想进不来;内部则加剧愚民,麻木汉人世代做“奴才顺民”。
最后思考:
若不是殖民扩张的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了清朝大门,不知道还要闭关锁国多久。若不是被打怕了打疼了,满清统治者会主动学习外国?主动搞洋务运动?清朝统治者是被世界大势逼着,才不得不开始与世界接轨……
当然,满清已经灭亡,如今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满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此一时彼一时,只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勿忘百年耻辱!
首先说一点,从清朝入主中原开始,直到清朝覆灭,一直是有反抗力量的,并没有心甘情愿接受统治。
有人说这是汉化程度的原因,可能有,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汉人反抗元朝,是因为蒙古人根本就不把汉人当人看,全国人民分成四等人,汉人是最低下的一种。在当时,汉人可以说是或者猪狗不如的生活。
元朝统治的时候,每个村子都会派蒙古家庭管理,村子里汉族女人结婚之前,必须要到这个蒙古家庭里,陪蒙古男人睡三天。所以当时很多汉人在生完第一胎的时候,会把孩子摔死,因为这很大几率是蒙古人的种。
汉族老人到了六十岁,必须到野地里的一个墓穴等死,也就是所谓的“砖打墓”。
宋亡之后无华夏,这个说法是真实的,可恨现在多少所谓的砖家,忘记了祖先们的痛,被灭国了还沾沾自喜,看!我们国家当年都打到西欧了!
所以汉人才会疯狂的反抗蒙元的统治,那是因为汉人的血性还没有被磨灭。
而清朝呢,汉人的地位比元朝强多了,起码没有四等人的出现,满汉在一定程度上,地位是相等的,而清朝也接受汉文化,百姓不说丰衣足食,但起码没有元朝那样,出现大面积饥荒。
而老百姓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吃饱饭就行了,管他朝廷是姓满还是姓汉。
满族人统治下,百姓起码不会被饿死,再看看明朝呢,饿死了多少人?
难道为了所谓的民族情节,让自己饿死吗?这种大义之士是有,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做不到吧?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原先效力的公司,一个月只能拿两三千块钱,后来有个外企把公司收购了,有士气的员工都走了,留下来的员工一个月拿两三万,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抗元远比抗清激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宋朝的时候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到了元朝猪狗不如。在明朝的时候百姓饿的吃不上饭,到了清朝能够吃饱饭。
如果你是当时的军阀,你会不遗余力的抗清,再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还是服从统治,让百姓安居乐业呢?
一、汉人并没有心甘情愿的接受清朝统治,有清一代,汉人的反清复明行动从来没有断过。
二、清承明制,这句话对了一半,也错了一半,由于清是关外少数民族,政治模式很多直接借鉴明的政治制度,当然具体思想教育及其操作起来什么的就不一样了,但是这样更容易让汉人接受。
三、满清虽然不想被汉化,但最终还是被汉文化同化,如蒙元入主中原将近一百年,除了初期元世祖忽必烈等,其他皇帝拒绝汉化,不会也汉文明治理汉人,最终草草结束统治,而满清重用儒家思想治国,在之前朝代的基础上,进一步阉割儒家思想,只留下有利于统治的一面,并进一步提前孔府的政治待遇。
四、明末清初,是一个大乱世,首先是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异军突起,李自成攻进北京城逼死崇祯帝以后,天下都以为要改朝换代了,认为下一个朝代是大顺,谁知自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后,满清入关势如破竹,而之前战无不胜顺风顺水的李自成屡战屡败最终不知所踪,张献忠更是在清军入川之初莫名其妙的很快战死,而接下来拥有半壁江山,最有正统性的南明,因为内部斗争不止,竟然在南京固守不足一年就失守,之后的南明小朝廷在内乱流亡中被灭,当时最初的形势,有可能是清、南明、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三足鼎立或者两强南北对持,甚至南明有可能北伐再兴大明,可惜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首领起义多年,百战不死,面对清朝却是莫名其妙的失踪的失踪死的死,南明更是内乱不止,拥有李定国郑成功这些顶级名将,却打输了一手好牌,当时风云变幻,新朝大顺根基不稳,旧势力南明内乱之际,满清抓住机会入关南下,以世人还适应不了的速度统一了中国。
四、经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五代十国、蒙元灭宋这些对汉文明损害很大的乱世以后,汉人的融合接受能力强,尤其是蒙元灭宋,开个整体被灭国的先例后,汉族的融合能力也更强。
五、满清草初之际重用汉人,太祖努尔哈赤时重用范文程,太宗时重用洪承畴等降将,多尔衮及其顺治时代重用吴三桂等三藩异性王,甚至清无力南下时,都默认三藩打下的地盘为自己所有,可以世袭等等,所以南下是清精锐为主加以大量投降的汉奸才成功的,并明文规定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要职都是满汉各一名,善于以汉制汉,当然统一天下以后,就开始回收权利,康熙时三藩想世袭康熙要撤藩,最终爆发三藩之乱,平三藩以后清才真正消化中国,汉文官地位进一步被打压,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下,汉官在清庭一直被区别对待加以防范,除了明面上的重用,背地里地位低贱,直到太平天国兴起后,汉人曾国藩崛起后,汉人才翻身。
六、满清入关以后剃发易服,满化汉人,并在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扬州十日屠城过程中消灭反抗之士,之后更是大兴文字狱,奴化汉人,销毁证据,当时世人都不知清入关屠城的所作所为,是近代甲午战争后,去日留学的人多了以后,在日本历史记载中才知道这些屠城记录,才传回国内。
汉人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只能说当时乱世里,各种机缘巧合的原因,明亡李自成的大顺又不堪一击,一时汉人群龙无首之际,清入关摘了桃子,得了近三百年的江山。
在满人崛起的地方,属于明朝的节制和管辖!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通常被看作是异族入侵:一个是由蒙古建立的元朝,另一个则是由满清建立的大清王朝!元朝是否为外族入侵,在此我不加任何评论,这是因为历史教科书己经作了定义!
那么由满人在中国建立的大清王朝算不算是外族入侵?
请你打开百度看一下,在满人崛起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在当时是属于大明帝国的其中一部分,叫做奴尔干都司!
努尔哈赤的祖与父曾经担任过部落首领,在任职之前须要得到大明政府的授权才能履行职责,跟今天的香港特别行政长官的任命差不多少!
所以,当时的满人与南方的苗族、彝族、壮族等,在性质上没啥不同,都属于大明王朝的一部分,如果把大明王朝定义为现今中国概念的话,那么这些少数民族是可以算作中国人的!
满人进关不是打进来的!
满人进关,这个大家应该都清楚,他不是攻进来的,而是被请进来的,是典型的“外资引进”和“合资企业”。
有人大骂吴三桂为汉奸,但是大家也应该明白一件事,在清军追杀大顺军的过程之中,是有大量汉人参予的,这其中既有受到大顺政权以前打击的地主阶级,同时也有大量的平民百姓参予其中!
所以说,把由满人建立的大清王朝定义为外族入侵实属欠妥,异族统治尚可定位!
更何况,满人进入北京后为崇祯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其军队在北京城的所做一切明显要高于大顺军队!
满汉一家、满汉共治是真的!
蒙古民族建立元朝之后,并未将自己融入汉文化之中,把汉人列为最低等级,实施民族压迫!
而满人入关之后,积极接受汉文化。鼓励皇子接受汉文化学习,其学习程度之艰苦远非今天的学生可以承受,从康熙到光绪等,每一代帝王概不能免。
同时在政治上实行满汉一家、满汉共治。满人掌握中央,汉人治理地方。同时效防汉人科举制,给予汉人进入政府机构的机会!
有部电视剧叫做《一代廉吏于承龙》,应该有不少人看过,他就是康熙年间的一个汉臣,他先从基层知县做起,最后直至湖广总督大员!
其它著名的汉臣如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蕃等,都是清朝镇守一方的大员!
而李鸿章最后则直接进入大清中央机构,官拜中堂!
屡战屡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无能!
现代人但凡提到清朝不外乎是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
腐败无能尚可以说的过去,卖国求荣的话,帽子扣得大了一点!
其实你可以细细品味一下大清王朝的对外作战史,所有资料都会显示:每一次的与外国的战争它都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天培血染炮台,再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血战北京八里桥。
从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再到邓世昌的撞沉“吉野”号!
政治和军事上的无能确是真的,但似乎和爱不爱国并没关系,因为每一仗它确实都打了,既有汉人、也有满人,只是没打赢!
同时我也认为用军事上的无能来形容当时的大清政府,在定义上也不够公平!
十九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而败于英法两国之手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大清王朝!
在军事上打压美国,封锁美国海岸,扣押美国人船只,逼迫美国签订不平等贸易协定!
1856年,与沙俄在克里米亚开战,完胜俄黑海舰队!
1757年殖民印度,1857年占领印全境,次年直接委派总督管辖!
1788年占领澳大利亚、1840年占领新西兰!
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率领下,独战由欧洲诸强国组成的反法联盟,威震欧洲!
击败大清王朝,也算不上是什么神话!它既能把当时的大清帝国打的一败涂地,同时也能把沙俄帝国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对大清王朝的屡战屡败不能加以太多的遣责!
反清复明纯属自欺欺人!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程度不同的对抗政府行为的民间活动,清朝也没例外!
从白莲教的王聪儿再到金庸笔下的红花会,他们打出的旗号是“反清复明”。反清是一半真一半假,而复明则是百分之百的闲扯淡。
在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起事活动都需要一种口号,以便起到号召力和煽情的作用。从陈胜的“天下苦秦己久”再到杨幺和李自成的“均田地”和“均贫富”,一来显的正统师出有名,二来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
但最后的事实表明:到了最后都是为自己打的江山!
而那些拥戴朱家后人做领导的集团,完全是在扯虎皮拉大旗,试想在历史上有哪一个王朝被推翻以后又能够再复辟的?
再说这些用朱家后人做名义的集团即使成功,江山也没有老朱家人的份,想想怀王心和小明王韩林儿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了吗?
其次是那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人,到了后来都成了黑帮组织!
洪秀全是反清的吧?可他一没复明,二没建立一个平等的天国,完全是出于个人目的!
怎样看待清王朝的卖国条约?
但凡说起清朝,伱就不能不说起它那些割地赔款的条约!
军事上的失利造就了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诞生,说它是卖国条约是可以的,这是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打了败仗以后,不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的!
法兰西帝国在世界上很牛吧?老牌的军事帝国,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以后,同德国签订了《洛林条约》,既割地又赔款!
苏俄不厉害吗?还号称“战斗民族”呢!以它那种脾性在1917年还不得不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呢。虽有许多人反对,但列宁明白的告诉他们:如果签了,我们便贏得了喘息和生存的机会与空间,如果不签我们连一天都不能坚持!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清朝为啥签订这些不平等条约了吧?
我不是在为清朝辩护什么,也不是以此去博什么别人眼球,是在实话实说,因为我们确实打不过人家,更何况与大清交战的还不是一个国家,事情就这么简单!
怎样看待汉人的易发易服?
在清朝初期,满汉服饰有着巨大的差异和不同,为了改变这一差异清政府推行了一个易发易服的强制性法令!
这件事引起了一次不算小的民众冲突,江宁地区应该是最为严重的一个事件!
我不是什么清粉,更不想据此为清朝辩护些什么,只想举几例事件做一个比较!
任何一个国家的一项新法令的推出,必将会招致一部分人的反对!
在战国时期,从商鞅的秦国变法再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无不遭到一大部分人的反对,虽然两人的结局很惨:一个被车裂五马分尸,另一个被困灵丘活活饿死。
但他们带来的却是一个强大的秦国和一个强大的赵国。
十七世纪的俄国,彼得大帝深感俄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待从西欧返回俄国后,立即着手进行改革。
首先做的第一点便是改变俄国人的生活习惯,剪掉俄国人留胡子的习惯,改掉肥大的服装,一切向西方国家学习,这一法令也遭到了人们的反对,但你得承认,彼得大帝还了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满人进关后,改变了汉人原有的服饰和发型,而民国建立后则又剪掉了满人的辫子和服饰!
而共和国成立后,我们也永远的告别了长袍和马褂,历史在一步步前进,事物在一步步推陈出新。任何一项法令在随着时代而不断推出,留在原地踏步不前的做法注定被淘汰!
对于清朝的事情,就说这么多!如有不同意见者,欢迎来辩!
我不是什么清粉,也不是满族,而是一个真正的汉人!无论什么族,都要站在良知的观点上去看问题,这就是我的态度!
历史人物 清初各地反抗不绝,直到康熙用了这三招,从此才征服汉人稳定江山
康熙即位后,那些明朝的遗老仍存,全国各地许多百姓仍然思明,一直试图反清复明,比如杨起隆自称朱三太子,妄图在京城附近发动起义。康熙帝明白要想确立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必须让人们在思想上认同清朝正统地位,不再以鞑虏视之,于是康熙采取了三个手段。> >其一,跪祭明孝陵>在康熙帝在位期间,曾六巡江南,其中五次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帝对朱元璋评价极高,称“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诸君所未及”,并题写“治隆唐宋”的碑文。康熙帝甚至在祭祀时,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康熙为啥祭拜明孝陵呢,为啥用这么大的礼节来祭拜前朝皇帝呢?这除了康熙对朱元璋的推崇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原因,康熙帝借此,安抚拉拢人心,特别是汉族士人的心,前朝遗老的心。这一招确实起到效果,当时围观这场祭礼的有数万人,许多人都留下了眼泪。> >其二,开博学鸿词科>在康熙帝祭拜明孝陵的同时,他还打出了另一张牌,开博学鸿词科,大兴科举考试。如果说祭拜明孝陵是在讲情怀,那么开博学鸿词科,就是在讲现实啦。康熙通过祭拜朱元璋,博取汉族士人的好感,同时还开博学鸿词科,给士人们做官的机会。>康熙十七年三月,由全国推荐143人参加了这次考试,录取50人,其中包括朱彝尊、汪琬、潘耒、毛奇等著名文人。之后清朝又组织这些人参与编修《明史》,同事征召天下文人来参与。明朝遗民黄宗羲、顾炎武虽没有出山,但却派自己儿子、弟子、外甥参与。> >黄宗羲始终没有出仕,但已经认同康熙帝。他在为人撰写的碑铭传状和致友人书中,甚至赞誉康熙帝为“圣天子”,称清朝为“国朝”,清军为“王师”,用康熙年号,希望自己的“同学之士,共起讲堂,以赞右文之治”。黄宗羲是明朝遗老的一面旗帜,晚年却成了康熙的“粉丝”,他的转变,应该说是汉族士人心态发生彻底转变。>其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帝除了要争取汉族士人外,还要争取最广大农民的支持。农民比较现实,“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因此康熙不用打什么情怀。对此康熙帝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免赋税等等一系列措施。到康熙五十一年,更是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以来赋税都是一直涨涨涨的,但唯独到了康熙朝颁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即使到了清朝中晚期,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十分败坏,对农民的盘剥也很厉害,但也没敢破坏康熙“永不加赋”的祖训。>士农工商,传统中国不外乎这四个阶层,其中士农为主。康熙帝在争取汉族士人、农民的支持后,消除大多数人们心中的满汉隔阂,才算彻底稳定清朝的统治,之后“反清复明”的反抗逐渐减少,几乎销声匿迹,才奠定了清朝此后两百多年的统治基础,所以他虽然不是开国之君,但却是“守成之君,开创之主”。相关参考
众所周知,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前,是女真族人所建立的后金政权,满族人口远远少于汉人。为了加强统治,害怕被汉人所同化了,不仅制造了多起文字狱,还制定了很多规矩。因为所接受的教育和风俗不同,皇宫中也有很多规定
1853~1855年(三年至五年)上海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小刀会是天地会的支派之一。上海小刀会成员主要为上海的福建籍劳动人民和部分工商业主。与小刀会性质相同的秘密结社,上海还有主要
清朝文字狱的特点是什么?1、从兴起目的看,清朝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而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造成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2、从持续时间看,清代文字狱贯穿整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实现大一统的朝代只有两个,一个是元朝,一个清朝,元朝由于把人分为四等,不肯汉化及民族政策等,从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到元朝灭亡,仅仅存在了97年;相比元朝,清朝统治的时间就
时至今日,清朝也已覆灭百年有余,但即便如此,在如今,依旧有着关于清朝的故事。对于清朝而言,莫大的荣耀无非是入关入主中原近300年。其实,纵观清朝的发展史,着实令人出乎意料。虽说明末实属乱世,群雄割据,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
汉人说统一中国可是汉人视女真人满人为外族?为什么被女真人统治时不说被灭亡而说改成清朝?很好奇是否汉人不服输?如果这样那算统一中国吗?今日世界上的民族观点绝大部分是采用西洋的民族观──以血缘为基础。但是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是由满人建立的。在明末时期,清朝的前身后金就逐渐崛起。到了之后,明末的当作越来越严重,此时的明朝走向了灭亡。明朝灭亡之后,率先攻入京城的不是清军,而是大顺军的
「”龙兴之地”是指一个王朝起源、发迹的大本营。清朝最高统治者是来自东北的满人,因此东北地区自然就成了清朝的「”龙兴之地”。清朝入主中原后,东北与中原地区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清朝前期,
6世纪后期,后金兴起,与蒙古贵族通婚成为女真贵族的时尚。于是“鞑子”成为受压迫的汉族人民对满清统治者的蔑称。由“鞑子”引申而来的“鞑虏”一词,具有更为强烈的憎恨色彩。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