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驾崩的时候如果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

Posted 提督

篇首语: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驾崩的时候如果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驾崩的时候如果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

2、历史人物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什么生母德妃却百般刁难

康熙驾崩的时候如果不传位给雍正,雍正会造反吗

  在“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和太子党被公认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在太子胤礽被废之后,“八爷党”一家独大,由于八爷颇会做人,广结善缘,在朝中有着不错的口碑,支持他的人很多。相对之下四爷就显得有些势单力孤,但是仔细分析,并非如此。

  先说老四的身份

  虽然是德妃乌雅氏所生,但是抚育四爷的却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佳氏是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亲姐姐,诸皇子中除了被废的太子,是皇后嫡子,康熙的其余两位皇后都没有生育皇子,所以说佟佳氏养育的四爷,后台很硬。

  而四爷也一直向佟佳氏这一脉靠拢,继位后隆科多被奉为国舅,雍正每次见面都尊称他为“舅舅”。

  再看老四的势力

  雍正能够顺利继位,一内一外,隆科多和年羹尧功不可没。

  《清史稿》记载隆科多:“五十九年,擢理藩院尚书,仍管步军统领”。主要负责京城九门的守卫工作,俗称“九门提督”。有了隆科多四爷才能在继位后坐稳皇位,如果出现意外,万不得已的情况也可以控制住紫禁城。

  此时的年羹尧是川陕总督,镇守边疆,手握兵权,康熙去世后雍正第一件事就是派人通知年羹尧接替了十四爷的兵权,掌握了抚远大将军的印信。

  有了后台,再加上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再加上戴铎的出谋划策,雍正才能顺利继承皇位。这些人加在一起是有可能实力实现武力夺权的。

  康熙帝驾崩,如果不传位给四爷胤禛(后来的雍正),那么四爷未必敢造反。换句话说,四爷多半做个亲王,能不能当上皇帝,还得两说!

  为什么?如果你真想听中肯的答案,就往下看。如果是要刺激的回答,可以止步啦。

  “倒推”的谬误

  首先,人们只是受“倒推”理论推断的影响,一切多是在臆测和自认为成立的前提下,倒推而得出的结论。然后再去收集各种理由,顺推 来证明所谓的“结论”。

  倒推法,就不免陷入“事后诸葛”的分析说。很多人就会认为有实力、可能性大、按照逻辑会、应该会……等这些推演法,去下结论,而往往忽略了一点:99%不代表就等于100%。

  我举个例子。

  历史上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这是一场大战。抛掉影视的虚构和夸张成分,抛掉所谓的领导个人更英明(英明也是事后才得出的结论),回归真实历史,平心而论,其实按人们这种推理法,袁绍实力远远大于曹操,一开始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是压倒性优势,应该袁绍胜才对啊,可是袁绍胜了吗?一个“突袭乌巢”的临时突发变量,让袁绍所有的优势急转直下,甚至最后荡然无存。

  好,有人说影视剧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可以,那咱们就姑且再举个影视剧里的例子。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司马懿中埋伏困于谷中,火光冲天、死伤无数,司马懿被逼入绝境,几无生还可能,而且要拔剑自杀。按理必死无疑,但是天忽降大雨。一个突发变量,让智力过人的诸葛亮所有的优势,瞬间化为乌有…于是,诸葛亮发出了三国里最无奈的一句感慨:天命助曹不助刘啊!(天不助我,助尔曹!)

  无论是真实现实,还是影视剧小说,都可以说明一点:可能性大,不代表就一定会。

  如果康熙帝没有传位给四爷胤禛,四爷胤禛也未必就敢造反。

  为什么?主张从3个方面说:

  1、九门提督,王牌不一定是王牌

  与四爷相比,九门提督隆科多 更忠于康熙帝。说到底,九门提督这个重要职位是康熙帝给的,这是康熙帝的隆恩。同时,隆科多也是精明的康熙帝,重用的“护新君金刚”。

  隆科多受康熙帝大恩,这是一方面。再有,如果真的像影视剧里康熙帝“恩威并施”准备了两份圣旨:一份提拔重用隆科多(施恩,赐九门提督要职),一份是诛杀隆科多(施威,为防止隆科多不遵传位遗旨。若隆科多不遵传位遗旨,康熙帝已安排好力量,执圣旨诛杀隆科多)。

  那么,在现实利益(既得利益、稳稳到手、且还不错)和个人最大利益(期货,未兑现,最大利益要顶着杀头灭族大风险)之间,你敢确定他就一定会帮四爷?不一定吧。

  悖逆圣旨,行篡逆之举。这在清朝严酷的皇权制服下,不仅危及自身,还会连累家族。弄不好身败名裂,家族覆灭,饱受千夫所指。隆科多纵然有贼心,也得掂量掂量后果吧。

  比如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其实后期都已经是大权独揽了,完全有废掉顺治帝的实力,但还是没有自己当皇帝,这是基于多重因素的,不是单纯的有野心有实力,就能得出所谓的结论。这应了我开头的那句话主旨:有实力、有野心、按逻辑推理会、应该会,但始终不代表就一定会。

  有人说老皇帝都死了,遗旨还有个毛用?千万不要说先帝遗旨没有用,威力还是很大的。

  据说,东太后慈安 就曾握有一份诛杀西太后慈禧的咸丰帝遗旨(咸丰帝交代,只在慈禧太后乱政时启用),慈禧太后还为此提心吊胆,幸亏慈安死得早,遗旨被慈禧想方设法骗到手烧掉了,才能睡上个安稳觉。

  这事真假暂且不论,但却足以反映出当时的一件事:古代老皇帝虽死,但遗旨照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在皇室的影响力犹大。一般遗旨尚且如此,何况是关系帝国命运的传位遗旨?

  2、十三爷胤祥,卧虎还是卧虎

  如果四爷的王牌九门提督隆科多,都不一定确定能帮四爷了,那么四爷(及亲信们)就无法控制京城,连城门都出不了,无法传递消息,又如何能救出被康熙帝生前下严旨圈禁的十三爷胤祥?十三爷这只卧虎,不能跃出牢笼,也怎么能去丰台大营夺兵权呢?也就是:卧虎还是卧虎,卧着吧。

  何况,丰台大营是拱卫京城的重要防务力量,关系皇帝的身家性命,这九门提督要职一样,皇帝必会安排自己最可靠的心腹亲信掌握。

  而且想调动丰台大营的兵力,是需要皇帝的凭证的,也是有手续以及程序的,不是任谁想调就能调的。再有,就是清朝丰台大营的将领们,是“认证不认人的”,没有令他们信服的凭证,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影视剧里只是为了制造冲突效果,才夸张的缩减过程,上来就能夺兵权,像上街买菜似的,真以为是随便挑随便拿啊!

  3、四爷外援年羹尧,鞭长莫及

  四爷的亲信大将年羹尧,远在西北带兵,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年羹尧来援,黄花菜都凉了。

  何况,西北还有十四爷手里握有几十万大军,对年羹尧“无形之中”起到了制衡作用。四爷虽想用年羹尧制衡十四爷,但别忘了十四爷也是在制衡年羹尧,这是相互制衡的。就算年羹尧想提兵去救四爷,恐怕也走不出西北地区。

  四爷胤禛,手里的这三张牌,如果是这样,谁敢说四爷就一定敢造反呢?恐怕连搞个小范围政变,都得掂量掂量自个儿了。

  如此,四爷是不是雍正,雍正又是不是四爷,还会不会有雍正王朝,谁敢说呢?

  对待历史,我们不妨中肯一点。

历史人物 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什么生母德妃却百般刁难

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随着康熙的逝去,即位的谜底也即将揭开,众皇子都在期待着开奖的那一刻。>隆科多手持康熙遗诏大声宣读:“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至此,皇位之争尘埃落定,皇四子胜出,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登上皇位,按照母凭子贵的道理,后宫最开心的应是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自古后宫嫔妃争斗的目的无非两点,一是获得皇帝的宠爱,二是儿子将来能继承皇位。>德妃为康熙皇帝生了三子三女,生育数量为后宫之冠,必定是康熙宠妃,现在儿子又当了皇帝,德妃瞬间成了人生赢家,即将晋升皇太后,走上人生巅峰。>然而,德妃对于此事的反应却异常冷淡,当女官将雍正继位的消息告诉德妃时,德妃只是说了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 >这句话意思模棱两可,既可以理解为:这并不是我所期待的结果。又可以理解为: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前者是失望,后者是惊喜。到底德妃的真实心情是怎样的呢?>新皇帝即位,按祖制要给皇太后行礼,康熙皇帝的三位皇后已去世多年,再未立过皇后。由于雍正生母的原因,乌雅氏由德妃晋升为皇太后,成了接受新皇帝行礼的唯一一人。>当雍正派人去请乌雅氏时,乌雅氏却以“皇帝诞膺大委,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为由拒绝出席。意思是:你当了皇帝理应接受群臣朝贺,跟不跟我行礼都无所谓。> >乌雅氏居宫中多年,礼仪问题不会不懂,以“无所谓”相拒,显然是有抵触情绪的。后来雍正亲自去请,再三恳求,加上王公大臣在旁边说情,乌雅氏才勉强同意出席登基仪式。>之后,雍正帝打算给母亲上“仁寿”的尊号,以表尊重和孝心,仁寿二字可以说是很高的评价了,但乌雅氏一直到死都没有接受,这也是有意要和雍正别着来。>按清朝后宫制度,先帝的嫔妃不能和当朝皇帝住在一个区域,应当搬出东西六宫移居太后专区。可是乌雅氏坚决不搬,继续住在永和宫中,最后在永和宫崩逝。> >可见雍正和生母乌雅氏的关系非常僵,乌雅氏至死都没有和儿子雍正和解,这对母子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呢?>当年乌雅氏以“官女子”的身份入宫,官女子比常在、答应级别更低,除陪皇帝侍寝之外,还要承担一些分内的活计,地位比宫女高一点。乌雅氏容貌出众,引起康熙帝的注意,被康熙临幸之后,生下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但康熙并未马上提高乌雅氏的地位,按照清宫规定,只有嫔以上者才有资格养育皇子,显然乌雅氏不具备,胤禛一出生就交给皇贵妃佟佳氏抚养,因此乌雅氏和雍正虽为母子,但感情却不深。>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这个时候乌雅氏已经被封为德妃,深受康熙帝宠爱,康熙帝遂批准胤禵由乌雅氏亲自哺育。>1718年准噶尔发生叛乱,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加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青海。此前太子胤礽二度被废,朝中皆认为康熙此举是为改立胤禵做铺垫,就连皇八子胤禩在争位无望之后,也转而支持胤禵。>乌雅氏也认为胤禵继承大统的希望大增。虽然同是儿子,但在乌雅氏心中轻重有别,显然乌雅氏更希望继承皇位的是胤禵。另外,雍正与养母佟佳氏更为亲近,即位后公开称呼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为舅舅,并晋封隆科多为一等公,却对自己的亲舅舅(乌雅氏的弟弟)置之不理,这一点也令乌雅氏耿耿于怀。>或许乌雅氏认为,雍正和隆科多用不光彩的手段窃取了本应属于胤禵的皇位,故对雍正即位的结果很不情愿,对于雍正各种请求也是百般不配合。据说在康熙为立储犹豫不决时,乌雅氏曾试图左右康熙的意愿,说“禛儿性暴多疑非人君所选”。>从雍正后来对皇兄弟的处置来看,乌雅氏对雍正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从儿女情长的角度看,胤禛继位后对其他兄弟进行了残酷打压,险些造成皇室的分裂,这也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但雍正统治时期,清朝国库充盈,为康乾盛世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延长国诈来看,选择雍正是十分正确的决定。

相关参考

郭威不传位给侄儿,为何传位给养子柴荣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郭威。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出身贫苦,直到参军之后,才开始平步青云,成为后汉权臣,被隐帝刘承祐逼得造反,最终非常顺利就夺得了帝位。然而,郭威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他的军队

清圣祖康熙立过几个太子?康熙为何传位给雍正

康熙皇帝生于公元1654年,是顺治皇帝第三个孩子。康熙皇帝因幼年出过天花,所以顺治帝将康熙皇帝选为继承人。公元1661年,虚岁只有八岁的玄烨登基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康熙。那么,康熙执政多少年呢?康熙皇

康熙为何在众多皇子中选择雍正

对于雍正登皇位的这件事一向都是一个悬案,有很大一部门人都认为是这位四阿哥窜改遗诏,但只如果个伶俐的人,细心想想就会发现这窜改遗诏的事是弗成能的。因为他们都认为康熙正本是要传位给十四阿哥,而雍正把“十”

康熙为何在众多皇子中选择雍正

对于雍正登皇位的这件事一向都是一个悬案,有很大一部门人都认为是这位四阿哥窜改遗诏,但只如果个伶俐的人,细心想想就会发现这窜改遗诏的事是弗成能的。因为他们都认为康熙正本是要传位给十四阿哥,而雍正把“十”

雍正的儿子磕了一个头,正好被乾隆看见,从此大祸临头

自清军入关以来,顺治帝当了18年皇帝,而后传位给康熙。康熙在清朝皇帝儿女最多的帝王,多达55个(35个儿子,20个女儿)。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雍正子息稀薄,雍正登基时,仅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个儿子,

朱棣传位给哪个儿子,为什么朱元璋传位给他的孙子而不传位给他儿子

为什么朱元璋传位给他的孙子而不传位给他儿子?朱元璋虽然意识到,朱棣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但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反而传给他的次长孙朱允炆,其中的原因,据后人分析主要有三种考虑:  首先,封建王

康熙传位之谜:康熙传位给谁,康熙的遗诏内容

揭秘康熙遗诏内容:从继承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谜,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本来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

即位当晚险象重生,其实一切都在康熙帝的运筹之中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29篇文章)康熙六十一年,一代帝王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传位给了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几百年来,关于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也使得雍正帝成为清朝历任皇帝中最有争议的一

即位当晚险象重生,其实一切都在康熙帝的运筹之中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229篇文章)康熙六十一年,一代帝王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传位给了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几百年来,关于雍正帝是否篡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也使得雍正帝成为清朝历任皇帝中最有争议的一

雍正皇帝为何传位给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和钮祜禄氏的儿子,雍正在位时,立下弘历为皇储,雍正去世后,弘历登基,为清朝第六位皇帝。弘历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共在皇位六十三年,被人称为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