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0个儿子都去哪里了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20个儿子都去哪里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20个儿子都去哪里了

2、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萧何等人的后代都去了哪里

康熙20个儿子都去哪里了

  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其中续齿的儿子有二十四人。

  这里先解释一下何为序齿。简单点说,就是夭折的儿子不排序。但也不一定,因为记载宗谱姓名的玉牒是十年一修订。有一些阿哥恰好是在玉牒的两次编订间隔期夭折的。尽管这些夭折的阿哥没成年,但在玉牒中已经将他们序齿了。比六阿哥胤祚,他只活了六岁,但还是给他排序了。所以康熙的儿子按照出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序齿者,序齿早殇者、未序齿者。

  标题中所说的『康熙的二十个儿子』,就属于第一类,也就是序齿皇子。

  第二类,『序齿早殇者』有四人,分别是六阿哥胤祚、十一阿哥胤禌、十八、十九阿哥胤祄和胤禝。

  第三类,『未序齿者』有十一人。由于他们和早夭的四位序齿阿哥都因为夭折而无子嗣,所以就不讲他们了。

  做个小结:康熙有三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五个都夭折了,所以这十五人没有后裔。

  序齿成年皇子一共有二十人,这二十人的结局主要分三类:圈禁而死、迫害致死、自然病死。

  第一类:圈禁而死

  非常的凑巧,前三位序齿阿哥全部都是被圈禁致死的。分别是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圈禁的具体原因可以去查百科,就不细说了。

  这三人现在还有后裔吗?肯定是有的。

  就拿大阿哥胤褆来说,他有十五个儿子,十四个女儿。其中七个儿子夭折(老三、老四、老五、老八、老九、老十、十一),老大长子弘昱和十四子弘明无嗣,其余的六个儿子都有后裔。由于这六个儿子都是庶出,因此除了其中一个儿子继承爵位,在清末尚留有奉恩将军的爵位外,其他支系皆为闲散宗室。所以大阿哥的后裔肯定是有的,只不过都已经是平头百姓了。

  二阿哥胤礽和大阿哥一样,儿子比较多。他有十一个儿子,其中第十子弘㬙一系在弘皙逆案后继承爵位,一直传到了民国。另外胤礽的六世孙福锟(与溥仪同辈),也是晚清的权臣之一。他是从举人、进士一路考科举上去的。历任吏部郎官、太仆寺卿、兵、刑、户、工四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是光绪时期赫赫有名的重臣之一。

  当代后裔中,曾经担任过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会副理事长,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校长的爱新觉罗恒翼和他的父亲金毓本(教授),就是胤礽的直系后裔。爱新觉罗恒翼曾经自嘲,他是清朝皇室后裔,而满清王朝正是被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所推翻。现在自己却在孙中山纪念会当副理事长……

  三阿哥胤祉有十二个儿子,其中第七子弘璟继承了爵位,一直传到了清朝灭亡。胤祉的后裔和大阿哥很像,混的都很惨。继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辅国公,没有继承爵位的儿子则全部都是闲散宗室。不过这些闲散宗室里面也并非都是酒囊饭袋,胤祉的五世孙载龄也是科举出身,一直坐到了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谥号文恪。也算是光宗耀祖了。至于当代有没有三阿哥的后裔,有肯定是有的,只不过都不怎么出名而已。

  第二类:迫害致死

  被迫害致死的是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据说俩人死的都非常惨(正史中并无记载)。其中老八是在幽禁期间暴毙而亡,民间传言是雍正下毒而死;老九是被折磨死的,大热天被关在牢里,中暑、拉肚子、脱水、营养不良,最后被生生的折磨而死。

  根据玉牒记录,八阿哥胤禩已确定绝嗣,没有后裔。因为胤禩只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弘旺有三个儿子,其中胤禩的长孙早夭无后,次子肃英额共有六子、六孙和六曾孙,但六个曾孙都没有后嗣,在道光二十八年此支绝嗣。第三子永明额只有一子绵森,绵森共四子,前三个均夭折,最小的奕沆活到了光绪五年,死后无嗣。所以胤禩一脉断绝。如果现在还有人声称是八阿哥后裔的,一定是假的。

  九阿哥胤禟有后裔,但是因为他跟雍正是政敌关系,整个家族都遭到了政治清算。胤禟有八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出。所以胤禟的后代都是闲散宗室。并且没有一个争气的子孙,都是混吃等死的货。现在若是有后裔,也都是泯于社会,不得而知了。(若有人自称是九阿哥的后裔,可以自报姓名)

  第三:自然病死

  病死的皇子非常多,有十五人之巨。其中雍正年间病死五人(包括雍正),乾隆年间病死十人。由于人数太多了,下面就只捡几个重要的说,其余的就一笔带过了。

  首先是雍正皇帝,他必须是有子孙的,因为自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是他的直系后裔。雍正的死因,有病死一说,也说吃丹药而死一说。但不管怎么说,雍正都是病死的。至于当代的雍正后裔,那简直太多了。比如溥仪、溥杰、启功先生,就都是雍正的直系后裔。

  稍微普通一点的,比如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副主席的金毓障先生;曾任北京市工业大学教授的金毓峑先生;香港声乐协会会长爱新觉罗宝璇等,都是雍正的直系后裔。

  五阿哥胤祺,历史记载是病死。他的出身非常倒霉,具体可以查百科,不细说了。胤祺有七个儿子,其中五个都有子嗣,但大多数都是闲散宗室。值得一提的是,胤祺后裔繁衍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清朝灭亡时,胤祺一脉已经繁衍到了『桓』字辈!比溥仪低两辈。目前胤祺的后裔数量应该不少,只不过出名者没有几个。

  七阿哥胤祐出身非常低,比八阿哥还低,并且身体有残疾。历史上他是病死的,就不多赘述了。胤祐的后裔和他一样,都是非常老实本分的人,从来没有触犯过任何禁忌。因此胤祐一脉平平稳稳的传到了清末。只不过大多都是闲散宗室。后裔数量比较多,就是不出名。

  十阿哥胤䄉,著名的八爷党成员。因为与雍正政见相左,遭到打击。但是据史料的记载,十阿哥是病死的。他的后裔之中,全部都是闲散宗室,出人头地者非常少。比较努力上进的是第五代门继承人奕泽。他也是科举考上去的皇族代表,曾经在嘉庆时期中过进士,历任理藩院左侍郎,盛京工部侍郎。(清朝的宗室成员考中进士的人非常少,奕泽便是其中之一)

  另外,民国时期曾经担任陆军部次长,并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溥燻(与溥仪同辈),就是十阿哥的后裔。作为清代宗室,在民国任高官,非常罕见。

  十四阿哥胤禵,原名胤祯。鉴于他的名气非常大,就不具体介绍了。关于他的死,历史上有记载,是正常病死。

  这里说几个亮点。雍正时期打压胤禵,只给了他一个空头郡王,然后就把他囚禁了。但是却不知为何没打压的儿子?胤禵的长子弘春,被雍正封为泰郡王。儿子跟老爹的爵位平级,乾隆继位之后怎能容忍这种奇葩之事?直接就把弘春的郡王给革了。作为补偿又封了弘春的弟弟弘明为贝勒。

  胤禵还有两个儿子,一直都没有封爵。所以胤禵只有弘明的子孙有爵位,并流传到现在。其余三个儿子虽然没有爵位,但特别能生,现在胤禵的后裔数量非常多。有个经营“正名庐”的起名大师就自称是十四阿哥后裔。

  这个人叫爱新觉罗焘纯,或者金焘纯,在北京当地很有名,找他取个名字还要预约排队。也算是十四阿哥后裔中混的比较风生水起的一位了。

  另外还有一个叫金玉琢的人,据说也是十四阿哥胤禵的后裔。之前在故宫博物院的防火科上班,目前已退休。

  十七阿哥胤礼,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雍正也没有亏待他,让他在生前便享受了亲王双俸的待遇,并且还任命他为托孤大臣。胤礼于乾隆三年病死,他的死跟乾隆有一定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胤礼是没有后裔的!他只有一个儿子,早年病死了。后来乾隆把自己的弟弟弘曕过继给了胤礼,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但是弘曕是雍正的儿子,不是胤礼的骨肉。所以胤礼一脉绝嗣。(《甄嬛传》中杜撰了弘曕是胤礼的私生子)

  雍正最信任的人,十三阿哥胤祥。雍正和胤祥的关系就不多赘述了,简单的说,就是特别特别特别的信任!

  胤祥为了雍正的新政操碎了心,后来一病不起就病死了。雍正非常伤心,明发上谕告诫后世子孙:胤祥一脉永远不准降低待遇。也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即便如此,雍正皇帝仍然认为封赏的太少了,便又加封了胤祥的另一个儿子为郡王。因此胤祥一脉有两个王爵。一个铁帽子亲王,一个郡王。

  只不过这个铁帽子王并不是护身符,胤祥的曾孙第六代怡亲王载垣,因为与慈禧有矛盾,被慈禧下旨革去爵位,并且赐其自尽。胤祥一脉遭受严重的政治打击,怡亲王的爵位也空置了三年之久。后来在大臣的提醒下,慈禧才又在胤祥的后裔中另择人选,继承怡亲王的爵位。

  在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怡亲王一脉一直都深受皇帝的倚重。不过,由于载垣和溥静两次被革爵,使得怡亲王一门的政治地位直降。在光绪后期,朝堂上站位时,怡亲王的位置要排在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之下。从当年的老大沦落到老四了。

  至于胤祥的后裔,也比较多。但是普遍也都是老百姓,出名者甚少。这一点,看胤祥的墓就知道了。(若是后裔中有优秀者,早就把胤祥的墓翻修了)

  十六阿哥胤禄,也是雍正的铁杆之一。雍正继位后将其过继给了庄亲王,胤禄也成为了铁帽子王。庄亲王胤禄在雍正和乾隆两朝都是肱骨重臣,但无奈子孙确实不成大器,到了清末时期,庄亲王变成了酱油王爷。清末的庄亲王叫载功,由于他的哥哥纵容义和团运动,导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联军对庄亲王府进行了报复性洗劫。自此庄亲王一脉的实力急剧下降,风光不再。载功在民国四年去世,庄亲王爵位由其长子溥绪继承,是为末代庄亲王。溥绪嗜好京剧,后专事戏曲研究,改名庄清逸,上世纪三十年代病死于北京。

  十六阿哥的当代后裔中,爱新觉罗启祥的名气最大。他曾经担任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特约顾问编委,中华人物大典,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特约顾问编委,中韩文化艺术中心特聘美术师(教授)。

  十二阿哥胤祹,典型的酱油阿哥之一。他与八阿哥、十七阿哥一样,也已经绝嗣了。胤祹有六个儿子,但六个儿子全部夭折。胤祹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儿子给他守孝。乾隆见状便把自己的第四子永珹,过继给了胤祹为继孙。结果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么的,永珹也生了六个儿子,除了一个儿子成年之外,其他五子也都夭折了。唯一成年的那个也没有儿子,最后也绝嗣。乾隆只能又过把另一个儿子,永瑆的孙子奕纶过继给胤祹一脉为嗣。短短几十年,胤祹一脉两次绝嗣,最惨也不过如此了。所以,胤祹也没有后裔。

  十五阿哥胤禑,比较默默无闻的一个人。康熙在世时未封任何爵位,雍正继位后才给他封了个郡王,而且是他的最高爵位,可见其在当时并不在政治上受到重视。胤禑身体不好,去世的较早,雍正就曾经说过,他说胤禑『体素羸,善病』,因此派他到东陵守灵,这是个闲差,有让其休息养病之意。

  胤禑的后裔承袭也是乏善可陈,基本遵循了清代王府的标准。但是比较特殊的是,胤禑的后世子孙经常过继给别的宗支当儿子。例如八阿哥胤禩绝嗣后,慈禧便从胤禑的后裔中选择了一个人继承八阿哥的爵位。再比如清末著名的立宪派载泽,他的父亲过继给了嘉庆皇帝的儿子,白捡了一个贝勒爵位。所以,别看胤禑默默无闻,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是他在生儿子这方面真的厉害!胤禑的直系后裔是辅国公溥钊,一直活到了抗战爆发的那一年。因此时至今日,胤禑的后裔数量也非常多。(普通人居多,出名者甚少)

  清末著名的立宪派——载泽,就是十五阿哥胤禑的后裔。

  二十四阿哥胤祕,康熙最诡异的儿子。诡异之处在于,不知道为什么雍正居然给他封了个亲王!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十五阿哥也仅仅只是郡王而已)胤祕的直系后裔叫溥霱,一直活到了民国二十三年。因此现在肯定也有很多人是胤祕的后裔。曾经担任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的金恒琦先生,就是胤祕的后裔。

  二十一阿哥胤禧,与乾隆同岁,也是康熙的幼年阿哥之一。生平乏善可陈毫无亮点,最高爵位是郡王。值得一提的是,胤禧无后,因此他这一支也绝嗣了。乾隆让自己的儿子永瑢过继给了胤禧,但是永瑢也无子嗣,因而又将永瑆的后裔继续过继给永瑢。这个情况,跟十二阿哥胤祹的情况非常相像。都是叔叔无子,乾隆过继了自己的儿子给叔叔,结果自己的儿子也绝嗣,最后让永瑆的儿子再继嗣。

  额外插一点,永瑆是乾隆的十一子,他也只有四个儿子,结果三个儿子都被乾隆过继给了其它兄弟。永瑆眼里,乾隆可能是史上最坑爹的父亲了。

  剩下的三个阿哥,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生平同样是没有任何亮点。他们的爵位都是贝勒,且都有子嗣,就不细说了。(如果想了解,可以去查相关的史料和百科)

  最后做个总结:

  第一、康熙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其中有十五个儿子夭折了;

  第二、康熙有四个成年皇子在后来的繁衍中绝嗣。分别是老八胤禩、十二阿哥胤祹、十七阿哥胤礼、二十一阿哥胤禧;

  第三、康熙十六个有子嗣皇子中,雍正的子嗣最多,名气最响,也混的最好。没办法啦,谁让雍正的子嗣是嫡系皇族呢。其余的十五个皇子后裔,数量和质量跟雍正的后裔都没法比。

  第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北京市,康熙的直系后裔就不下一千人。只不过,这些人里面主要是平头百姓,不炒作的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祖上是谁。比如启功先生,就从来就不以爱新觉罗自居,签名时也从不写爱新觉罗。

  但是有些人却经常拿爱新觉罗炒作,比如有个叫爱新觉罗启星的女演员,她的姥姥是爱新觉罗氏,爷爷和爸爸都不是满族人,结果却整天炒作自己与爱新觉罗的关系。其实这种人跟爱新觉罗哪有什么关系?

  康熙(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育有35个儿子,但成年序齿的只有24个,因为在位时间长、儿子多,其“九子夺嫡”的戏份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热点。

  皇长子胤禔(康熙11年——雍正12年)终年63岁。生母惠妃。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37年,26岁封为直郡王。胤禔是夺嫡最主要的人物,太子被废后也是最有希望的,因为有明珠的支持。康熙47年,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37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26个春秋,即使被幽禁相信他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即使在雍正年间他还生育了7个子女。60岁还能生儿子他也算是安享晚年了。直至雍正12年被幽死,死时以贝子礼下葬,成年的儿子有8个,都有善终还有活到75岁的,但是最高的也仅是辅国公之类的爵位。

  皇二子胤礽(康熙13年——雍正2年)终年51岁。生母孝诚仁皇后。是皇后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第一个儿子早夭,皇后生胤礽时难产而亡,故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他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康熙帝对皇太子最为重视与宠爱,为培养太子花费诸多心血;胤礽聪慧好学,文武兼备,然而康熙帝的儿子太多,他在位时间又长,皇子们早已形成了几个利益攸关的政治集团。夺嫡以太子两立两废告终。康熙帝废掉皇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这种争夺,反而让一些皇子仿佛看到了希望,因而储位之争更为激烈。胤礽终以幽死禁宫收场,在死的那年还有儿子出生,死后被追封为理亲王,雍正亲自前往悼唁。胤礽成年的儿子也有8个,长子弘皙也被封为亲王,但被乾隆革爵。理亲王一支由十子弘为(郡王)承袭,后裔逐次降爵。

  皇三子胤祉(康熙16——雍正10年)终年56岁。生母荣妃,是荣妃生的第五个儿子(前四个均夭折),康熙37年,21岁封诚郡王。与太子交好,因此后来被雍正打压;在夺嫡中告发皇长子,康熙48年,复立太子时晋诚亲王。胤祉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尤长书法而受命书写康熙帝景陵的《神功圣德碑文》。雍正8年,论罪八款,削爵、拘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10年幽死,以郡王礼葬。成年儿子7个,第七子弘景封贝子,为后裔大宗。

  皇四子胤禛(康熙17年——雍正13年)终年58岁。雍正皇帝,母为孝恭仁皇后(后来追封的),康熙37年,20岁被封为贝勒,康熙48年晋封雍亲王。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斗争愈加激烈。与其余诸子明面上的斗争不同,胤禛善于隐忍、懂得韬光养晦。他表面沉迷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以赢得康熙的信任。关于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无疑是最大的胜利者;同时雍正也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雍正成年的儿子只有4个,四子弘时,不知道为什么雍正特别讨厌他,还削了他的宗籍,出继给允禩为后,而且24岁就死了,无后。五子弘历,乾隆皇帝。六子弘昼,封和亲王,国学大师启功为其后人。10子弘瞻,出继允礼为嗣。

  皇五子胤祺(康熙18年——雍正10年)终年54岁。生母宜妃,康熙37年,19岁封贝勒。康熙48年晋恒亲王。未参与夺嫡之争,得以善终。成年子5人,二子弘晊袭恒亲王。

  皇六子胤祚(康熙19年——康熙24年),6岁夭折。生母日孝恭仁皇后。

  皇七子胤祐(康熙19年——雍正8年)终年51岁。生母成妃,康熙37年,18岁封贝勒,康熙48年,晋封多罗淳郡王,雍正元年,晋封和硕亲王。成年子4人,六子弘暻袭郡王。

  皇八子胤禩(康熙20年——雍正4年)终年45岁。生母良妃,康熙37年,17岁封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者,康熙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是夺嫡之争最为关键的人物,也是支持者最多的,人称“八贤王”;其九弟、十弟、十四弟都是其忠实的支持者,也是夺嫡的最大一股势力;一废太子时被朝中重臣保举为皇太子,但康熙似乎不太喜欢他,以“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贱族”为由拒绝。因其人望高,被雍正深为嫉恨,雍正即位后,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廉亲王,甚至将大儿子弘时过继给他;但对八爷党进行打击,削其羽翼;四年,雍正打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同年,亡,据说是被毒死的。平心而论,雍正和允禩都有当皇帝的才能。允禩仅一子,27岁才生子在封建皇族中是极为少见的,独子弘旺。乾隆43年,得以复名归宗;这时弘旺已卒,仅弘旺第二子肃英额(因被削宗籍,不能按康熙定的辈字取名),第三子永明额在世。肃英额子孙均无后,永明额于道光21年卒,享年84岁。其子绵森曾任尚书。绵森仅四子奕沆成年,其子孙过继于胤禑的后裔,也就是胤禩没有直系后裔,不过承继子也后嗣无力,导致廉王后裔到清末一直单传。

  皇九子胤禟(康熙22年——雍正4年)终年43岁。生母宜妃,康熙48年,26岁被封为贝子。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曾自学外语,并亲信传教士,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他善于经商,为其兄八皇子胤禩夺嫡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他本人并不贪恋皇位,与十皇子胤礻我、十四皇子胤祯一同支持胤禩,是八爷党重要成员,直到夺嫡失败也没有背弃胤禩。 于雍正四年被革去黄带子,除宗籍,圈禁, 同年8月,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乾隆间恢复原名、宗籍。胤禟以一个储位之争的失败者著称于世,成年子8人,长子弘晸,在拘禁处度过50余年,从翩翩少年变为古稀老翁,至乾隆43年被释放;胤禟这一支系最高爵位仅是贝子。

  皇十子胤俄(康熙22年——乾隆6年)终年59岁。生母温僖贵妃(遏必隆之外孙,是康熙成人皇子中除太子外,出身最高贵者)。康熙48年,26岁封为敦郡王。属于“八爷党”,因党附胤禩,雍正2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2年被释放,授辅国公,乾隆6年病死。以贝子礼安葬,成年子2人。

  皇十一子胤禌(康熙24年——康熙35年),11岁夭折,生母宜妃。

  皇十二子胤裪(康熙24年——乾隆28年)终年78岁,生母定妃,自小由苏麻喇姑抚养。康熙48年,24岁封贝子。康熙61年,37岁晋履郡王。很受康熙重用,也很有权,没有参与夺嫡,估计和母亲出身低微有关。雍正13年,授宗令,50岁晋履亲王。虽然活了78岁(是康熙诸子中最长寿的),但六个儿子均未成年,爵位由乾隆第四子永珹承袭。

  皇十三子胤祥(康熙25年——雍正8年)终年44岁,生母敏皇贵妃(追封)。在夺嫡之争中属于“四爷党”,是胤禛的忠实拥趸。第一次废太子时,22岁的胤祥不知为何,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没有大的政绩作为。弟兄间,惟与胤禛关系最密。雍正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雍正皇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清代唯一事例。 成年子5人,胤祥去世后,当时年仅8岁的弘晓承袭了怡亲王爵位。共传了八代九位怡亲王。咸丰11年,辛酉政变怡亲王载垣慈禧太后赐死,怡亲王被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直到1864年才恢复为怡亲王,改由宁良郡王弘晈的玄孙载敦承袭。

  皇十四子胤禵(康熙27年——乾隆20年)终年68岁,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同母兄弟。康熙48年,19岁封贝子。“八爷党”主要人物,在皇八子于皇位无望后成为“八爷党”争夺皇位的代表;康熙57年,作为西征统帅“大将军王”领兵出征,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受康熙宠爱和重用,并更在康熙末年成为大部分人心中康熙暗定接班人。康熙61年,就在西征战事在谈判议和进程时,康熙突然病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究竟康熙是传位谁?雍正帝登基后先封胤禵为郡王,后降爵幽禁,雍正死后,胤禵才恢复自由;因“祯”与“禛”同音,胤祯被改为"允禵" 。乾隆即位不久释放允禵。乾隆2年,封辅国公,乾隆12年,封贝勒,乾隆13年,晋为多罗恂郡王。成年子4人,弘春、弘明、弘映、弘暟;弘春封为泰郡王,乾隆时被革爵。弘明封为贝勒。弘映、弘暟一直无封。故恂王支系仅弘明一支拥有爵位,成为大宗。允禵四个儿子都颇有子嗣,允禵后裔人口庞大,其后代与其他兄弟后裔相比是最有作为的。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32年——雍正9年)终年39岁,母顺懿密妃。未参与夺嫡,雍正4年,封贝勒。雍正8年,晋愉郡王。成年子2人,弘庆袭爵,传7代7位至清亡。

  皇十六子胤禄(康熙34年——乾隆32年)终年73岁,母顺懿密妃。未参与夺嫡, 雍正元年,命出继为庄靖王博果铎后,袭封庄亲王(清初八家“铁帽子王”之一)。雍正2年,授宗令。乾隆时命总理事务,掌工部事兼议政大臣,赐食亲王双俸,成年子4人。共传8世11王,其中2人夺爵。

  皇十七子胤礼(康熙36年——乾隆3年)终年42岁,母纯裕勤妃。未参与夺嫡,雍正4年,封果郡王,雍正6年,晋为和硕果亲王;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历,四川名山大川皆布其足迹,无子成年,以雍正幼子6岁的弘曕为子袭和硕果亲王,一共传了八代十位。

  皇十八子胤衸(康熙40年——康熙47年),7岁夭折,生母顺懿密妃。

  皇十九子胤禝(康熙41年——康熙43年),2岁夭折,生母襄嫔。

  皇二十子胤祎(康熙45年——乾隆20年)终年50岁,生母襄嫔。未参与夺嫡,雍正4年,封贝子。雍正8年,进贝勒。其人年轻时比较懒散,不求上进,因此常受到雍正帝的批评。独子弘闰,袭贝子。子孙循例递降,以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

  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50年——乾隆20年)终年48岁,生母熙嫔。未参与夺嫡,雍正8年,19岁封贝子,五月晋封贝勒。雍正13年,24岁晋封慎郡王。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无子成年,以乾隆帝六子永瑢为嗣孙,更封号质,一共传了八代九位。

  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50年——乾隆8年)终年33岁,生母谨嫔。雍正8年,19岁封贝子。雍正12年晋贝勒。成年子3人,子弘昽袭贝子。

  皇二十三子胤祁(康熙52年——乾隆50年)终年73岁,生母静嫔。雍正8年,17岁封镇国公。雍正13年进贝勒。乾隆时期多次被降爵,乾隆49年加郡王衔。成年子5人,子袭贝子。

  皇二十四子胤袐(康熙55年——乾隆38年)终年58岁,生母穆嫔。雍正11年,17岁封諴亲王。成年子4人,孙辈较多。共传了七代六位。

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萧何等人的后代都去了哪里

东汉末年只出现了曹参和夏侯婴后裔?萧何等人的后代都去了哪里?在三国的时候有许多门阀是从汉高祖的时候传承下来的,像曹操的曹家是西汉名相曹参的后裔,夏侯惇是夏侯婴的后裔,那么汉初其他名臣的后裔为什么没有出现哪?他们都去了哪里?> >首先我们说一下汉初三杰,韩信我们都知道,一代军神最后死在了吕后的手中,而吕后处死他的借口就是谋反,谋反在任何时候都是抄家灭族的重罪,所以在韩信死后,吕后就诛杀了韩信三族,所以韩信没有什么后代留下来。> >张良的祖父是战国时韩国的相国,在韩国被秦始皇攻破以后,张良从此家破人亡,为了报仇,他还组织了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事件。可惜误中副车,在张良帮助刘邦取得天下以后就选择了归隐山林,想必他是想到了越国范蠡和文种的故事。然而据传言,东汉末年的大贤良师张角就是张良的后裔。但没有真正的史料记载可以证实。> >萧何被可以说是政坛的不倒翁,被刘邦分为讚候,后来即使萧何的嫡系后裔灭亡了,这个爵位汉朝的皇室也没有收回,而是寻找萧何的旁系子弟继承。可见汉室对萧何一脉的看重。可惜的是在三国时期并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位姓萧的诸侯或者名门望族。但是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他的后裔却翻身做了皇上,那就是南梁的萧道成。> >说完了三杰就要说到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了,那就是陈平,陈平这个人可以说他是毁誉参半,首先说他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检点,竟然打起了他嫂子的主意,后来投奔了项羽,却身在楚心在汉,跟刘邦跑了,对付起楚军来从不真刀真枪的干,都是花钱收买人家,所以被许多大臣看不起。但是陈平却两次挽救汉室江山,一次是陈平通过威逼利诱,贿赂了冒顿单于的老婆,解了白马之围,保住了刘邦的性命。一次是主导了推翻吕后统治的活动,把江山从新送到了刘家人手中。也许他的后辈正是感觉陈平功绩大,做事无法无天,最终触怒天子,陈平死后不到五十年,他的爵位就被收回了。以后也就没了陈平后裔的出现。>最后说一下刘邦的连襟樊哙。在陈平铲除吕后以后,对吕氏宗亲就开始大肆屠戮,樊哙的妻子就是吕后的妹妹,也难逃此劫。同样被杀的还有樊哙的儿子。然而到了文帝的时候,文帝有感樊哙的功劳很大,就把他的爵位让他的庶子继承了,但是没过几代,也被皇帝剥夺了继承权。所以东汉末年也就没了樊哙后人的出现。

相关参考

清朝灭亡后 太监和宫女们都去了哪里

  灭亡,封建的终结。灭亡之后,末代皇帝漂泊,之后成了傀儡皇帝,满清遗老们有的跟随末代皇帝,有的流离失所;有些个清军的高官们成了军阀;皇亲贵戚们自谋出路(政府有补贴,但不够他们养尊处优的)……。宫廷里

康熙生前的儿子近20个,康熙离奇死亡之谜

按照中国人的风俗和生活准则,多子、长寿被视为人生难得的福气,但在康熙朝却变成了一种灾难。康熙生前已成年的儿子就有近20个,而每个儿子都渴望自己能接过父皇的宝座过几天皇帝瘾,并且每人都有这种希望和可能。

那些已经开棺的帝王遗体都去了哪里

现如今,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尸骨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第一种:保存在博物馆以供研究有一些古墓,距今已经有数千年的时间,墓主人的尸骨大多腐烂了,只剩下些许骨骼碎片。但这种尸骨,仍然具有相当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200多万汉奸都去了哪里

我们都知道一段历史我国曾被日本人入侵,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我国经过长发14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国际力量的帮助,所以日本之后也宣布投降了,二战这会也宣告结束,我们都知道。在这一阶段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的

无所不能的锦衣卫,明朝灭亡的时候都去了哪里

影视剧里的锦衣卫近些年来的影视剧,已经把锦衣卫捧上了天。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武功高强。别说一般的小毛贼,就算是武林高手,也不一定是锦衣卫的对手。这群亦黑亦白,神秘莫测的高手,明朝灭亡的时候,去了哪里呢?

清朝灭亡后满清贵族都去了哪里,他们改姓成什么

  大家知道,灭亡之后,满清的贵族尤其是皇族有很多改了姓。那么,他们改了什么姓呢?为什么要这样改呢?>  脑洞老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  清朝满人有八大姓,比如完颜。完颜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曾繁华无比的楼兰古国,为何神秘消失,楼兰人民究竟都去哪里了

曾经的楼兰古国,这是象征着丝绸之路文明古都的传播地,这里的繁华美景吸引着无数胡商来此交易,还有高大挺拔的胡杨树,有美丽动人的楼兰美女,碧波荡漾烟水空蒙的湖泊,各类商铺林立,街道小巷楚楚有致车水马龙摩肩

揭秘 曾经显赫一时的恭王府,堆积如山的珍宝都去了哪里

立秋已过,昼夜温差明显变大,多少文人笔下的北京,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逛北京,不仅是赏秋色,更是赏在斜长光阴下的人文古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恭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

清朝一风水宝地,康熙和乾隆每年都去,雍正却不敢去,究竟是为何

满清入关之前,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擅长骑马、射猎。1644年,吴三桂投降于满清,并因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清朝,从此结束了满族人固有的游牧生活,逐渐

究竟是谁谋杀了康熙大帝

谁谋杀了康熙皇帝?皇四子胤G神秘继承大位按照中国人的风俗和生活准则,多子、长寿被视为人生难得的福气,但在康熙朝却变成了一种灾难。康熙生前已成年的儿子就有近20个,而每个儿子都渴望自己能接过父皇的宝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