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西汉窦太后

Posted 西汉 窦太后 窦漪房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西汉窦太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西汉窦太后

2、历史秘闻 历史上的窦太后_窦太皇太后怎么死的

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西汉窦太后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浮现。

西汉初年间,汉高祖平定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天下一派太平。然而,汉皇室的后宫帷幕争斗却是一场持久的不见血腥的争斗,对于皇室宗亲而言,那是此消彼长的残酷争斗,而对于历史进程来说,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瓢的血与泪,却因为两个执权柄的女人而让汉室的江山更加璀璨,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正室。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吕雉吕太后:另一个是窦漪房窦太皇太后。两人虽然先后成为汉朝权倾天下的的女人,作派和口碑却是截然不同。吕雉。因为“史实”,被后人定位为善于弄权的蛇蝎心肠的女人:而窦漪房,也是因为“史实”,被后人称颂拥戴,成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英明女皇。

窦漪房的家乡是赵国清河县,从小就是在汗水与泪水中泡大,少女时就担当起养家的担子。在杨柳依依的溪水边,在山涧潺潺的岩石旁,都印有她浣纱和挑水的倩影,留下她深深的叹息声和欢歌笑语。如果没有那次的劳作,也许,她永远就是一名藉藉无闻的乡间民女,走过所有乡下女人要走过的轨迹直至老死。但是,命运就是那么的捉摸不定,那么的让人匪夷所思。一天,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她在井边打水,恰好被宫廷派下来的选美官发现了,被抓进了皇宫做了吕雉的侍女。后被嫁与刘邦第四个儿子刘恒,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君王文帝。

窦漪房的人生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她与刘恒永恒的爱情线:另一条是她成为皇后、太后至太皇太后,先后辅佐文帝、景帝、武帝功业的权力线,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窦漪房的爱情线顺畅而唯一。窦漪房遇上刘恒。是两人的大幸。古代女子,纵使有千般才情,夫君却是顶在头上的天命君子,是否摊上好男人全看造化。刘恒,一个不怎么好色的君皇本已经难得,再加上他文韬武略,沉隐坚韧,堪称是世间少有的好男人。窦漪房,她遇上了。而作为丈夫的刘恒,虽然有全天下的女人可以去爱,却独爱窦漪房。初次见面,就被窦漪房吸引住双眸,从此这一生心里就再没有了其他女人的位置。刘恒与窦漪房相约“一生永不相问”的约定,感人肺腑。所谓的“永不相问”。是永不互相追问、永不互相逼迫、永不互相猜忌。

曾经,朝中上下对窦漪房怨声四起的时候,刘恒则无条件地践行“永不相问”的约定,他,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信:他。总是在危机来临的时候,第一个也是第一时问站在爱人身边的可依可傍的男人。如此相扶相守,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就算窦漪房年老色衰。继而双目失明之后,刘恒还是只爱窦漪房一个,给了她一切。而,窦漪房对夫君的爱,又何尝不是投桃报李?“最初的那一眼。最缠绵。椒房殿,长门怨落花吹满天,岁岁又年年太眷恋太疯颠……情深如许,苍天也羡慕。“永不相问”是爱的高度,情的广宽呐。

窦漪房的女皇路走得畅通向辉煌。她以善德服天下人,一生都为他人而忘怀自己。她一生信奉黄老之学,她身边的人也必须读《老子》,她曾召一书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书生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听后大怒并重重地惩戒了他。她实际上是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让汉朝江山推上了强盛的高峰。她,开启了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的时代。

没有胆略与心计,何来的这等气象?都说,美人要有心计,否则,就徒留一身好皮囊。集宠爱与谋略于一身,可见,窦漪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人心计”的超级代言人。

出生贫寒而天授漪媚的她。谋略承传沛公,芳名留转青史。

花开的时候最珍贵,花落了就枯萎。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流逝。

唯独芳名千古不老。

历史秘闻 历史上的窦太后_窦太皇太后怎么死的

窦太皇太后怎么死的

窦太皇太后应该指的是西汉著名的窦太后窦漪房

窦漪房是文帝之妻,景帝之母,武帝祖母,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后之一

由于窦太后继承了高祖的无为而治,在武帝朝时虽把持军权,但实际上是在幕后教导并支持孙子刘彻治国

窦太后的死是典型的老死或病死,窦漪房公元前205年出生,驾崩时是公元前135或129年,在那个时代,70多岁的年龄已经算是相当高龄,窦太后活到这个时候已经很不容易

关于影视作品里窦太后的死因,病死一说应该是比较可信的,毕竟人老了病也多。但是到底是怎么死的,个人觉得参考陈宝国版的汉武大帝是最可信的。

而黄晓明版的大汉天子月长石个人认为是最偏离历史的:首先,窦太后喜欢小儿子刘武(梁王)不假,梁王也曾几次冲击储君之位,但汉景帝在历史上是一位铁腕皇帝,废太子然后逼死他,朝臣反对都无用(当年刘邦意图废太子时,遭到朝臣反对而作罢,而汉景帝面对周亚夫和窦婴联手反对依然我行我素),后来还逼死周亚夫,废掉窦婴来为武帝继位铺路。况且刘武在后来因继位问题擅自派杀手暗杀朝臣后,窦太后就不再支持刘武继位。

另外就是对于武帝的支持上面,实际上,历史上的窦太后一直支持自己的孙子执政,只是她认为孙子还不够成熟,害怕大汉王朝自高祖以来无为而治积累的国力毁于一旦–事实证明,武帝朝在窦太后执政时期,虽然对外以和为主,但国力强盛,国家富足,武帝后来频频对外用兵,至武帝晚年,国库空虚,国家几度动摇,致使武帝晚年下罪己诏,罢屯田,停止用兵才稳定下来。可以说窦太后在政治上是一个经过不让须眉的女强人,而窦太后之所以不放权给刘彻,是由于窦太后害怕王太后会临朝,毕竟刘彻的母亲王太后也是个女强人,大权在窦太后手里,王太后无法干政,等刘彻长大成熟后,窦太后认为刘彻成熟了,于是放心的把权力交给刘彻,自己则慢慢淡出政坛。后来王太后和田蚡干政,引发窦婴矫诏事件,窦婴被杀后,武帝怒而将矛头指向田蚡,后田蚡发疯而死(和窦婴不过前后一年时间),武帝最终控制了实权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什么样结局?

窦漪房的历史原型是西汉孝文窦皇后,也称窦太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窦长君(《史记索隐》云名建,字长君 ),弟名窦广国,字少君。

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所以,历史上的窦漪房虽然出生时间无明确记载,但是活到了孙子(汉武帝)即位6年,说明属于寿终正寝。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司马迁:诎意适代,厥崇诸窦。

班固:窦后违意,考盘于代。

意思差不多,都是说窦太后被迫到了代国,才使窦氏家族得以富贵。

窦太后——百度百科

汉武帝的祖母窦太皇太后是怎样的人呢?

窦太皇太后原名窦涟漪,吕后时作为宫女被选送给代王刘恒,后来,刘恒做了皇帝,但是原皇后已经病死了,相机病死的还有四个儿子,这样就选了窦涟漪的儿子刘启做了太子,窦涟漪就这样当上了皇后,再加上窦皇后身体不错,而且肯定有领带的才能,这样子到了汉武帝时期,她可以说辅佐了三朝皇帝。

如果要评价她的话,我想要从两方面考虑:

首先,对于她的正面评价,关于她的史实记载不多,但是她从宫女奋斗到太皇太后的背后也是她奋斗努力的结果,她的兄弟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

其次,对于她负面的评价多数是来源于她的涉政。

历史上来说后宫涉政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后代皇帝一直都在避免,但是我们知道杯具还是重复了,慈禧太后就是一个例子。

她揽权其实并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但是在于她思想比较陈旧,带有母性的软弱,反而会拘束历代皇帝的作为和抱负,阻碍国家的发展。如果不是汉武帝时期她去世了,如果整个国家还是统治在黄老的无为思想之下,估计覆国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当时蛮夷已经起来,而且匈奴已经开始揉虐边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观点因人而异,大家可以相互探讨

历史上有东方朔这个人吗?

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一天武帝在宫里玩耍,把一只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们猜是何物。大臣们都猜不出。东方朔上前猜道:「它是龙吧,没有角;是蛇,却有脚,它跂跂脉脉地会在墙壁上爬行,这不是壁虎,就是四脚蛇!」皇上说「是的」,便赐给他十疋缎子。接连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赏赐。 武帝身旁的宠优郭舍人有些不服气,把一个长有菌芝的树叶放在盂盆下让他猜,如猜出他甘愿受笞一百。东方朔说:「生的肉叫脍,较的肉叫脯;生在树上寄生的东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这个东西。」一听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东方朔又说:「咄!口上没有毛,声音謷謷叫,屁股翘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东方朔胆敢讥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当弃市。」武帝问东方朔:「为何要笑他?」东方朔说:「臣并未笑他,只是与他作个谜语罢了!」武帝说:「谜语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那口上没有毛的,是狗洞,声音謷謷是乌在哺他的小乌,屁股翘得很高的,是仙鹤低头在啄食。」郭舍人仍不服气,说道:「我要再问他一个谜语,他如果猜不出也应受打。」接着他用谐音作一谜:「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这是什么?」东方朔想了一会儿说:「令,就是命令。壶,是盛东西的器具;龃,是牙齿长得不整齐;老,是人们对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涂,是慢慢浸湿的路;伊优亚,是说话不定;狋吽牙,是两只狗在争斗。」凡是郭舍人出的谜语,没有能难倒他的,大臣们对东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风趣都很惊讶,汉武帝也非常喜欢他,任他为常侍郎。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诏官员到宫里来领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员还未来,东方朔就自己拔出剑割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大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对东方朔说:「昨天赐肉,你为何不等诏书下来,擅自割肉归家,这是为什么?你要自作批评!」东方朔说:「朔来!朔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细君(妻妾),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后说:「要你自作批评,倒是表扬起自己了!」又赏赐给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武帝喜欢微服出巡,恣意游猎。常率卫队西到黄山,南到长杨宫,西至宜春宫。一路上带了一帮武骑浩浩荡荡,他们骑马射鹿,追逐狐兔,甚至空手格斗熊罴,在游猎过程中,马队践踏庄稼,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建议武帝搞一个皇家苑囿。武帝命吾丘寿王等人设计,南至阿房宫,东至盭厔,西至宜春宫的一大片土地内围造上林苑,专供武帝游猎、休憩。要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筑造苑囿,东方朔上书力劝武帝。他说:「如筑造这样的苑囿,破坏了陂池水泽的环境。侵占了百姓膏腴的土地。这上对国家无用,下对百姓无利。这是第一个不能造的理由。其次,它破坏了百姓的冢墓,拆黎民的室庐,使百姓死无所葬,生无所居。其三,造这样的苑囿,用马东西跑着,用车南北走着,还要挖深沟大渠,这是劳民伤财的事,以陛下一日之乐,来损害皇上无上的圣名,这是万万不可的。」东方朔的谏阻上林苑书写得真切感人,武帝读罢奏疏后,任东方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而武帝仍按吾丘寿王所上奏的那样,建造了上林苑。 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儿,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其母怕自己死后,儿子闯祸犯罪,于是预先拿出黄金千斤、钱千万给政府,赎他的死罪。隆虑公主去世后,儿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后杀了夷安公主身旁的仆人,被拘系在内官那里。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不能随便惩处,廷尉于是把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为他求情,说「他母亲已为他出了一笔钱,赎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应过」。武帝说:「我那可怜的妹妹,年纪很大了才有这个儿子,生前还托付给我。」说看流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他擦干了眼泪,又说:「法律是先帝制订的,如果是妹妹的关系破坏了先帝的规矩,我有何脸面进高帝的宗庙呢!如何去下对黎民百姓呢?」于是核准了对他外甥的惩处,同时武帝又悲伤地哭了起来。这时东方朔上前高高举起酒杯献酒道:「臣听说圣王为政,赏赐不避仇家,诛罚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训,所以四海之内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这是天下的荣幸。今天,我捧了这杯酒,为皇上敬酒,冒着死罪,再拜万岁、万万岁!」武帝对他说:「古书上讲『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这样人们才不会讨厌他』,今天的情景,是你应该上寿酒的时候吗?」东方朔说:「臣听说快乐过度了,阳气要溢满;悲哀过度了,阴气要减损。阴阳变了,心气就要动;心气既动,精神澳散,邪气乘虚而入,能够消忧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寿酒,一来表明陛下公正无私,二来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讳,真是罪该万死!」这时东方朔已喝得酪盯大醉,在殿上小便,大臣们弹幼他「大不敬」罪,被下诏罢官,贬为庶人。后待诏在宦者署中,因对策有功,任中郎,赐帛百匹。 武帝的姑妈馆陶公主,亦叫窦太主,其夫堂邑侯陈平去世后,守寡多年,已五十多岁。一个卖珠宝的女子经常到她家去,还带了个十三岁的儿子董偃。董偃长得很漂亮,窦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术数。到了十八岁他已是个仪表堂堂的英俊少年。他与窦太主出则执辔,入则侍侧,关系非同一般,整个京师都知道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叫他董君。 一天武帝到窦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动万分,亲自下厨做菜。武帝坐定后对姑妈说:「希望见见你的主人翁。」窦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来。只见董雇头戴绿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后面,对武帝说:「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万岁!」武帝见他长得很美貌,也很喜欢,赏赐他很多东西,并喊他「主人翁」。从此,董偃经常与武帝斗鸡走狗,游猎踢球。由于他与武帝关系日趋亲热,董雇名声大噪,京城王公贵戚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人臣的名义,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东方朔说:「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淫乱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淫乱,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武帝听罢说:「是的。」便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让董雇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过了几年,偃太主也去世,董偃与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东方朔还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散文赋《答客难》,假设客人向作者问难,嘲笑他虽有「博闻辩智」,却难与苏秦、张仪的地位相比。然后便辩解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战国之时,诸侯并争,「得士者强,失士者亡」,谈说之士,身处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统,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权,贤与不肖没有区别。文章表达了知识分子在汉代大一统局面下才智无所施展的压抑感,暴露了统治者随意抑扬人才,致使贤愚不分的现实。作品采用说反话的形式,充满了牢骚不平之气。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论》,假托非有先生之口,发表「谈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写怀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东方朔的散文赋以上述两篇最著名。现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谏》、《答客难》最着。《七谏》借屈原的身世写自己的不遇,表白对国君的诚贞。《答客难》用滑稽口吻说明了专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戏,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两篇虽不以赋标题。实际上却是赋体。属于神话传说的《神异经》、《海内十洲记》,虽题为东方朔撰,实际上是伪托。

请问一下历史上楚服是什么人呀?

陈皇后是馆陶公主的女儿,她和汉武帝刘彻是娃娃亲,做了十几年的皇后,后来汉武帝宠幸卫子夫,失宠的陈阿娇无计可施,于是她转而乞灵于巫术。在众多巫师中她选中了女巫楚服,

希望能够借助神灵的力量挽回丈夫的爱情。——楚服的巫术水平多高,事实俱在不用多说,但是她诱惑人心的本事肯定比她的巫术高出一大截。楚服不但为陈娇举行

巫祭之礼,还把自己打扮成男子模样与陈娇同吃共寝。陷于绝望的陈娇对她言听计从,将她看成了自己各方面的抚慰和依靠。刚开始她倒还知道掩人耳目,但日子长

了,她越来越离不开楚服,而得意忘形楚服和女徒弟们更忘了皇宫是什么地界,一天天肆无忌惮起来。

陈娇的变化是那么明显,就连很少接近她的刘彻最后都感觉到了。于是东窗事发。

  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汉武帝刘彻对女巫事件最后发作,他将这案子交给著名的酷吏张汤办理,而且下令要穷究到底。

  这时,陈娇的外祖母窦太皇太后已去世五年,馆陶长公主失势已久,局面已今时不同往日。张汤的追查雷厉风行,很快就有了结果。

  楚服被定下“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的罪名,而辗转牵连的小巫、以及皇后宫中知情不知情的宦官宫女三百余人,一起被当街斩首。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宠男,分别是谁

  1.十大男宠之龙阳君

  古称男色为“龙阳”,也是有渊源的。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幸,象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 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2.十大男宠之李奕

  北魏献文帝拓拔弘到皇兴四年已十六岁了,但冯太后对权力仍不肯放松,母子间的矛盾又因冯太后的不检点行为,更加尖锐起来。

  冯太后平时对衣食住行都很注意节俭,所好唯有一个“男色”。她年轻守寡,不耐孀居,看中了朝臣中的三个美男子: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和宿卫监李奕,常以奏事为借口,召他们入宫,轮流陪伴她。这三人同为太后男宠,几乎外廷内朝人人皆知,免不了背后议论,传入献文帝耳中,使他太失面子。这三人又倚仗太后权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引起献文帝的憎恨。

  一天,献文帝的丈人李惠提醒他:李奕兄弟拉拢党羽,培植亲信,恐会谋逆。建议找人告发李奕兄弟的不法罪状,由献文帝作主,将其一门一网打尽,趁势让太后收心,逼其归政。不久,有大臣弹劾李奕的族人李欣贪赃,献文帝派李惠找李欣,要他告发李奕与他同谋,就可免去死罪。李惠还四处帮李欣收集资料。过了几天,献文帝亲审李欣,李欣告发了李奕兄弟的三十条罪状,如纳贿贪污,买卖官爵,私纳宫女为妾等。于是李奕兄弟及党羽被问斩。冯太后营救不成,怀恨在心。

  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冯太后在王睿、李冲等人的拨弄下,毒死了献文帝,并大开杀戒,报了旧仇。

  3.十大男宠之和士开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4.十大男宠之昙献

  和士开死后,胡太后难耐寂寞,借拜佛为名,经常出去寺院,借此机会勾搭了一个名叫昙献的和尚,昙献生得魁梧壮硕,太后十分中意,两人经常在禅房私会。胡太后把国库里的金银珠宝多搬入寺院,又将高湛的龙床也搬入禅房。宫中上下对这桩事议论纷纷,只有高纬一人蒙在鼓里。

  一天,高纬入宫向母亲请安,忽见母亲身边站着两名新来的女尼,生得眉清目秀,不觉垂涎万分。

  当夜,他命人悄悄宣召这两名女尼,逼其侍寝,可是两名女尼抵死不从。高纬命宫人强行脱下她两的衣服,一看,原来是两名男扮女装的少年僧侣!高纬又惊又怒,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秽行。这两人是昙献手下的小和尚,生得十分漂亮,被胡太后看中,带回宫中淫乐。胡太后怕高纬知道,才让他们乔扮女尼。第二天,高纬就下令将昙献和两名小僧斩首,将太后迁居北宫,幽闭起来。

  北齐在高纬的统治下日趋腐败,不久就被北周所灭。站乱之中,胡太后与高纬的第三个皇后流落长安,最后沦落为娼。

  5、6.十大男宠之宏孺 、审食其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吕后要为二十一岁的刘盈选后,为怕自己控制不住新皇后,最后别出新裁地来了个亲上加亲,将自己尚未成年的外孙女张嫣嫁给刘盈。舅甥成婚,岂非乱伦?新婚后,刘盈同小皇后并没有真正的夫妻生活,只是同其他女子厮混。先是女色,然后是男色。当时,被封为郎中的好些人,头戴用漂亮羽毛装饰的帽子,腰围贝玉带,脸上涂满脂粉,这些大多是惠帝的男宠。

  大婚后不久,有人密告惠帝,说这桩婚姻是辟阳侯审食其在枕边同吕后悄悄定下的。审食其与太后私通,刘盈已又羞又恨,又做了这件坏事,更是火上浇油,于是下决心报复。

  审食其原是刘邦在沛县时的贴身家人,照顾吕后母子,两人关系已有暧昧。刘邦即位后,感念其护家有功,封其为侯。他与吕后依然旧情不断,刘邦也不加干涉。

  一天,惠帝找了一个借口,把审食其逮捕下狱,准备治死罪。吕后也不便亲自出马为姘夫说话。这时一个叫朱建的人,走了惠帝男宠的门路,救了审食其一命。他找到惠帝的男宠宏孺,托他说情。他对宏孺说:“审食其一死,你的性命也难保。”宏孺吓了一跳,朱建分析道,你受皇上宠爱,审食其受太后宠爱,一旦皇上将审食其杀掉,太后为报复,也会把你杀掉。宏孺一听,很有道理,使出浑身解数,设法让刘盈赦免了审食其的死罪。三年后,惠帝抑郁成疾,加之纵欲,年纪轻轻就死了。

  7.十大男宠之董偃

  窦太主是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母亲,也是汉武帝的姑姑。由于汉武帝宠爱美姬卫子夫,窦太后和女儿串通一气,屡次加害卫子夫。汉武帝心中恼怒。有一天,一名内侍悄悄告诉他一件窦太后的秘闻,使他有了主意。

  窦太后年过五十,家中

  却养着一个十八岁的男宠。这人名董偃,本是卖珠人的儿子,因生得美貌风流,被寡居的窦太后看中,两人便姘居了。窦太后有的是钱,供董偃任情挥霍,广交友宾,故长安城内公卿名士,争相与他往来,称他为董君。汉武帝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位董郎。 那天,武帝摆驾来到窦太主家。见过礼坐下后,他笑着对太主说:“请主人翁出来谒见!”窦太后一听,吃惊异常,心想皇帝怎么会知道自己的隐私呢?要想隐瞒,又不敢,于是羞得满脸通红,忙跪伏在地叩头请罪。

  武帝又说:“太主不必多礼,快请主人翁出来。”窦太主只得厚着脸皮请董偃出堂见驾,两人又双双跪下请罪。汉武帝用好言好语安慰一番,又命赐宴,让太主和董偃分坐左右陪他饮酒。

  窦太后见武帝非但不责怪她,反而用好言抚慰,尊称她的姘夫为主人翁,心中甚觉惭愧,对武帝自然是感恩戴德,不敢再为了女儿争宠之事同武帝作对。

  8.十大男宠之董贤

  西汉皇帝好男色是有传统的。汉哀帝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后宫佳丽弃诸一旁,独宠董贤一人。建平二年(前5年),有一天,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他就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绝色,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候。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塌而眠。董贤不仅长得象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象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董贤受宠日胜一日,不久升为附马都尉。他家的人也跟着占光;父亲董恭升为光禄大夫,妹妹进宫封为昭仪(也是一个活寡)岳父封作大臣,妻子也被特许进宫居住。于是董贤的家与哀帝的家合二为一了,却苦了傅皇后,一个人孤寂度日。

  哀帝还下令在自己的陵旁为董贤建一墓,生则同床,死则同穴。董贤的宅邸也极尽奢华,收有四方珍宝。这些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批评皇上对董贤的封赏太过分。哀帝根本不听。

  元寿二年六月,二十六岁的哀帝突然病死。太皇太后让王莽出来支持朝政。王莽极力弹劾董贤,不许他进宫。董贤知道大祸临头,与妻子自杀,也是为哀帝殉情。董贤死后,王莽疑心其假死,命人开棺验尸,没收其财产,将其家属全部充军流放。

  9.十大男宠之高菩萨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北魏孝文帝亲自率军南下,临行前,将冯妙莲册封为皇后。

  行至汝南时,文帝最小的妹妹彭城公主前来,原来皇后逼公主嫁给自己的胞弟冯夙,公主不愿意,求孝文帝作主。“冯夙人品低且不谈,他是皇后的胞弟,皇后淫乱后宫,妹妹实在不愿嫁。”公主哭诉道。 “什么?”孝文帝大吃一惊,连忙追问。公主告诉他,皇后趁他南征,与宫中执事高菩萨私通,最近竞公开淫乱,宫中上下都知此事,只是不敢告诉皇上。孝文帝真不敢相信他一向宠爱的柔媚有情的皇后竞会做出如此事来。于是派人暗暗察访。过了年,孝文帝回到洛阳,先对皇后宫中的小黄门苏兴寿秘审。苏兴寿将皇后与高菩萨私通的事全盘托出。这下孝文帝气得发昏,决定亲审冯妙莲。他先将高菩萨等抓起来拷问出实情,原来高菩萨本是医生,冯妙莲在家养病时与其勾结,进宫后,也将其引入宫中继续私通。审问时,孝文帝怕皇后害他,叫人搜遍她全身。冯妙莲跪在龙床前,不停谢罪。孝文帝命她站起来,赐座给她。又命高菩萨把所供认的罪状当她的面陈述一遍,然后看着她说:“你做下这种事对得起朕吗?”皇后只好从实招来。

  太和二十三年,身在鄂北战场的孝文帝身染重病,回程中,弥留之际,嘱咐彭城王元勰:“我死之后,赐皇后死,另择地厚葬,以掩冯门之大过。”

  公元499年,北魏最有作为的皇帝与世长辞了,年仅三十三岁。

  10.十大男宠之嫪毐

  众所周知,吕不韦和赵姬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但后来吕不韦渐渐老了,怕赵姬不堪寂寞,

  便将一个年轻俊美的男子送给他,并假称是个太监,这个人名叫嫪毐。嫪毐与太后的关系日厚,

  和太后生有二子,秘密地养在秦雍城,其权力也在逐渐加强,逐渐和吕不韦形成了两大集团。这时秦王赢政还小,朝中大权掌握在太后手中,而太后又对嫪毐言听计从,于是吕不韦的权力受到了威胁。这两人多数年来一直在权力的战场上明争暗斗,是个极有野心的家伙,却不如吕不韦有心计又本事。这时秦王赢政渐渐长大,知道自己的权力将会受到威胁,便想先下手为强,密谋害死赢政和吕不韦。但是消息被走漏到赢政那里,赢政便和吕不韦一起拿获了嫪毐将其致死,将赵太后囚于雍城,永不得来咸阳,太后和嫪毐所生的两子也被装在麻袋里摔死了

历史人物比较

  东方晦指东方朔

  东方朔(前154-前93)

  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北)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他说:「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责,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读了东方朔自许自夸的推荐书,赞赏他的气概,命令他待诏在公车署中,俸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见。 过了一段时间,他不满意目前的处境。一天出游都中,见到一个侏儒,恐吓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问他为何,他说:「像你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起来。东方朔对他说:「你暂时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来了你去叩头谢罪。」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问:「为何哭!」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对我们这些矮小的人都要杀掉!」武帝问东方朔为什么要如此说。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皇上听了哈哈大笑,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样见到皇帝的机会就多了些。 一天武帝在宫里玩耍,把一只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们猜是何物。大臣们都猜不出。东方朔上前猜道:「它是龙吧,没有角;是蛇,却有脚,它跂跂脉脉地会在墙壁上爬行,这不是壁虎,就是四脚蛇!」皇上说「是的」,便赐给他十疋缎子。接连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赏赐。 武帝身旁的宠优郭舍人有些不服气,把一个长有菌芝的树叶放在盂盆下让他猜,如猜出他甘愿受笞一百。东方朔说:「生的肉叫脍,较的肉叫脯;生在树上寄生的东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这个东西。」一听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东方朔又说:「咄!口上没有毛,声音謷謷叫,屁股翘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东方朔胆敢讥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当弃市。」武帝问东方朔:「为何要笑他?」东方朔说:「臣并未笑他,只是与他作个谜语罢了!」武帝说:「谜语是怎么说的?」东方朔说:「那口上没有毛的,是狗洞,声音謷謷是乌在哺他的小乌,屁股翘得很高的,是仙鹤低头在啄食。」郭舍人仍不服气,说道:「我要再问他一个谜语,他如果猜不出也应受打。」接着他用谐音作一谜:「令壶龃,老柏涂,伊优亚,狋吽牙。这是什么?」东方朔想了一会儿说:「令,就是命令。壶,是盛东西的器具;龃,是牙齿长得不整齐;老,是人们对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涂,是慢慢浸湿的路;伊优亚,是说话不定;狋吽牙,是两只狗在争斗。」凡是郭舍人出的谜语,没有能难倒他的,大臣们对东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风趣都很惊讶,汉武帝也非常喜欢他,任他为常侍郎。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诏官员到宫里来领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员还未来,东方朔就自己拔出剑割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大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对东方朔说:「昨天赐肉,你为何不等诏书下来,擅自割肉归家,这是为什么?你要自作批评!」东方朔说:「朔来!朔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细君(妻妾),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后说:「要你自作批评,倒是表扬起自己了!」又赏赐给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武帝喜欢微服出巡,恣意游猎。常率卫队西到黄山,南到长杨宫,西至宜春宫。一路上带了一帮武骑浩浩荡荡,他们骑马射鹿,追逐狐兔,甚至空手格斗熊罴,在游猎过程中,马队践踏庄稼,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建议武帝搞一个皇家苑囿。武帝命吾丘寿王等人设计,南至阿房宫,东至盭厔,西至宜春宫的一大片土地内围造上林苑,专供武帝游猎、休憩。要用这么大的一片土地筑造苑囿,东方朔上书力劝武帝。他说:「如筑造这样的苑囿,破坏了陂池水泽的环境。侵占了百姓膏腴的土地。这上对国家无用,下对百姓无利。这是第一个不能造的理由。其次,它破坏了百姓的冢墓,拆黎民的室庐,使百姓死无所葬,生无所居。其三,造这样的苑囿,用马东西跑着,用车南北走着,还要挖深沟大渠,这是劳民伤财的事,以陛下一日之乐,来损害皇上无上的圣名,这是万万不可的。」东方朔的谏阻上林苑书写得真切感人,武帝读罢奏疏后,任东方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而武帝仍按吾丘寿王所上奏的那样,建造了上林苑。 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儿,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其母怕自己死后,儿子闯祸犯罪,于是预先拿出黄金千斤、钱千万给政府,赎他的死罪。隆虑公主去世后,儿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后杀了夷安公主身旁的仆人,被拘系在内官那里。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不能随便惩处,廷尉于是把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为他求情,说「他母亲已为他出了一笔钱,赎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应过」。武帝说:「我那可怜的妹妹,年纪很大了才有这个儿子,生前还托付给我。」说看流下了眼泪。过了一会儿,他擦干了眼泪,又说:「法律是先帝制订的,如果是妹妹的关系破坏了先帝的规矩,我有何脸面进高帝的宗庙呢!如何去下对黎民百姓呢?」于是核准了对他外甥的惩处,同时武帝又悲伤地哭了起来。这时东方朔上前高高举起酒杯献酒道:「臣听说圣王为政,赏赐不避仇家,诛罚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训,所以四海之内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这是天下的荣幸。今天,我捧了这杯酒,为皇上敬酒,冒着死罪,再拜万岁、万万岁!」武帝对他说:「古书上讲『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这样人们才不会讨厌他』,今天的情景,是你应该上寿酒的时候吗?」东方朔说:「臣听说快乐过度了,阳气要溢满;悲哀过度了,阴气要减损。阴阳变了,心气就要动;心气既动,精神澳散,邪气乘虚而入,能够消忧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寿酒,一来表明陛下公正无私,二来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讳,真是罪该万死!」这时东方朔已喝得酪盯大醉,在殿上小便,大臣们弹幼他「大不敬」罪,被下诏罢官,贬为庶人。后待诏在宦者署中,因对策有功,任中郎,赐帛百匹。 武帝的姑妈馆陶公主,亦叫窦太主,其夫堂邑侯陈平去世后,守寡多年,已五十多岁。一个卖珠宝的女子经常到她家去,还带了个十三岁的儿子董偃。董偃长得很漂亮,窦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术数。到了十八岁他已是个仪表堂堂的英俊少年。他与窦太主出则执辔,入则侍侧,关系非同一般,整个京师都知道他与窦太主的关系,叫他董君。 一天武帝到窦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动万分,亲自下厨做菜。武帝坐定后对姑妈说:「希望见见你的主人翁。」窦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来。只见董雇头戴绿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后面,对武帝说:「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万岁!」武帝见他长得很美貌,也很喜欢,赏赐他很多东西,并喊他「主人翁」。从此,董偃经常与武帝斗鸡走狗,游猎踢球。由于他与武帝关系日趋亲热,董雇名声大噪,京城王公贵戚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人臣的名义,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东方朔说:「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淫乱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淫乱,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武帝听罢说:「是的。」便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让董雇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过了几年,偃太主也去世,董偃与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东方朔还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散文赋《答客难》,假设客人向作者问难,嘲笑他虽有「博闻辩智」,却难与苏秦、张仪的地位相比。然后便辩解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战国之时,诸侯并争,「得士者强,失士者亡」,谈说之士,身处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统,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权,贤与不肖没有区别。文章表达了知识分子在汉代大一统局面下才智无所施展的压抑感,暴露了统治者随意抑扬人才,致使贤愚不分的现实。作品采用说反话的形式,充满了牢骚不平之气。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论》,假托非有先生之口,发表「谈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写怀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东方朔的散文赋以上述两篇最著名。现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谏》、《答客难》最着。《七谏》借屈原的身世写自己的不遇,表白对国君的诚贞。《答客难》用滑稽口吻说明了专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戏,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混乱。两篇虽不以赋标题。实际上却是赋体。属于神话传说的《神异经》、《海内十洲记》,虽题为东方朔撰,实际上是伪托

  历史上的东方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色,一年一定要娶一个老婆,皇帝赏给他的钱财全被当成了聘礼.

  

  主父偃(?~公元前126年),复姓主父,名偃,汉齐国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人,以中大夫的职位得宠汉武帝,因与齐有隙而邀得齐相位,到齐后因调查后宫阴事而致齐王自杀,主父偃引咎被诛,成为千古以诈术取事者之鉴。

  一、主父偃其人

  主父偃幼年家贫,好学,习长短纵横之术,又学《易》、《春秋》及诸子学说。曾游学于齐诸子之间,因其为人不随,难得诸儒生相容,遂去齐游学燕、赵、中山诸国。但因他的主张不随诸候意,故不得用。由于他“游学四十年,身不得遂”(《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下称《主父偃传》),落得游资困乏,借贷无门,穷途潦倒。时逢汉武帝诏选贤良,“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汉书·武帝纪》)这使主父偃遇到了最好的进身机遇,于是,于元光元年(元前134年)西行入关,拜见将军卫青,要求引荐。但卫青几次推荐,均未能得到汉武帝恩召。他失意的遭遇,招来了同进西安儒生们的鄙视,处境更加困难。然而窘境没有迫使他放弃进取的信心,因诏书中有“著之于篇,朕亲览”之说,遂把自己对时政的见解,引古稽今地分九个问题“著之于篇”,上书朝廷,结果,早朝时送上,下午就被召见了。他上书所言九事中,有八件为律令方面事,一为谏伐匈奴。谏伐匈奴书曰:“昔秦皇帝,欲伐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徒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之父母也。靡弊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国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

  “及到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城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工戈之事。”

  “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原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汉书·主父偃》)

  内地与匈奴的边境关系,一直是影响及于双方边境安危的大问题。历史事实证明,和则两利,战则两伤。主父偃的建议,实是利国利民良策,但汉武帝并没有采纳。然而对他另外八议赞赏,遂于召见他与徐乐时说:“公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主父偃传》)即委他以郎中之职。郎中,是皇帝的侍从官员,从此主父偃侍从武帝左右,媚上邀宠,获得了连升三级的幸运。《主父偃传》云:“偃数见上,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中大夫,乃是汉代掌论议的官员,他正是利用这一条件,短时间内成了左右朝廷的人物之一。致连王爷级大员也顾忌他三分:“赵王欲上书其阴事,为偃居中,不敢发。”群僚更是惧他,“大臣皆畏其口”,谓“偃太横”(《主父偃传》)。他听此议后,回应道:“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吾日暮途远,故倒行逆施之。”(《汉书·主父偃》)这是主父偃内心世界的自白,也是他为人的品行所在。

  二、侍君与相齐

  主父偃得宠成为汉武帝随员,侍君左右,曾对国有的大政国策,产生过一些影响,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的还影响及于后世。如他向汉武帝献“推恩策”,让武帝下诏,令诸候把封地不只传给嫡子,而是推恩分子弟,让他们各得一份,从而把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的诸候国,分割成地不及百里的小地方,从而削弱了诸候王的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人民也从中获利,不失为利国良策。再如他建议汉武帝“徒天下豪杰于茂陵”,上书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徒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也。”(《主父偃传》)汉武帝从其计,“徒郡国策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书·武帝纪》),确实收到了外安地方,内实京师之功,并对后世产生了较长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他急功逐利,心胸偏狭,为达到个目的,不异误国害民,从而也给历史来了些许遗憾。如建议汉武帝置朔方郡以制匈奴。主父偃本来是主张对匈奴实施和边政策的,但他来到汉武帝身边后,逐步参透了武帝要凭雄厚的国力灭匈奴以振帝威的心机,遂一反常态改弦更张,上书“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北逐匈奴,人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主父偃传》)在众臣“皆言不可”的情况下,汉武帝从主父偃计,置朔方郡,筑要塞,屯重兵。此行于主父偃是得计,于国是劳民伤财,并因仇边,还带来了后患无穷。

  再如为尊立卫皇后而参与后宫的争宠斗争。将军卫青的姐姐子夫,入宫后得武帝宠,主持后宫的陈皇后对子夫十分嫉妒,遂请来巫妇诅咒她,此事让汉武帝知道后,大怒,处死了与此有关的三百余人,并废了陈皇后,继而立子夫为皇后。在这场争宠斗争中主父偃替卫皇后出了力,从此影响达到了后宫,一举而成了外得宠皇帝,内获皇后信任的左右逢源人物。可他的追求目标还远不止于此,他想要有朝堂上势压群儒,独占鳌头,于是便做出了诬陷害董仲舒的事。董仲舒原是和他一样经赀选入宫的,其才学、名气均高于主父偃,于是他因嫉妒而陷害他,致使董仲舒差点丢了性命:时辽东高祖庙与长陵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从其“天人感应”谶言神学观点出发,释其为“天灾示警”,欲上书汉武帝劝他警惕“天罚”而行仁道善政。书未送上的时候,主父偃来访董仲舒,竟把书偷去私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顺从主父偃意,召集诸儒生对此当殿议论,董仲舒的弟子们不知此书是其师所写,皆大加批驳,说其“讥讽当朝。”汉武帝遂以“讥讽当朝”款,治董仲舒死罪。后经众儒生、董的同僚解释、求免,才获诏赦免刑。董仲舒经此打击,终生再不言“灾异”。

  主父偃深深意识到自己宦场争势“日暮途远”的处境,急于加快发展,不惜“倒行暴施”以求激进。遂谋把女儿嫁给皇家,以求深结皇室而快步进入最高层。但要得随愿,必须有后宫的人协助,于是,便托宦官徐甲同谋成全。当时恰逢齐国后宫不稳,正好给主父偃带来了取事机会:齐王次昌年少即位,其母纪太后把侄女嫁给他做王后,次昌不爱她,拒不进她的宫门。纪太后为了挟制次昌就范,就安排女儿纪翁主入王宫,劝说次昌转意,接近王后。没想到齐王次昌竟与姐姐发生了奸情。偏偏在这个时候,徐甲来到了齐王宫中,禀纪太后说主父偃愿以女儿充王后宫。纪太后闻言大怒,说:“主父偃何为者,乃欲以女充后宫”(《汉书·高五王传》)。断然拒绝。徐甲无功而返,实言以告主父偃,主父偃心生嫉恨。当听说了齐王与姊的奸情后,感到正可作为报复齐王的可乘之隙,于是顿生以监齐王正后宫为理由而达到个人报复目的的权谋之心。遂进言汉武帝说:“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非天子亲爱子不得王此。今齐王于亲属益疏。”又“从容言吕太后进齐欲反,及吴、楚时(齐)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同上)谏汉武帝遣近臣监齐。汉武帝不知主父偃此举乃是以诈谋权,乃从其言,拜主父偃为齐相,让他入齐以正其事。主父偃奉命入齐任相后恃势作威,把亲朋故交齐集相府,先每人赠予百金,继而“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再复入偃之门。”(《主父偃传》)与所有亲朋故交断绝了关系。

  为胁制齐王,他调查后宫宦官,要他们检举、证实齐王与姊通奸的事,在谈话时,毫无顾忌地直接言及齐王。这些活动,齐王知道后,因年少识浅,很难以对付得了主父偃这样的恃宠老臣,十分害怕。又看到此前曾发生过主父偃因游燕未被接纳而嫌燕,燕王定国与父姬奸被揭发时,主父偃便进言他的父皇严惩燕王并诛杀王后进行报复,致使燕王定国自杀的事。前车有鉴,主父偃挟嫌而来怕是不会放过他的,为了不被递解长安受辱遭诛,竟服药自杀了。

  齐王自杀后,有司迅速上报了汉武帝。时赵王听说主父偃离开朝迁去了齐国任相,也上书举报主父偃“受诸候金,以故诸候子弟多以得封。”又有人检举主父偃“赂累千金”。(《主父偃传》)汉武帝闻奏大怒,即拿主父偃下了天牢。在审讯中,主父偃只承认受贿罪,却拒绝承认胁迫齐王自杀。于是,汉武帝又萌发了对他从宽处理的念头。御史大夫公孙弘识破帝意后上奏汉武帝说:“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同上)汉武帝遂下诏族主父偃。

  主父偃“游学四十年,身不得遂”,上书召见发迹后,攻于心计,以诈获齐相位,却因“倒行逆施”而引咎入狱,偏又遇上了一位“外宽入深”的公孙弘,终致落了个“族诛”的下场,可悲可怜。太史公对此亦感慨三分,曰:“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历史上主父偃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而东方朔是公认的智者

  ;”前有东方晦,后有主福颜”,是电视中汉武帝说的,历史上 汉武帝可没这么说,也不可能这么说,因为主父偃比东方朔至少大二十几岁.

国历史上的十大男宠是谁

  1.十大男宠之龙阳君

  古称男色为“龙阳”,也是有渊源的。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幸,象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 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2.十大男宠之李奕

  北魏献文帝拓拔弘到皇兴四年已十六岁了,但冯太后对权力仍不肯放松,母子间的矛盾又因冯太后的不检点行为,更加尖锐起来。

  冯太后平时对衣食住行都很注意节俭,所好唯有一个“男色”。她年轻守寡,不耐孀居,看中了朝臣中的三个美男子:吏部尚书王睿,南部尚书李冲和宿卫监李奕,常以奏事为借口,召他们入宫,轮流陪伴她。这三人同为太后男宠,几乎外廷内朝人人皆知,免不了背后议论,传入献文帝耳中,使他太失面子。这三人又倚仗太后权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更引起献文帝的憎恨。

  一天,献文帝的丈人李惠提醒他:李奕兄弟拉拢党羽,培植亲信,恐会谋逆。建议找人告发李奕兄弟的不法罪状,由献文帝作主,将其一门一网打尽,趁势让太后收心,逼其归政。不久,有大臣弹劾李奕的族人李欣贪赃,献文帝派李惠找李欣,要他告发李奕与他同谋,就可免去死罪。李惠还四处帮李欣收集资料。过了几天,献文帝亲审李欣,李欣告发了李奕兄弟的三十条罪状,如纳贿贪污,买卖官爵,私纳宫女为妾等。于是李奕兄弟及党羽被问斩。冯太后营救不成,怀恨在心。

  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冯太后在王睿、李冲等人的拨弄下,毒死了献文帝,并大开杀戒,报了旧仇。

  3.十大男宠之和士开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

  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俨拥兵三千,屯于千秋门外,连皇帝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但这件事以后,高纬认识到高俨的能力,十分不安,便秘密地谋划将其杀害了。

  4.十大男宠之昙献

  和士开死后,胡太后难耐寂寞,借拜佛为名,经常出去寺院,借此机会勾搭了一个名叫昙献的和尚,昙献生得魁梧壮硕,太后十分中意,两人经常在禅房私会。胡太后把国库里的金银珠宝多搬入寺院,又将高湛的龙床也搬入禅房。宫中上下对这桩事议论纷纷,只有高纬一人蒙在鼓里。

  一天,高纬入宫向母亲请安,忽见母亲身边站着两名新来的女尼,生得眉清目秀,不觉垂涎万分。

  当夜,他命人悄悄宣召这两名女尼,逼其侍寝,可是两名女尼抵死不从。高纬命宫人强行脱下她两的衣服,一看,原来是两名男扮女装的少年僧侣!高纬又惊又怒,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秽行。这两人是昙献手下的小和尚,生得十分漂亮,被胡太后看中,带回宫中淫乐。胡太后怕高纬知道,才让他们乔扮女尼。第二天,高纬就下令将昙献和两名小僧斩首,将太后迁居北宫,幽闭起来。

  北齐在高纬的统治下日趋腐败,不久就被北周所灭。站乱之中,胡太后与高纬的第三个皇后流落长安,最后沦落为娼。

  5、6.十大男宠之宏孺 、审食其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吕后要为二十一岁的刘盈选后,为怕自己控制不住新皇后,最后别出新裁地来了个亲上加亲,将自己尚未成年的外孙女张嫣嫁给刘盈。舅甥成婚,岂非乱伦?新婚后,刘盈同小皇后并没有真正的夫妻生活,只是同其他女子厮混。先是女色,然后是男色。当时,被封为郎中的好些人,头戴用漂亮羽毛装饰的帽子,腰围贝玉带,脸上涂满脂粉,这些大多是惠帝的男宠。

  大婚后不久,有人密告惠帝,说这桩婚姻是辟阳侯审食其在枕边同吕后悄悄定下的。审食其与太后私通,刘盈已又羞又恨,又做了这件坏事,更是火上浇油,于是下决心报复。

  审食其原是刘邦在沛县时的贴身家人,照顾吕后母子,两人关系已有暧昧。刘邦即位后,感念其护家有功,封其为侯。他与吕后依然旧情不断,刘邦也不加干涉。

  一天,惠帝找了一个借口,把审食其逮捕下狱,准备治死罪。吕后也不便亲自出马为姘夫说话。这时一个叫朱建的人,走了惠帝男宠的门路,救了审食其一命。他找到惠帝的男宠宏孺,托他说情。他对宏孺说:“审食其一死,你的性命也难保。”宏孺吓了一跳,朱建分析道,你受皇上宠爱,审食其受太后宠爱,一旦皇上将审食其杀掉,太后为报复,也会把你杀掉。宏孺一听,很有道理,使出浑身解数,设法让刘盈赦免了审食其的死罪。三年后,惠帝抑郁成疾,加之纵欲,年纪轻轻就死了。

  7.十大男宠之董偃

  窦太主是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母亲,也是汉武帝的姑姑。由于汉武帝宠爱美姬卫子夫,窦太后和女儿串通一气,屡次加害卫子夫。汉武帝心中恼怒。有一天,一名内侍悄悄告诉他一件窦太后的秘闻,使他有了主意。

  窦太后年过五十,家中

  却养着一个十八岁的男宠。这人名董偃,本是卖珠人的儿子,因生得美貌风流,被寡居的窦太后看中,两人便姘居了。窦太后有的是钱,供董偃任情挥霍,广交友宾,故长安城内公卿名士,争相与他往来,称他为董君。汉武帝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位董郎。 那天,武帝摆驾来到窦太主家。见过礼坐下后,他笑着对太主说:“请主人翁出来谒见!”窦太后一听,吃惊异常,心想皇帝怎么会知道自己的隐私呢?要想隐瞒,又不敢,于是羞得满脸通红,忙跪伏在地叩头请罪。

  武帝又说:“太主不必多礼,快请主人翁出来。”窦太主只得厚着脸皮请董偃出堂见驾,两人又双双跪下请罪。汉武帝用好言好语安慰一番,又命赐宴,让太主和董偃分坐左右陪他饮酒。

  窦太后见武帝非但不责怪她,反而用好言抚慰,尊称她的姘夫为主人翁,心中甚觉惭愧,对武帝自然是感恩戴德,不敢再为了女儿争宠之事同武帝作对。

  8.十大男宠之董贤

  西汉皇帝好男色是有传统的。汉哀帝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后宫佳丽弃诸一旁,独宠董贤一人。建平二年(前5年),有一天,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他就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绝色,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候。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塌而眠。董贤不仅长得象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象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董贤受宠日胜一日,不久升为附马都尉。他家的人也跟着占光;父亲董恭升为光禄大夫,妹妹进宫封为昭仪(也是一个活寡)岳父封作大臣,妻子

相关参考

宦官误点鸳鸯谱成就西汉大一统 真实窦漪房

...则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是窦太后(名漪房)。问题就出在窦漪房与汉文帝的身上,其实两人的结合完全是一个偶然中的偶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窦漪房出身不详,不过决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她的父亲...

宦官误点鸳鸯谱成就西汉大一统 真实窦漪房

...则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是窦太后(名漪房)。问题就出在窦漪房与汉文帝的身上,其实两人的结合完全是一个偶然中的偶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窦漪房出身不详,不过决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她的父亲...

大汉朝皇后窦漪房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

大汉朝皇后窦漪房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

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

别被影视剧骗了,3分钟了解宠衰失尊的窦太后

有人会问窦漪房与那个怒摔传国玉玺王政君是什么关系?其实两人的关系并不大,两人所处的年代差了近100年,也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只是两人都是汉室的媳妇,都是大汉有名的太皇太后,从这一点上来说,窦漪房是王

别被影视剧骗了,3分钟了解宠衰失尊的窦太后

有人会问窦漪房与那个怒摔传国玉玺王政君是什么关系?其实两人的关系并不大,两人所处的年代差了近100年,也没有任何血缘上的关系,只是两人都是汉室的媳妇,都是大汉有名的太皇太后,从这一点上来说,窦漪房是王

揭晓窦太后竟然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的始末

...窦漪房也是不差的,熬死了老公,再熬死的儿子,成为了太皇太后。但是,小编这里有一则关于窦太后的趣闻轶事。那就是窦太后竟然让儒生去跟野猪干架?,这是为何

美人心计结局_美人心计结局是什么

美人心计结局是什么窦漪房当了太皇太后。王志当了太后。馆陶还活着==。王志的儿子女儿当了皇帝和公主,也就是刘彻和平阳。那个将军还活着。嫣儿病死了。刘彻他爹–-也就是窦漪房的儿子,病死。妙人恶有恶报--这

一杯酒引发的血案,西汉丞相窦婴被斩,太仆灌夫被族诛

窦婴是西汉文帝皇后窦漪房的侄子,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战功,被封为魏其侯。汉武帝时期,被任命为丞相。窦漪房非常喜爱黄老学说,而窦婴推崇儒学,并贬低黄老学说,引起窦太后不满,很快,窦婴丞相之位就被罢免

窦漪房历史简介_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什么样结局

历史上的窦漪房历史简介怎么死的窦漪房,又称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