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为什么较差
Posted 钢轨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为什么较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为什么较差
日前,在陕西略阳县发现了晚清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网友直呼,汉阳铁厂的钢杠杠的。汉阳铁厂创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可殊不知,当时汉阳铁厂生产的钢材还难过质量关,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之洞脑洞大开,办起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建于晚清,是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一手操办起来的。张之洞是位公认的学霸,16岁顺天府乡试中解元,27岁会试第三名,慈禧太后钦点探花。闲暇之际,还在报刊上发表大作《劝学篇》,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时洛阳纸贵,士子争相阅读。
读书和写作之余,出门遛弯遇到另一位学霸——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切磋学问过程中,顺利让王懿荣的妹妹爱上了他,将邻家小妹王氏娶入门。按照古人的晋升道路,学而优则仕,张之洞后来历任山西巡抚,两江、两广、湖广总督。出将入相、金屋藏娇,读书人的梦想他都实现了。担任湖广总督是张之洞最为风光得意,也是争议最多的时期,修建汉阳铁厂就是其中一项。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开采煤矿、建造钢厂、引用技术对于一位科举出身的人来说确实是脑洞大开。但是,晚清的特殊历史境遇,造就了一批强人,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位。强人建厂也是晚清的一大特色。
汉阳铁厂自筹备那天起就与一个词相联系——缺钱,国家积贫积弱,民间百姓疾苦,筹钱不易。因此汉阳铁厂经历了教科书般的官办、官督商办、商办等历程,技术来源于德国、比利时、英国、本土创新,目的也只有一项,把这个后来生产了汉阳造牌三八大盖的厂子办下去。筹划修建铁厂时,张之洞已经年过半百,他再一次拿出科举考试时候那个认真劲儿,准备再争口气,出个头彩。可不想,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却不合格。
汉厂钢轨万不可用?
民国著名实业家叶景葵在《述汉冶萍产生之历史》中称,各处铁路洋员化验,谓汉厂钢轨万不可用。叶的这番话也被后来史书广为征引,张之洞筹建的汉阳铁厂也遭后人诟病,汉阳铁厂的钢材成为劣质钢的代名词。可事实是这样吗?前文提到在陕西略阳县城发现的汉阳铁厂生产的铁轨至今仍在使用,而且近年来北京、湖南衡阳、河北石家庄、四川达州也都有过类似的新闻报道。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到底如何呢?
影响钢材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含磷百分比是其中重要指标之一。而当时在中国国内无法检测钢铁成分,需要将样本寄往国外。1895年,中国准备修建由吴淞经上海至南京的铁路,沪宁铁路为其中一段;1903年,与英国签订《沪宁铁路借款合同》,准备使用汉阳铁厂的钢轨,汉阳铁厂的钢材质量面临考验。
次年10月,检测报告由伦敦返回到沪宁铁路总工程师格林森那里,结果是汉阳铁厂所生产钢轨含碳量过少,难以经久耐用,含磷量则过多,致有断裂之虞。汉阳铁厂所送钢轨不合格,沪宁铁路修建方不肯收用。(《晚清铁路钢轨生产研究1889-1911》)
一时间,汉阳铁厂所产钢轨广受诟病,采用炼钢的大冶矿的铁矿石含磷过多成为舆论批评的焦点。可令人不解的是,日本人却自1899年开始一直与中国签订大冶铁矿购买合同,大批采购铁矿石,难道以日本人的精明,不知道铁矿石含磷过高吗?
优先要走低磷铁,日本是有意为之?
有人做过统计,汉冶萍公司销售给日本的铁矿石自1900年的不到6万吨,至1910年增加到35万吨。日本不断与中方签订购买合同,1901年大冶铁矿生产铁矿石的65%均销往日本。而在大冶矿场有专门生产销往日本铁矿石的矿区,称为日矿或者东矿,以区别于运往汉阳铁厂的汉矿。
原来,日本人进口铁矿石非常苛刻,他们早就认识到铁矿石中磷的含量对于钢轨质量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购买合同中规定了磷的比例。并派专人进行检测,每批矿石要提取三份,中日共同化验,甚至有争议的还要请第三方化验。一万分之内,有磷五分方为准色。……如有磷过八分以上者,一概不买。结果运往日本的铁矿石都是含磷在0.05%以下的头等矿,以及0.05-0.08之间的次等矿,而剩下的则运往汉阳铁厂。
既然铁厂用的都是含磷较高的矿石,自然生产不出好钢了。可是,毕竟上等的铁矿石也并非全部运往日本,汉厂还是收到部分上等矿石,为何沪宁铁路所检测的汉厂钢轨质量却是如此之差呢?难道铁厂负责人不知道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寄往英国检测吗?
汉阳钢轨质量杠杠的
1903年着手修建的沪宁铁路,由英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外人权利非常大。而中英签订的《沪宁铁路借款合同》规定国外器材由英方代理,提取5%的佣金,这无疑为英人从中谋取利益创造了条件,英人的首要选择当然是购买西方的产品。
郑观应在《铁厂次第筹办张本六十条》中提到,欲向鄂厂购办,而经手属员必多方挑剔,吹毛求疵,借词便他购而图利私。西方人通过借用贷款而掌握筑路权,控制着中国修建铁路的各项权利,并在质量检测上做手脚,使得物美价廉的汉阳铁厂钢轨遭到排挤。由此可推出,检测结果并不能证明汉阳钢轨的真正质量。
历史总是经人检验的。1966年,由冶金、铁道部联合对汉阳铁厂生产的铁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汉阳铁轨在铺设四五十年后,依然耐用,轨腰上的商标可用,炉号也能辨清。调查还发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在同一地段,汉阳钢轨的耐蚀性都高于外国产品。
此外,调查人员发现在广深线上,产于美国的钢轨轨腰锈蚀铁皮一般是3毫米以上,甚至达到5毫米,而汉阳铁轨则在2-3毫米之间。(《我国钢轨的生产使用概况和国外钢轨生产的发展动态》)如此高的质量,或许可以解释近年屡次发现汉阳铁轨的原因了。
历史人物 张之洞的老婆是谁
张之洞是晚清汉族重臣,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的人物事迹,想来已经快要被人写烂了。俗话说的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那么站在张之洞背后之人是谁呢?当然鉴于当时男人三妻四妾的习俗,站在张之洞背后之人可能不止一个。
张之洞的原配,姓石,名不详,后人常称之为石氏,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咸丰四年,张之洞中了解元的两年后,便在他人的撮合之下,与石氏在这一年的冬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石氏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具备一切封建妇女的美好品德。难得的是,她还从自己母亲那里继承了极高的琴艺,因此婚后的两人很有共同话题,感情极为要好。据史料载,结婚后张之洞常常与石氏一起弹琴唱歌,笑看人间风雨。石氏在陪伴张之洞度过了蛰伏的十一年后,在同治四年病逝,成为张之洞心中最重要的女人。
同治九年春天,失去妻子五年的张之洞,娶了自己的二房夫人唐氏。唐氏是湖北按察使唐树义的女儿,她在与张之洞同心度过了两年的生活后,给张之洞留下一个一岁半的儿子,便因病去世。因为两人的婚姻生活尚短,所以记载不多。
光绪二年,张之洞娶了自己的第三任夫人,四川龙安知府王祖源的女儿王氏。王氏是张之洞好友王懿荣的妹妹,是张之洞在四川任学政期间,在好友王懿荣的撮合下,最终结成良缘。
实际上张之洞和王氏早在之前就已经认识,当年王懿荣在京城的时候,是张之洞的邻居。而王氏也因为他哥哥的原因,与张之洞结识。王氏温文贤淑,知书达理,才华出众,与张之洞的原配石氏不相上下。早在当时张之洞就已经心仪于王氏,不过当时他已经有了唐氏,所以并没有将这份感情显露出来。后来唐氏病逝,张之洞来到四川任职,遇见了好友王懿荣和王氏,本以为王氏已经为人妻子的张之洞没有想到,王氏仿佛一直在等他一般,并没有婚配。自然而然的,两人成了亲。
王氏不仅善作画,是名副其实的才女,而且是一个合格的贤内助。不论张之洞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力挺。但好景不长,光绪五年,王氏病故,只为张之洞留下了一个女儿张仁准。
王氏去世之后,张之洞再没有续娶妻子,虽然他纳了李氏、秦氏等作为侧室,却都没有把她们抬为正室。
除了以上三个女人之外,张之洞还与一个男人有着绯闻,那就是张之洞的首席幕僚赵文昌。昔时武昌有“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的戏语流传,足见赵氏在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张之洞在处理公文时,常常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率性而为。常常在处理某件事情的时候,脑筋一转想到另一个问题,便随手丢掉手中的公文,翻阅典籍,或者是寻找其他公文。所以张之洞的书房,东西放的很杂,也很乱。但赵文昌因为记忆里惊人,所以往往能帮张之洞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张之洞在很多方面都离不开他。后来虽然因为政治原因,忍痛罢黜赵凤昌,但两人实际上并没有断了联系。赵文昌虽然脱离了官府,但仍旧以布衣之身活跃沪上,赵宅不仅成为张之洞搜集内外信息的基地,也是湖北派往海外留学者的中转站。这两人之间的暧昧关系,也难怪会流传出“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的说法了。
晚清同性风气流传,当时许多士大夫阶层都有这么一个习惯爱好,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同性恋。而张之洞和赵凤昌到底是不是这么一个关系,还真不好说,便只看各位自己的想法了。
相关参考
...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的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
...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的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
在很多人看来,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座近代钢铁厂,而且张之洞还因此被誉为「”钢铁之父”。因为他开办成功了,中国是一个比较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的国家,成功了说什么都是真理,你说是第一就第一吧!但是历史永远是历史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曾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是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
导读:不出意外的话,2008年10月4日,停放在河北南皮县烈士陵园一年多的张之洞尸骨,将被安葬到筹建中的墓地。这片墓地,本是张之洞最初安息的地方。99年前晚清重臣张之洞逝世时,绝对不会想到,其尸骨的命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张之洞(18...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张之洞(18...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先后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晚年入阁拜相,官至体任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光绪年间南洋张之洞派系与北洋李鸿章派系形成双峰对峙的局面。与传统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