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康熙大帝的统治艺术

Posted 书法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看康熙大帝的统治艺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看康熙大帝的统治艺术

2、清朝历史 臣拿布遮墓上1字康熙一看立马跪

看康熙大帝的统治艺术

导读:

康熙帝书法造诣很深,一生摹写和颁赐臣下的书法作品很多。在其个人爱好的背后,康熙帝的书法活动也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统治艺术。

康熙帝

从小喜好书法

康熙帝从小喜好书法,但真正开始练习时已是20多岁。康熙十年(1671年)开经筵日讲(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编者注)以来,讲官熊赐履、傅达礼等按照“帝王之学”的要求安排讲授内容,只注重《四书》讲章中的治道蕴意,而不赞成皇帝将精力分散在学习写字上。十一年二月,康熙帝召傅达礼至懋勤殿说:“至于听政之暇,无间寒暑,惟有读书写字而已。”遂提笔写了一行令其观看。傅达礼观后奏曰:“皇上书法端楷,尽善尽美……但人君之学,与儒生不同。写字无甚关系,恐劳圣体。”康熙帝说:“人君之学,诚不在此。朕亦非专工书法,但暇时游情翰墨耳。尔言朕知之矣。”

十六年二月,随着平定三藩的战事出现转机,康熙帝对治道治术有了新的想法,在崇尚理学的同时,公开提出要“修举文教”,以文学和书法来塑造自己的“儒雅”之气,于是命翰林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地呈上来,以便研修。当时,詹事府的詹事沈荃以善书著称,康熙帝便经常召他至懋勤殿切磋书法,并令其写大字、小字、草书《千字文》和《百家姓》进呈,以便于摹写,还令人传谕:“朕素好翰墨,以尔善于书法,故时令书写各体,备朕摹仿玩味。”这年十月,康熙帝谕大学士勒德洪、明珠:“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经反复酝酿,最终选定张英、高士奇二人入值南书房,陪侍左右,修习书法。为方便自己不时宣召,还下令在皇城内拨给房屋居住。

作品带有明确的政治倾向

二十一年(1682年)以前,康熙帝基本处在描摹研习他人书帖贴的阶段,其后,他的书法渐趋成熟。在后来的40多年里,他书写不辍并频频颁赐亲书诗文、碑文、匾、榜、扇等给臣下或所经之地,这成为康熙帝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熙帝的书法作品,除岁时节庆和游览名胜时的应景之作外,大多数都带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意义。其一,鲜明地体现了崇儒重教的思想倾向。康熙帝对理学的尊崇在书法中有明显体现。例如,十六年五月二十日,赐讲官喇沙里、陈廷敬、叶方蔼、张英御笔楷书“清慎勤”大字、草书“格物”大字各一幅。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南巡至孔庙行礼,为大成殿书“万世师表”匾额,命大学士明珠、王熙等宣谕曰:“至圣之德与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广大,无可指称。朕向来研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

其二,大力表彰忠臣廉吏。通过御书碑文、匾额以及赐予手卷等方式表彰忠臣、奖掖廉吏是康熙帝的一贯做法。据载,他亲为忠贞不屈被“三藩”所害的范承谟、马雄镇书写碑文,并为福州范承谟祠书“忠贞炳日”匾额。通过书法褒扬清官廉吏的事例也很多。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帝赐江宁知府于成龙亲书手卷一轴,并传谕:“朕于京师,即闻尔知府于成龙居官廉洁。今临幸此地咨访,与前所闻无异,是用赐尔朕亲书手卷一轴。朕所书字非尔等职官应得者,特因嘉尔清操,以示旌扬。”

其三,密切“上下周浃”的君臣之谊。康熙帝认为“君为元首,大臣为心腹”,君臣应当“上下一心,志气感孚,罔不周浃”。早在摹写书帖阶段,他便从近臣对自己所书只字片语的珍视情形中觉察到书法在沟通君臣关系方面的独到作用,这是他日后不断赐予大臣亲书匾榜、字幅、卷轴,并使此事渐渐成为其政治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原因。如二十一年八月,大学士杜立德、冯溥先后告老还乡,康熙帝亲书御制诗、唐诗卷轴赐之,以昭“优礼眷顾之意”。康熙帝还曾将日常积累的大批书法作品拿出颁赐群臣。如四十一年五月,康熙帝传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官140余员至保和殿,分别颁赐了御书字幅。

其四,体现对海外属国的怀柔思想。二十一年八月,清廷派翰林院检讨汪楫等前往琉球封赏该国国王。康熙帝一面叮嘱使臣“务持大体,待以宽和,以副朕怀柔远人之意”,一面挥毫书写“中山世土”四大字令其颁赐琉球国王,以广播文教于属国。次年四月,内阁侍读明图等前去安南封赏,康熙帝颁赐国王黎惟G“忠孝守邦”四大字,日讲官们敬观御笔后奏言:“以此颁赐安南,使遐荒万里,仰瞻天藻,具见圣朝文德怀柔至意。”大臣之语虽有言过其实之嫌,却大体说出了康熙帝的赐书意图。

“书”的巧妙运用体现高超的统治艺术

康熙帝的书法活动绝非一般文人间的相互酬答唱和,而是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成为其密切君臣关系、贯彻政治意图和统治思想的重要手段。

康熙帝的书法活动与其开“博学鸿儒科”以及“六下江南”一样,成功地笼络了汉族士人,改善了满汉关系,最大程度地赢得了汉人对皇帝本人和满族统治的认可。康熙帝亲政尤其是经历三藩之乱后,深刻地认识到除了大力推行崇儒重教政策外,最重要的是努力使自己掌握直至精通汉族的文化,从而接续汉人的道统与治统,在根本上解决满汉矛盾问题。于是,他决意塑造自己的儒雅之气,为此采取的最重要举措便是致力于研修文学和书法。

在中国历史上,书法对文人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一个人字写得好坏,是其思想深度和格调高低的重要参考。康熙帝发现,自己日益长进的书法技艺使群臣尤其是汉族文臣钦佩不已,而颁赐书法作品又能使他们感恩戴德,于是,书法作品便成为赏赐文臣的重要物品。康熙帝与汉族臣僚也在频繁的赏赐中建立起融洽和悦的君臣关系。依靠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康熙帝与汉族士人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点和沟通情感的桥梁,他很快赢得了汉族士人的普遍认可。

康熙帝曾说自己“政事稍暇,颇好书射”。大量史料表明,他的书法活动主要是围绕着改善满汉关系开展的,而射猎活动主要是围绕着维护满蒙关系和永葆本民族尚武精神举行的。“书”与“射”是他文治武功的典型表征,而对“书”的巧妙运用恰恰体现了他高超的统治艺术。

(成积春)

清朝历史 臣拿布遮墓上1字康熙一看立马跪

众所周知,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深植人心;而在满清入关时,汉人内心还是无法接受被满清统治的事实,满清要如何统治汉人,成了清朝帝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康熙即位后,深深了解到,尊崇儒术将有助于满汉融合,拉拢士子的心,因此康熙在位期间便展开了一系列尊儒、推崇儒家思想的做法,获得世人肯定。

康熙尊儒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他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他曾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朱子全书》、《康熙永年历法》等,至今不少人家里还有着康熙字典,可见影响深远。

话说年仅29岁的康熙已经平了三藩,意气风发,但当时的汉人士子仍然无法真正接受满清统治中国,为了拉拢汉族士子,康熙打算前往孔庙祭拜!不管康熙用意为何,每次祭拜孔子,康熙都会都行大礼以示诚意,毫无疑问,此举在汉人的官员看来,实在是一个非常加分的举动。

不过,有一次康熙拜完孔子庙之后,跟文武百官去到了孔子墓前,按照常理,康熙都会下跪祭拜,但康熙看着孔子墓碑前的字,脸色却显得有点为难,久站不愿下跪祭拜。各文武百官见状也都不敢开口,跟着傻傻的站着;就在此时,一个心腹大臣非常机灵,他知道康熙在想什么,随即让侍从扶康熙到旁休息,然后他又去找了一块布遮挡住了孔子墓碑上的一个字。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而当时孔子墓碑前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康熙不向孔夫子跪拜是因为有一些误解,他不知道孔子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当他看到「文宣王」的字眼时,以爵位来看,皇帝怎能向爵位比自己低的「王」下跪,因此当下觉得有点为难;好在他身旁的心腹大臣够机灵,知道康熙在想什么,于是就把文宣王的「王」字用布遮住,如此重点就不是在爵位,而是在「至圣」的字眼上,果然随后康熙皇帝就向孔夫子跪拜了。


相关参考

康熙写下一“墨”字,弘历巧妙对出下联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入关后,为了更好巩固统治,对汉文化的学习是越来越重视。比如说康熙,他非常喜欢研究汉文化,喜欢说汉语,还经常练习汉字。而有一样东西,

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从他的用兵艺术和治军思想就可以看出来

朱元璋具有不凡的军事才能。朱元璋平生中亲自经营批示的大战争有十多个,直接批示和间接批示的大的斗争就难以胜计了。他批示的大巨细小的战争和斗争,都以本身的胜利而告竣事,个中西征陈友谅、东攻张士诚和北上灭元

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从他的用兵艺术和治军思想就可以看出来

朱元璋具有不凡的军事才能。朱元璋平生中亲自经营批示的大战争有十多个,直接批示和间接批示的大的斗争就难以胜计了。他批示的大巨细小的战争和斗争,都以本身的胜利而告竣事,个中西征陈友谅、东攻张士诚和北上灭元

康熙大帝是如何统治外蒙古的

清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它早在入关之前便已经取得了察哈尔、科尔沁等蒙古的支持,将内蒙古大部归入自己主导的满蒙联盟之下。但外蒙古的归附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明末清初的时期,在广袤的戈壁大漠的三面:南

西方历史上艺术理念

1.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在今天,艺术的多元化似乎已经不算是一个问题了,从某种角度看,当今的艺术不仅已经多元了迪弗在《艺术之名》中认为:“在这个由艺术显示并强化了的象征功能之外,人类命名为艺术的东西失去了

希特勒掠夺哪些惊艳艺术品

希特勒年轻的时候,曾经以流浪艺术家的身份在欧洲一些国家流浪过,还有过不少画作。在成为德国的统治者并发动战争后,其实他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停止。从1933年到1945年期间,希特勒通过各种办法收集了一批世

粉彩扒花,针尖上的艺术

清代乾隆年间,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官窑瓷器,以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其中,有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备受推崇,这种工艺叫粉彩扒花。关于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胜于乾隆”的说

扬州钦使汪楫康熙年间出使琉球 为统治者册封王号

明清以来,有几位大臣以朝廷使节、皇帝特使的身份赴琉球,为当地新继任的统治者册封王号,也就是表示朝廷的认可。这是宗主国对附属地区的一件大事。这些使节中,有一位扬州人,名叫汪楫。汪楫(1636-1699)

立储看皇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两三点钟,在位六十年的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宣告病危。关于康熙之死和雍正继位,《清圣祖实录》的记载与雍正本人在《大义觉迷录》中的陈述相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康

“番薯盛世”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康乾盛世”被叫“番薯盛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乾盛世的一百多年间,达到了清朝统治的巅峰期。康熙南征北战,打下清朝疆土;雍正敛财,通过一手摊丁入亩、官绅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