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何还是不开心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何还是不开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何还是不开心

2、为何还是没成功登上皇位? 齐王刘襄血洗吕雉的皇戚

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何还是不开心

公元1723年,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45岁。这一年,他问鼎中国。雍正王朝开始了。

这是康熙盛世之后的中国。表面上,帝国依旧强悍无比。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帝国的危机已是如影随形。那么,这亏空是怎么造成的,又该如何填补?依然没有人知道。雍正朝开局,繁华之下陷阱处处,帝国名声最响的那个男人面临空前挑战。

毫无疑问,这是盛世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好与坏各为里表,在这个王朝的肌腠间隐现浮沉,直将雍正缠绕窒息。雍正历史性地走到了大清朝的瓶颈部位,必须求得破解之道。

不仅如此,还应该追本溯源,厘清瓶颈的形成。这一点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雍正困局不仅仅是结构性的、制度性的,同时也是人性之花的邪恶绽放。它是大清朝制度破局前最黑暗的时刻,人人都是欲望表达者,也都是牺牲品。包括雍正。

兄弟

雍正的兄弟们很多。但是,对雍正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从康熙朝一路走来,雍正和他兄弟们一直是竞争关系,你死我活的竞争。

这是亲情的异化。在权力面前,每一个人都成了武器,对付其他兄弟的武器。当康熙还活着的时候,兄弟之间的抗衡还处于平衡状态,起码表面上是这样。因为存在一个裁判者和制衡者,还因为谜底没有揭开,人人心中尚有念想。康熙不在了,谜底也揭开了,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成了胜出者,人人心中的念想破灭了。这样的情况下,胜出者毫无疑问成为众矢之的,雍正这一回就发现,自己虽然成了皇帝,却也同时成为靶子,成为一人敌众人游戏的孤独者。

手足之情的存无尚且不论,自己的人身安全现在成了第一位的问题。允、允、允祉、允这些人,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人人跟着欲望走而没有任何节制的话,很显然,雍正的人身安全是得不到保证的。

所以这是考验雍正处世技能的时刻,也是展示他帝王心术的时刻。在历史的夹缝间,雍正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在他身上,术道并举,阳光与阴影共存。光荣只属于他的父亲—康熙。虽然康熙也有惆怅,但那是阳光下面的惆怅,要说阴影,也是灿烂的阴影。可雍正不同,在如此的历史境况下,他只能是暗室里的人物。他的黑夜比白天多。只能以术取胜而不能以道取胜。他必须做到比小人更小人,比君子更君子,如此才能突破瓶颈,走出历史的夹缝,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雍正出招了,招招不同。对待不同的兄弟,雍正总能使出不同的招数,而这样的招数事后证明都是天才的设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野心家合谋的结果。

当然,细究起来,雍正兄弟们的被囚或死去,总是有一些言之凿凿或莫须有的罪名。但是这些罪名在历史的典籍间白纸黑字地存在时,却又经不起推敲。因为,当动机变得可疑时,结果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人心的微妙。

对雍正来说,一切可能是他的错,也可能不是他的错。这是历史的两难选择,雍正的囚徒困境其实也是康熙的囚徒困境。在立嗣过程中,康熙看到了一个不太美妙的开头,而雍正目击的则是更加难堪的结局。他是承受者,也是伤害者。在承受中伤害,在伤害中承受。雍正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只是他令人侧目的地方在于,将心机玩得太过。有时举重若轻,有时举轻若重,有时曲径通幽,有时殊途同归,有时欲擒故纵,有时欲罢不能,貌似诚恳,实则暗藏杀机,令人为之愕然。

不是说不可以玩心术,帝王之道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帝王之术,但是雍正如此玩法,在功利层面上他是赢了,在心灵或精神层面上他却输了—毕竟他们是兄弟。

制度突破

雍正的心灵应该说是痛苦的。当康熙的公开立储之举犹如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让人世间最丑陋的欲望表演纷至沓来时,雍正看到的,或许是制度破绽。

如果将这盒子关上呢?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乾清宫西暖阁。雍正发表谈话。谈话对象是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及九卿。雍正说道:朕自即位以来,念圣祖付托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当日圣祖因二阿哥(胤)之事,身心忧瘁,不可殚述。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又别书密旨一道,藏诸内府,为异日勘对之资。

雍正的八一七谈话事实上透着三个密字:密封、密藏、密旨。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将人间的好奇心扼杀在岁月的长河当中,不再透露任何最高权力的消息,直到雍正百年、大厦将倾的那一刻,一切才水落石出。所以,争宠是没有意义的,相互诛杀也毫无意义。雍正这样的制度设计,似乎可以规避权力争夺导致的种种可能及严重后果,起码在其在世时,他的儿子们不会自相残杀。

看上去很美。

但是,果真如此吗?其时,雍正的长子、二子已死,三子弘时20岁,四子弘历13岁,五子弘昼比弘历小三个月。要说年龄,这几个儿子都谈不上很小。雍正八一七谈话之后,第一个很受伤的人毫无疑问是弘时。他已经20岁了,大哥、二哥已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弘时对自己的人生是充满期待的,可父亲一句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令他顿觉前途渺茫。

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是康熙帝的周年忌辰。这一天,雍正派儿子弘历前往景陵代其拜祭;第二年同样的日子,又是弘历前往景陵代其拜祭。弘时突然间明白父亲心中的那个秘密了,由此,他作出了一个影响其命运的重大选择:投靠八叔允,跟父亲对着干。

这样的选择对雍正来说极具震撼力。因为他没想到,秘密建储导致的第一个后果竟是儿子在亲情和政治上的双重背叛。雍正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背叛。他立马将弘时逐出紫禁城,并勒令他去做允的儿子,父子之情宣告恩断义绝。两年后,年仅24岁的弘时郁郁而终,成为雍正秘密建储制的第一个牺牲品。

但是,秘密建储制的危机并不仅于此。在雍正长大成人的四个儿子(弘时、弘历、弘昼、弘瞻)中,虽然雍正在世时,公开起来逆势而为的只有弘时一人,但是当雍正去世之后,最后的谜底揭开,弘历成为乾隆帝时,弘昼、弘瞻也愤愤不平、蠢蠢欲动了。弘昼经常藐视乾隆的皇权,行为怪诞,令乾隆大伤脑筋,不知该如何处置为好。事实上,这不是乾隆的错。因为雍正在时,弘昼已被封为恭亲王,雍正似乎也比较宠爱他,经常派一些政事让他去做,也许目的只是为他日后辅助新皇帝做历练,但弘昼本人并不这么想,这个只比弘历小三个月的人心中也有一个帝王梦。谁说恭亲王不可以做皇帝,弘昼用自己怪诞的行为为他隐晦的心理作注脚,只将一场历史的困局演绎得九曲回肠、沉重莫名。

弘瞻采取的则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个雍正的第六子其实是个知识分子,善诗词,雅好读书。但是知识分子心里要有念想的话,那是可以放一生一世的。弘历继位后,弘瞻不承认新政权最高领导人执政的合法性。乾隆盛怒之下,将他降为贝勒爵位,并罢免其一切差使。弘瞻的余生也因此变得了无生趣,和弘时一样,他也是郁郁而终的,在乾隆开创的新盛世里。

这是几个皇子的悲剧,当然这样的悲剧是雍正不愿意看到的。其实,在雍正的制度设计中,还是有先进的成分在的。起码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类似的立嗣安排,而且秘密建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兄弟残杀、父子反目现象的发生,在立嗣皇帝在世之日,这样的制度是富有成效的。所以在此之后的清王朝,总计约130多年时间里,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采取的都是秘密建储制。

不过,从历史的时间长度上说,秘密建储的制度突破还是很有限的。因为残杀或者说猜忌依旧存在,只是在时间点上后延了—新皇帝总是要迎接众多猜忌的目光的,这是新生礼。而新生,总是要伴随着流血甚至是死亡,这似乎是世事新陈代谢的规律。雍正悲剧和康熙悲剧说到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雍正也像康熙一样,有20个儿子展开龙虎斗的话。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雍正悲剧甚至要大于康熙悲剧。在他执政13年的时间里,雍正不仅要对付兄弟们的冷枪暗箭,也要为他的儿子们避免类似结局提供制度安排和制度实践。同时,他也是个勤政的皇帝,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1600—2000》中称雍正也许是清帝国里最勤奋的人,但是这样的勤奋并没有换来盛世的回报。在约定俗成的康乾盛世里,雍正王朝只是个过门和加油站,而雍正最多是个历史清道夫和制度设计者。

这是雍正的宿命,也是雍正王朝的宿命。

为何还是没成功登上皇位? 齐王刘襄血洗吕雉的皇戚

公元前180年7月,西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病死。9月周勃、陈平等开国元勋与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西汉皇室内外联合,将吕产、吕禄一党全部诛杀。令人诧异的是诛吕行动过后,继承皇位的确是毫无功绩可言的代王刘恒,而立有大功的齐王刘襄却在1年后郁郁而终。有人会问了这刘襄是何许人也,他具备即位的资格吗?

刘襄并非一般的汉室宗亲,他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孙,父亲就是齐王刘肥。这刘肥虽然是刘邦的长子,但属于非婚生子,其母曹氏是刘邦做亭长时的情人。后来刘邦才娶了吕雉,生下刘盈。刘邦称帝后,立嫡子刘盈为皇太子,但刘邦很心疼自己的长子刘肥,于是把他立为齐王,统辖齐地七十多座城池。前189年,刘肥病死,长子刘襄继承齐王位。

而刘恒呢?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氏。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从关系上看,虽然刘恒是刘襄的四叔,但两人年龄相仿。

吕后死后,留在长安的朱虚侯刘章(刘肥之子、刘襄之弟)派人通报齐王刘襄,要他在东面起兵,他在长安接应,里应外合,诛杀诸吕。刘襄得到消息后,开始准备,但被负责监视的他国相召平发觉。召平派兵包围齐王府,刘襄与部下用计诓骗召平,夺得兵权,正式起兵对抗诸吕。

消息传到长安,吕产派出灌婴率兵平叛,但灌婴不愿意帮助吕氏,因此他与刘襄在荥阳对峙,静待时局的变化。在刘襄巨大军事压力下,慌乱中的吕产、吕禄中计被骗,周勃、刘章等人起兵诛杀诸吕。

但没过多久,在诸吕之乱中保持中立的代王刘恒却继承了皇位。论血统、论才能、论功绩,刘襄丝毫不逊色于刘恒,但他为何没能继承皇位呢?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一个可以觉得他命运的人。

此人就是刘泽。刘泽是刘邦的远房兄弟,后来被吕后封为琅琊王。刘襄起兵时,感觉兵力不足,于是用人把刘泽骗到齐国扣压,从而兼并了琅琊国的兵力。刘泽对此心怀不满,但此人很有心计,他对刘襄说:“大王您是高皇帝的长孙,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现在大臣们狐疑未定,老夫在刘姓宗族中年纪最长,这些人都等着我去决断。如今您把我留在这没用,不如让我入关决断大计。”

刘襄一听有理,就把刘泽放了。刘泽入关后,诸吕已除,大臣们谋划重新立一位皇帝。当时确实有部分大臣提出拥立刘襄,但此时刘泽跳了出来,“吕氏以外戚的身份危害社稷,欺压功臣。如今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性情粗野,那是带着冠的老虎。如果现在立了齐王,简直是又立了一个吕氏。”刘泽的一番话说道了周勃等人的心坎里了,他们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立外戚势力薄弱、宽容平和的代王刘恒。就这样踌躇满志的齐王刘襄与皇位失之交臂。

为了安抚齐王刘襄,即位的刘恒,即汉文帝,将以前削夺的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归还齐国。但这并不能刘襄释怀,一年后年仅二十几岁的刘襄郁郁而终。汉文帝对这位侄子非常同情,追谥其为齐哀王。

这种不合情理的皇位继承关系,对西汉前期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公元前177年,心怀不满的济北王刘兴居(刘襄的弟弟)趁匈奴入边,汉文帝亲征之机,举兵叛乱。但叛乱很快就被平息,刘兴居兵败自杀。22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55年,在吴王刘濞的挑唆下,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以上四王均是刘襄的弟弟)参与吴楚七国之乱,但最终还是被平定。

相关参考

”八王党”能人辈出,为何最终皇位被雍正抢了先

在古代,权力的顶峰就是成为帝王。皇帝掌握全天下人的生命、财富、土地,可以说,算是一个最诱惑人的职业。古往今来,都有人为了这个位子而斗得头破血流。要想登上这个位子,不外乎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用武力夺取

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

清朝的九子夺嫡,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康熙更看重皇十四子?历史大剧\'\'雍正王朝\'\'应该不少人都看过,而雍正作为皇帝非常的成功,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激烈的夺嫡斗争,最终击败其他皇子登上皇位,为何很

张邦昌被逼登上皇位,最后下场为何还那么惨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其实张邦昌本人似乎也有点那么冤情,而且张邦昌更惨。岳飞好歹死后十几二十年就被平反了,而且在整个历史记载中,岳飞是正面形象,张邦昌到现在为止还是个负面形象的,这是怎么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为何朱棣的骂名很多

历数王朝二代皇帝,唐之太宗李世民,明之成祖朱棣,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细数之下两位皇帝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两位皇帝的皇位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的,但唐太宗李世民的骂名很少,明成祖朱棣的骂名却很

儿子雍正继位,德妃为什么却不开心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德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生活中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抱怨父母偏心,但是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子,儿子当了皇帝却特别的不开心,甚至还觉着是添堵,她就是德妃。她在历史上

秦朝准太子扶苏为何没能顺利登上皇位

太子扶苏:儒与法的缠绵倘若扶苏不死,而顺利地登上皇帝位,秦朝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史料未记载任何关于扶苏理政的才能,可在当时的大秦帝国,宽厚仁义就是最大的治国方法。而扶苏,骨子里就有这种方法!其实,他的

帝王雍正帝嗣位之谜

  清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按遗诏之言登位还是篡位,众说纷纭。  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公元

荒唐王爷只为躲过和乾隆皇位之争 最后还是死了

雍正儿子不多,最后在继位的时候,也没有像九龙夺嫡一样,而是弘历顺利的成为了皇帝,成了乾隆帝。今天,野史君就和大家聊聊雍正的一个儿子,雍正的第五子,乾隆的弟弟,一个有着不一样人生经历的清朝阿哥。他是弘昼

李忱为何装疯卖傻 唐宣宗李忱如何登上皇位

...彩的。正如TVB《宫心计》里那样,装疯卖傻数十年,最后登上皇位。唐宣宗李忱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又为何装疯卖傻。从小被人欺装疯卖傻的李忱公元810年,李忱出生在大明宫。他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按照顺序,无论如何...

李忱为何装疯卖傻 唐宣宗李忱如何登上皇位

...彩的。正如TVB《宫心计》里那样,装疯卖傻数十年,最后登上皇位。唐宣宗李忱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又为何装疯卖傻。从小被人欺装疯卖傻的李忱公元810年,李忱出生在大明宫。他是唐宪宗的第13个儿子,按照顺序,无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