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惠妃真的是纳兰性德的婚前恋人吗
Posted 嫔妃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的惠妃真的是纳兰性德的婚前恋人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康熙的惠妃真的是纳兰性德的婚前恋人吗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语)。从纳兰性德对异性柔情似水、痴情如缕的性格特征和他所写的大量一往情深,两心相悦的爱情诗词来看,他无疑是自由婚姻的热烈追求者,在与卢氏结婚前,即有过情意缠绵,已结割臂之盟的恋人,并且恋人离他而去,使他饱尝相思之苦。但这个恋人的身份和归宿,一直是纳兰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又苦于难得凭据。自清末以来,恋人和他为中表戚并且后来入宫说,成为人们挂在嘴边,见诸笔端的流俗说法,而未必都去认真阅读纳兰诗词,考察其说之真伪。
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觉得流俗之说虽然不乏信从者,但经不起剖析推究和追本穷源,便不盲从流俗,先后发表了《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纳兰性德恋人入宫问题商榷》两篇拙稿,就教于方家。刊出后,赞同拙见者不少,坚持该女子入宫之说者也不可能就此消歇。这是意料中事,见仁见智,集苑集枯,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但由此可见人们对这一问题兴趣极浓,乐此不疲的勃勃兴致。令我遗憾的是我的两篇浅见拙作全系急就章,主要是针对自己当时所见倡导入宫之说学者们的论据而发,既不系统,亦有缺漏,不得不再作进一步的阐述。首先要从引发纳兰性德恋人入宫之说的康熙帝之惠妃叶赫纳喇氏谈起,然后论述纳兰诗词对惠妃的反映,最后再补充论证纳兰性德恋人的身份和归宿。
一、 惠妃其人
我主张纳兰性德的恋人没有入宫,并不否认宫廷妃嫔中有他相知有素之人,这人就是康熙帝的惠妃叶赫纳喇氏。明了了这一切,纳兰性德有关宫廷女子的诗词,就大致可以得到索解。
《永宪录》等史书记载说,惠妃叶赫纳喇氏是明珠的妹妹,纳兰性德的姑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是惠妃之父为郎中索尔和,明珠之父是牛录额真(汉名佐领)尼雅哈,尽管他们都是金台石之后,但不是兄妹关系。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有子德尔格勒和尼雅哈(另有沙浑等与本文主旨无关,从略。下同)。德尔格勒投降努尔哈赤后,授为三等副将(皇太极时一度改称满名梅勒章京),生子南褚、索尔和。死后由南褚承袭爵位。南褚以招降他的姐姐、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大福晋苏泰太后和林丹汗的继承人额尔克孔果尔(即额哲)及察哈尔部余众,苏泰太后献出传国玉玺之功,皇太极将自己的第三福晋给他为妻,并让他掌管两牛录军民。苏泰太后改嫁手握重兵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从此德尔格勒一系,比其弟尼雅哈一系显贵得多。德尔格勒之孙、南褚的长子穆占,历任安西将军、征南将军、正黄旗蒙古都统、议政大臣等要职。穆占之弟吴丹,也担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建威将军等显要职官。兄弟俩不仅是达官显宦,而且都是清初著名战将,是其堂妹叶赫纳喇氏进宫后升嫔晋妃的后盾。南褚死后,穆占和吴丹都没有承袭其父爵位,三等副将的世职让给他们的叔父索尔和承袭。索尔和又出任郎中,虽然官位不如侄子们显要,但因是惠妃叶赫纳喇氏之父,人们也不能不对他另眼相看。
明珠与索尔和同一祖父(金台石),但父亲尼雅哈官只牛录额真,爵不过骑都尉(满语称拜他喇布勒哈番,四品世职),是无法与索尔和一家相比的。可是满族人亲厚九族,和睦乡里,对血亲关系极其重视,堂兄弟之间视同一家,交往还是很密切的。纳兰性德自幼与后来作了康熙帝惠妃的从堂姐或妹熟识相知,是不成问题的。
满族人在其祖先女真人时期,有过父死而子妻其母(后母),兄死而弟娶其嫂,侄娶叔婶等收继婚俗,但进入辽沈地区后,受汉文化的涵濡,早已改变。皇太极即位后即援据汉族的封建伦理明文规定,不许乱伦婚娶,禁止收继婚和同姓嫁娶。他在谈到制订这一规定时说:汉人、高丽人因晓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我想及此,方立其法。其后满族与汉族和朝鲜人的交往接触愈来愈频繁,社会观念也日益发生深刻变化,封建伦理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入关后更在汉族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同姓通婚已经绝迹。他们和汉人一样,从伦理观念与不利子孙繁衍出发,五服之内的同姓男女绝对不婚,从堂兄妹姐弟之间,是不可能有婚恋关系婚姻之约的。正因为人们都明白这一点,才有人出于狭隘的民族感情和对满族的成见编造流言,将从堂兄妹改为表兄妹。这大概就是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附会说入宫女子为纳兰性德的中表戚,胡刊《饮水词集》鹏图跋所说的入宫之女与纳兰性德为表兄妹的缘由吧!后来更有论者演绎为入宫女子与纳兰性德的关系不像宝玉与黛玉之为姑姐妹,则必像宝玉与宝钗之为姨姐妹。近来又有学者直截了当地提出纳兰性德的意中人是否即为纳喇氏(指惠妃)?纳喇氏入宫前与堂兄相识并暗暗相爱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愈演愈烈,大有见事生风,鱼目混珠之势。
惠妃叶赫纳喇氏生年失载,入宫时间不详,但她康熙九年(1670年)生皇子承庆(幼殇),可见至迟康熙八年(1669年)已经入宫。她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皇子保清时,还是一个连嫔的封号都没有的皇帝侍妾。可知她是入宫较早而又以地位不高的宫娥彩女而得宠的。
清初后妃制度不健全,到康熙时才典制齐备,规定在同一时间内,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贵人、常在、答应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当时的纳喇氏地位低于嫔,只是贵人、常在、答应中的一个,却颇得康熙帝宠爱,足见她容华绝世,卓尔不群的情况了。我们看看康熙帝的后妃概貌,就更可以明白这一情状。
康熙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君主,但并非不近女色,他究竟有多少妻妾媵侍,谁也说不准。随他入葬景陵的后妃即达55人之多,但远非他生前的妻妾媵侍总数。他的继承人雍正帝在饬谕内务府官员时说:今日总管等所奏易贵人之事,似此贵人入陵尚可。陵内关系风水之地,嗣后尔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考之贵人尚可,若随常加封者,则不可。或在外围周方左右,或在苏吗里姑(即苏麻喇姑,此处指其坟墓)之左右,另建园寝。尔等谨记。可见除去入葬景陵者外,还有一批随常加封者和未曾奉御皇考而另建园寝者,且后者要比前者多得多。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总管内务府遵旨查得,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主位十六位,大答应十人。景阳宫大答应四十七人,小答应八十二人。毓庆宫主位三位,大答应七人,小答应二十二人。所内答应四十一人,学生三十八人,女子共一百三十二人。一年宫分分例等项,约计共需银三万七百九十八两一钱五分八厘。由此可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宫中仅答应一项,就有大答应六十四人,小答应一百零四人,所内答应四十一人,共计二百零九人(学生和女子即宫女未计入),加上其他后妃,康熙帝妻妾数目之多,已相当可观了。
在康熙帝姿色艳丽的众多妻妾中,纳喇氏是第三个为他生皇子者,并且三年生二子,可见康熙前期对她宠爱的程度。她生的第二个儿子本为皇五子,因为四位兄长先后夭折,按照封建礼法,他在成活的诸皇子中年纪最大,被称为皇长子。他原先取名保清,后改名胤,希望神灵保佑,平安有福,并得到康熙帝的疼爱,成年后多次被委以重任,封为直郡王。康熙帝喜爱的皇八子胤(良妃卫氏生),曾被封为廉亲王,幼年也为纳喇氏所抚养。由此纳喇氏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三日,由礼部尚书吴正治、侍郎额星格等人奉康熙帝之命,持节授册,册立为惠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又谕礼部说,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惠嫔纳喇氏……秉质柔嘉,恪勤内职,今进封惠嫔为惠妃。要礼部选择吉期,开列仪注具奏,并于同年十二月二十日正式册封纳喇氏为惠妃。
纳喇氏其所以能够被封为惠妃,是由其母家地位、生育皇子、赢得太皇太后喜欢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关键的还是康熙帝对她的宠爱。她大概生得风姿绰约,花容月貌,并且与康熙帝性情相投,善解人意,即康熙帝所说的秉质柔嘉,恪勤内职,才捷足先得,博得康熙帝的宠幸,在宫中取得稳固地位,并且逐步高升的。从年龄看,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纳兰性德生于夏历同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两人相差只有八个月有余,惠妃当与他们年龄相仿。但她自入宫之后,情感世界和个人及母家的切身利益,完全与康熙帝融为一体了,即使入宫前曾有恋人(可能性极小),也早已抛却脑后,像春梦一样地在记忆中淡忘以至消失,没有条件,也不会再有牵扯瓜葛了。这从她后来的表现中,是不难看出的。
胤身为皇长子,只因其母为妃不是嫡子,不得立为皇太子,心中耿耿难以宁帖,常存夺嫡之想,被康熙帝识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废除皇太子胤期间,指责胤欲谋害皇太子时说:其母惠妃,亦奏称其不孝,请置之于法。胤是她留存在世唯一的亲生骨肉,为了迎合康熙帝的意愿和政治需要,不惜奏请置之于法,可见她对儿子的评价和感情的依恋疏阔,也以夫君的评价和感情亲疏为准绳,而置母子亲情于不顾,甚至视同陌路,落井下石。正因为如此,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获罪,此后一直被圈禁于高墙之内,而惠妃在宫中的地位和待遇却一仍其旧,未受牵连。康熙帝逝世,雍正帝继位后,遵从康熙帝遗愿,命将有子之妃嫔年老者各随其子。因惠妃之子胤获罪拘禁,欲使她由其抚养的胤接回府邸供养。征询她的意见时,她也面无不悦之色,欣然允从。雍正四年(1726年)胤获罪,雍正帝又命庄亲王胤禄、诚亲王胤祉将惠妃迎归宫中奉养,她也遵从旨令,毫无疑议。她在宫中又度过了六年寥落寂寞的太妃生活,于雍正十年(1732年)四月初七日病死,享年当接近八十。
如此秉质柔嘉,完全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之人,入宫后决不会春心荡漾,与所谓的恋人发生任何联系了,何况纳兰性德是她的从堂兄(或弟),从伦理观念出发,根本不可能有爱恋关系和婚姻之约呢!《赁庑笔记》中所说的纳兰性德贿通喇嘛,披袈裟入深宫探望与他有婚姻之约的恋人时的遭国丧,李伯元具体化的某后崩,据说指的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病逝的事。其时纳喇氏甚得康熙帝宠爱,已为康熙帝生了两个皇子,作为娘家人的纳兰性德,是会从自己的叔(或伯)父母、惠妃之父母口中得知的。他一生谨言慎行,岂肯冒杀身之险前去探望?
宫门深似海,嫔妃自迈入皇宫之日起,便与外面的大千世界几乎隔绝。上述雍正帝遵从遗命,让康熙帝的年老有子妃嫔随其子生活,也属特殊情况,并不多见。这正是康熙帝不同于其他帝王的英明之处。按照清朝宫规规定,嫔妃是终其一生难以脱离监督,离开禁地一步的。她们不仅不能与从堂兄弟之类亲属往来,就是与生身父母,也难得一见。宫规规定:内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入宫会亲者,或一年,或数月,许本人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外戚一概不许入宫。内庭等位即有封号的后妃,还需父母年老、奉特旨才能在宫中会见,而特旨是轻意不发的,只有内庭等位遇娠,有生母者许进内照看。规定相当严格。《红楼梦》第十八回所描写的贾元春回娘家省亲的情节,按清朝制度是不允许的,但她说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田舍之家,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倒是嫔妃境况和内心悲痛的真实反映。
宫规还规定:各宫首领(太监)遇年节奉主命往外家,或以事故慰问前往者,不许传宣内外一切情事。宫殿监时加稽察,倘不加稽察、别行发觉者,将宫殿监与犯者一并从重治罪。这就使嫔妃们的家人也无法得知她们在宫中除生育情况之外的真情,嫔妃们更没有条件和所谓的入宫前恋人联系了。而纳兰性德与婚前恋人有多种联系(详后),也证实他的婚前恋人并非嫔妃,更不可能是惠妃叶赫纳喇氏。但从他所写的诗词来看,对惠妃的情况还是有所反映的,只是因为情况不甚明了,有些反映失之笼统或与真实情况不尽相符。
二、 纳兰诗词对惠妃的反映
前已论及,从年龄看,纳兰性德与惠妃相仿,在惠妃入宫前,性德与这个从堂姐或妹熟识并有所过从是可以肯定的,但绝不会有婚恋关系,更不可能私订终身。正由于此,性德才在《咏絮》诗中说:落尽深红叶子稠,旋看轻絮扑帘钩。怜他借得东风力,飞去为萍入御沟。有的学者看见诗中有御沟二字,即以为是纳兰性德以轻絮比喻自己的小情人,入御沟即是说他的小情人落入宫中了。其实,轻絮比喻的是纳喇氏,落入宫中的是后来作了惠妃的纳兰性德之从堂姐或妹。何以见得?从怜他借得东风力即可以看出。怜作庆幸、爱羡解。《庄子?秋水》:夔怜,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钟泰发微:怜,爱羡也。唐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宋曾巩《趵突泉》诗:己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都是明证。纳兰性德的从堂妹或姐进入皇宫,他才有可能庆幸、爱羡,庆幸、爱羡小情人进入皇宫作嫔妃,就不近人之常情而令人难以理解了。
至于有的学者说纳兰性德的《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中的御沟深,不似天河浅,也是写他的婚前恋人入宫事,我则认为不仅与纳兰性德的婚前恋人无关,而且与纳喇氏也两不相涉,完全是针对顾贞观《风流子》(十年才一觉)词而发。顾词谓:宋家墙东畔,窥闲丽,枉自暮暮朝朝。身逐宫沟片叶,已怯波涛。并在题下自注说:自此不复梦入春明矣。顾贞观是因遭人忌妒排挤而被迫辞官归里的。他把自己想不遗余力地为朝廷效劳比喻为窥东邻之闲丽,逐宫沟(即御沟)之片叶,但结果却是枉自暮暮朝朝,遭人摈斥打击而已怯波涛。纳兰性德则以多少殷勤红叶句,御沟深,不似天河浅表示同情,进行宽慰。这种再赠梁汾之类的词,是不可能提到自己的婚前恋人,也与纳喇氏毫无关涉的。
这首词与纳喇氏无关,但并不是说纳兰性德没有写过有关她的诗词。我以为下面这首《柳枝词》,就是写他这位以秀女身份入宫,作了嫔妃的从堂妹或姐的。
细细萍吹水面风,百花飞尽绿阴同。别离管尽人如昨,罗袖长垂玉筋红。
第一、二句写的是纳喇氏入宫的季节,百花飞尽绿阴同,与前述《咏絮》诗落尽深红叶子稠一样,都指的是暮春三月。玉筋喻眼泪。晋王嘉《拾遗记》载,常山美女薛灵芸(后更名薛夜来)被魏文帝曹丕征选入宫,别父母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即变红。至京师,壶中之泪凝为血。此诗即以薛灵芸比喻纳喇氏,说她在轻柔的微风吹动水面浮萍,各种花朵凋谢,树木绿叶成阴的暮春季节,身穿丝罗作的华丽衣着,离别父母亲属,一路啼哭着进入皇宫。如果进宫的是诗人的恋人,他能以如此平静的心态,冷静的笔调描写吗?我想绝不可能。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浣溪沙》
这是纳兰性德想象纳喇氏入宫之后的情景。她到皇宫后看到富丽堂皇的景象泪乍收,不再哭泣了,但抒发情怀,解闷散心(遣怀)时,转而想家并回忆起旧事。摘花销恨旧风流,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二《销恨花》:明皇于禁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纳兰性德设想纳喇氏入宫后与皇帝和唐明皇与杨贵妃一样,在宫中饮宴寻乐。这里摘花的花,既指千叶桃,又借喻纳喇氏。千叶桃又名碧桃,花重瓣,不结实,虽然有药用价值,但当时主要是供观赏用的。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花木》:碧桃(花)有深红者、粉红者、白者,而粉红之娇艳尤为绝。纳兰性德以千叶桃花比喻纳喇氏,可见她长得很美。摘花即指纳喇氏被皇帝征选入宫。
但纳喇氏被征选入宫后,遣怀翻自忆从头只是问题的一面,纳兰性德想到皇宫胜过神仙府邸,她还有应知香海(佛经称须弥山周围的海)窄,只似液池(即太液池)宽(《荷》)的一面。她进入皇宫如同一步登天,就像金字塔那光芒四射的尖顶一样,笼罩着五彩缤纷的神秘灵光。上林声价重,不忆旧花田(《茉莉》)。借帝王的园囿上林代指宫禁,用故里种花的园圃代指娘家,说她可能进宫后名誉身价骤增,不再思念娘家人了。可是皇帝的宠爱是否能够持久,会不会很快情转爱弛,的确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絮飞时节青春晚,绿锁长门夜半灯(《春柳》),是纳兰性德对纳喇氏在宫中可能遭遇的遐想。想象她虽然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十分富裕,但却可能失去宝贵的青春,陷入难言的爱情苦闷之中。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昭君怨》
从调寄《昭君怨》,即可看出纳兰性德创作此词的主旨。《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昭君怨》载,郭茂倩题解引《乐府题解》谓: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如果词中的女主人公是纳兰性德的恋人,怎么会恨帝始不见遇呢?词的开头就激切地揭示出后宫美女充盈,无人珍惜的景况。深宫重重,帏帘沉沉,文武百官和闲杂人等绝对不可轻易涉足的深禁,处在层层设防,严密封闭的环境之中,宛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封建堡垒。从秀女中万里挑一的丽姝淑媛一入禁城作了妃嫔,即仿佛进入了幽深的堡垒,终身难出,几乎与世隔绝。皇帝的感情、精力和生理本能又决定他不可能同时宠爱数以百计的女子,只能宠幸后妃宫娥群中的一个或几个,绝大多数处于青春妙龄的嫔妃无缘接近皇帝,又不可能接近其他异性,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和生理本能,寂寞地度过一生。然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有情,春雨润物,宫墙关不
住桃红柳绿的动人春色,流莺粉蝶来回翻飞依枝恋花的情景使嫔妃宫娥感到生命的存在,不能不向往宫禁以外的正常人生活。好春一语双关,既指春天的美好景色,也指花信少女的锦瑟年华。可是无论花发南枝,杨柳如烟的春色,还是花枝招展,貌若天仙的嫔妃,在宫禁里却不知道有谁矜悯怜惜?这里真正的男人只有皇帝一个,哪有功夫和精力遍施恩泽?太监内竖乃刑余之人,生理残缺,心理也麻木怪异,不懂得什么是正常人的生活。宫娥彩女忙于争宠夺爱,互相忌妒甚至同类相残,掀起多少醋海风波?在深宫里,无论季节的好春还是妙龄少女的青春,都如东风吹马耳,人们漠然置之,无动于衷,让它悄悄地溜走。一句深禁好春谁惜,含有多少凄恻,几许酸楚!天生丽质的绝色女子像笼中小鸟一样地被幽闭深宫虚度青春,身心两方面都受到严重的桎梏和摧残,在压抑和寂寞中度过一生的又有几多?
但是还有难耐寂寞,整日哀怨、苦闷、悲愁而并不死心的怀春嫔妃薄暮瑶阶伫立,眼巴巴地企足而待,引领而望,幻想着皇帝突然大驾临幸。可是等啊等,等到的却是别院管弦声——皇帝在另一个宫苑里和别的嫔妃在悠扬跌荡,幽婉缠绵的音乐声中寻欢作乐。虽然不分明,但却如同扎她心肺的浪语淫声,使她心灰意冷,黯然神伤。可是人心不是无波的古井,虽然绣被春寒今夜,使他体味到了皇帝的冷酷和见异思迁而随时转移情感给她带来的伤害,使她遭受冷落难耐的痛苦和折磨,但她在感到伫望无益寂寂锁朱门后,还是梦承恩,把企盼皇帝临幸的心情变为梦境,使自己在现实中得不到的生理渴求和空虚的情感需要在梦境中实现。
词中还用了又是梨花欲谢一语,表明女主人公不是初到宫禁,上述暮春季节希冀皇帝临幸的情景也不是第一次。年复一年,面似芙蓉,眼如秋波的娇娘婵娟,面临着色衰容枯的威胁。在宫廷之中,色衰就意味着爱弛,恩宠便不会再降临到自己身边了,只能失宠寡欢,香消玉碎,落个悲惨下场。
清朝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妻子们
清朝的大词人纳兰性德(又称纳兰容若)凭借着其婉丽凄清的词风,谱写了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成为无数人心中追逐的风流才子。那么,你知道纳兰性德有几位夫人吗?她们分别又是谁呢?
第一任妻子卢氏生于顺治十 四年(1657年)十月初五,小容若两岁多,出生在满清福地沈阳。她的父亲卢兴祖是汉军镶白旗人,因文才武略而重用,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 副都御史等。出身这样的名门,自小受的是“传唯礼义”,“训有诗书”的文化熏陶,加上满汉文化的交融浸淫,使得卢氏“贞气天情,恭容礼典”,自是一派大家闺秀的风范。
十八岁那年,这位“生而婉娈,性本端庄”的美佳人,嫁到明珠府,做了同样“貌姣好”的容若的妻子。无论门第、教养而言,还是年龄、相貌而论,两人喜接连理,都可谓“珠联璧合”。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
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着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
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虽然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但是他的感情世界始终是留有遗憾的。他与第一任夫人卢氏惺惺相惜、两情相悦,终究是缘分不够;而他与官氏、颜氏缘分足够,但可惜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多年后,他终究遇见与自己情意相投之人,但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
相关参考
康熙皇帝的惠妃是皇子承庆(殇)、皇长子胤褆的生母以及八阿哥胤禩的养母,是康熙朝四妃之首。历史流传称纳兰容若的初恋情人进宫成了康熙的妃子,而且猜测惠妃就是这个初恋情人?康熙帝惠妃是纳兰容若的情人?“爱是
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是人间惆怅客”、“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名句脍炙人口,而他也以乾隆钦定的“贾宝玉”、梁启超盛赞的“清初第一才士”、“兰迷”们钟爱的容若公子为人熟知。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
纳兰性德的著名诗句?纳兰性德的著名诗句有: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白话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许多。纳兰性德,字容若,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星空暗淡了许多。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
纳兰明珠的儿子有:纳兰性德,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
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怎么死的?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是现代文学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名字,其实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都是一个人,纳兰容若是纳兰性德的字,那么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天气网万年历频
康熙的惠妃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结局怎样 惠妃,纳喇氏,生二子: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胤禔(后因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为避讳改为爱新觉罗·允禔)。还有一个养子皇八子胤祀。&
康熙的惠妃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惠妃陵墓在哪?惠妃(?―1732年)纳喇氏,郎中索尔和女,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康熙十六年八月册纳喇氏为惠嫔,二十年十二
在清朝发展的历史中,康熙皇帝拥有着众多「”记录”。他凭借六十一年的在位时间,成为了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此外康熙皇帝一生共诞育了三十五位皇子和二十位公主,也就此成为清朝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