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如果没有知识,无异于行尸走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英国使团究竟给乾隆帝下跪了没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使团,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来到中国。第一个使团由乔治第二个使团由阿美士德勋爵领衔,史称“阿美士德使团”。
马戛尔尼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仅仅是为了祝寿吗?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呢?乾隆皇帝是怎么接待他们的?传说乾隆皇帝要马戛尔尼等人在觐见时必须磕头行礼,马戛尔尼做到了吗?如果没有磕头,会不会让这场历史性会见不欢而散呢?
这是两个大国的历史性碰撞,意义非比寻常。
一、万里迢迢欲何为
中国的海外贸易由来已久,但跟英国人打交道比较晚。直到明朝崇祯年间才有了第一次接触。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武装商船队开到广州虎门,开炮射击,抢劫市镇,强迫贸易,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这次接触很不愉快。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从朴茨茅斯港起航,奔赴万里之外的中国。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二、男儿膝下有黄金
马戛尔尼的事前策划和细致准备,乾隆帝当然不知道。在乾隆眼中,英国使团既然打着给自己拜寿的旗号,那就跟朝鲜、暹罗等当时向中国称臣的国家一样,是来进贡效忠的。不过,英国地处偏远,来一趟不容易。既然来了,就要热烈欢迎,好生款待。于是,乾隆帝下令,破例允许使团的船只进入沿海任何口岸,要求地方官员做好接待准备。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在远东地区做生意的特许商。为配合马戛尔尼使团的行动,特地向清朝两广总督福康安写了一封信。虽然言语谦恭,但称呼中英两国君主时不分高下,平等相待,而且说明真实来意就是构建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
眼下,福康安正在西藏打仗,这封信就转到了广东巡抚郭世勋手里。郭巡抚看了这封信,有些为难。如果原原本本地奏报朝廷,乾隆帝肯定不高兴:远来小邦,怎能跟我天朝平起平坐呢?可是,郭巡抚长期跟英国人打交道,知道英国是海上第一强国,平等交往似乎也没什么错。
于是,郭世勋将这封书信的译文加以修饰,添了许多吉祥话。正是这样一封口气和意思都变了味的书信,蒙蔽了乾隆帝,让他以为马戛尔尼使团就是来祝寿的。
乾隆帝虽然八十多岁了,但不糊涂,大概他也听说过英国是海上霸主。他觉得,既然英国派使团送上门来,应该借机炫耀下“天朝的威严”。就这样,乾隆帝让沿海口岸在欢迎使团的同时,整肃海防,严阵以待,既要展现八旗军容,又不能因此扰民。沿海各省督抚领会圣意,时刻跟踪和奏报使团的行踪。不过,由于语言不通,只是迎来送往,接洽并不深入,他们对使团的真正来意也不清楚。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十八日(1793年7月25日),马戛尔尼使团抵达天津大沽口,登岸后受到直隶总督梁肯堂,钦差大臣、长芦盐政徵瑞的隆重欢迎。然而,双方的分歧很快就出现了。
马戛尔尼一行跟着梁肯堂、徵瑞等人抵达天津,乘船沿白河向北京前进。船上插“英吉利贡使”旗帜。马戛尔尼觉得不对头,又怕惹麻烦,只好不吭气。
七月初六日(8月12日)梁肯堂在奏折里说:
“该正副使(在筵席中)向(皇)上免冠叩首,并令通事转向臣等告知,初入中华,即蒙大皇帝种种恩赐,今又给以筵宴,实在感激无地。”
梁肯堂提及的“免冠叩首”,乾隆帝有点怀疑,就下了一道谕旨。其中讲道,不管马戛尔尼是否懂得清朝礼节,抑或是英国的习俗就是脱帽鞠躬,必须在赴宴的时候,要他结结实实地磕头。听说英国人是用布扎腿,跪拜不便。那就在行礼前松开布条,行礼之后再扎上好了。如果他坚持脱帽鞠躬,就要婉言相劝,告诉他其它来北京进贡的国家,无论是使臣还是国王,都要对皇帝三跪九叩。如果他不磕头,那大老远地跑来进贡,未免让别的国家耻笑,朝堂大臣不容。
既然皇上发话了,徵瑞就得奉旨办事。七月初九日,马戛尔尼使团来到北京东郊的通州附近。徵瑞前来拜会,传达了圣旨:觐见皇帝时,应按中国礼仪,行三跪九叩礼。方法是双膝跪地三次,每次叩三个头。任何国家朝贡,都不能免此大礼。
马戛尔尼直接答道,我们愿意按照向本国国王行礼的方式,向清朝皇帝行礼。不过,英国的礼仪有所不同,不是下跪磕头,而是脱帽鞠躬。后来,双方几次交涉,徵瑞还派人给使团做示范。马戛尔尼就是不同意磕头,坚持鞠躬行礼。
七月十九日,马戛尔尼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如果清朝皇帝能派出一位官衔跟我相当的大臣,穿着朝服在英国国王的画像前行三跪九叩大礼,那我就向清朝皇帝三跪九叩。徵瑞一听,脸都气绿了。在他看来,英国国王算老几,怎能跟大清皇帝享受同等待遇!大清臣子膝下有黄金,跪爹跪娘跪皇上,凭什么给你的国王下跪啊!
想出这种奇招 乾隆为了让英国使团乖乖下跪
乾隆是个挺有意思的皇帝,虽然在工作岗位上干的还不赖,但本人却是十分的浮夸、爱面子,还是个如假包换的老封建。
1793年,英国使团打着为乾隆祝寿的旗号,不远千里来中国访问。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和大清政府合作贸易,一起做生意一起发财。怎么进行贸易这一点,乾隆没多想,倒是如何让这帮高鼻深目红头发的洋人对自己三跪九叩,让乾隆伤了脑筋。
你看下啊,普天之下大清臣民,哪个见了清朝皇帝不是俯首贴地头如捣蒜,可这帮洋人自以为是平等的身份过来觐见,与乾隆平起平坐,岂不是坏了规矩?乾隆不允许这么牛的人存在。
乾隆和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应对之策。在英国使团抵达中国后,乾隆下令整肃海防,严阵以待,以一副上国天威的姿态迎接他们,从心理上给洋人一个下马威。乾隆还让接待的大臣阻扰洋人和百姓接触,以蒙蔽洋人,制造大清神秘和强大的假象。
在英国使臣觐见之前,乾隆先安排观赏一场昆剧,剧名叫《四海升平》。这部昆剧由乾隆亲笔编写,它的剧情是这样的:文昌皇帝、四海龙王、雷公、电母各路神仙轮番登场,收服了搞事情的海龟,最后天下太平一片祥和。戏剧的深意英国使团必须自己体会,因为他们就是那头不懂事的海龟。可惜的是艺术的力量并没有感化洋人,他们脑路不够清奇,呆头呆脑地以为看的是海底世界。
到最后,英国使团有没有向乾隆下跪,英国和大清各执一词,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不过英国使团访华进行通商的目的,并没有最终达成。大清在乾隆的带领下,在闭关锁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参考
马戛尔尼和乾隆谈贸易制度为何谈崩?马戛尔尼肯下跪清朝会打开国门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793年8月,英国使团在马戛尔尼伯爵的带领下抵达中国。使团对外宣称来华是为了给乾隆皇帝贺寿,真实
乾隆盛世的“饥饿”让英国使团七百人大吃一惊 英国人很容易地了解到,在中国,所有的富人几乎同时都是权力的所有者。更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中国官场的另一项规矩:在任何场合,上级都可
海外贸易由来已久,与英国是在明崇祯时开始建立联系。清开放了四个口岸通商。在中国对外贸易进程中,英国很快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只有广州面对西洋人。要通过行商来交易,这是官府的特许商人。这些人去收购产品,运...
乾隆皇晚年的时候,吏治比较腐败,全国多地爆发农民起义。他还延续了他父亲雍正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这个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
乾隆迎接英国访华团竟花费1亿元人民币 当英国使团刚刚出发时,乾隆皇帝就已经做好了隆重接待的准备。在清朝上下看来,接待一个首次来到中国的使团,是一个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宣传中国治理的伟大成就的重大“政
...后之侄。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无数。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这次出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打开...
...后之侄。戎马一生,立下赫赫战功无数。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斯当东为副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这次出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打开...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就有葡萄牙人派使团来华,其后荷兰人、俄国人,都没有少做努力,也都有所成就。只有英国使团的来华,波澜起伏。一 英国的对华接触从万历四年(1576)开始,英国商人就致力
田文镜 田文镜是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在河南推行摊丁入地、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他以刁钻刻薄闻名,结合清官与酷吏于一身。 田文镜给下跪 田文镜在河南搞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乾隆五十八年夏,英国派出的第一个使团不远千里终于来到了中国。在那会儿,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几乎在每一名欧洲人的心目中,彼时的中国仍是「”满地金银、人人穿丝绸”的天朝上国。当英国使团满怀虔敬地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