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哪一部被奉做晚清的官场做官的“秘笈”
Posted 官场
篇首语:有知识的人会得到世人的美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大名著哪一部被奉做晚清的官场做官的“秘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四大名著哪一部被奉做晚清的官场做官的“秘笈”
晚清有一位官员向胡林翼问一些事情,说的话言语卑鄙,开口闭口引用某小说为证。胡林翼十分生气,发怒道:“本朝官场中,文官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因此,一当了官走上仕途,就开始投机取巧,专营挤辄,无所不用其极;武官则是以《水浒》一书为师。开口就是英雄好汉。这些所谓的奇谋密策,没有一件不是粗鲁可笑的。我说的这些话虽然有些不够严肃,可是朝廷这些文武官员的情形实在就是这样的。
胡林翼在他的《致严渭春方伯》信函中再一次表述:“一部《红楼梦》,教坏天下之堂官、掌印、司官、督抚司道首府,及一切红人,专意揣摩迎合,吃醋捣鬼。”
他还说:“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
《红楼梦》一书刻印后,被晚清官场中的钻营者视为其中有很多“做官的法子”。乾隆皇帝在看到《红楼梦》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为此书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书读者群中包括了各色各样人物,慈禧太后及“中兴名将”胡林翼,皆为红迷。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沉迷其中。这本书描写了封建家族中攀附植党、裙带盘结、勾心斗角的事情,反映了官场上一些真实事情,因此而被清代官僚作为钻营倾轧的秘本。
病入膏肓。
光绪年间贵州举人胡东昌曾愤激条陈:“当今之六部各院堂官,具有天良者无几。其平日进署当差,司员之贤否勤劳不问,专以贿赂之厚薄为其优劣。其考试军机、总理衙门章京也,专以条子之多寡为去取。倘有人不知深浅,忤逆了这一例规,则不免难全其身。”
在晚清官场上要学习的是应该如何做官;而不是如何做事。这才是混下去的“必修功课”。
这么实用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如何才能学会并用上
《孙子兵法》到了今天似乎成了显学,各种文章、书籍都可以见到《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词句,然鹅,大多是断章取义,属于对兵法的文字解,让一部被奉为兵学圣典的实战型兵书沦为了指导战争的原则原理。 试想,如果当时孙武子献给吴王阖闾一部指导原则性的兵书,以吴王阖闾的野心与对战争的实操能力,他能够认可孙武子并拜孙武子为将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既然吴王阖闾看了兵书之后大为欣赏,就说明《孙子兵法》十三篇一定是一部实操性非常强的兵书。 为什么大多数《孙子兵法》的解读都沦为了文字解,只逐字逐句的解读,再加入一些战例(故事)呢? 这种写法源自于杜牧,这位大诗人文笔非常棒,阅读量也非常大,脑袋里的故事(战例)也非常多,这样的著作一出版立即畅销,普通的阅读者对古文不是很懂,现在这样读起来很过瘾,读完之后感觉还挺有成就感,这么难懂的一部兵书,居然被我津津有味的读完了,还有个中体悟,不错不错。 其他注家一看,原来这样写才能得到人们的追捧,于是大家也都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尽管他再写出来的不一定畅销,但为这个注解方向添了砖加了瓦,他们并不知道人家畅销的是因为营销能力强。 就这样,《孙子兵法》的解读方向就跑偏了,据苏桂亮先生考证,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的注解形式与内容均有了新突破,然而在看看2010年以后出版的《孙子兵法》译注,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在我的学习中,几乎读遍了市面上能够买到的绝大数《孙子兵法》译注,也淘到了一些宋、明、清、民国时期非常有见地的译注,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似乎不是从二手书市场购买的都价值不大。 比如,1992年出版的阎勤民先生的解读,形式、内容均有新发现,遗憾的是当时发行册数比较少,今天在二手书市场已经炒到两百多块一本。 首先想说明的是,以我研读、应用《孙子兵法》十几年的感受看,它绝不是原则、原理,而是一部绝对实战的兵书。 至于它为什么能够适应各个时代,主要是因为它的主导思想在一个「 ”变”字上,它更多体现了「 ”因”的智慧。 言归正传,如何学习《孙子兵法》,才能让其更好的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有几点感悟跟大家分享: 一、抓核心 研究《孙子兵法》的方向错了,其他工作也基本都错了,当然,每位研究者的经历、目的不同,核心也会朝着有利于自己工作的方向去靠,这无可厚非。 我侧重在《孙子兵法》的应用,故而发现了《孙子十三篇》是讲【力量的运用】。 谋攻篇的「 ”十围五攻,倍分敌战,少逃不若避”,以及「 ”识众寡之用”就可见这一思想。 因为孙武子清楚,力量大小、强弱都是相对而言,你觉得自己强大,遇到比你还强大的对手,你就是弱小的;感觉自己力量不足,遇到比你还孬的,你就是强者。因此,用好自己现有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战争并非你说了算,你力量小,不想打,可是人家强大者要消灭你,不得不应战。 怎么迎战? 基于自身力量及双方力量对比而决策,是伐谋、伐交,是坚守,还是游击战,还是战略大转移爬雪山、过草地跳出战略包围圈,要在诸多选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项。 这个方向我已经系统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版本的选择 《孙子兵法》流传两千多年,流传的版本也很多,大体有这样几种:宋本、武经本、银雀山本、太平御览本、日本樱田本等(这是我的总结,非学术分类)。 这些版本中,最为流行的是两类,一是流传最广的宋本,即十一家注本;一是武经本。 1、十一家注本 将曹操、李筌、杜牧、杜佑、贾林、孟氏、王皙、陈皞、梅尧臣、何氏、张预的注解整理在一起,成书于南宋孝宗年间。 这个版本杜牧篇幅最大,故事最多,流传最广,估计也与杜牧会讲故事有关,这十一位注家中不乏有精准的解读,但注水也非常多。 正如明朝郑友贤所说:兵法之传有常,其用有变;常者法也,变者势也。十一家注这个版本,传的是法,讲的是常识,因此以此版本为蓝本的注解,就将兵法解读成了战争的原则、原理。 那么,其用之变呢? 就是另一个版本了。 2、武经版本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发现,宋、明、清、民国一些有见地的注解,他们所采用的版本都是武经版本,比如施子美、赵本学、王瞰、顾福堂、陈启天、苏阴森等。 编辑这个版本也是为求军旅功名的人提供一个教材,使用这个版本的人多为指挥打仗的将军或军队中的参谋(或军师)。 使用这个版本的解读,多将各篇章的方法、工具讲清楚了,也使其实战性大大提高,故这个版本可以理解为「 ”其用之变”的「 ”势”的运用了。 三、研读方法的选择 读《孙子兵法》十三篇我的感受是,如果仅仅是逐字逐句的解读,那基本上都不能应用于实践了。 当然,逐字逐句的理解是基础,毕竟都是文言文,要准确搞懂每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这是前提。 怎么读,才能读出实用的东西呢? 提供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1、流程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它首尾相连,始计篇、用间篇既相对独立,又贯穿其他十二篇;作战、谋攻两篇是内部约束要素,有武器装备的约束、预算、资源的约束、目标的约束,这些都是内部的影响要素;行军、地形、九地、火攻这四篇是外部约束要素,讲地形、处地、天时对战术的影响。 而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这五篇则是完整的战术操作系统,系统的告诉我们如何高效的使用自己能够掌握的力量。 军形讲形兵布阵,即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出静态的优势;兵势是催动优化配置后的资源,让其创造点上的效应,创造动态的势,虚实是在竞争对抗的环境中,创造面上的势,形成整体性的战略态势;军争的核心在分合,是实现虚实之关键;九变是因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因人、因地、因组织而变,这是创造势的总纲。 这一整套的流程在我的《孙子兵法战术体系》中有集中体现,不仅提炼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各篇的内核与题眼,还系统提炼了各篇所使用的工具、模型和方法,并系统梳理了战术系统运作思路。 这样《孙子兵法》十三篇就具有了它原本的实战本色,尽管与孙武子的原义可能还有差距,但已经向实战迈近了一步。 当然,这个流程是我的发现,日本的山鹿素行还有他关于「 ”知行”流程的发现,支伟成也有他关于流程的发现,李筌、张预也总结了十三篇的顺序性问题。 2、结构法 《孙子兵法》每一篇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按照阎勤民先生的总结,每一篇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讲操作要点、操作实务,另一部分讲支撑操作要点、实务的方法、工具和保障工作。 阎先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可以让孙子兵法各篇都具有了使用价值,我完全采纳了阎先生的思想,在《孙子兵法营销战》中对各篇进行了结构的划分,在《孙子兵法战术体系》对操作实务与方法、工具、保障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当然,应该也有其他的结构划分法。 3、阴阳法 读《孙子兵法》容易被读成一个人打沙袋,自己左手跟右手打架,让整部兵法缺少了博弈色彩。 战争一定具有博弈的特征。有人将《孙子兵法》解读为不败之法,要先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典型一个人打沙袋,做好自己的事是打胜仗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能打胜仗,不一定不被打败。 因此,有人说,读《孙子兵法》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讲一个人打拳击,体悟到了对抗性。我说,你已经读懂《孙子兵法》一半。 在《孙子兵法》谋攻篇最经典的一句「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也能够体悟到,这部兵法一定不是研究自己的,而是既研究对手,又要做好自己,当然还要知天、知地(它有四分一的篇幅讲「 ”地”哦)。 所以,阴阳法的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什么是阴阳法呢? 简单的说就是,某些方法既是自己操作的要点,也是考察对方做得如何的要点。比如「 ”五经七计”既是做事的参考点,也是判断对方做得如何的关键,要从彼我所做的成果中察到「 ”机”。 再如,度地模型,即军形篇的「 ”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中,你既要按照此方法进行排兵布阵;同时,你又要能够用这个方法看到对方排兵布阵中的问题或机会。 这样读,《孙子兵法》的实用性便会大大增强。 以上就是我读《孙子兵法》的体悟,对《孙子兵法》感兴趣的朋友们,也试试吧!相关参考
西游记后传其实很讽刺,《西游记后传》: 为什么被称作一部被严重低估
《西游记后传》:为什么被称作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神作?当初恶评如潮,如今已成经典有些影视剧,初相见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甚至会有些嫌弃,但是若干年后再度相遇,却会历久弥新。如同《大话西游》中的孙悟空那段著名
《孙子兵法》到了今天似乎成了显学,各种文章、书籍都可以见到《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词句,然鹅,大多是断章取义,属于对兵法的文字解,让一部被奉为兵学圣典的实战型兵书沦为了指导战争的原则原理。试想,如果当时孙
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哪一部《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一般认为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
前言 翻开一部历史,在气势恢宏的剧情背后,还隐藏着一些秘密的路径,如果仔细探究,每条路径的终极目标无不是指向官场。官场象征着权力,它像巨大的磁场,吸引了无数鲜活的生命在其中厮杀角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起清朝的选官体制:“在中国有四种进入官场和获得提升的途径:科场出身,兵弁出身,保荐贤才,捐班出身。”按说,清朝的入仕途径是有着严格限制的,但在实际施行中尤其在晚清时期,这四种求官途径经
钟叔河先生整理编辑的《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上中下三册,足有七八十万字。这套书我买了数年,当年也曾看过一次,开卷即抛。不是书的内容不好,我提不起兴趣,不然我何必破费去买?问题出在书籍的质量。我买的书并非
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
有清一代,朝廷重要大臣过世,往往由礼部根据其生平功绩拟定谥号,报请皇帝核准颁布。作为科举出身的文官,如果能够在生前得到皇帝重用,政绩卓著,位极人臣,死后再得到评定等级较高的谥号,这就可谓是功德圆满了。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他勤劳廉洁,德行兼备,在官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仕途春风得意。曾国藩之所以在官场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与他的说话之道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曾言:「”行事不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晚清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有趣的是,晚清湖南人才群体中,以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最引人瞩目,而科技、经济、商业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却寥寥无几。这是由于当时的湖南精英皆出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