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鼎盛时期的1310万平方公里疆域都包含哪些
Posted 分界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鼎盛时期的1310万平方公里疆域都包含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朝鼎盛时期的1310万平方公里疆域都包含哪些
1593年25岁的努尔哈赤以他祖父和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武装跟随自己的30个人,走上攻打尼堪外兰创建清朝(后金)之路。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清朝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样,并无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清朝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巩金瓯》为正式国歌,不过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巩金瓯》后来没有流行开来。
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
东北与俄罗斯帝国(沙俄)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
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
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
西南与印度的蒙兀儿帝国、喜马拉雅山诸国家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等)。
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
清王朝在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0万平方公里左右。
清朝的藩属国方面,早在皇太极与康熙时期就有琉球国。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柬埔寨被安南与暹罗瓜分,吕宋与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清朝对于维护领土完整也做出过一些贡献,但与中国历史上其他著名的封建王朝相比要少一些。
1689年,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确保外东北主权。
1690―1757年,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漠西蒙古。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由朝廷直接派员代表中央监督西藏事务。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击败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并于次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1878年,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设立新疆行省。
1885年在台湾建省。
以上清朝的疆域只是最鼎盛时期的,清朝其他时期的疆域不在此列举,以免影响心情。
清朝打破华夷之辨,将广大游牧地区纳入中国
中国,是屹立在亚欧大陆的东方大国。自从秦朝以来,中国的国力就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其疆域面积也是世界最广的国家之一。在清朝鼎盛时期,中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在近代不断丧失领土,到今天中国依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位居世界第三或者第四。那么,中国的疆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汉地的统一和巩固 汉地这个词,是清朝时期称呼汉族的聚居区,也就是当时的汉地十八省。今天我们将这一个地区称为「 ”内地”、「 ”华夏”,其面积大约为400万平方公里。汉地是中国的核心区域,是古代东亚大陆最集中的农业生产区,因而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口。不过在先前时期,汉地地区并没有得到统一。夏朝就活动在河南、山西一带;商朝的范围基本位于黄河中下游;而周朝的土地也基本位于黄河流域。 明朝内地版图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诸侯割据和战乱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在春秋战国之前,周朝人将自己称为「 ”华夏”「 ”诸夏”「 ”中国”,而将四周的民族贬斥为蛮夷。如楚国也被称为「 ”荆蛮”。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融合,使得东夷、荆蛮、巴蜀、西戎、北狄等民族纳入到了华夏体系,逐渐融合为了新的民族,这不仅为秦汉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还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列国的扩张也给秦汉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如秦国吞并了巴蜀地区、燕国扩张到了辽东一带、楚国吞并了吴越地区、赵国将河套地区纳入了版图等。 战国版图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随后,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基本上统一了今天的汉地地区。而汉武帝又在秦朝的基础之上,继续统一南越(包括海南岛和交趾)、东越,收复河套;征服西南夷地区(云贵)、将河西走廊首次纳入了到了帝国的版图。在这个范围的民族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世界人口最多的——汉族。从此,汉地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基本统一。此后的几千年,中央王朝都以统一这一地区为根据,设置郡县、道州、行省,征收兵役、赋税,实行行政管辖。当王朝强盛时,帝国可以越过长城、玉门关等,将军事机构设置在西域、大漠或者东北;当王朝衰落时,帝国就基本退缩到了长城以南。 汉代十三州 二,汉文化地区的分化和危机 中央王朝的强盛,必然会将汉文化传播到周边地区,而周边的许多适合农耕的国家在吸收了汉文化之后,也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高度汉化国家。在唐朝后期,这种趋势就显得十分明显了。首先是朝鲜半岛南部的韩族不断吸收汉文化,建立了新罗,并且基本统一了朝鲜半岛。从此之后,中国的行政机构就再也无法进入朝鲜半岛了。和新罗几乎同时存在的渤海国,基本统一了松花江一带,成为繁盛的海东盛国。在云南地区,南诏国崛起,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汉化国家。 唐朝后期局势 到了宋朝,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如越南经过了1000多年的汉化历程,最终在五代十国脱离了中国,到了北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统的王朝——黎朝。北宋西北的西夏,虽然是一个游牧族建立的国家,但是该国的文化也是高度的汉化,其典章制度也是基本学习唐宋;在宋朝的北方,辽国也学习了汉文化,其后的西辽国也在西域效仿了中原的典章制度。而后来占据广大北方地区的金国,更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政权。 南宋时期的东亚大陆 这种汉化并未推动东亚大陆的统一,反而引发了更为稳定的割据局面。农耕文明都十分注重稳定,不喜欢对外征服。在两宋时期,也就形成了宋、辽、金、西夏、大理、高丽、越南等汉化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在统治稳定后,就基本和平相处。而这其中除了两宋、金国坚持使用汉字之外,其他的政权都已经发展除了属于自己的方块文字。如辽国有契丹文、西夏有西夏文。继承高丽王朝的李氏朝鲜「 ”训民正音”,开始创造韩文,越南在阮朝时期出现了喃字。如果如果我们将欧洲的历史进行对比,这时期正如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拉丁字母文字在西方各国逐渐演化为各国文字。虽然总体上都是拉丁26字母组成的,但是已经分化为多国文字了。而该时期的东亚大陆的方块文字也逐渐分裂为了多国文字,这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次危机。 西夏文字 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 汉文化区的分裂充分暴露除了农耕文明、儒家文化的缺陷。中央王朝长期以羁縻的方式来笼络其边疆地区,使得云南、朝鲜、越南、东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吸收汉文化后就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由于双方的先进性都是差不多的,使得中央王朝无法去征服这些政权。如果这种局面长期不得到改变,那么中原王朝控制的地区会被周边的其他汉化国家不断压缩,那么中国就极有可能出现如欧洲列国的局面。 三,二元制帝国的崛起和中国国家概念的变化 在元朝之前,「 ”中国”一词还仅仅还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在西周,中国指的东都洛阳,春秋之后,中国也就是指的是中原地区。由于华夏族、汉族长期聚居、占据中原地区,因此中国在汉朝以后也基本和「 ”汉地”「 ”内地”一词等同。在元朝之前,历朝历代都有严重的「 ”华夷之辨”的观点,也就是认为「 ”中国”之地仅仅处于长城以南,而长城以北就是「 ”蛮夷之地”了。就算是强大的汉唐占据了西域以后,也不会认为这里就是「 ”中国之地”。 何尊: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者 「 ”华夷之辨”的观点体现了汉族的自我优越感,不过从南北朝以来,这种优越感就逐渐消失了。西晋永嘉之乱,出现了「 ”五胡乱华”,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了黄河流域。最终鲜卑族拓跋氏成功入住中原,建立了北魏。而北魏则自称为「 ”中国”,贬斥南朝为南蛮,这无疑是给「 ”华夷之辨”以巨大的冲击。此后的隋唐,无论在血统上还是文化上都带有很强的北朝特征,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来看待民族问题。如唐太宗李世民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唐朝灭亡后,辽国在北方崛起,并且占据了燕云十六州。辽国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采取了南北院制度。北院按照游牧民族的制度管理大漠和东北地区,南院则按照唐宋的制度管辖燕云十六州地区。辽国的这种「 ”一国两制”开创了中国古代二元制帝国的先河。辽国灭亡后,金国继续经营这个二元制的帝国。这种二元制帝国既有农耕文明的稳定,也有游牧民族的扩张性,可以说是吸收两种文明的优点。此时农耕文明的缺点已经完全暴露,因此统一东亚大陆的重任就逐渐转移到了这种新兴的二元制帝国手中。 辽国的一国两制 元朝无疑是该时期这种二元制帝国的集大成。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帝国,是一个游牧性质的国家。在统一南宋之前,蒙古灭西夏,金国,西辽,征服了吐蕃、大理和朝鲜。1260年,尊崇儒家文化的忽必烈成为了蒙古大汗,他和坚持游牧传统的阿里不哥发生了四年的「 ”汗位之争”,最终确立了自己的二元制帝国路线。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东亚大陆正式宣告统一。元朝皇帝是少数民族,在入住中原之后,就开始自称为「 ”中国皇帝”,在对日本、琉球的诏书中往往称本国国号为「 ”中国”。这时候的「 ”中国”概念就不单单是指汉地地区了,整个元朝统治下的广阔的游牧地区也是中国之地了。 元朝版图 明朝建立后,试图继承元朝的衣钵,无奈最终宣告失败。明朝200多年,始终没有将蒙古、西域纳入版图,而对黑龙江女真族的控制也仅仅维持了20年,对吐蕃地区也只停留在名义上的册封上。不仅如此,明朝时期的「 ”华夷之辨”的观念又重新强烈了起来,明朝时期的「 ”中国”一词基本又倒退为地域概念,主要指两京十八省地区。不过明朝并非完全没有功劳,明朝在云贵地区实行了改图归流,设立贵州省,这是对西南地区的统治的巩固。 明朝后期版图 而中国概念和疆域的最终形成是在清朝。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乘机入关,快速消灭了汉地的几大割据政权,实现了初步的统一。随后,清朝又和准噶尔汗国打了100多年的战争,最终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重新纳入到了版图。清朝也继承了元朝的做法,在外交上使用「 ”中国”作为国号。如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时,就是在历史上首次在国际条约中使用「 ”中国”为国号。雍正皇帝首次对「 ”中国”的概念做了法定的解释,他说「 ”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也就是认为,少数民族同样属于中国。清朝的开疆扩土将最终完成二元制帝国的建立,中国成为了东亚大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结合体。 清朝鼎盛时期,中国拥有领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维持了100年,到了后期还剩下1100万平方公里。在清朝末期,清朝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最大阻碍,因此推翻清朝势在必行。然而日本等国却开始重新拿起「 ”华夷之辨”来大肆宣传,试图瓦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人士初期也受到日本的影响,提出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孙中山也意识到这个口号的局限性,因此又提出了「 ”五族共和”。从辛亥革命到北洋军阀建立,五族共和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思想。1912年,清帝退位,宣布「 ”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使得中华民国得以合法拥有清朝土地遗产,同时也粉碎了西方企图分解中国的阴谋。相关参考
作者:卫大将军清朝鼎盛时期,我国陆地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很多人特别爱看清朝鼎盛时期的地图,对着幅员辽阔的疆土无限感慨。在我国历史上,清朝鼎盛时期的辽阔疆域仅次于元朝时期,清朝对我国疆域做出很大贡
中国,是屹立在亚欧大陆的东方大国。自从秦朝以来,中国的国力就长期位居世界前列,其疆域面积也是世界最广的国家之一。在清朝鼎盛时期,中国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在近代不断丧失领土,到今天
众所周知,清朝疆域辽阔,鼎盛时期大约有1316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名列前茅。清朝这么辽阔的疆域,按理足以让百姓拥有糊口的田地,然而为何百姓却缺少田地,最终在不堪煎熬之下,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1
明朝全盛疆域图,明朝和清朝到底哪个疆域大(为公平起见,都以各自
明朝和清朝到底哪个疆域大(为公平起见,都以各自全盛时期疆域做比较)明和清比,不足的如下:西域少150万左右,(清新疆鼎盛时约200万,明仅仅有东疆50万)蒙古少200万左右(蒙古的淹达汗是早永乐大帝去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关于明朝和清朝的讨论始终甚嚣尘上,余音绕梁,而因为和今天的我们紧密相关,明朝和清朝的疆域历来是明清两朝争论的焦点。作为汉家王朝,明朝在疆域的扩张和维持上相对内敛,除了
提起中国的古代王朝,人们莫不如数家珍,而这其中的大一统王朝更是屈指可数。在这屈指可数的大一统王朝里,元朝的疆域最大,疆域面积巅峰时期约为:1372万平方公里。排在第二的就是清朝,疆域面积巅峰时期约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民族對於歐亞大陸的各個國家政權,無疑起到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這個民族便是蒙古,13世紀,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帶領蒙古鐵騎在廣饒的平原上東征西討,勢不可擋,到今天,無論是中國印
清朝是真正确立中国版图的王朝,之前的王朝实际控制的区域就是常说的汉地十三省,此外像蒙古,西藏这些地方,都没有真正能控制住,直到清朝时期,才开始确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清朝真实疆域还是非常大的,满清以武立
清朝是真正确立中国版图的王朝,之前的王朝实际控制的区域就是常说的汉地十三省,此外像蒙古,西藏这些地方,都没有真正能控制住,直到清朝时期,才开始确保对这些地方的控制。清朝真实疆域还是非常大的,满清以武立
日本投降前一天,中国丢失156万平方公里领土,再也收不回来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全盛时期的清朝疆域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千米。清朝末年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不得不割让土地换取和平,这其中收获最多的便是俄国了。然而中国领土的丢失直到民国时代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