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
Posted 太极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
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桩最大、最残酷的奇案。拔刀怒向皇太极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天命十一年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皇太极继位时,莽古尔泰虽然依附众议,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内心却并不平衡。久之,与皇太极矛盾日深。最终以“御前露刃”事件使两人矛盾达到白热化。
那是天聪五年,明朝大将祖大寿复修大凌河城。皇太极对明军进逼后金感到不安,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这年8月,皇太极统帅八旗劲旅围攻大凌河城。八旗军各按方位围城,莽古尔泰与其弟德格类率正蓝旗攻击城的正南面,由于这里是明军炮火最集中的地区,明军给莽古尔泰军卒以很大杀伤,莽古尔泰见状及时下令撤退。尔后,莽古尔泰来到皇太极御帐,请求皇太极将出哨的正蓝旗护军调回,以补充军力,以利再战。这本来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极不等莽古尔泰奏请完毕,就下令护卫备马,说是有要事要办。
莽古尔泰本来性情鲁莽,见此情形大为恼怒。大声地说:“皇上对我有何成见请公开宣谕,不要这样为难我,我对皇上一直是处处顺承,可是我这样尽心竭力皇上还是不满,皇上是不是要往死路逼我? ”
莽古尔泰边说边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站在他身边的德格类看到这种情形,急步上前给了莽古尔泰一拳,提醒他莫干“傻事”。莽古尔泰挨了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随手将刀拔出五寸许。德格类大惊失色,赶忙将其手按住,并用力把他推出御帐之外。皇太极见到这种情形,大骂身边的侍卫们说:“他们露刃犯朕,你们为啥不赶紧拔刀挡在朕前?古人说:操刀必割,执斧必伐。他们露刃的目的你们不明白吗,怎么敢坐视不动? ”
当天晚上,莽古尔泰在弟弟德格类的劝说下,以自已饮酒过量,导致狂言失态为借口,来到皇太极黄帐前向皇太极陪罪,但被皇太极拒之帐外。
姐弟密谋“鸿门宴”
大凌河之战胜利结束,八旗大军从前线撤回盛京。法司开始处理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审理后向皇太极报批,莽古尔泰被判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莽古尔泰对这个判决结果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彻底得罪了皇太极,给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所以内心十分懊丧,甚至经常独坐而哭。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对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从开原赶来相劝。
酒过三巡之后,莽古尔泰借着酒兴,把一直深藏在内心的想法坦吐出来。他说:“我现在把皇太极彻底得罪了,今后恐怕也没啥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机会把他除掉,夺取汗位。如果这招失败,我们就退到开原,开原城大坚固,在那自立为王。 ”野史笔记上说,莽古尔泰的计划是,在家里摆“鸿门宴”,宴请皇太极,用药酒将其“鸩杀”。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以及姐夫琐诺木听到这个计划很感震惊,劝莽古尔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尔泰却说:“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见莽古尔泰如此坚决,姐弟三人最后同意了莽古尔泰的计划。
第二天,莽古尔泰将正蓝旗两位亲信主将屯布禄、爱巴礼,还有莽古济的亲信冷僧机一块请入密室。三个亲信听罢莽古尔泰的决定,都毫不迟疑地表示说,唯主子之命是从,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商议已定,七个人开始歃血盟誓。莽古尔泰立誓说:“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皇上,尔等助我,事济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鉴之。”琐诺木和莽古济立誓说:“我等阳事皇上阴助尔,如不践言,天地鉴之。”其他几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后将誓书在佛前焚烧,按计划分头准备。
历史人物 唯一被凌迟处死的清朝公主是谁
唯一被处的是谁?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桩 大、 的奇案。> 一、政治婚姻塑造扭曲心理> 哈达 莽古济是努尔哈赤继妃富察氏衮代所生的第三女,大约生于1589—1591年之间。衮代生于女真建州部(当时女真分为建州、海西四部、东海女真、野人女真四大支)。衮代并不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在她嫁过来之前努尔哈赤已经娶妻生子。而衮代本人也有过一段不太长的婚史,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她在第一个丈夫戚准(努尔哈赤三伯祖索长阿的孙子)去世后,带着儿子昂阿拉改嫁过来。衮代在为努尔哈赤生下第五子莽古尔泰的那一年——1588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努尔哈赤又先后迎娶了哈达部首领扈尔干的女儿哈达那拉氏及叶赫部首领纳林布禄的妹妹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因其子皇太极后来继承汗位而被追尊为孝慈高皇后。然而,衮代凭借她作为成熟女人所特有的善解人意保住了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尤其当海西四部纠合其他部落组成九部联军向建州宣战(1593)、大军压境的关键时刻,陪伴努尔哈赤运筹帷幄的就是衮代。患难与共的经历愈发巩固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当努尔哈赤的原配佟佳氏去世后,衮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扶正,晋升为大福晋。> 虽然是衮代的女儿,但莽古济的婚姻依然要由父亲努尔哈赤根据政局的需要来决定。> 正在开创基业的努尔哈赤为何要把莽古济嫁给地处建州北部(今辽宁开原一带)的哈达首领?在12年前(万历十七年,1589)完成统一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早已经把目光转向海西四部和女真的统一,把莽古济嫁给吴尔古代就是他统一海西四部的一个策略。> 当莽古济还不知婚姻为何物时,就已经从两位姐姐的婚后生活中看到自己未来的命运。身为努尔哈赤的女儿,她们的归宿永远要同阿玛崛起政坛、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奢望有个人的意愿。>> 莽古济的大姐夫——董额部长何和礼,就是努尔哈赤所选中的第一个女婿。在何和礼的祖父担任董额部长时,与努尔哈赤的祖辈结怨颇深,彼此甚至以兵戎相见。何和礼继任部长后却主动同努尔哈赤和解,1588年(万历十六年)当哈达首领岱善尊父扈尔干遗命把妹妹送往建州完婚时,何和礼亲自率人护送途经董额部的新娘。何和礼被努尔哈赤的谋略、胆识所折服,决定率领部众归附。联姻也就成为增强凝聚力的一项措施,于是努尔哈赤把11岁的长女嫩姐嫁给了26岁的董额部长,嫩姐也因此被称为东果 、董额公主(东果与董额的发音极为接近)。> 联姻的出发点是政治,个人的意愿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虚岁11岁的少女嫁给一个只比自己的父亲小3岁的人,会有何种感受?更何况此人的原配夫人还健在,何和礼的发妻自幼习武,擅长骑射,性情刚烈,在得悉丈夫再娶后,怒火中烧,率领人马到建州兴师问罪。虽然经努尔哈赤劝解而偃旗息鼓,但对东果公主来说,燕尔新婚就经受此等尴尬之事,也的确很伤自尊。何和礼的发妻也因此落得「厄赫妈妈」(刁老婆之意)的恶名,但这也不能全怪其原配夫人。何和礼娶嫩姐不同于纳妾,而是意味着原配将失去原来在家中的地位,面对婚姻家庭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谁又能无动于衷!不管是得到的,还是失去的,受到伤害的永远是女人。> 莽古济的二姐夫伊拉喀是努尔哈赤手下的爱将。伊拉喀因作战勇猛被赐号「巴图鲁」,谁也说不清二姐夫同二姐缘何会闹到夫妻反目的地步。最让努尔哈赤颜面无光的是,伊拉喀竟然「无端弃妻」,抗上的伊拉喀从「巴图鲁」变为了刀下鬼,而二公主则独自品味苦涩的人生。> 莽古济的婚姻是控制哈达的产物,万幸的是,阿玛最终选定的哈达代理人是涉世未深的吴尔古代,而不是鼠目寸光、贪财好色的孟格布禄。在女真各部中,吴尔古代虽然算不上英雄,却是个本分人。莽古济不负阿玛的厚望,在居住哈达的日子把最真实的情况——诸如叶赫联合蒙古对哈达的侵掠、哈达闹粮荒无以为食等都及时做了汇报。努尔哈赤遂以叶赫对哈达的侵掠质问保护叶赫的明朝边官;又利用哈达粮荒、明朝鞭长莫及而出兵,一举吞并了哈达。哈达部消失了,哈达公主如释重负。> 哈达公主同吴尔古代的婚姻持续了20多年。在此期间,努尔哈赤相继扫平辉发、乌拉,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并于1616年称汗,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在天命四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不仅击败了扑向赫图阿拉的十几万明军,也最终平定了依仗明军保护而负隅顽抗的叶赫部;此后天命汗指挥的八旗劲旅在席卷辽东之后又奔向辽西……伴随着峥嵘的岁月,少女变成了少妇,女儿变成了母亲。> 哈达公主究竟生育了几个儿女史无所载,但至少有两个女儿的归宿在史书上有记载,大女儿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托(1599年生),小女儿则嫁给皇太极的长子豪格(1610年生),在她看来两个女儿的婚姻都比自己要强得多。> 直至吴尔古代病逝,这门平淡如水的婚姻才寿终正寝,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哈达公主才悟出:水虽然平淡,却是生命所必须;吴尔古代虽然平庸,却是漫漫人生的可靠伴侣。人生种种,往往在失去后之才会凸现出它的弥足珍贵。> 虽然孤单,可人生的路也得继续走。在吴尔古代去世不久,她的阿玛也一命归天,时为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在经过一番较量后,哈达公主同父异母的弟弟四贝勒皇太极登上汗位的宝座,改元天聪,金国也就进入皇太极的时代。> 二、被皇太极再次外嫁> 哈达公主的个人生活,由于蒙古敖汉部首领琐诺木杜棱的前来归附,也出现了转机。> 敖汉部隶属漠南蒙古,而漠南蒙古中的科尔沁、扎鲁特、阿巴亥、喀尔喀等部早已同努尔哈赤联姻结盟,皇太极的皇后、庄妃及最钟爱的宸妃均来自科尔沁部,淑妃则来自阿巴亥部。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的福晋中也有来自扎鲁特的女子,喀尔喀的恩格德尔则娶努尔哈赤所抚养的侄女为妻。敖汉因地处热河一带,距离女真的发祥地比较远,兼之又与察哈尔部为邻,一直从属于察哈尔。> 努尔哈赤对女真的统一以及在萨尔浒之战后对辽东的扩张,都令明朝政府如芒刺在背。为了遏制努尔哈赤势力的膨胀,明朝统治者决定利用察哈尔部牵制金,以每年资助白银4万两为诱饵,这就使得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卷入明、金的较量之中。天命四年(1619)十月,林丹汗在给努尔哈赤的信中提出领土要求,双方关系急剧恶化。但由于彼此都不愿贸然去打一场无把握的战争,尽管交恶却并未开战。> 迨至皇太极即位后,察哈尔对蒙古各部的侵掠愈发严重,敖汉部首领琐诺木杜棱「因察哈尔无道残害兄弟,不养人民」,遂「携部众来归」「满洲天聪汗」。皇太极立即把开原一带的牧地(也就是原来哈达部的土地)赐给了敖汉部众。琐诺木杜棱的归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察哈尔的势力,为皇太极讨伐林丹汗提供了契机,出于优抚敖汉部首领琐诺木杜棱的需要,皇太极决定把寡居的姐姐——哈达公主莽古济改适琐诺木杜棱,这同样是出于政治需要的婚姻,就同当初把她嫁给哈达的名义首领吴尔古代一样。>> 同床异梦的半路夫妻> 人们常说「满堂儿女,比不上半路夫妻」,但对哈达公主来说却是例外。身为敖汉部长的额驸早就妻妾成群,额驸最信赖的大臣托古的妹妹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一个大家庭中总要分嫡庶,公主虽然过门晚毕竟是一家之主,但实际上她控制不了这个家。琐诺木杜棱一向对托古言听计从,再加上有妹妹做帮手,哈达公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改变不了一比三的格局……> 琐诺木杜棱投奔皇太极也是被逼无奈,但凡能自保又焉肯寄人篱下?「敖汉」在蒙古语中是「权力」之意,身为一部之长的琐诺木杜棱本来权力欲就很强,而现在却要受金国汗的制约,稍越雷池就不免受到申饬。琐诺木杜棱因带着部众去哈达、叶赫山上打了一次猎,就被议罪,差一点把赏赐的开原牧地也给收回去……都说姑爷在丈人家是娇客,可琐诺木杜棱在金国就得处处小心,在外面要提防天聪汗及其兄弟,回到家里也不能大意,毕竟还有一个天聪汗的姐姐盯着自己。> 自我感觉上的落差,决定了琐诺木杜棱与哈达公主是同床异梦;而额驸的防范、托古兄妹的敌视以及额驸家上上下下对她封锁一切等做法,都令哈达公主怒不可遏。就连哈达公主的女婿岳托、豪格以及同母弟德格类,也都感到二额驸家不对劲:托古就像是全家的总枢纽,上上下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哈达公主实际上被架空了。> 难以排解的烦躁使得公主情绪反常,周围环境则令她疑神疑鬼,她怀疑托古在背后扇阴风,鼓动额驸谋害自己,甚至请求皇太极除掉托古。离不开托古的琐诺木杜棱在听到风声后,就假借醉酒向皇太极散布危言耸听的话语:皇上不应只依赖兄弟子侄,他们有谋害皇上之意……皇上在,众蒙古尚可安居乐业,皇上不在,蒙古各部就难以为生……> 公主的猜忌以及额驸的种种臆想、推测乃至为自保而杜撰的种种说辞,都为处心积虑要排除异己、实现独尊的皇太极提供了骨肉相残的借口。> 三、哈达公主被杀的结局能幸免吗?> 天聪五年(明崇祯四年,1631)发生了一件震惊金国政坛的重大事件——哈达公主的同母兄长莽古尔泰因触犯皇太极被革去大贝勒的称号,骤起的狂风巨浪铺天盖地,哈达公主能幸免吗?> 敏感得已经近乎多疑的哈达公主,并未料到莽古尔泰事件会波及到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都知道由于她的生母大福晋衮代之 ,她同莽古尔泰已经形同陌路。> 1、 拔刀怒向皇太极>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天命十一年(1626)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皇太极继位时,莽古尔泰虽然依附众议,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内心却并不平衡。久之,与皇太极矛盾日深。最终以「御前露刃」事件使两人矛盾达到白热化。> 那是天聪五年(1631),明朝大将祖大寿复修大凌河城。皇太极对明军进逼后金感到不安,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这年8月,皇太极统帅八旗劲旅围攻大凌河城。八旗军各按方位围城,莽古尔泰与其弟德格类率正蓝旗攻击城的正南面,由于这里是明军炮火最集中的地区,明军给莽古尔泰军卒以很大杀伤,莽古尔泰见状及时下令撤退。尔后,莽古尔泰来到皇太极御帐,请求皇太极将出哨的正蓝旗护军调回,以补充军力,以利再战。这本来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极不等莽古尔泰奏请完毕,就下令护卫备马,说是有要事要办。> 莽古尔泰本来性情鲁莽,见此情形大为恼怒。大声地说:「皇上对我有何成见请公开宣谕,不要这样为难我,我对皇上一直是处处顺承,可是我这样尽心竭力皇上还是不满,皇上是不是要往 路逼我? 」> 莽古尔泰边说边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站在他身边的德格类看到这种情形,急步上前给了莽古尔泰一拳,提醒他莫干「傻事」。莽古尔泰挨了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随手将刀拔出五寸许。德格类大惊失色,赶忙将其手按住,并用力把他推出御帐之外。皇太极见到这种情形,大骂身边的侍卫们说:「他们露刃犯朕,你们为啥不赶紧拔刀挡在朕前?古人说:操刀必割,执斧必伐。他们露刃的目的你们不明白吗,怎么敢坐视不动? 」> 当天晚上,莽古尔泰在弟弟德格类的劝说下,以自已饮酒过量,导致狂言失态为借口,来到皇太极黄帐前向皇太极陪罪,但被皇太极拒之帐外。> 2、 姐弟密谋「鸿门宴」> 大凌河之战胜利结束,八旗大军从前线撤回盛京。法司开始处理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审理后向皇太极报批,莽古尔泰被判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莽古尔泰对这个判决结果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彻底得罪了皇太极,给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所以内心十分懊丧,甚至经常独坐而哭。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对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从开原赶来相劝。> 酒过三巡之后,莽古尔泰藉著酒兴,把一直深藏在内心的想法坦吐出来。他说:「我现在把皇太极彻底得罪了,今后恐怕也没啥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机会把他除掉,夺取汗位。如果这招失败,我们就退到开原,开原城大坚固,在那自立为王。 」野史笔记上说,莽古尔泰的计画是,在家里摆「鸿门宴」,宴请皇太极,用药酒将其「鸩杀」。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以及姐夫琐诺木听到这个计画很感震惊,劝莽古尔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尔泰却说:「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见莽古尔泰如此坚决,姐弟三人最后同意了莽古尔泰的计画。>> 第二天,莽古尔泰将正蓝旗两位亲信主将屯布禄、爱巴礼,还有莽古济的亲信冷僧机一块请入密室。三个亲信听罢莽古尔泰的决定,都毫不迟疑地表示说,唯主子之命是从,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商议已定,七个人开始歃血盟誓。莽古尔泰立誓说:「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皇上,尔等助我,事济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鉴之。」琐诺木和莽古济立誓说:「我等阳事皇上阴助尔,如不践言,天地鉴之。」其他几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后将誓书在佛前焚烧,按计画分头准备。> 3、 琐诺木感恩告密> 琐诺木本是蒙古傲汉部的贝勒,天聪元年(1637)归附后金。皇太极为笼络傲汉部,将寡居的姐姐莽古济公主下嫁给琐诺木为妻。随后,又将开原城赐给他们为属地,在开原城内修公主府。还赐给他们大量牛马、人丁,金银,衣物。所以,琐诺木对皇太极感恩戴德。> 正因为如此,琐诺木参与正蓝旗「鸿门宴」立誓之后,心中总感到有些亏心和焦虑不安。有一次,琐诺木到皇太极家看望,皇太极设宴热情款侍。琐诺木假装喝多了,对皇太极说,「皇上不当惟兄弟是倚,行将害上,宜慎防之……」说著说著,琐诺木流下了眼泪,说:「皇上在,我们蒙古各部能够安逸地生活,皇上要是不在,我们蒙古可怎么办呀? 」。> 皇太极是何等人?当然听得出琐诺木这番话的弦外之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莽古尔泰密谋「鸿门宴」,盟誓之后就已经暴露了,这个告密者就是他的姐夫琐诺木。> 预谋「鸿门宴」后不久,莽古尔泰突然「中暴疾不能言而死」,这令大家十分震惊,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没敢按计画实施。二年之后,德格类也遭受与其兄同样的病症「暴亡」。> 莽古尔泰与弟弟德格类是不是死于皇太极之手,没有依据,不好妄猜,只能说二人死得突然,让人无法不生疑。> 4、 莽古济惹恼皇太极> 莽古济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姐弟,皇太极之子豪格娶了琐诺木前房所生的女儿为妻,所以,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他的丈母娘。>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打败蒙古共主林丹汗,获得林丹汗八大福晋。皇太极自已娶了两位,又将其中长得最为俏丽的伯奇福晋赐给了儿子豪格,其他五位美妇也都给了几位王爷。> 莽古济听说此事后大为不满,她当即找到皇太极,当着众人面质问皇太极:「你给豪格娶妻,我的女儿怎么办?」皇太极好言相劝,莽古济根本不听,一脚踢开营帐门,上马就奔开原方向跑去。> 大贝勒代善此时也在营帐中,见妹妹生气,也没多想,急忙乘马就追。追到莽古济后,代善把莽古济请到自已营帐内,设宴招待,临走时还送给妹妹许多礼物。> 皇太极听说后,说:「代善与莽古济的关系本来并不和睦,可是,当我与莽古济生气出现矛盾时,他却把莽古济请到家里,又是请吃,又是送礼,他想干什么?」又说:「你们如果如此悖乱,推举别人为汗,替代我好了! 」> 皇太极随即拔营而走,先行回到盛京,连续八天关闭宫门不理朝政。> 莽古济根本不知道皇太极的滔天怒火来自哪里,仍愤愤地说:「我是你的姐姐,就是说了点过头的话,还至于你生这么大的气啊? 」> 5、 冷僧机击鼓举报> 冷僧机,原是叶赫部人,努尔哈赤灭叶赫部时将其俘获,分配给正蓝旗为奴。后来,莽古济改嫁琐诺木时把他挑出作为家仆。冷僧机出身虽然卑微,但为人机警狡猾,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承。久而久之,被莽古济看重,成为她的心腹。> 参与秘密策划「鸿门宴」后,因见正蓝旗两贝勒先后「暴亡」,莽古济又与皇太极闹翻,善于见风使舵的冷僧机,预感处境不妙。心想,如果有一天事情被人揭发,自己丢掉性命不说,全家老小也会因此受到诛连。思来想去,冷僧机决意反戈一击。> 天聪九年(1635)12月,冷僧机到刑部敲击登闻鼓,求见刑部贝勒济尔哈朗,说有重大机密讦告。> 济尔哈朗闻知立即升堂,冷僧机遂将正蓝旗贝勒生前与莽古济公主密谋「鸿门宴」计画全部揭发。济尔哈朗听了,大为震惊,立即带冷僧机入宫面见皇太极。> 皇太极听了冷僧机的叙述,并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只是说:「好!好!此案如果正蓝旗贝勒在世,你的讦告功劳就更大了,不过现在揭发也不晚,也不晚。 」> 听了皇太极的话,冷僧机心里暗叫:「好悬,原来皇上早已知悉,我若迟来一步,也许真就晚矣! 」> 6、 莽古济被千刀万剐> 「鸿门宴」案被揭发后,刑部奉命侦办。由于此案涉案人员过多,仅靠刑部侦办人员不敷应用,经请旨,从正、镶两黄旗各牛录抽调一大批人马协助办案。> 刑部首先派一队人马,星夜赶赴开原公主府,将公主莽古济和额驸琐诺木拘捕到案。又派几路甲兵分别将莽古尔泰王府、德格类王府以及正蓝旗主将屯布禄、爱巴礼等人家宅包围,将其所有家人全部捕获,押入大牢。由于犯人过多,盛京城监狱一时人满为患。> 刑部在莽古尔泰王府搜出木牌印十六面,上面刻着:「金国皇帝之印」,认定为谋反的重要证据。主要案犯莽古济、琐诺木,屯布禄、爱巴礼也全都供认不讳,「谋危社稷」、「逆迹彰著」等罪名成立。> 行刑前,皇太极派人前往福陵,向努尔哈赤灵位报告此事,又到九门附近的「先汗宫」向先汗的两位遗妃报告。> 最后的结果是,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 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一连多日,盛京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 额驸琐诺木,因为事先向皇太极暗示,等于告发,所以免罪恩养。> 冷僧机因举报有功,将屯布禄、爱巴礼两家全部家产给了他作为奖励。并给予他三等甲喇章京的世职,世袭罔替。又给予他免去各种贡赋的特权。> 同时,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八旗」一时成了「七旗」。但时隔不久,皇太极又将正蓝旗恢复,只不过恢复后的正蓝旗已今非昔比。> 崇德元年正月,工部平毁了莽古尔泰与德格类的坟墓,「将已寒之骸骨,复行抛弃」,墓内所有随葬金、银器物统统收缴入库。皇太极闻知后,命令工部将其墓按原样修复。> 史料记载,此案共处决涉案人员一千余人。> 十大最悲惨公主:历代美丽公主的悲惨命运> 细品中国历史上多位生平有着传奇色彩的公主,光鲜亮丽的表面粉饰不了悲凉凄惨的内情。生于帝王之家,贵为金枝玉叶,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来的福祉,可以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可是,金碧辉煌的外表下往往却是这些天之骄女们的血泪和哀怨,她们在深宫内帷中所受的煎熬与折磨,又岂是世人所能了解的?> 第一位:长平公主幻人间> 长平公主,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或许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魂不散。> 史书记载,故事简练。《明史》列传第九曰:「长平公主,年十六,帝选周显尚主。将婚,以寇警暂停。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曰,长平主复苏。大清顺治二年上书言:『九死臣妾,R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诏不许,命显复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钱车马锡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赐葬广宁门外。」> 民间传闻,轶事缠绵。传说李自成义军打开彰义门,崇祯皇帝朱由检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彻天,徘徊良久乃归乾清宫。凌晨五鼓,催皇后、贵妃自尽,于寿宁宫斩杀爱女长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断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闷绝于地。后为尚衣监何新入宫所见,负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踪。再后,或说与状元郎周世显谛结美好姻缘;或说皈依佛门永伴青灯尼姑庵。> 戏曲小说,演绎纷繁。《倚睛楼七种曲》之《帝女花》,一对金童玉女欲结连理,下凡人间。于乱世惊涛之中,寻寻觅觅,至死不渝。玉女幻影为长平公主,金童投生为状元郎周世显。明朝亡国,崇祯剑刃帝女。公主未死,辗转至庵堂避难,巧遇郎君世显,二人重续前缘,然后双双殉爱而去,飞往天界之飘渺云烟。金庸小说之《碧血剑》,演绎长平公主村姑装扮,行走江湖,相貌极美,气质高贵,描写公主国恨爱情错综复杂之少女情怀;《鹿鼎记》再度描绘长平公主为独臂神尼,白衣侠女纤尘不染,神功盖世浪迹江湖。> 可怜如花似玉女,生于末世帝王家。> 国破家亡烽烟起,飘零沦落梦天涯。> 第二位:永泰公主死因谜>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众说纷纭,扑朔迷离。生于帝王之家,唐中宗李显之女, 之孙女;喜荣华正好,年仅妙龄十之有七;恨无常早降,祸起萧墙一命归西。生之尊贵,葬之显赫,死因神秘。> 一说永泰公主被 处死。《新唐书·则天顺圣武皇后纪》中说: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中说:「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史书记载,均为懿德太子李重润与永泰公主,因议论 私生活而被其赐死。> 一说永泰公主死于难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碑。有人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并结合墓志铭「珠胎毁月」句,断定「永泰公主死于难产」,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 一说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毒死。永泰公主墓志铭有「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断,「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说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丧命于利刃后,永泰公主仍孤单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说明焚烧大槐树之火,即杀武延基之事,虽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铭另有「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句。 「珠胎」为怀孕, 「珠胎毁月」当是志文作者隐喻公主被武则天所毁。因身怀有孕,不立斩或杖杀,而缓期逼令服药自杀。这就是「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所谓永泰公主之「守寡生活」。> 皇亲国戚金波粒,冷酷无常索香魂。> 寻常百姓粗茶淡,挚爱亲情享天伦。> 第三位: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雪域高原,佳话千古。西藏之历史熠熠生辉,拉萨之古迹脉脉倾诉。美丽公主深情边陲,冰山雪莲绽放幽香;黄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水交映黄河长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统一大业,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访问。并向唐朝求亲,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无功谎称:唐天子将允公主嫁,吐谷浑王求亲而不决。松赞干布因怨吐谷浑,发兵二十万驱之。侵唐松州,以武求亲。太宗谴侯君集将兵反击,松赞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派使者,备黄金珍宝厚礼,到长安去求亲。太宗应允。翌年,文成公主动身前往吐蕃。华夏边疆平和宁静,炎黄儿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详。唐高祖李渊有女儿19,太宗李世民有女儿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献记载,文成公主为「唐宗室女」,当为李姓。按惯例。亲王之女亦会有史籍注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许与宗亲关系较远,其父爵位不会太高。或许「和亲」事关 重大,破格封之为公主。尽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规格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松赞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美名边疆。传说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命名为「惹萨」,即现今之大昭寺。「惹萨」藏语意为「山羊背上」。最来,「惹萨」被译为「逻些」,又演变成为「拉萨」,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与「神圣之地」。 相传布达拉宫乃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是普陀罗之译音,意为菩萨居住之宫殿。如今,西藏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仍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离故乡,中原文明融边疆。> 古往吐蕃唐沟通,今来追忆弱女芳。> 第四位:平阳公主扬威名> 平阳公主,女中豪杰;威武将兵,旌旗猎猎。天下纷争中原逐鹿,驰骋疆场父兄齐名。不让须眉,独树一帜招兵马;数万红颜,娘子军威天下闻。君不见,娘子雄关今尤在,千年犹忆女将军。> 平阳公主,豪气干云。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李渊父子决策起兵,公主见解非凡,让丈夫柴绍速往太原参与,自己则独立于关中组织武装策应。《旧唐书·平阳公主传》记载:「义兵将起,公主与绍交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惧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红颜女子豪气干云,胸中自有十万兵。> 平阳公主,巾帼将军。隋末天下大乱,义军蜂起。李渊起兵反隋后,公主乃归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并招降了隋朝将领何潘仁上万名队伍,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四县,队伍扩大到7万余人。李渊渡黄河推进长安时,公主队伍与父回合围攻京城。后,公主与兄李世民一起荡平西北之隋王朝残余势力,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其军队女子英豪,纪律严明,被称为「娘子军」。> 平阳公主,红颜精英。唐军所向披靡,平定关中;高祖因公主独有军功,晋封「平阳公主」,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唐高祖武德六年,平阳公主薨。李渊打破旧制,以正式军乐军礼为其送葬。按照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以彰其「伟烈」。相传,山西阳泉娘子关故名「苇泽关」,因公主于此驻兵而今名。娘子关南门之「宿将楼」,桃河彼岸之「点将台」,绵山之「避暑楼」均为平阳公主所建。避暑楼东山坳之小水潭,乃当年公主之洗脸盆。> 巾帼英雄胆气豪,腰横秋水艳翎刀。> 功成名就天下定,女儿红装换战袍。> 第五位:大义公主屏风恨> 大义公主,身世浮萍;生于皇家,飘流虏廷。荣华富贵实难守,池台亭榭终自平。遭逢偏伤远嫁无奈事,经历国破家亡凄凉情,目睹盛衰成败如朝露,感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大义公主,爱情不幸。本为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号为千金公主。赵王喜爱文学,与庾信交往甚密,多有唱和之作,公主受其熏陶,亦有诗才。周大象二年,身不由己,出嫁突厥沙钵略可汉,以其青春年华,充当维持两国友好之工具。才貌双全之公主,岂无爱情。生于皇家,惟有牺牲,听天由命。> 大义公主,家庭不幸。出嫁不久,皇室倾崩。时周静帝年幼,执掌朝政之大臣杨坚,趁机篡权,以「禅让」形式,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家国覆灭之时,宗族被杀戮殆尽。摇望故国,怀念亲人,悲痛欲绝,孤苦伶仃。仰望苍天,哀叹遭此又一重不幸。 大义公主,情感不幸。突厥军事力量强大,隋文帝杨坚出于政治利益之需要,对金公主不能不加以笼络,因赐姓为杨,编入杨家宗谱,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望其深明「大义」,维护突厥与隋之友好关系。面对民族大义,面对国恨家仇,痛心欲绝,和睦仇敌。情感折磨,何其不幸。> 大义公主,死亦不幸。大业九年隋灭陈,隋文帝杨坚将陈后主宫中一架屏风赐与大义公主。陈之屏风,陈之覆亡,由此联想北周王朝与个人之命运,大义公主写下无限伤感之诗篇:「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絃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隋文帝得知后,大为恼怒。迫使突厥可汗,杀死大义公主。飘泊胡地多不幸,一缕香魂返故乡。> 皇家公主荣华世,命运嘘嗟不幸生。> 盛衰朝暮浮萍摇,怨诗香魂恨屏风。> 第六位:解忧公主历沧桑> 解忧公主,历经沧桑;和亲边陲,名振四方。西行万里饱艰辛,下嫁三代乌孙王。伊犁河畔,五十余载之风风雨雨;莎车古城,异国他乡之恩恩怨怨。英雄之鲜血,美人之青泪,汇成千古青史悠远绵长。> 解忧公主,慷慨边疆。乌孙公主忧郁而死,乌孙王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之女儿解忧,仍以公主身份嫁与岑陬。解忧公主丰腴健美,生性爽朗,以英姿气概,若出征疆场。参与军国大事,堪称运筹帷幄,于乌孙国之政治产生深远之影响。> 解忧公主,随俗他乡。岑辄为国王,解忧为右夫人;岑辄死,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又嫁,生元贵靡等三男两女。翁归靡死,岑辄之子泥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再嫁泥靡,生一男鸱靡。乌就屠袭杀泥靡,经过一番较量,乌孙国一分为二:解忧公主之长子元贵靡任大国王;匈奴公主之子乌就屠任小国王。解忧公主共生有四男二女。他们长大成人后分别做了乌孙昆莫、莎车国王、乌孙大将军、龟兹王之妻子等;孙辈与重孙辈也相继为乌孙大昆莫。解忧公主儿孙显贵,被誉为乌孙国母,威震边疆。> 解忧公主,经历沧桑。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汉宣帝甘露初年,昔曰之及笄少女,已是黄发垂髫。感时伤逝,萧索苍茫,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乃上书请求回国:「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乃派人迎归。解忧公主于汉宣帝甘露51年回到长安,此时公主年已七十。红颜出国,白发归来,于西域生活半个世纪,经历四朝三嫁,受尽委屈,可谓历尽沧桑。> 太平若为将军定,何许红颜苦边疆。> 天若有情天亦老,解忧无奈历沧桑。> 第七位:乌孙公主悲秋歌> 乌孙公主,身世凄凉;汉家和亲,远离家乡。千山万水,伶仃孤苦,汉代远嫁之公主第一人;琵琶声声,悲歌一曲,异国凄凉之女子忆故乡。感天动地之愁绪,秋声起,心感伤。> 乌孙公主,汉室宗亲。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本名细君。元鼎二年,汉武帝为A击匈奴,派q出使乌孙国,乌孙王昆弥愿与汉通婚。原为闲臣之女,忽为荣耀公主身。武帝钦命细君和亲乌孙,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 「秦琵琶」。明知胡地苦,何为嫁女郎。> 乌孙公主,孤苦伶仃。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仅与其孙年龄相当。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夫妻之间一年会面仅一、二次,全无温情可言。细君乃汉宗室之女,来自「礼仪之邦」。 相比中原文明,乌孙乃相应落后,穹庐为室毡为墙,以肉为食酪为浆。风俗勉相就,洒泪守空房。> 乌孙公主,痛心哀伤。昆莫猎骄靡后曾使其孙岑陬娶细君为妻,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朝天子,希冀得到亲人之支持。汉天子回曰:「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为汉帝征服匈奴之大业,再次成为岑陬之妻。祖孙共妻俗,细君心哀伤;5年后去世,终生不曾归汉。> 乌孙公主,悲秋歌荡。「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血泪为墨之名篇,千古女子之吟唱。或许文姬为之洒泪,或许昭君为之感伤。白居易为之咏叹:「乌孙公主归秦地,白马将军入潞州。……画角三声刁斗晓,清商一部管弦秋。」 黄庭坚为之感伤:「……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公主坎坷路,天涯凄凉人。> 秋风瑟瑟秋悲凉,愁云荡荡愁断肠。> 路远迢迢路望尽,山高重重山凄凉。> 第八位:高阳公主情迷茫> 高阳公主,痴情悲凉;婚恋经历,毁誉沧桑。美丽任性之公主,或曰骄奢淫逸,放荡不羁;或曰执著情爱,蔑视纲常;一代争讼纷纭之传奇女子,一曲哀怨凄婉之情感哀伤。> 高阳公主,帝王血统。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钟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高阳公主,无缘美梦。位尊高贵之窈窕少女,风流倜傥之翩翩郎君幻梦。郎才女貌之希冀,实乃人之渴望;然则绝望之抗争,却非比寻常。父皇降旨,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房遗爱乃纨裤子弟,不学无术。公主抗争:宁嫁田舍翁,不嫁宰相府。父皇不许公主无奈,新婚之夜,将驸马阻挡于洞房门外,语之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阳公主,爱河禅房。或许婚姻不如意之郁闷,或许郊外游猎之机缘,或许冥冥命运之安排,公主巧遇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之辩机和尚。辩机15岁出家,怀着高操之志节,专心佛学,以渊博学识,优雅流利之文采而知名。荒野草庵突现丽如牡丹之佳人,大胆热情之公主,使辩机落入情网,巫山云雨爱河鸿蒙。> 高阳公主,情爱忧伤。公主青春之恋情火炽烈,几番幽会辩机深感彷徨,事情败露学术抱负无成,美丽公主之热情,令其心醉难断衷肠。被选为《大唐西域记》之撰写人,使辩机摆脱烦恼。公主为情人之光荣使命,含泪应允暂不分心情郎,临别赠与玉枕,岂料或从天降。盗贼赃物源于僧房,和尚玉枕华贵闺香,「奸情」之凭证,令太宗怒发冲冠,判辩机腰斩极刑血染刑场。《瑜伽师地论》之五十一卷至八十卷译文成为辩机绝笔。公主揪发捶胸,咬破衣裳,饮食惧废,如疯若狂。公主之魂魄,已伴随辩机消逝远方。> 巫山云雨入禅房,藩篱情深卧鸳鸯。> 辩机腰斩刑场曰,长歌当哭美娇娘。> 第九位:宁国公主恨无奈> 宁国公主,富贵荣华;祸起萧墙,难以为家。骨肉相残之情感折磨,忠义颠倒之风云变换;颠沛流离之烽火烟尘,夫君罹难之无奈泪花。一代显赫之公主,父兄侄儿均为帝王,却难圆平安温馨之荣华。> 宁国公主,于归孔佳。明太祖朱元璋之女,父皇宠爱,精选驸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梅殷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善骑射,当世皆荣之。太祖临崩,尝有遗嘱,委托梅殷力扶幼主太祖崩,其长孙建文帝即位,遂召入朝,商决军事,委以大任。宁国公主贵为皇姑,夫君文韬武略,夫妻何等富贵荣华。> 宁国公主,无奈国家。其兄燕王举兵,夺侄天下。国乱家乱,一方为皇帝亲侄与夫君,一方为同胞兄长,刀兵相见,公主心乱如麻。建文帝命其夫将兵四十万,驻守淮上,防扼燕军;命公主致书燕王,责以君臣大义,燕王不答。燕王至淮北,贻公主书,命迁居太平门外,勿罹兵祸。公主亦不答。国乱讨贼,贼为兄长,骨肉相残;家乱争斗,血染山河,尸横遍野。公主惶惑,何以为国,何以为家?> 宁国公主,魂思驸马。燕王破南京,夺帝位,是为永乐帝。其时驸马梅殷,尚驻兵淮上。遂迫令宁国公主,啮指流血,作书招殷。殷得书恸哭,并问建文帝下落。来使答言出亡。殷喟然道:「君存与存,我且忍死少待。」乃偕来使还京,永乐帝闻殷至,下殿迎劳道:「驸马劳苦。」殷答道:「劳而无功,徒自汗颜。」 永乐帝默然,心中不乐。后称殷畜养亡命,与朋邪诅咒等情,别命锦衣卫执殷家人,充戍辽东。永乐三年,召殷入朝,暗命迎接殷驾,至笪桥将殷挤入水中溺死。公主闻噩耗,趋入殿中,牵衣大哭,美满姻缘,何为苍天所不容?> 寻常百姓粗茶淡,帝王富贵燃斗箕。> 公主深宫恨无奈,夜夜梦魂泪沾衣。> 第十位:金城公主多舛难> 金城公主,宗室名媛;金枝玉叶,远嫁吐蕃。生于帝王之家,命运坎坷多舛;历经坎坷之路,几遭情感折磨。背井离乡,饱经凄苦,一代公主富贵云烟迷幻,柔弱女子苦涩其心伤悲。> 金城公主,出身名门。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与睿宗之兄。《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金城公主,和亲波澜。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曰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赞,作一偏妃。> 金城公主,痛子哀伤。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赞后,引起没有生育之大妃子纳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时抢走婴儿,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儿子被别人据为己有,公主悲痛欲绝。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浩浩荡荡一篇公主赋,其中有多少的无奈,有多少的悲凉,人说最是无情帝王家,父母兄弟为权力血染宝座,而公主们为了国家的安宁,远嫁他方,从此曰曰夜夜遥望着远方的家国,如果两国交好那还好些,可是如果一旦两国交战,那么一面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父母,可是另一面确实自己的夫君还孩儿,这真是人间最大的悲哀。>相关参考
有清一朝,凌迟极刑经常使用,但以此刑处死的大清公主只有一位,那就是皇太极的同父异母姐姐莽古济,史称“哈达公主”。哈达公主为什么会被凌迟处死呢?当然与皇室争斗有关。当初努尔哈赤把皇位传给皇太极的时候,有
什么是历史中最残酷的刑罚呢?有的人觉得是五马分尸,让自己的身体顷刻间的分离;有的人觉得是活埋,让人窒息并绝望;还有的人可能觉得绞刑很恐怕,人在被吊死之后的面目狰狞,会让观看者晚上做噩梦的。不过,小编觉
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原来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迟本意为:“缓缓
曹氏,明世宗朱厚熜的宠妃,是福建三明知府曹察的女儿。据记载,曹氏名为曹洛莹,天生丽质,姿色妩媚。1536年,被封为端妃,生有两个女儿,即常安公主和安宁公主。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唯一敢在乾隆前“没大没小”的人,若不是他,和珅就被凌迟处死了
一七一九年的时候,刘墉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的曾祖父曾是顺治年间的进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亲在乾隆年间身居高位。刘墉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出生成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可以说,他从小就
对于率兵起义此种「”大逆不道”之事,封建王朝之处理方式很简单:主要作乱者都是凌迟处死(常说的「”割千刀”,很残忍),以杀鸡儆猴,震慑敢于反抗王朝统治之潜在势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对被俘虏或投降的太
我国历史上唯一当过婢女的公主,身份恢复后,将主人一家全部处死。虎落平阳被犬欺。虽然老虎也有被狗欺负过的情况,但这只是暂时的,等到老虎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领地,还是一方的霸主,所以这个事是谁也说不准的。今天
“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这是噶礼被康熙判以凌迟处死时做说过的一段话!那么噶礼到底是谁?噶礼是满洲正红旗一族,当年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噶礼也随军出征。在康熙未正式对噶礼动手的时候,其实是十分器重和
是如何将犯人处死的?> 凌迟--剐刑,俗称“千刀万剐”。是最残酷的酷刑之一。施刑者(刽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数百至数千块,用小刀逐块割下来。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则说明刽
处死犯人>古代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关于中最为残忍最为血腥的可以说非凌迟这个酷刑了,也叫剐刑。那么凌迟处死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把犯人千刀万剐,并且在实施刑法的过程中还能让犯人死去,凌迟处死是满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