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奕当政期间有哪些特殊嗜好?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咸丰皇帝奕当政期间有哪些特殊嗜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咸丰皇帝奕当政期间有哪些特殊嗜好?
在满清的历代皇帝中,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应该算是最为荒淫无耻的了。说他是“五毒俱全”,一点都不为过。相传咸丰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当时还是全贵妃)怀上他的时候,预产期在祥妃(皇五子奕p母)之后。由于皇长子奕纬早逝,谁先生下孩子,只要是男丁,就会是事实上的庶长子。这样,不仅儿子多了一份问鼎皇位的筹码,连母亲也可以在争宠大战中占得先机。所以,全贵妃威逼利诱某太医为她下药,使她终于比祥妃提前几天生下儿子,就是未来的咸丰帝。但由于非正常手段,咸丰帝事实上是个早产儿,这就导致他终身身体不好。
下面,咱们就看一下咸丰皇帝的几大爱好:第一,好色。第二,嗜酒。第三,吸食鸦片。咸丰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个真正拥有实权的皇帝。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国家发生了很多事情,他在政治上虽然说有一些作为,但是因为内心总想着逃避,使得清朝面临着灭亡的局面。对于这样的一个君王,后人该如何客观评价咸丰皇帝呢,咸丰皇帝是不是个昏君?
第一,好色。咸丰的好色是出了名的。他常年蜗居在圆明园,名义上是休养他那柔弱的身体,实际上,纯粹是为了方便于淫乱。因为紫禁城里的耳目众多,规矩也多,他有点放不开。在圆明园里,除了他的亲信之人外,就没有外人了,他玩起来更加肆意。咸丰玩腻了满族的女人,又开始打汉女的主意。可是,当年的孝庄太后曾经立下规矩,满族的皇帝不得宠幸汉女。咸丰完全没把祖训当回事儿,他不但宠幸汉女,而且还一下子就宠幸了四个,号称圆明园“四春”。为了支持柔弱的身体,咸丰大量地服食春药。可是如此一来,他的身体更加每况愈下。最后在御医的建议下,咸丰又改用喝鹿血的办法。为了喝鹿血,咸丰专门养了100多只鹿。
第二,嗜酒。咸丰非常热爱喝酒,说他是个酒鬼,一点也不为过。可是,咸丰的酒量不行,每喝必醉。醉了呢,还要发酒疯。每当此时,咸丰身边的太监、宫女就要倒大霉了,无端挨打挨骂,都是家常便饭。可是等咸丰酒醒,又会惭愧万分,于是对挨打挨骂的宫女太监大加赏赐。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不良风气:大家都希望能够挨咸丰的打骂,因为赏赐丰厚啊。咸丰的嗜酒,可能是出于对内忧外患的逃避。因为他实在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国家难题,于是只好没出息地用美酒麻醉自己,借此逃避了。
第三,吸食鸦片。清朝的有识之士,都知道鸦片对大清国民的危害。道光年间的一代名臣林则徐,还上演了虎门销烟的戏码。可是不争气的咸丰皇帝,居然带头吸食鸦片。有这样的废物皇帝,清朝能有好吗?最终,因为私生活的不节制,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老毛病终于又犯了。这次没有鹿血滋补,咸丰帝终于走向了死亡的边缘。十五日,咸丰帝病重,临死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八名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两天后,31岁的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一命呜呼。之后,便是慈禧这个老寡妇对于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实际统治。
咸丰帝是怎么死的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生平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奕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咸丰帝怎么死的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北京条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沉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不断传出他病危的消息,咳嗽带血益发严重,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终年31岁。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糜烂,不可收拾,他往往中夜彷徨,一筹莫展,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照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穷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欣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等八位大臣进寝室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咸丰死后的庙号为文宗显皇帝,史称咸丰皇帝。
相关参考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生平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
东汉末年,战乱纷纷。为争夺天下,期间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最终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瓜分天下,形成三国鼎立。当中以刘备最为名正言顺,此人乃是汉朝皇室后裔,中山靖王之后,有着刘氏的血统,所以最为世人推崇
在满清的皇帝中,咸丰帝奕大概算是无能的了。不仅无能,还悲催;不仅悲催,还荒淫。说他无能,是因为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没有做出半点政绩,真的是半点都没有;说他悲催,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外忧内患,连绵不休,外
在满清的皇帝中,咸丰帝奕詝大概算是无能的了。不仅无能,还悲催;不仅悲催,还荒淫。说他无能,是因为在他的皇帝生涯中,他没有做出半点政绩,真的是半点都没有;说他悲催,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外忧内患,连绵不休,
导读:恭王府西路的褒光室,最能体现奕D与其皇兄咸丰微妙的关系。匾额是咸丰帝临幸时御题的,暗含告诫:作为皇弟要韬光养晦。奕D特意撰写《葆光室铭》,以示虚心接受指教。道光帝晚年时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而伤脑筋
咸丰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可是,咸丰出生之时,却成了道光唯一的儿子。为何?因为道光的前三个儿子都死了。其中,第二子不出满月就夭折了,第三子也仅仅活了二十多天。那大阿哥呢?大阿哥本来活得很好,并成功活到了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
恭亲王奕䜣,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虽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却位极人臣。关于奕䜣为何与皇位擦身而过说法众多,此一说以为道光本意在择立奕䜣,后因其事外泄,始改立奕詝。另据《清官遗...
恭亲王奕䜣,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虽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却位极人臣。关于奕䜣为何与皇位擦身而过说法众多,此一说以为道光本意在择立奕䜣,后因其事外泄,始改立奕詝。另据《清官遗...
恭亲王奕䜣,人称“鬼子六”,道光皇帝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虽与天子之位擦肩而过,但却位极人臣。关于奕䜣为何与皇位擦身而过说法众多,此一说以为道光本意在择立奕䜣,后因其事外泄,始改立奕詝。另据《清官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