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初到上海时,曾被嘲笑成“叫花子”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初到上海时,曾被嘲笑成“叫花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李鸿章女儿20岁时的照片,孙女竟是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
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初到上海时,曾被嘲笑成“叫花子”
李鸿章初到上海,就像一条出水蛟龙,一时间弄得风生水起,在上海滩这块风水宝地写下了国人最早的创业神话。
当然,不论何种创业,都充满艰辛与坎坷,不屈与苦痛,李鸿章也不例外。
六千五百名淮军,雇佣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水上交通工具——七艘洋轮,兵分三次从安庆而下,以近乎大摇大摆的姿态,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越太平天国铁桶般严密的防区天京及苏皖一带,顺利抵达上海。朝野上下,对初出茅庐的李鸿章不禁刮目相看。对这一近乎冒险的行动,李鸿章在一封致友人信中写道:此行险阻艰危,当备尝之,成败利钝所弗计也。
上海各界盼援兵如久旱之盼云霓,而淮军杂乱的着装与简陋的装备令他们多少感到失望。特别是洋人,更是公开嘲笑不已,说李鸿章的淮军是叫花子兵。憋了九年闷气的李鸿章正想着如何扬眉吐气呢,不料以破釜沉舟的气概刚刚踏入上海,迎来的却是一股更加让人压抑的郁闷。他被逼到了墙角,除了拼命与成功,已是别无选择。
李鸿章在上海站稳脚跟,使得中外人士对他刮目相看的首战之功,便是虹桥大捷。
1862年 6月 17日,李秀成率太平军五六万人逼近上海,猛攻虹桥淮军兵营。到上海两个月了,淮军还没像模像样地打过一仗,不唯李鸿章,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气,攒着一股劲,总想寻个机会好好地打它一个漂亮仗。九年幕僚生涯,李鸿章经历的战阵可谓多矣,足以称得上一位沙场老将,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针对太平军远来奔袭、劳军疲乏的弱点,他决定抓住时机,趁其扎营未定之际主动迎敌。于是,李鸿章亲率各营淮军分成六队,在排炮的掩护下迅速出击。两军相接,很快便处于相互抗衡的胶着状态。太平军毕竟人多,超过淮军近十倍,时间一长,淮军力渐难支。而有过两次交锋失利,已对太平军怀有恐惧的数千洋兵,竟在洋泾浜作壁上观,迟迟不肯加入战阵。李鸿章见状,急得快要吐血了。成败胜负,在此一搏,只见他跃马冲出战阵,不作生还之想地向前冲去。淮军官兵见主帅如此不顾死活地拼命杀敌,全都以一当十,奋勇向前。两军相逢勇者胜,太平军遗下三千多具尸首,被迫后退,逃回泗泾。
此仗打出了威风,也打开了局面,李鸿章深感痛快,不由得大肆渲染道:鸿章以五千人击十万贼于虹桥,幸获大胜,松沪肃清。回首战事,自然也免不了几分后怕:幸而我军战胜,洋人悦服,若我军战败,无处立足矣!
强敌当前,尽管打了一场胜仗,李鸿章并未头脑发热虚骄狂躁。经过一番观察了解,觉得洋人当初的嘲笑并非没有道理。在上海这一中国开放最早,也是最为成功的对外通商口岸,李鸿章算是真正见识了洋人的能耐。高楼、电话、电报、报纸、自鸣钟、手表、西医等等诸多新鲜玩意、新生事物自不待言,以他尤为关注的军事来说,洋兵、洋枪、洋炮,的确令人敬畏不已。在致曾国藩的一封函札中,李鸿章写道:洋兵数千,枪炮并发,所当辄靡。其落地开花炸弹,真神技也。
认识到己方不足,李鸿章的态度,不像清廷妄自尊大的满族遗老遗少、士大夫中的顽固守旧派那样,妖魔化地予以拒斥,而是放下架子虚心求教、尽力改进。在与洋人的交往中,李鸿章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风格的行动准则:委曲周旋,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他在淮军中首先更新武器装备,将在安庆建军时的小枪队、抬枪队、刀矛队完全革掉,换成欧洲洋枪。仅此一项,就使得淮军的战斗力迅速上升,超过以前两倍以上。然后,他又在亲兵营中增设两百名炮兵,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炮兵部队,至苏常战事结束之时,淮军炮队已有六个营之多。
李鸿章此后大兴洋务实则从军务开始,先是从洋人手中批量购买枪炮,然后自己建厂生产所需弹药,制造各式武器。由军事而工商,由制器而萌生对西方其他事物的兴趣,然后全面学习借鉴,用以自强。如果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筚路蓝缕的最早开创者,那么李鸿章则是其坚定不移的贯彻者、继承者与集大成者。
虹桥之战关系上海安危,首战获胜,李鸿章信心倍增,乘机扩大战果,大举西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连克青浦、嘉定、常熟、太仓、昆山、江阴等城。
淮军兵锋所指,似乎无往而不胜。在一系列攻城略地的凯歌声中,李鸿章那与生俱来的痞子性格——无信无赖、痞劲痞味、痞腔痞调不禁暴露无遗,太仓城破,他下令围杀太平军一万多人 ;攻克昆山,擒杀淹死太平军约三万人,李鸿章竟将如此惨劫视为快事;特别是苏州杀降,更是将他推到了人性的审判台上。
太平军驻守苏州的纳王郜永宽主动请降,并在城北洋澄湖的一只船上议订降约。淮军将领程学启立誓,常胜军首领戈登担保,郜永宽等人承诺杀死慕王谭绍光后率众来降,若用后世的观点来看,也算得上是起义投诚了。有过如此一番仪式,双方自然要遵守契约。商场如战场,战场也如商场,尽管明争暗斗,但可资依循的总的规则还是有的,比如双方订约,就得恪尽信守之责,否则后患无穷。当郜永宽等人如期献上谭绍光首级开城投降后,李鸿章却以降众太多,如果不杀掉首脑,任其上下联络,必将防不胜防为由,将受降的太平军郜永宽等八王全部杀掉。在人权、公法大行其道的西方社会,人们往往将荣誉与信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当作证担保的戈登听说杀降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深感耻辱和极度伤心;接着是大为愤怒,情不能持 ;然后是发誓要为冤死者报仇,杀掉背信弃义的李鸿章、程学启,以及实际上他怀疑参与将诸王斩首和苏州屠杀的任何中国官员。戈登想用两艘轮船捕捉李鸿章没有成功,便写了一封西人所谓的哀的美敦书,也就是最后通牒,要求李鸿章辞职,交由清廷审判,否则,他将兴兵强制清廷将攻克之地归还太平天国。据传,戈登曾携一杆短铳,四处寻觅李鸿章,要与他来一场私人对决,就像西人解决争端的古老方式那样。鸿章避之,不敢归营。数日后,怒渐解,乃止。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人格缺陷早就洞若观火,时常或旁敲侧击,或直言指责 ;李鸿章也知己之短,总想改正,可就是改不了,稍不留神就露出狐狸尾巴,真可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
曾国藩长期教导李鸿章为人做事要讲诚信,李鸿章表面唯诺,可内心深处对这一被理学家视为精神动力的道德规范不以为然。做幕僚时想多睡一会儿懒觉,竟谎称头疼。刚到上海,曾国藩就写信要他恪守孔子的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敬者,慎也。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后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了结天津教案,曾国藩问他:你与洋人交涉,打配何主意呢?李鸿章道:门生也没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曾国藩捋着胡须沉思良久道:呵,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如何打法,你试打与我听听。李鸿章见势不妙,赶紧改口,称他是信口胡说,还望老师多多赐教。曾国藩送给他的法宝还是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不至过于吃亏。
李鸿章自称继承了老师衣钵,可实际上未能真正理解、吸取、传承曾国藩作为一位真正理学家的精髓,缺少一种内在的精神贯注与严格要求,无论对己对人,都显得相当实际而实惠。他好以利禄驱众,重用人才着重谋略干练,将文章道德放在其次 ;也曾露骨坦陈: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还对部下以实利相诱,只要事情办成,论功行赏,封官加爵,决不含糊。他紧紧抓住军权不放,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他对手下公然宣称:一切小错都不用过问,一切大错都由我李鸿章承担!此言一出,人人愿为他效命,但也因此而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士气,败坏风气,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混乱局面。这也是由他以降,袁世凯及其他北洋军阀不顾国家利益、人民死活,相互抢占地盘、争权夺利、你打我杀的内在根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人物 李鸿章女儿20岁时的照片,孙女竟是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他的一生让人褒贬不一,虽然他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也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但是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他被世人所诟病。>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经视他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更被德国的一位大臣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如此才学和能耐,万里挑一,他同样也把自己的眼界运用到挑女婿当中,让人很难参透,但不得不服。> >李鸿章有两个女儿,自己的儿子早年夭折,后过继了一个儿子,对于他的女儿们他百般疼爱,并加以培养。>尤其是小女儿李菊耦,又名李经,是李鸿章的妾侍赵小莲所生。>他从小把女儿们带在身边,教她们读书,摒弃古代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两个女儿都非常聪明,尤其是小女儿李菊耦,精通文墨,甚至经常会帮李宏章整理文件和材料。>过分的溺爱,让李鸿章挑起女婿来也非常苛刻。小女儿以及长相清秀,气质不俗,当时是京津一带有名的才女。> >李菊耦与母亲赵小莲的合照,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是能够看得出这个姑娘眉眼中透露着清秀与隽永。>母亲穿着一品夫人的朝服,女儿穿的是晚清女子的服装,相貌虽然不像电影明星一般惊艳,但是气质却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挑花了眼,所以小女儿在24岁的时候还没有出嫁,那当时来说,这算是老姑娘了。>但李鸿章根本不屑,他将这个掌上明珠精心培养,直到遇到了张佩纶。>张佩纶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刚开始只是一名家庭教师,但是他文采卓著,李鸿章毅然决然的准备把女儿嫁给他。>这个乘龙快婿,当时已经40岁,而李鸿章的小女儿才只有24岁,16岁的年龄差异及门不当户不对,让夫人赵小莲非常反对。>但是小女儿李菊耦却同意父亲的决定,并表示自己遵从父亲的决定,终身不悔。> >因为如此的悬殊,40岁的新郎和24岁的新娘,所以当时有人在李鸿章的府上贴对联,“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无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尽管嘲讽如潮,但李鸿章却丝毫不动摇自己的决定。>李菊耦在凭吊马尾之役的两首诗中写道,“论才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这两句诗被张佩纶读到,竟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他便是此女为自己的知音。>婚后二人生活的非常美满,并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叫做张志沂,女儿叫做张茂渊。>照片中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子,正是张茂渊。旁边的小男孩张志沂,真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父亲。>张茂渊也是满腹才情,她被侄女张爱玲经常写在自己的作品,就是书中经常提到的姑姑。> >张佩纶性格倔强,在56岁的时候去世,但李菊耦活到了民国1929年。>即使家道中落,但她依然修身养性,读书作画,养花喝咖啡,生活精致,也正是有这样的奶奶,还培养出了张爱玲这样优秀的孙女。>在上个世纪40年代,张爱玲是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她笔下生香,写尽了世间爱情。>作家陈克华曾说,“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更是堪称经典。“>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的一颗朱砂痣。”>如此深刻的语言也揭示了当时传统与现代交融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令人感叹。相关参考
丁汝昌,是清朝海军著名将领,为李鸿章创办中国水军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幼年生活贫困,少年的时候跟随潮流加入了太平军中。后来安庆大营被湘军围困,丁汝昌与其首领带领三百多人投降清军,调转矛头攻击太平军。在攻...
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几乎都有一技之长,宋江、吴用智商比较高(心机重),卢俊义武功无人能敌,公孙胜法术高强,而安道全则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如果没有一点看家本领的话,估计很难在梁山泊混下去。每一部作品中都会
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装。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演绎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属于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两个人都是以平定内乱的军功起家,一个创立了湘军,一个创立了淮军,都是汉族官僚在清朝的代表,在政治格局上都主张开眼看世界,两个人达到了在异族统治下汉族官僚所能达
1894年7月,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炮轰济远舰,重创广乙舰,击沉清政府租借的运兵船――英国商船高升号,打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第一枪。日本如此猖狂地重创清军之后,清政府和李鸿章居然作出了乐
文章转载自:「”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阳光洒在圩堡上,形成一个暖晕的侧光,远处的村庄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呈现一隅美好的乡村图景。摄影/王月敏2010年,安徽肥西县迈入「”全国百强县”「
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湘军是帮助了清政府,消灭了农民起义军,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湘军所发展的淮军人物李鸿章作为众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者,更是被认为是民族罪人。洋务运动也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湘军是帮助了清政府,消灭了农民起义军,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湘军所发展的淮军人物李鸿章作为众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者,更是被认为是民族罪人。洋务运动也没有改变中国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