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朝廷廉政,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Posted 朝廷

篇首语: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保证朝廷廉政,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保证朝廷廉政,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2、田文镜与雍正的关系 田文镜逼死魏东亭是怎么回事儿?

为保证朝廷廉政,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理财成效、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

由于康熙在位太久,雍正即皇帝位时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凭藉自身的丰富经历,雍正一登上皇位就具备了驾轻就熟,大展鸿图的能力。在不到13年的时间里,他以财政经济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二是摊丁入亩,地丁合一,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三是清理国家财政钱粮亏空,以铁的手腕把侵吞的库银收回来;四是建立会考府,审核钱粮奏销;五是开放洋禁,发展海外贸易;六是改土归流,进行民族区域的地方行政改革;七是废除贱籍、酷刑,实行社会改革;八是创立军机处,加快改革步伐。

雍正元年(1723年),他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因为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由于火耗无法统一确定征收额,州县地方官便通过超额征收,以补充地方政府办公经费的不足及官吏们的工资外收入。最多的州县在一两正税上附加五六钱火耗,百姓负担十分沉重。

明清时代正一品大员的年俸不过180两银子,七品知县仅仅45两。这点俸银,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打点上司,迎来送往和礼聘幕僚了。尽管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污额度超过60两银子的官员一律剥皮实草,仍然遏制不住当年如潮般的贪赃枉法。

雍正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既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又改变了明代以来中国官员名义收入低,灰色收入高的不正常状态,保证了朝廷廉政建设的有效推行。

雍正皇帝勤于政务,勇于改革,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了卓著成效,但由于他统治严酷,刻薄寡恩,清欠钱粮,地丁合一等经济政策又得罪了贵族和地主,也难免带来了历史上的一些争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田文镜与雍正的关系 田文镜逼死魏东亭是怎么回事儿?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圣祖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大清帝国的第五位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一举扭转了康熙末年的积弊,使得大清王朝焕发新风。

  雍正帝处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两者间,是康乾盛世的关键节点。可以这么说,康乾盛世虽然是以康熙帝和乾隆帝的年号命名,但雍正帝在其中所做的贡献绝对不少。他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田文镜是清朝大臣,为康熙年间监生,后任县丞、知府和知州。田文镜虽然最初是康熙朝大臣,但他真正受到重视是在雍正帝继位之后,“世宗即位后,深受宠待”。雍正最欣赏李卫、鄂尔泰、田文镜三人,曾语两江总督尹继善,说当学此三人。尹继善回答说:“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

  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雍正五年,任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任河南山东总督。雍正七年,加太子太保。雍正八年,兼北河总督。

  雍正帝和田文镜这一对君臣的关系,可以算的上是君臣关系良好的典范。田文镜是雍正帝手里的一把刀,是推行自己政策,清理弊端的尖锐武器。雍正帝则是田文镜最坚固的后盾,有雍正帝的支持,田文镜才能放手做事,有雍正帝的保护,田文镜才能在一片反对声中,安然无恙,安生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对君臣齐心协力,共同扭转康熙末年局势,革除朝政弊端。雍正初年,雍正整顿吏治,命田文镜追查亏空。田文镜对待亏欠银两的官员极为严苛,整个一个铁面阎王,一丝情谊不讲。将查明有亏空的官员集中后,便逐一审查,并派人前往官员所在地核实,在职官员无论是变卖家产还是如何,必须补齐亏空。不在职的官员,也派人追查到底。

  雍正帝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政策,田文镜都全部严格遵循,因此其治下吏治清明。对于这对君臣,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误区。许多人认为田文镜是雍正潜邸旧人,或者是雍邸庄头。这是错误的说法,田文镜是康熙朝监生,早年与雍正毫无干系。雍正在康熙三十八年受封为贝勒,始得有庄田,那个时候田文镜早已为官。

  雍正二年,调任沈廷正为河南开归道,在田文镜的奏折中说沈:“原系藩邸旧人”,“闻伊未到豫省,即次与汝作梗。试思朕岂有命一属员前来钤束上司,使挚肘于汝之理!伊若露有不肯尽心协助,实力承办,反倚势借端,妄做威福,卖汝以取媚他人情景,严加参劾,候朕重惩,决不姑宽贷也,汝接到此谕旨时,可与伊共观之”。这里既可以看出,雍正帝对田文镜的宠爱,同时也可以知道田文镜并不是雍正潜邸旧人。

  对于田文镜,还有一个错误的说法。很多人认为,田文镜逼死了魏东亭,过于苛责,需要承担一些罪责。甚至许多人,借此问罪田文镜。不过在此小编需要提一句,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魏东亭这个人,更不要说田文镜逼死了魏东亭有罪了。

  魏东亭是二月河所著小说《雍正大帝》中的原创人物,后来将这本小说翻拍成电视剧《雍正王朝》,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有讲述,田文镜奉命追债,从而逼得大官魏东亭自杀。因为电视剧的热播,许多人便以为魏东亭是真实的人物。实际上,魏东亭是创作的一个人物,其原型为康熙朝大臣曹寅。因为历来曹魏连读,因此将曹姓改为魏姓,曹寅字“棟亭”,因此名东亭。这个人物最主要想要表现的是康熙末年的朋党之争,并不是与田文镜的恩怨。

相关参考

一、难以养廉的“养廉银”

  即位后,虽然天下太平无事。但面对大小官吏贪赃枉法,吏治极端腐败,他却极为头疼。1723年,也就是雍正元年,山西巡抚诺岷向朝廷提出了“养廉银”制度,这一“高薪养廉”的制度立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和支持。

为防止官员贪腐,雍正发明了 ”养廉银”制度,成功遏制了贪污

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后,改革时弊,在内政治理方面颇有一番作为,例如他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为「”康乾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雍正元年,雍正创立了「”养廉银”制度,成功缓

创清代吏治最好局面

人们对高薪养廉这个说法很熟悉,养廉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创建自清朝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这项俸禄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腐败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清

养廉银制度,养廉银制度

养廉银制度?更多图片(1张)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

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及认识古代监察制度: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有一些变化。(1)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2)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进行监察,级别

雍正即位后用何措施肃清吏治

导读:雍正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意思是说得了这笔

从未杀过贪官,却打造了一个廉政时代,他是怎样做到的

作者:张嵚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桩经常闹得血雨腥风的大动作,就是反贪。放在明朝洪武皇帝或清朝雍正皇帝手里,这桩刮骨疗毒般的凶狠事,基本都是以大批昏官人头落地为收场。相关劲爆桥段,至今还惹来口水纷飞。就连

为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明朝是如何防止作弊的

自隋唐开始,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标准逐渐从推选、中正制到了科举制度,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在选拔人才的制度上的一大历史性创新,除了中国本土外,外国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直到现在,科举制度已经是全世界范

“忠清亮直”廉政一生

  “三代帝王师,寿阳相国名。官居正一品,亮节并高风。世人颂祁公,诗书媲人品。今日颂祁公,儒学倡国风。”这是寿阳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生为祁隽藻所作的诗词《祁公歌》中的一小节,整首诗歌概括和赞颂了祁隽藻的高

用最不人性的制度来保证人性的推广 太监政治

对于太监,大部分人都是带着蔑视的目光去看的,而且还有瞧不起的。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太监却是很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秦朝的灭亡就是和一个太监赵高有关的,可是后来的皇帝不仅没有汲取这个教训,反而对太监十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