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的打不过八国联军

Posted 光绪

篇首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真的打不过八国联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真的打不过八国联军

2、太平军消灭了多少清军,为何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却能打败太平天国

清朝真的打不过八国联军

庚子国难,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场浩劫,时至今日,我们有感于八国联军的无耻行径,看到有关庚子国难和辛丑条约的有关文字时,依然会感到愤慨。可让人感到吊诡的是,这场战争却是清王朝的咎由自取。

再回首战争之前发生的故事,笔者不禁唏嘘:自作孽,不可活!晚清政府早已穷途日暮,可即便列强咄咄逼人,政府内部的官员依然为着自己的权利而争个你死我活。

戊戌变法后的微妙形势

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清王朝的帝党与后党的政治较量算是告一段落了。慈禧太后用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政治经验和斗争手段,将初出茅庐的光绪小皇帝和不可一世的康有为赶出了政治的圈子。

但晚清政府的政治斗争却依然在继续。清朝一直是这样,任何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束也只是意味着下一场斗争的开始。笔者不禁想到小时候看电视剧《康熙王朝》时,孝庄太后对康熙的一些叮嘱:明君会利用党争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清末的统治者是慈禧,一个毫无治国之道却长于政治斗争的老太太。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她已经处于一种精神崩溃的边缘。

从她的墓地来看,无数的奇珍异宝,无尽的宝藏。人民因为繁重的税务,官员的搜刮,各种赔款的负担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时,这位老太后却费尽心思去命人装饰自己的坟墓。她想把这世间的宝藏通通随她一起走入幽冥。

笔者有时甚至在想:贪恋于权力的她甚至希望这个帝国与她一同埋葬。于是,在戊戌变法被老太后平息之后,后党中的汉党和满党又开始斗争了起来。所谓汉党,并不是汉人党派,而是主张想西方学习的开明派。而满党,也并不都是满人,而是盲目排斥一切西方事物的一股政治力量。清政府的权力中心,面临着重新洗牌,而这个出牌者,自然非老太后莫属。

双方斗争的关键,则是满党领袖端郡王载漪想通过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来成为清王朝的实际控制者。随着端郡王的儿子溥y被立为大阿哥(为光绪帝立储),载漪已经逐渐成为仅次于慈禧的帝国二号人物。

端王用四条谣言走进清朝权利中心

端郡王之所以能够走进帝国权利的中心地带,可以说算作是一种侥幸,也可以说是他的这种侥幸恰巧迎合了当时的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之后帝党的官员面临着清洗,随之引起的是帝国的权利真空。端王借此机会,附和慈禧太后打击帝党,趁机补空进入权力中心。所以他成功了,这算作是封建帝国专制的一个大的弊端。早在戊戌变法时期,端郡王就开始走自己的第一步了,那就是造谣。

这个谣言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那就是光绪帝要在秋天阅兵的时候杀掉慈禧。后来的事实证明了端郡王第一步成功了,光绪帝被囚禁了。紧接着,端郡王继续制造谣言,说光绪帝要借助外国人来杀掉慈禧太后。进一步打击光绪帝以及帝党残余势力,从而继续提高满党在朝中的影响力。

但是,慈禧太后虽然恨光绪,但就是不废光绪。这让端郡王感到头疼。于是,继续造谣,光绪皇帝被洋人毒死了。不是不废光绪吗,那我就给你制造麻烦,挑拨朝廷和外国公使的关系。但是,谣言毕竟是站不住脚的,外国公使顶着舆论的压力给光绪皇帝来了个健康检查,对外宣布光绪帝好着呢!身体棒棒哒。

但这次的谣言的确让朝中大臣嗅到了气味,为了迁就端郡王,荣禄建议慈禧立端郡王的儿子为大阿哥。可端郡王依旧感到不满,我要的是皇帝,不是什么大阿哥!

继续谣言,最后的谣言出炉了,光绪帝要禅让了。这谣言一出又是人心惶惶。于是,朝廷中汉党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和外国公使公开警告端郡王,别玩火,会自焚的!就这样,汉党和洋人的出现使得端郡王的阴谋没有得逞。端郡王自此与洋人和汉党结下了梁子。顺便说一句,端郡王的阴谋也引起了慈禧的不满。慈禧也不希望端郡王做大而威胁自己的权利。

太平军消灭了多少清军,为何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却能打败太平天国

为何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却能打败太平天国?

一、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的主要原因:

1、清朝末年,清廷已经内忧外患半个世纪了,朝政瘫痪,腐败透顶,名存实亡。因为十年后,革命党人攻占了一个小小的武昌城,清廷就土崩瓦解。

2、清军军心散涣,军政腐败,而且清军已经是替洋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3、清廷统治者认贼作父,甘愿做洋人的奴隶,做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即使抵抗八国联军,也是向洋人表示抗议,给老百姓装装样子,朝廷还在。

4、清廷和洋人打仗,从未胜利过,这使统治者怕洋人,清军怕洋人军队,一触即散。

二、清军能消灭太平军的原因:

1、曾国藩等汉族官僚懂得笼络人心,会治军用军。在消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受儒家奴化教育的影响,远离太平天国的老百姓视清廷为正统,拥护清军。

3、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天国统治者离心离德,鼠目寸光,安享于以前残留的胜利成果,内政腐败,不得人心。领导人争权夺利搞内讧,削弱了自己实力。给了清廷可乘之机。

4、太平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太平军进入天京(今南京)后,就广为宣扬两句话:“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其实当时根本没有一国来朝,而大兴土木却是从大军进城第二个月就开始了。自洪秀全以下,各个封王纷纷大造宫殿,一个赛一个奢侈。

扩展资料:

慈禧指挥无方,董福祥拼死力敌

由于慈禧毫无军事经验,她的军事调动十分混乱。最倒霉的就是董福祥的部队了。

董福祥,汉族,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时,率众抗清,活动于陇东、陕北,声势颇大,后降清。1895年,董福祥率部至甘肃镇压回民起义,后升任甘肃提督。1897年,他奉调防卫京师,所部编为荣禄所辖武卫后军。

联军进抵午门,慈禧仓皇西逃,8月15日晨,美军占领正阳门。从高大的正阳门进去,美军看见了一道红墙横在面前,这就是皇城。他们没有受到清军的阻击,但皇城城墙的高度似乎没有攀爬的可能。

攻击进入皇城的第一道大门“大清门”时,美军把希望寄托在炮兵身上,在美军炮兵连连长瑞利的指挥下,上尉苏莫莱像在靶场训练新兵一样,在大清门的门闩位置划出了一个白色圆圈,命令炮兵朝圆圈开炮。两次齐射,大清门门闩被炸烂,美军蜂拥而入。

接下来是天安门,这是第二道大门。在此,美军遭到了清军抵抗,天安门城楼上的密集的射击,使数名美军官兵倒地,包括冲在最前面的瑞利上尉。清军的抵抗持续了半个小时,在美军向天安门门闩和城楼上密集炮轰时,没有一个清军放弃阵地。

直到前来增援的英军从云梯爬到天安门城墙上面,他们发现守卫天安门城楼的清军官兵已经全部阵亡。美军步兵从炸开的天安门城门中间冲了进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太平天国灭亡的真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始末

太平军多少人?清军多少人?

太平天国最多的时候号称有“百万之众”,但实际上用于作战的兵力顶多(巅峰期)也就在60万左右。而当时清朝在全国的总兵力大概在200多万,遇到战时能动员到450万人(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地方上的团练武装,诸如湘军、淮军等)。兵力上的劣势,加上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战斗力水平的严重下滑,这些都是构成太平天国起义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1864年清军和太平军在天京之战中各损失多少人

翻阅史籍

没有详细数字记载 只能估算一下: 兵 将 清朝 太平天国 双方兵力 21万 数十万 伤亡兵力 数万 全军覆没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命令围攻部队100个营全部进入战斗状态,令朱式云起草了一份命令,告诫各部,并悬赏募集敢死队,在城墙倾塌时率先入城。 中午,曾国荃下令引爆地道里的炸药,将城墙炸崩二十多丈,砖石如雨一般落下。李臣典身带重伤,与诸将率部争先登城。 入夜,太平军纵火焚烧天王府,突围而出。留在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大部分自焚,或者投入池水和井水。 太平军纵火焚烧城内的王府,为了“不留半块烂布给清妖享用”。 曾国荃传令关闭城门,不许太平军出逃,同时扑救天王府的大火。火灭之后,找到两方玉玺和太平天国金印一方。金陵一役,杀死太平军十多万名。

太平天国失败后被清军杀了多少人

  在这场大悲剧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个谜。

  1883年,一个美国传教士称:太平天国战争造成中国人口的损失为5000万。而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则估计太平天国战争导致的人口死亡数为2000万。这是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所作的估算,没有多少事实依据。中国当代人口史学者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重新估算,形成了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根据太平天国前后《户部清册》所载的户口数,认为从1851年到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损失数量达1.6亿;   第二种意见则将战前的人口数据与1911年宣统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太平天国战争仅给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五省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就至少达到5400万,如果再考虑到其它战场湖南、广西、福建、四川等省的人口损失,那么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损失至少在1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7000万。

太平天国与清军力量对比?在线等。

整体上说,太平天国的实力落后于清军。

从人数上来说,太平天国人数少于清军,太平天国鼎盛时期人数五十多万,而清军有二百多万人,战时甚至能动员到四百多万人。

而从装备上来看,太平天国鼎盛时期的装备绝对比清军先进。在初期,太平军使用的是简易的刀枪;而在鼎盛时期,太平军使用的是洋人提供的洋枪和洋炮。

在太平天国初期,由于军队刚刚建成,制度也不完善,又加上武器装备也都是最简易的刀枪棍棒,所以,太平天国初期的力量非常薄弱。而慢慢发展到后期,制度装备完善了,又加上洋人的支持,所以军事实力迅速提升,一度打得清军节节败退。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的军事:

太平天国的军队号称太平军,是洪秀全在1850年7月建立的。

太平军按《太平军目》规定,在正副军师的统率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将领。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其中伍长统辖4人、军帅管13155人。

太平军纪律森严,按《定营条例》及《行营规矩》规定,必须遵守命令、爱护武器、保护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金银物资等;作战号令按《行军总要》部署。前期执行甚严,后期日渐松弛。

太平天国在从广西转战到南京期间曾在军中推行男女隔离的制度,并将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两年,其后全面废止。但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天国占领区,仅于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间在武汉短暂推行过,其他地区并未将此制度推行民间。

太平天国失败后,一支太平军的余部远渡南美洲,还参加了南美太平洋战争。这支太平军队原先在中国早已身经百战,战法诡谲多变,搏杀凶悍凌厉。

太平军打得过清军吗?

LZ您好

打不过,或者势均力敌。 正是因为没法消灭,所以曾国藩的湘军(地主阶级士族武装,俗称“团练”)等才会冒出来,成为围剿太平军的主力。而之后消灭太平天国还借助了洋人的力量(毕竟西方帝国需要满清对抗日益崛起的沙俄【这个任务之后丢给了日本是别的故事了】,甚至控制清廷海关为己攫取更多利益,太平天国的存在不符合其利益。) 这里请特别注意:湘军,淮军等并非清军编制!事后这些地方军队很快解散了! 不过太平军曾经组织过北伐,但因为糟糕的战术配合导致孤军深入,被围歼在天津,这代表守卫京都的清军还是有一点实力的。(不过彼时除开太平军,还有小刀会,捻军等在全国此起彼伏,清廷是没办法全心插手太平军的。) 还有,太平天国战斗力下降乃至失败应找内因。这里就不探讨了。

很多太平军开始向清军倒戈,而他们的最终下场如何

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有力的打击了没落的清王朝。在经过天京事变后,很多太平军开始向清军倒戈,而他们的最终下场如何

韦俊,太平军北王韦昌辉弟弟,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就跟随哥哥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后因哥哥被杀,反叛投清,被封为参将;参加了清军围困安庆、天京等战役。太平天国失败后,其没有被清廷杀掉,可以说是安享晚年。不过其讨好太平乡村民被拒,为村民所不容,被唾骂他为“反骨韦十二”。最后客死他乡,未能落叶归根。

程学启,安徽桐城人,为太平军佐将。其加入太平军后,因作战勇猛,得到陈玉成赏识。在与叶芸来守安庆时,程学启暗中与清军勾结,结果东窗事发,率千余人投靠曾国藩。在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屡建战功,被升为参将。不久改换到李鸿章门下,在上海时多次击败太平军的进攻,升为总兵。在太平军谭绍光部围淮军水陆各营于四江口时,程学启带伤督战,击败谭军,得到提督衔,授江西赣镇总兵。不久因战功被赏正一品官衔,赏穿黄马褂。 最后在清军进攻嘉兴时战死,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忠烈”。

李昭寿,河南固始陈淋子人。在太平天国和清廷两边,都是声名狼藉。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李昭寿为了浑水摸鱼,参加了捻军起义。其率领的七千人队伍被清军六百人打的大败,于是降了清军。由于其经常纵兵抢掠,清廷准备秘密将其处死,结果被他得知后,将这些官员全部杀死投了太平军。

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军元气打伤,这时李昭寿自告奋勇招来了捻军数万人,但并没有得到重用,而自己部下反而加官进爵,在1859年率所部四万人再次降清,并献上了重镇滁州。清廷大喜过望,加封他为钦差大臣江南提督,并赐名“李世忠”。而李昭寿将自己的捻军兄弟们基本上全部招了过来。

后来李昭寿为了表功大肆出卖旧友,1860年,薛之元所部哗变,但迅速被清军击溃,薛走投无路之下,冒死躲藏在李昭寿家中,哪知李昭寿闻讯后,杀尽薛之元全家,割下头颅表功。1866年,李昭寿的旧日战友捻军首领李蕴泰兵败投奔他,结果被他绑缚清军斩杀。1871年,捻军首领张特榺、任汶和张昆投奔李昭寿,也被他绑送清军杀害。后来太平军覆灭,李昭寿没有了利用价值,被斩首了。

马融和,广西人,太平天国中后期西征兵团名将。马融和属英王陈玉成部,作战有勇有谋,被陈玉成所倚重。后与英王有隙,得到英王允许后率兵北征。天京被围后,率兵救援,清军得知后派大兵围堵。得知天京陷落后,全军斗志全无,逐率所部七万人降清。后率兵大败太平军祜王、扶王;用计杀死杨辅清,被清廷嘉奖,但因为是降将得不到重用。

丁汝昌,为程学启部下,后虽程学启降清,从此跟随程学启南征北战。因作战英勇被升任营官。后被裁撤归田。在家数年后,时常想到李鸿章身居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于是前往天津投靠。李鸿章也素知丁汝昌“才略武勇”,便将其留在身边创建海军。

1882年朝鲜兵变,日本政府借机出兵朝鲜,清政府派丁汝昌率舰队开赴朝鲜。为避免事态扩大,丁汝昌抢先一步登录朝鲜,率2000人设计擒获李昰应,使得日本计划落空。

1893年日本海军突然向北洋舰队发动袭击,黄海海战开始,经过激战,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1894年日军在陆上取得重大胜利后,包围了北洋舰队,对丁汝昌劝降,丁汝昌不为所动,决心死战到底,当日,对家人说:“吾身已许国”,并将劝降书上交李鸿章,以明心迹。1895年日军进攻威海南帮炮台的制高点摩天岭,丁汝昌率舰队从海上用火力支援炮台守军,发射排炮,击毙日军旅团长大寺安纯(为甲午战争中日军阵亡的最高将领)。不久威海陆路南北帮炮台相继失守,刘公岛遭海陆合围,成

为孤岛。凌晨,丁汝昌组织的敢死队分为两路,较多的一路负责佯攻,另一路则负责将28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炸毁,完成任务后,敢死队全部牺牲。此后,日本海陆两军配合,并利用剩下的陆路炮台,连日攻击北洋舰队,均被击退。在日军的连续进攻下,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在日军的投降书面前,丁汝昌毅然回绝,随后,服鸦片自杀,以谢国人。

太平天国(26)联军(27)

相关参考

李自成的大顺朝,为何打不过清朝与明朝联军

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建立大顺朝,并率军攻陷明朝首都。但镇守山海关的明军与清军联手,又将李自成赶出了紫禁城。许多人认为是陈圆圆这个女人,让李自成当了短命皇帝(因为李自成的手下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

太平军消灭了多少清军,为何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却能打败太平天国

为何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却能打败太平天国?一、清军打不过八国联军的主要原因:1、清朝末年,清廷已经内忧外患半个世纪了,朝政瘫痪,腐败透顶,名存实亡。因为十年后,革命党人攻占了一个小小的武昌城,清廷就土

11万清军为何打不过2万八国联军,和武器差距真没多大关系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对当时的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短

张飞真的打不过醉酒的许褚

演义中,张飞和许褚留给读者的感觉是天不怕,地不怕,和天王老子也敢斗一斗。他俩都是超一流猛将,三国时期的「”万人敌”,一般担当先锋及断后职责。演义第七十二回,曹操中了埋伏败退阳平关,他探听到燕人张飞分兵

张飞真的打不过醉酒的许褚

演义中,张飞和许褚留给读者的感觉是天不怕,地不怕,和天王老子也敢斗一斗。他俩都是超一流猛将,三国时期的「”万人敌”,一般担当先锋及断后职责。演义第七十二回,曹操中了埋伏败退阳平关,他探听到燕人张飞分兵

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为什么打不过董卓?难道真的是实力不行?

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为什么打不过董卓?难道真的是实力不行?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汉末,宦官专政,外戚专权,二者的权益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矛盾,袁绍提议何进祛除宦官,何进就遵从了袁绍的提议,征

关羽大战徐晃八十合,关羽真的打不过徐晃吗

一同乡、师生,这样的关系不可谓不亲密。如果20年后,两人相遇会发生什么事情?河南常尧暴打老师张清林,已经在网上非常红火了。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同乡、好友、师生,这样的关系是不是更亲密?如果19

不少人说,现在的越南连二战时的德国都打不过,真的吗

对于二战时德军的实力和作战能力,网络上有很多的赞赏者。这种赞赏能到什么程度呢,不少人,包括一些水平还不错的军事关注者,会认为,即使是现在的越南军队,也打不过当时的德军。他们的证据基本上是当时的德军装备

联金灭辽时,宋军打不过辽国残兵,真的只是战斗力问题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在北宋一百多年"积贫积弱"历史上,要论输得最现眼的一仗,当属"联金灭辽"。面对辽金战争形势一边倒,昔日雄踞东北亚的辽国一败涂地,燕王耶律淳割据燕云"火线称帝"的大好形势。乐坏了的宋徽

清朝灭亡因太放水

在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北京城被攻下后,八国联军直接打进紫禁城中,还在皇帝的龙椅上拍照,无意间他们发现了清朝武器库,但这里面的武器,却一下子让八国联军当场愣住了。当初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