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从哥俩好变仇敌

Posted 臣子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何从哥俩好变仇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为何从哥俩好变仇敌

2、晚清光绪皇帝为何接见仇敌伊藤博文?

为何从哥俩好变仇敌

在雍正初年的时候,年羹尧起到了两个巨大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替代了当时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允_的位置。四爷对十四爷当然不放心了,十四爷那么年轻,又手握军权,跟自己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还是让大舅哥年羹尧去当抚远大将军比较好。第二个作用就是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爆发了罗卜藏丹津的大叛乱。年羹尧守土有责,当然要去平叛,然后一战功成,所以雍正对他极其欣赏。

雍正是一个非常懂得帝王术的人,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又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他极尽笼络。但他的手段也很寻常,首先是加官晋爵,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这在汉人当中非常罕见。另外就是给予各种各样的信任,比如说陕西乃至整个西北所有的军政大权全部下放给年羹尧。年羹尧想要提拔谁,只要写一张二指宽的条子上奏,雍正一定会批准。还有就是各种给钱赏赐,当时雍正抄了苏州织造李煦的家后,就把李煦所有的家产都赏给了年羹尧,而且李煦家的奴仆也让年羹尧随便挑。雍正还用快马加鞭的方式把广东进贡的荔枝赐给年羹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不过,这个荔枝不是送给杨贵妃的,而是送给年羹尧的。

此外,若是年羹尧得了什么病,或者是他的家人得了什么病,雍正皇帝更是老泪纵横,会给予各种关怀、各种抚慰。在他们君臣相交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地闻出了一种不一样的气味,恍惚有一种好基友的感觉。有一次雍正皇帝给年羹尧的朱批御旨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最近朕心里烦得很,京城老不下雨,山东又闹蝗灾,听说你们陕西那儿下雨,不知道麦子淹了没有?我说这些不为什么,就是心里有点儿烦,我想跟你说说,你那里有什么事?请注意,后面还有几个词,叫随便徐徐奏来,就是你随便写,慢慢奏,咱俩就是聊聊天、发发微信而已。我们琢磨琢磨这话,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君臣交流了,而是一种哥们儿间的互诉烦闷。

但是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年羹尧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大拐点,从此就是一路跌停。雍正三年(1725年)的二月,发生了一件小事。年羹尧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里面用到了一个词,叫朝乾夕惕。但是年羹尧给写反了,写成了夕惕朝乾。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皇上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劳苦功高。雍正皇帝突然抓住这四个字做文章,勃然大怒,说你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不就是说我不是朝乾夕惕吗?既然你不把朝乾夕惕许之给朕,你所谓的军功,许与不许,那就在未定之间了。从此之后,雍正皇帝就开始对年羹尧展开了一种猫捉老鼠式的玩弄,开始了对他的折磨。

第一步,雍正放出各种风声,到处跟人说,自己觉得年羹尧最近好像凭着劳苦功高,有点儿志得意满;或者说年羹尧最近精神、身体状态有点儿不好,总而言之,他有点儿不对劲,你觉得是不是这样?雍正甚至用密令的方式问一些臣子,年羹尧到底是个什么人?他的品德到底好不好?当不当得起一个纯字?你秘密地跟我说说。当时大臣最讲究的就是做一个纯臣。那大臣又不傻,皇上原来跟年羹尧关系那么好,现在突然没头没脑问出这么一句话,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雍正就通过扔石子、放风声等手段来挑拨离间,包括挑拨离间年羹尧手下的那些大将,甚至挑拨到当时的凉州总兵。雍正给他下诏旨说,年羹尧平时说了你好多坏话,你可要谨慎着点儿,不要让他抓住把柄,那样可就不好了。皇上一说这话,底下的人马上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等这一番功课做完之后,他马上就把矛头对准了年羹尧。从朝乾夕惕事件过后,他隔三岔五就要下一道朱批御旨对年羹尧大肆咒骂。年羹尧就拼命地自辩,我认错了,我知错了。到后来,雍正皇帝还有更绝的。雍正说,民间最近有一个传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三江口就是浙江那一带。你不是要当天子,你不是要造反吗?我就把你调到杭州去当将军,你造反给我看。他把年羹尧从西北的一个大将军,贬到了杭州当将军。后来又是一贬到底,让他以一个章京的身份在那儿投闲置散。最后是一系列的政治发动,雍正让周边的人去揭发年羹尧的罪状,都说他应该千刀万剐。最后皇帝一纸下令,说算了,我也不明正典刑了,你自裁吧。

年羹尧最后自裁的时候,其实还抱有一丝幻想,因为去给他下令让他自裁的人叫蔡E,这个人是当年年羹尧推举给雍正皇帝的。雍正皇帝太坏了,故意让年羹尧推举的人看着年羹尧死。但年羹尧可不这么想,他觉得让蔡E来执行,他没准儿还有缓和的余地。虽然拖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自裁了。雍正给年羹尧下的最后一份诏旨是告诉他: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就是说,你年羹尧自尽之后,如果稍有怨念,天地神佛都不会饶你,度千万劫你都不会超生。雍正一生信佛,他怕年羹尧死了之后对他还有什么怨念,就警告他,如果你死了之后对我有怨念,你就不得超生。

雍正和很多臣子之间的关系,都和他跟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一样,有善始,但是没有善终,而且关系演化的过程通常都是一个模式,都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雍正皇帝主动地扑上前去,没有底线、毫无保留、掏心掏肺、轰轰烈烈地去亲近。紧接着就是第二个阶段,既然我亲近你,那所有我亲近的人都必须像我一样去亲近你,你们必须能够大被同眠、不分彼此。第三阶段是转折点。雍正的性格是,咱们兄弟一起喝酒,我先干为敬,然后看你怎么喝,要是你只是意思意思,对不起,我就跟你翻脸。还有第四个更可怕的阶段:一旦翻脸,绝对不念旧情,我把你往死里整。这就是雍正人际关系处理策略。这其实是一种失去边界的人际关系。

晚清光绪皇帝为何接见仇敌伊藤博文?

中国晚清光绪皇帝有心变法革命,只可惜他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光绪皇帝在变法中,可谓倾其所有,他连死敌伊藤博文都接见了,为了变革也算是拼尽全力了。

伊藤博文,曾四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与李鸿章签订清日马关条约。在李鸿章被日本刺客枪击脸部之前,对于减少赔款等要求,几乎是寸步不让。李鸿章口里不说,心中是恨之入骨,骂他欺人太甚。

此时是1895年4月。那时的他,应该不会想到,14年之后,自己会在中国的哈尔滨将与俄罗斯财政大臣会面时,被韩国的反日义士安重根刺杀,身中三枪而死。

这是他第二次到中国。第一次,是在1898年9月。当时维新变法如火如荼,如日中天。却也应了爬得越高摔得越惨那句话。锋芒毕露的维新派们,最终不敌慈禧太后的翻云覆雨。光绪皇帝被囚禁在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而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斩菜市口。

颇让我想不通的是,伊藤博文给中国那么大的伤害,他来中国游历,民众应该一路随行,朝他扔牛粪才对啊!但这情况,似乎并未发生。很大可能,在于普通民众,压根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不晓得他是谁呢!他们只知道李鸿章,是个大坏蛋。连英明神武的皇上太后,都顺应民心把这个坏家伙打发出了朝廷啊!

民众的态度就放一边,光绪皇帝,应该与伊藤博文不共戴天吧?

然,事实却是,光绪皇帝接见了他。

才过去三年啊!钱还没赔完啊!伤疤没好就忘了咬自己的狗,光绪这是乍么回事啊?脑子坏了吗?

实际上,他脑子没坏,他清醒得很。

他之所以愿意召见伊藤博文,是康有为等维新派从中引的线。他们希望借伊藤博文在日本维新的经验,聘请当时已无官职的他作顾问,帮助清朝变法。而伊藤博文,显然也有此意愿。

只不过,当时已是戊戌政变前一日。慈禧太后,正坐在席子后面,监视着光绪与伊藤的谈话呢!最终,这次会见,成了礼节性的。

然,这无疑说明,光绪,为了清朝能够起死回生,真是“饥不择食”、忍辱负重,哪怕,是最恨的人,只要他有利于自己的事业,也愿意屈尊啊!

由是看来,他的格局还是很大的。

相关参考

名将夏侯霸为何会选择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名将夏侯霸为何会选择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名将夏侯霸为何会选择归顺杀父仇敌蜀汉?

夏侯渊是曹魏名将,可是在定军山之战,中了法正的计谋,被黄忠杀死。多年之后,他的儿子夏侯霸也成长起来,成为对抗蜀国的一员悍将。可是在夏侯霸晚年,却离开祖国曹魏,主动投降了有着杀父之仇的敌国蜀汉,这是怎么...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这哥俩压根没见过面

气周瑜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年轻气盛的周瑜被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气的吐血,最后在“既生瑜何生亮”的一声长叹之后英年早逝。真相果真如此吗?网络配图《三国志》说,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1978年,越南为何突然跟我国翻脸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国家的关系来说,其实很多时候那是非常不稳定的。而且甚至那是随时变化的,敌对国家可以成为兄弟,如伊朗和伊拉克,而同时,友好国家也会突然翻脸成为仇敌。最典型就是我国和越南,此前一直是友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掉自己的哥哥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他们哥俩开始时感情不错,明英宗很是呵护这个弟弟。在他御驾亲征时,还将看护国家的大任交与他。由此可见,英宗还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弟弟的。英宗御驾亲征之后遭遇了一场兵变,被瓦

三国时代的三大同僚仇敌是如何了结恩怨的

一般说来,一个集团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后,这种共命运的情况就更加明显。但是,在一个集团内部,由于局部利益的冲突,同僚之间的关系也会势同水火,彼此视对方为仇敌。且看三国三大同僚仇敌以及

生死兄弟变仇敌,千年前的这段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老人们常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刘、关、张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为匡扶汉室,三人起于微末,相互扶持,筚路蓝缕,终建后汉政权。他们的兄弟之情令人动容,流传千古。在秦朝末年,有两个人曾经

诸葛亮北伐,却悄悄留下1万精兵防备一仇敌,蜀汉灭亡都不准回防

常言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而三国时期的蜀国和吴国正是这一名言的最佳诠释。赤壁之战时,孙权和刘备为了抵御北方曹操的进攻,建立了「”孙刘联盟”。曹操败退后,

鲁国伐邾招来吴军,同仇敌忾令夫差心惧,教化之功应归于此人

在季孙斯执政期间,季孙氏家臣阳虎作乱,差点就窃取了「”三桓”家族的大政。更令季孙氏丢脸的是,阳虎后来成为晋国赵氏的得力干将,还公开对外宣称:「”主君贤明,就忠心侍奉他;主君不肖,就以奸伪去试探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