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的黄海海战意义是什么

Posted 海战

篇首语: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晚期的黄海海战意义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清朝晚期的黄海海战意义是什么

2、历史人物 方伯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黄海海战中是逃跑还是诈降

清朝晚期的黄海海战意义是什么

黄海海战意义

黄海海战是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前端的一次惨烈的海上大战,黄海海战意义非常重要,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端,也是北洋舰队全面覆灭的基础。

黄海海战部分人员图片

黄海海战也标志着当时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曾经不可一世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没有一艘主力战舰被留下来,所以黄海海战标志着洋务运动造坚船利炮运动的失败,这场战争之后光绪帝非常恼怒,因此下令停止了洋务运动。

其实黄海海战意义不应该只停留在其消极方面,黄海海战中涌现了一大批以邓世昌为首的战斗英雄,也确实鼓舞了一大批海军军官,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比日本大,但是北洋舰队也不是完败,日本也不是完胜,特别是日本舰队遭到定远号和镇远号的双重打击,已经元气大伤,在黄海海战之后,日本也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攻击战争。所以黄海海战一定程度上也抵挡了日本人的炮火进攻。

其实关于黄海海战意义这个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有很多个答案,黄海海战不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端,也标志着大清朝和日本人之间战斗的正式打响,为后来大清朝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黄海海战时北洋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为运送陆军的船队护航,北洋舰队在海上耽搁了5个小时,却无意中拖延了日本人的主力,使得大清朝的陆军能够安全抵达,完成了护航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北洋舰队虽然全军覆灭,但是也是有功于朝廷的。

黄海海战的影响

黄海海战是发生在清朝末期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战斗,黄海海战的影响后来被历史学家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黄海海战不仅标志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更是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彻底失败。

黄海海战图片

当时光绪皇帝在黄海海战上非常震怒,他认为洋务运动并没有太多成效,反而使得中国的海军中坚实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所以下令解散了洋务派使得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黄海海战的影响还包括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是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最深的一个屈辱条约,这个条约直接导致了日本的中兴,满足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使得他们看出中国统治集团的软弱无能而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不仅把台湾赔给日本人,还付出了大量白银作为代价求和,后来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是陷害中国最深的一个条约,如果没有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很可能不会被日本牵制。

黄海海战的影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表现在朝廷大权旁落,当时黄海海战发生之前朝廷的权力是掌握在光绪皇帝和洋务派手中的,洋务派和光绪皇帝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可惜后来黄海海战让洋务派大受打击,光绪皇帝也失去了威信,朝廷的统治权落在了满族贵族手中,这些满族贵族不懂国家大事,一心只知道求和妥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其实除了这3个大方面,黄海海战的影响还有很多,例如兴起了国内一些爱国运动,也激发了一大批爱国分子向外国人学习先进技术的热情,其实黄海海战之后,日本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对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军事进攻,给中国带来了近30年的和平。

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

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都是大清朝统治末期跟外国列强进行英勇斗争的战争,三元里抗英发生在1890年,当时广东有英国人出没,英国的士兵不遵循中国的规矩,反而破坏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擅自把中国人供奉的土地公庙给打破了,愤怒的广东群众开始对英国士兵进行追击,英国士兵被中国民众包围了起来,最后这事经过大使馆沟通中国才交出英国士兵。

黄海海战图片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跟外国人进行激烈冲突的案件,也是中国普通下层民众奋起抗争的一个典型案例,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7月15日,是中国的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第一次交锋,黄海海战中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以邓世昌为首的战斗英雄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两个事例都表明了在大清朝统治末期人民反对列强统治的决心和勇气,也鼓舞了一大批民众,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其实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两者之间为因果关系,三元里抗英使得清朝统治人民者看到了外国列强蠢蠢欲动的野心,也看到了大清朝朝不保夕危的危险局势。

于是开始着手打造洋务运动,光绪皇帝对洋务运动寄予了厚望,然而洋务运动正是促使北洋海军建成的一次重要事件,正是洋务大臣坚决支持北洋海军才能够顺利出师,黄海海战才能正式打响。

黄海海战邓世昌

黄海海战邓世昌是在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战争英雄,邓世昌家里三代为官,是清末海军杰出的爱国将领和一位永远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在1894年9月15日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雕像

当时日本的联合舰队一起向邓世昌所在的定远舰开炮,定远舰由于装备老化不能抵抗敌方强大的火力,邓世昌不但不后退,反而激发了爱国勇气,命令全舰官兵勇往直前,把生死抛在脑后,直直冲向日本的联合舰队,最后致远号上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没有一人生还,邓世昌作为长官也被清政府追封,现在邓世昌有多处纪念馆供后人凭吊。

邓世昌年仅25岁的时候就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后来被李鸿章看中进入了北洋水师,担当一个重要职务,在整个黄海海战战争过程中邓世昌是最早牺牲的一批海军军官,也是死得最壮烈的一个海军军官,邓世昌在此前曾经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本相遇到危险的话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其实在当时的战争过程中邓世昌还是有可能突围的,黄海海战进行到最激烈的阶段他指挥的致远号被3艘日本舰队包围,日本舰队前后夹击但是致远号仍旧突破出了一个口子,不过可惜这时候致远号开始进水,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在最后时刻认为,这时候是壮烈殉国的时期,所以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敌人同归于尽。

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曾经被邓世昌这种英勇大无畏的精神感动到垂泪,他还曾经亲自书写一副对联悬挂在北京城内,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的谥号,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黄海海战的结果

黄海海战是发生在1894年7月15日一次惨烈的海上战争,交战双方是中国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黄海海战的结果是日本人战胜了中国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在这场战争中全军覆灭。曾经称雄海上一时的霸主北洋水师再没有了喘息还手的能力,而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损失了多名主将,被皇帝下令停止。

黄海海战图片

其实后来历史学家对于黄海海战的结果只有两种看法,一种历史学家认为黄海海战是日本人以绝对优势打倒了中国的北洋水师,整个战局完全是倾向日本人那边的,也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黄海海战结果并未像后人想象的那样中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黄海海战的第二个阶段中国是组织起了有效的自卫反击的,但是由于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这场战争最后还是失败了。

很多历史学家渐渐倾心于第二种说法,在下午3:30左右黄海海战双方开始扭转战局,中国的北洋水师顺利组织起有效反攻,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逐渐对日本联合舰队发起了双重打击,联合舰队被3艘炮弹击中,船体开始漏水,整体战局有了一丝好转,不过这个时候中国的致远号指挥者邓世昌壮烈殉国,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扭转,北洋舰队损失了一名大将,整体官兵士气开始低落,所以战争还是失败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北洋水师当时的主要任务不是跟日本联合舰队打仗,而是护送一些载有陆军官兵的船,北洋舰队历时5个多小时,终于拖住了日本人的主力,把他们困在大海上,使得中国的那些承载有官兵的船顺利登上朝鲜土地,总体来说北洋舰队还是完成了其历史任务的。在最后清点战局的时候北洋舰队的定远号致远号遭遇严重打击永远不能服役,而日本那边也损失了30余名中高层将领,一些小型海舰也遭遇到炮火的轰炸。

黄海海战中日损失

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黄海海战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引以为豪的北洋水师,而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总的来说黄海海战是一场日本人获胜的战争。

黄海海战图

后代历史学家在整理黄海海战中日损失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中国一共损失了5艘主力战舰而日本却没有一艘主力战舰被击沉,只有两艘小的战舰被炮弹打中以致不能服役,中国损失了官兵大约800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死伤官兵300余人,中日战争在伤员伤亡方面约为3:1。

在舰船损失方面中日黄海海战中日损失有很大不同,北洋舰队沉没的五艘军舰合计9196吨,而日本人没有损失大型军舰。可以看出来黄海海战的结局中北洋舰队损失较大,几乎处于完败的局面,但是日本获胜却不是完胜,特别是日本的主力舰队也遭到了定远舰镇远舰的双重打击,使得日本舰队在此后的3个月内一直在进行整修工作。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中日本的主力舰队也并非没有受到创伤,其中的松岛号和吉野号被打得完全丧失战斗力,吉野号的甲板舱面设备被炮火摧毁仅剩下一副空空的区壳,而西京丸更是直接被3个炮弹击中船体开始渐渐倾斜,当日下午3:30的时候日本的西京丸战舰已经开始漏水,船上的炮弹也渐渐打光,后来是被日本其他舰队拖着回去的。

但是不管从人数上还是从设备上来说,都是中国的损失比较大一些,在黄海海战结束之后,北洋舰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修复受伤战舰,而日本舰队回去整修一下就可以继续上阵杀敌,除了主力舰队经过3个月的整修之外日本没有太大损失。

历史人物 方伯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黄海海战中是逃跑还是诈降

北洋水师时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心心中永远的历史伤痛。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著名的北洋水师将领均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人物,下面我们要谈一个相对有些争议的水师军官方伯谦。> >方伯谦>方伯谦(1854.1.14-1894.9.24),字益堂,祖籍福建侯官,生于闽县(今福州)。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是其中长子。方伯谦父亲是个私塾教师,自小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有着不错的传统文化底子。虽然多年学习传统典籍,但方伯谦却并不顽固守旧,对西学渐感兴趣,后来立志于学习西洋技术以救国。>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1年毕业后,方伯谦与刘步蟾、林泰曾等人,登建威练习船实习,曾今参与航行,航行区域北至北洋的天津,南至南洋的新加坡、槟榔屿等口岸。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第一次远航,是值得历史与后人铭记的。> >北洋水师旗帜>1877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留欧学生出国深造海军专业,成绩优异的方伯谦就在其中,同行的还有严复、萨镇冰等。学习一年半后,方伯谦被指派前往印度洋航海,后来又经历了全球大洋航行。方伯谦既参与了中国近代航海史上的第一次远航,又参加了这样波澜壮阔的全球航行,航海经验十分丰富,这为他后来在北洋水师担任要职奠定了基础。>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是月下旬,丁汝昌派“济远”、“超勇”二舰护送叶志超、聂士成军赴牙山,以“济远”方伯谦为队长。7月25日,济远号在回国途中于丰岛海域遇日本袭击,在炮伤敌舰吉野后回到威海。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济远舰接战不久,便自行退却,致使北洋舰队,队形被破坏,这成为北洋水师惨败的原因之一(据方伯谦自称,济远舰当时“伤处甚多,船头裂漏水,炮均不能放”,只能退出战斗)。9月24日凌晨,方伯谦被清政府以临阵脱逃,怯战之罪处斩于旅顺黄金山脚下,时年42岁。关于方伯谦的死因,至今仍扑朔迷离,方氏后裔方俪祥甚至说是刘步蟾害死了方伯谦。> >济远舰>方伯谦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主要针对他在甲午战争时期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的表现,例如丰岛海战中他到底是逃跑还是诈降?黄海海战中又是临阵脱逃还是确实无法继续作战?这些问题至今在学界仍有争议,民间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不可否认,他在中国海军建设史上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他自从在北洋水师服役后,把家眷移居到天津,随后又在烟台,福州等地购置了房产,期间又在威海等地修建了寓所,有时表现得耽于享受,这也是值得后人反省和批判的地方。

相关参考

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

  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的海军在黄海北部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  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  9月上旬,朝鲜的平壤之战即将爆

北洋海军失败因为腐朽? 黄海海战疑问

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落后说”、“日本间谍猖獗说”等。其中流传很广的是北洋海军腐朽不堪,军纪败坏,训练废弛,不堪一击,...

北洋海军失败因为腐朽? 黄海海战疑问

甲午战后,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有“清政府腐败无能说”、“李鸿章避战求和说”、“战略战术落后说”、“日本间谍猖獗说”等。其中流传很广的是北洋海军腐朽不堪,军纪败坏,训练废弛,不堪一击,...

黄海海战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敌舰艇!

黄海海战邓世昌是在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战争英雄,邓世昌家里三代为官,是清末海军杰出的爱国将领和一位永远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在1894年9月15日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当时日本的联合舰队一起向邓世昌所...

饱受争议的水师将领方伯谦,黄海海战中是逃跑还是诈降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北洋水师时中国海军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心心中永远的历史伤痛。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著名的北洋水师将领均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

黄海海战双方实力 甲午战争日清双方真实实力对比

  战前日清两国的实际军力对比:  窃臣钦奉二十九日寄谕:“李鸿章酌度倭韩情势豫筹办理一折,据称倭人乘  机构衅,遽以重兵胁韩,倘至无可收场,必须豫筹战备,请饬户部先行筹备的饷  二三百万两,以备随时

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中,是他下令首先向日舰开火,打响了第一炮

在125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黄海大海战中,刘步蟾果断下令首先向日舰开火,打响了第一炮。刘步蟾以舰队右翼总兵、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管带的身份,代替负伤的提督丁汝昌指挥了这场战斗。定远与镇远两舰顶住日舰围攻,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舰队输在什么地方

我是新一帅比,这个问题我来给大家一个通俗易懂的答案。中日甲午海战,我认为中国舰队会输其根本原因输在了中国的:“软实力上”。甲午海战指的是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其他战舰的命运如何呢

  据新闻报道,国家考古人员去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的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丹东一号」,被确认为北洋舰队名舰「致远」舰。  而且就在9月17号发掘出来的最有力的证据是一只被打捞上来的瓷盘,瓷盘碎片经过拼

马尾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8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伊犁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走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84年,西方殖民大国齐聚德国,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掀起了抢占非洲土地的狂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