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Posted 沙皇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李鸿章到俄罗斯旧都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根据美国记者的报道,在参与典礼的各国来宾中,李鸿章所受到的欢迎最为热烈,其排场仅次于加冕典礼的主角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
当然,在红地毯、仪仗队和隆隆的十九响礼炮声中,俄国人所要传达的,绝不只是对一个“大政治家”(俄国财政大臣维特语)的景仰,也绝不只是展示“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而是有着更为现实的利益考量:“借地修路”,借中国之地,修俄国之路。西伯利亚铁路可以从赤塔直线通向海参崴,所“借”之地归俄国所有,并可以派兵驻守。在这个如意算盘之外,一道精美的包装打动了中国人的心:中俄结盟,对抗日本。
这当然是一笔大买卖,所以俄方坚持要求李鸿章出访,而清廷也愿意玉成好事。甲午战败后,俄国联合法、德,强压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这在中国朝野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感激,甚至也引发了清廷外交战略的大调整。民国著名历史学家李宗侗就认为,三国干涉还辽后,中国的外交由“一体拒外”变为“有联有拒”,而“联”的对象,首先是俄国。李鸿章以古稀之年出使欧美,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天朝帝国终于放下身段,开始主动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际政治了。
除俄国外,欧美各国也纷纷向李鸿章发出邀请。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当时很担心李鸿章先访西欧再到俄国,那样李鸿章可能会“深受欧洲各政治家种种诡计之影响”。因此,沙皇专程派遣乌赫托姆斯基公爵前往苏伊士运河北口的塞得港迎候李鸿章。李鸿章在向总理衙门报告行程的电报中也说,已经与俄国约定,“免由法德行,至多周折”。
李鸿章访俄,是一台“加冕典礼搭台、中俄盟约压轴”的大戏。在俄期间,李鸿章多次受到沙皇接见,有时甚至完全是极度机密的会谈。俄方强调对中国并没有任何领土野心,李鸿章与沙皇秘密会见(1896年5月7日)后,报告北京说:“(沙皇)谓我国(俄国)地广人稀,断不侵占人尺寸地,中俄交情近加亲密,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中国有事亦便帮助,非仅利俄,华自办恐力不足。”
李鸿章
中国方面主张联俄的,不少还是李鸿章的政敌。李鸿章的首要政敌翁同就曾在日记中说“联俄结俄之事,同已视为必然”。在李鸿章离京前,翁同居然专程拜访,密谈联俄大事。而李鸿章从俄国所发回的所有密电,也均由翁同与张荫桓亲自译码,连军机章京都不能经手。
对于联俄的必要性,张之洞认为,五大国中,英国为商业利益大挖中国墙脚,法国依仗教会诱拐中国百姓,德国无任何殖民地与中国接壤,美国从不肯卷入他国的纷争,因此只有俄国能“立约结援”。而且自康熙皇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来,两国已经是有着两百年交往的“盟聘邻邦”,“从未开衅,本与他国之屡次构兵者不同,且其举动阔大磊落,亦非西洋之比……正宜乘此力加联络,厚其交谊,与之订立密约。凡关系俄国之商务界务,酌与通融……若中国有事,则俄须助我以兵,水师尤要”。就是说,为了与俄结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俄国开出的价码,仅“借地修路”一项,当然令清廷喜出望外。仅经过几次电文往来,中俄密约就迅速得到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批准。吊诡的是,尽管李鸿章此时正夹着尾巴做人,对北京的指令言听计从,日后这笔“卖国”的账却依然只记到他一个人头上。
李鸿章在俄国的长时间逗留,令西方各国嗅到中俄之间正在发生某种大事。这一时期的西方报纸,都充斥着对中俄密约的猜测,以及两国政府对此的坚决否定。
一个广为流传的疑案是:俄国政府为密约向李鸿章行贿300万卢布。当时任俄国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的罗曼诺夫,和李鸿章在俄期间的“全陪”乌赫托姆斯基,都提到过有这样一笔特别经费。这笔对李鸿章的政治品格杀伤力极大的特别经费,虽名为“李鸿章基金”,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是李鸿章收取的贿金。能够确认的是:一、的确存在这样一笔“交涉特殊用项之基金”;二、这笔基金一直存在华俄道胜银行账户中,由俄国财政部总务厅管理支配;三、这笔基金的确有170万卢布被中国人领取;四、该笔基金更多的是被沙皇本人当做了小金库,支出浩大。
中俄密约墨迹未干,俄国便突然翻脸,先是和德国一起演了出双簧:德国借口要为被“暴民”杀害的传教士讨个说法,出兵胶州;俄国以协助中国为名,随后派出军舰占据旅顺大连。史家一般认为,在中俄密约一事上,中国被暗算了,黄遵宪在挽李鸿章的诗中就有“老来失计亲豺虎,却道支持二十年”的慨叹。
中俄结盟,对俄而言未必是权宜伎俩。孙子兵法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在甲午战争“伐交”层面上,日本正是在英日条约修订后的次日,才敢下达向中国开战的总命令的。而英国扶持日本的目的就是遏制俄国。作为反制,中俄结盟对俄而言是必然的战略选择。英国报刊上就有评论认为,中俄结盟完全是有利双边的选择。
维特则认为,俄国执政者后来的短视,破坏了中俄密约的战略意图。他直率地指出,俄国强占旅顺大连的“侵夺行动,实为反条约,达到极点”。他担心如此背信弃义,会将刚赢得的中国对俄的好感一扫而空,对俄罗斯极为不利。为此,他与军方进行了激辩,甚至要求俄军立即从旅顺大连撤军,用实际行动赢回中国人的谅解。
维特的担心成了事实,俄军的铁蹄令中国人、尤其是李鸿章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被出卖、被愚弄的痛苦和愤怒。经此创痛后,中国的外交再度由“有联有拒”往回收缩,且不只是退回到“一体拒外”,而是“一体仇外”,终于爆发了玉石俱焚的义和团运动。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尽管清政府宣布中立,但无论朝野,都一边倒地站到了日本的一边……
一段以海誓山盟开始的浪漫情感,本可以发展成相濡以沫的模范婚姻,却在野心者的短视中成为苟且的偷情,中俄之间从此注定挣扎在互不信赖却不得不时时勾肩搭背的孽缘之中。而对于1896年正沉浸在加冕盛会狂欢中的李鸿章而言,他所能做的的确只有为自己“以夷制夷”的再度成功而自豪,并终于有了足够良好的心情,去会见那等候在下一站的伟大的俾斯麦……
李鸿章到底有没有受贿俄国300万 出卖国家利益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鸿章被认为是卖国贼,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而现在李鸿章又被很多人洗白,认为他其实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同时他身上又超脱不了根深蒂固的一些封建思想。
贴在李鸿章身上的卖国贼的标签也好,爱国者的标签也好,都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争议很大。但是如果我们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相信没有疑议吧。李鸿章积极搞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办实业等等,相信在晚清时候没有一个人走在他的前列,张之洞、左宗棠在搞洋务上都远远不及李鸿章。
晚清时候,慈禧太后掌舵中国这艘巨船40余年,正好李鸿章也就为满清干了40余年。干的时间越长,做的事就越多,犯的错也就相应多一些,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能看到对李鸿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总的来说,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大致有三种:爱国,误国,卖国。
爱国当然就是正面评价了。
误国相对中庸一点,觉得说李鸿章虽然想做好事,但往往好心办了坏事。但误国的评价至少表明了李鸿章的主观本意是好的,只是实际操作中办砸了。
而卖国情况就十分严重了,一个“卖”字,说明李鸿章在主观上就想干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儿,这种是最不能原谅的。
那么爱国与卖国,哪种评价更接近于李鸿章的真相呢?
我想李鸿章首先是爱国的,你看他干的那些事儿,就可以看出他的爱国行为。比如李鸿章办的那些实业,其本意就是要抵制外货,发展中国经济,提高国家实力。而创建北洋水师,也是为了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抵御外辱,不再受西方列强的欺负。李鸿章干的这些事儿你能说他不是爱国行为?其实他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强多了。李鸿章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说李鸿章不爱国的人真是太铁石心肠了,别人做那么多事,你就是不看,选择闭上眼睛。
相关参考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李鸿章被认为是卖国贼,特别是在那个特殊年代。而现在李鸿章又被很多人洗白,认为他其实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爱国主义
1896年访俄时,与俄私订出卖中国东北利益的《中俄密约》并接受巨额贿赂。“密约签订后,维特(沙俄财政部长)和李鸿章订下私人协议,只要《密约》能够顺利执行,李某便能得到300万卢布(约合190万美元)的
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晚清时期中国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李鸿章无疑是最杰出的裱糊匠,李鸿章用他瘦弱的身躯苦苦支撑着大清朝。1894年,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初夏,李鸿章出任专使,赴俄国庆贺沙皇加冕礼是虚,签署《中俄密约》是实。此后的行程便是游历和考察欧美多国。他访问法兰西期间,恰逢万国运动会(奥运会前身)在巴黎开幕
百年前李鸿章访美时,竟遇两个美国女人上门讨还14万两白银巨债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为了庆祝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晚清政府派74岁高龄的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署理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钦差大臣"出访俄国。然后依次访问了徳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五
1896年6月6日,李鸿章带领大清国环球使团离开俄国,乘火车西行,进入一马平川的东欧平原,这是去后来居上的强大帝国德意志。随行的德璀琳兴奋起来。这个回到家乡的德国人早就在路上把德国的情况向李鸿章作了介
追溯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是以李鸿章命名的《李中堂乐》,但其的诞生却颇为尴尬。1896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在欢迎仪式上,各国要演奏中国国歌。中国自唐虞以来,
文章转载自:我们爱历史,团队作家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洋务运动”大业,亦为一堆不平等条约「”扛锅”的近代「”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欧美列国:从是年3月28日
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望贪污案。 王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士功名,但花钱买了个知县。先后任甘肃山丹、皋兰等县知县,后升为云南省武
李鸿章不懂外语,会见外国使节前,就临时学几句,每每奏效。一次见俄国使节,便想学几句俄语,结果俄语极其难学,李于是灵机一动,在纸扇上写了几句俄语的音译,以便应急。如“请坐——杀鸡切细”,“谢谢——四包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