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Posted 朝廷
篇首语: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学习中国历史,没有人不知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这些条约的签署者,就是遭万人唾骂的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这些条约在一起,李鸿章成了千古罪人,朝廷斥责他办事不力,免去了他的显赫职务,国人斥之为卖国贼,民间则传说他拿了日本人的银子,甚至有人公开声明要不惜一切杀掉他以雪“心头奇耻大辱”。
而在这同时,关于李鸿章的很多与洋人有矣的逸事在不胫而走,比如:李鸿章可能是第一个到国外去看足球比赛的中国人,并且对这些人把一只球踢来踢去,跑得满头大汗感到匪夷所思,李鸿章在国外的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当客轮驶往美国的途中,来揭秘吧据悉李鸿章在船上对每一位他见到的美国人都问这样的三个问题: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得离纽约近吗?
李鸿章不顾礼仪用手撕烤鸡吃,主随客便的英国人从此翻开了吃鸡时可以不用刀叉、直接动手的新篇章,李鸿章让厨子用下脚料做的杂碎成了宴老外的一道名菜……这些传说,有的像是在耻笑李鸿章的不谙西洋风情,有的则像是赞扬李鸿章与洋人打交道时的雍容和机智。其实,来揭秘吧认为很多事情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对李鸿章这个人也同样如此。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由李鸿章出面签署那些条约,并不等于就应该由李鸿章来承担全部责任。清朝的全体军机大臣曾经给皇帝上过一份奏折,里面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曾令李鸿章老泪纵横。这句话里面也的确包含着合理成分。
尽管李鸿章在清朝的外交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时候,“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但他毕竟只是大清朝的马前卒而已。中日甲午战争后,面对日本人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军费3亿两白银的“要价”,朝廷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均是模棱两可的“着鸿章酌量办理”。
李鸿章考虑,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就会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而以清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整个东北的沦丧,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清政府的主权和财产也会遭到巨大的损失。李鸿章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了后者。
如果说,签署《马关条约》,是朝廷把难题推给了李鸿章,那么,在与八国联军签署“议和大纲”的时候,朝廷给了李鸿章明确指令的:“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沉重的罪孽立刻又加到李鸿章的头上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而在此之前,朝廷也是发过“应准照办”的回电的。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表去和犹如“虎狼群”的列强周旋,这实在不是一份好差使。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李鸿章有时真不想再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1896年,俄国沙皇加冕,各国派员祝贺,朝廷派出去的又是李鸿章。李鸿章以在马关被刺为由一再推辞,而朝廷一再坚决不准,只到李鸿章表示“非敢爱身,惟虞辱命”,“一息尚存,万程当赴”。
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李鸿章北上与正在攻打这个国家的洋人议和。朝廷为此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清政府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后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对国家来说,这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但对李鸿章本人来说,却几乎就是不幸。
其次,作为大清外交重臣,李鸿章较早也较多接触外国的人、事、物,他给朝廷的奏章中曾经很客观地描述过蒸汽机的运作原理,说明他对外国的科学技术有极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些具有发展眼光的看法和做法,创出了中国的不少第一:
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李鸿章利用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在上海创办了上海洋枪三局。他造武器,毫无疑问,不论是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都是为着巩固清政府。比如,在政治上,他是从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在经济上,他算的是“肥水不外流”这笔账。但这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工企业。
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从大沽口到天津城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而当时朝野上下的很多人还沉浸在风水之说中,生怕电缆线在地下横冲直撞,会断了“地脉”。
中国第一个电报公司随着电报电缆线的铺设,由清政府投资,成立了李鸿章称之为“官督商办”的、以A利为目的的电报公司。
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清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它承揽了朝廷“官物”运输一半的运量,而其随后展开的客运业竟挤垮了英美合办的旗昌公司。
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再次,自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人沿海岸修筑的所有整齐对称的炮台和花费巨银买来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没有一次阻挡住“蛮夷”的入侵,身为战败一方的代表,李鸿章没有或者说的确无法做出为国争光的事,但他毕竟是清政府重要的外交官员――清朝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统统归于“洋务”,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清政府当然的“外交家”,并且在国际上确立了自己的影响。
每一次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的总是李鸿章。1901年11月1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而李鸿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够与洋人周旋的人。所以李鸿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声”,大清国犹如“梁倾栋折,骤失倚侍”。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称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19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表示“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的外交生涯也让西方人知道了中国有个“相貌堂堂”且“矜持、自信和傲慢”的李中堂,甚至洋人只知有李鸿章而不知有朝廷。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美国人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唐睿宗李旦的功与过如何客观评价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唐睿宗李旦能够做到了。
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想要拔得头筹做皇帝,还是非常困难的。
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想要当皇帝,这才有了让李旦登基当皇帝的机会。虽然当了两次皇帝,但是在位的事件加起来总共就八年的时间,不过在李旦当皇帝的时候,却没能够掌握实权。
历史评价李旦谦恭孝友,好学,工书。这其实是对李旦非常工整的评价。因为李旦在两次让位的时候,第一次是让位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而第二次是让位给了自己的皇兄李显,而且第二次让位也保全了自己的皇兄李显的性命。
在李旦的一生中,李旦都是非常好学的,不但博览群书,而且书法也是非常好的。武则天墓碑上的题词,就是李旦亲自书写被雕刻上去的。
李旦之所以能够在唐朝的政治风波中大起大落最终得以善终,主要是因为李旦其人气魄非凡。在不当皇帝的时候,李旦的日子也并不太平,身边充满了刀光剑影,但是李旦都能够很坦然的面对。
李旦的功与过如何评价
李旦去世之后,得到了“睿宗”这个庙号。也可以这样说,“睿”是其后人对其一生的评价,是在称赞他通达明智。不过,纵观李旦的一生,他在主业上的所作所为其实大都与“睿”字无关,因为他的能力并不足以胜任皇帝这份职业,而是在学问方面更有成就。所以,他是一位不合格的皇帝,没有尽到其责任,任由权力操纵在母亲手中,仿佛提线木偶一般。
如果要说李旦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那么他的两次让位确实是明智之举。当他首次登得大宝之时,皇权完全与他无关,因为朝堂上的一切都是由他母亲说了算,他自己只有一个虚名,不能对众臣发号施令,甚至不能上朝,因而也做不到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就算是在朝堂之下,也不能把正殿作为自己的寝宫,可见这个皇帝当得有多么有名无实。
所以,李旦让位也是早晚的事情。不过,他母亲确实很有才干,是很适合皇位的人物。因此,李旦的这一决定其实对大唐非常有利。如果没有武则天的长期统治,那么当时的唐朝也许不会发展得那样好,而后来的盛世景象也不会出现。
李旦做的第二件有功于大唐的事情,便是让位于玄宗。当李旦的母亲与哥哥相继离开人世之后,李隆基看准机会把韦后等人拉下马,从而结束了混乱的局面,把政权都交于李旦。可是,李旦无心朝政,只在宝座上呆了两年,便让李隆基接替了自己的位置,也正是因为这一举动,唐朝才迎来了最为兴盛的时期。
李旦退位后谁是皇帝
李旦是一个与皇位很有缘的人,他本人两次君临天下,而他的父母与兄弟都是在龙椅上治理过天下的人,他儿子更是了不得,做皇帝期间创造了一个全盛时代。李旦自己是无意于帝位的,但他兄弟经过残酷斗争后有的不幸遇难,有的被发配远方,所以他不得不登上那个无数人觊觎的位置,可软弱的他并没有能力当好皇帝,而只能做任由母亲摆布的木偶皇帝。
当李旦在龙椅上做了六年摆设之后,便诏告天下让位于一个女人,也就是他母亲。其实,他这么做也是被母亲逼迫的。他的母亲武则天有很强的权欲,为此把自己的儿子女儿都送上黄泉路。所以,如果有必要的话,她对于李旦也是不会手软的。而李旦生性温和软弱,因此才得以保住性命,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做出让位的决定,以免受到更大压力与危险。
经过十多年后,武则天终于撒手人寰,而曾经远走他乡的李显再一次登上了最显耀的位置。可是,这个皇帝的所作所为令李氏一族非常不满,各种斗争都没有停息,当他被毒害致死后,这种斗争也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后来,李旦的儿子终于找到机会起兵,把皇位再一次送到李旦面前,让他得到了第二次君临天下的机会。
虽然这一次机会非常难得,但李旦对皇权依然没有太大欲望。所以,他两年后便匆匆告别皇帝之位,让他儿子也就是李隆基坐上龙椅。其实,他的这一举动是很明智的,因为他不是帝王之材,而他儿子却是,因此让他做皇帝是很合适的。
李旦怎么死的
武则天有两个儿子都有两次登基的经历,不过一个儿子最后死于非命,而另一个儿子则得以善终,这个结局比较幸运的儿子名为李旦。武则天一生有多位子女,除了一个女儿在襁褓中夭折以外,其他子女都顺利地成人,不过大部分都没有一个好结局,唯有李旦是最为幸运的,因为他没有野心,而且也对母亲非常恭敬,还曾经把皇位让给那位十分有野心的母亲。
正是因为李旦的性格温和,所以在宫中也生活得比较平安,而不像他的两位兄长那样先后被母亲残忍杀害。其实,李旦是不适合做皇帝的,而且在他前面有几位非常优秀的皇子,都是做帝王的好材料,所以原本也轮不到他登上帝位。可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强悍的母亲,所以那些与母亲做对的兄长便纷纷倒下,而他那位资质平庸的哥哥却成了天子。
如果他的那位哥哥能够安分守己,那么他也是没机会登上最高地位的,可是他哥哥偏偏一心听从老婆的要求,让自己的岳父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从而惹怒了武则天,所以他很快便被废除了,而且全家人都被迫迁移到荒凉的地区生活。所以,皇位也就落到了李旦头上。
不过,李旦虽然有了最尊贵的头衔,但实权却依然在他母亲手里,他就像一个傀儡一般,而且他本人也是很听从母亲安排的,所以第一次做皇帝时也是很平安的。不久之后,李旦迫于局势而让位,自己又重新做起了王爷,直到他儿子发动政变抢回实权,他才重新坐上龙椅。可是,也许他真的无心皇位,所以短短两年后又再次让位,自己则以太上皇身份在宫中养老,直到几年后患病去世。
相关参考
李鸿章的功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中的重要大臣,也是晚清名人,在清朝中兴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他在晚年周旋于政府和洋人之间,代表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于是人们对于它的批判之声极多。但是到
李鸿章的功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中的重要大臣,也是晚清名人,在清朝中兴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他在晚年周旋于政府和洋人之间,代表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于是人们对于它的批判之声极多。但是到
汉武帝简介汉武帝是怎么死的评价汉武帝的功与过 汉朝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简介: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是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的。《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
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一个皇帝,他的一生之中有的是非,不是后人所能评价的了的。横纵六合一天下,建立秦都咸阳;自定称号始皇帝,想传万事寿世昌;建立中央集权制、御史、太尉和丞相;
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其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各方面的举措均对后世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中有利有弊,且秦始皇为人暴戾残酷,后人对于他的评价普遍褒贬参半,但总体上功大于过。秦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
秦始皇功迹: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废封建、设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修建驰道修复&建造万里长城秦始皇过错:焚书坑儒滥用民力残酷刑罚详细解释:废封建、设郡县:由朝廷任免地方官员,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统一文
白起真正称得上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正史上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败绩,一生历经大小战役七十余场,杀敌超过百万,仅长平之战,白起就坑杀降卒超过四十万,人送外号人屠,虽然对他冷酷杀人的做法多有诟病,却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