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Posted 太极

篇首语: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他的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2、历史秘闻 1935年南京政府“以攻为守”的对日战略是否有效

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承汗位。关于皇太极怎样继承汗位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说法。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骥的《东华录》顺治八年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努尔哈赤晚年并没有确立汗位的继承人。自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宣布将来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规定未来之汗由八旗旗主诸贝勒共同任免,直至其去世,努尔哈赤一直为这一制度的过渡而做着准备工作。这一时期,努尔哈赤还有意识地让诸贝勒共理国事,进行着八王共治的演习。天命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即努尔哈赤死前一个多月,他还强调了诸贝勒“有德政者方可为君为王,否则君王何以称也”?

因而,可以确定的是努尔哈赤生前不仅没有立某人为储的迹象,事实上是根本没有立储。从史料观察,他七月二十三日“不豫”,八月十一日死去,中间经历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显然不是暴亡,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在病重期间将属意的接班人公之于众贝勒。所谓坊间传说的有意立多尔衮,不过是朝鲜方面的猜测,后金政权的任何人,包括皇太极继位后所打击的诸大小贝勒,从来也没有说过努尔哈赤立过多尔衮。所以朝鲜方面的这种猜测传闻不足为据。顺治皇帝就是在这里登基的

从当时多尔衮的状况来看,其被立为汗王的条件并不充分。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生前的身份地位并不高,他不过是兄长阿济格旗下的掌有半旗牛录的贝勒而已。而其同母三兄弟中,阿济格、多铎都被其父安排为旗主。而多尔衮成为旗主,是在皇太极继位后的天聪二年。而且当时多尔衮年仅15虚岁,可以想像在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体制下,一个掌半旗的少年贝勒,是缺乏驾驭包括四大贝勒在内的八个旗主,从而顺利行使汗王的权力的。

至于多尔衮后来所说的皇太极即汗位“原系夺立”,这句话并没有说努尔哈赤曾立多尔衮或其他人为储,皇太极是从他或别人手中夺取储位而立的。“夺”,也可作“抢夺”、“争夺”解,本来努尔哈赤死后,八王争立为汗,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争抢。

据推测,在努尔哈赤临终前,皇太极与岳托极有可能有过密谋,因为努尔哈赤八月初七日已病重,十一日下午未时去世,群臣将其灵柩抬至沈阳宫中已是“夜初更”。随后岳托联合萨哈廉连夜动员代善立皇太极,因而“翌日”清晨“卯时”,以代善为首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贝勒便召集诸贝勒会议,由代善提议立皇太极为汗。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

岳托等人为皇太极主动谋求,且说服代善抢先提名,占得先机,为推举皇太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其最终得以继统还不仅仅由于他们的这一活动,而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作依托。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爱子”,他所以受到乃父的喜爱,一是由于其生母叶赫那拉氏得努尔哈赤专宠,在继妃富察氏失宠后入居正室,成为嫡妻,皇太极也自然成为努尔哈赤膝下爱子。二是他本人聪慧。《清太宗实录》卷一记述他幼年时“太祖钟爱焉,甫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实录》所述虽多为溢美之词,但不会是毫无根据的编造。

皇太极不仅得到父亲的偏爱,而且与岳托、萨哈廉、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几个小贝勒的关系也很好。四大贝勒中,皇太极的年龄最小,与诸小贝勒易于接近,加上皇太极在后金中的显赫地位及努尔哈赤对他的钟爱与青睐,因而成为这些人追随的对象。这些人中,与皇太极关系最密切的是岳托、济尔哈朗、德格类三人。皇太极与岳托、济尔哈朗在幼年时便结成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友谊。岳托深得祖父努尔哈赤喜爱,幼小“抚育宫中”。当时宫中得努尔哈赤专宠的是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岳托因而依偎在叶赫那拉氏膝下,得其抚育,这段生活也使他与皇太极结下了深厚友情。济尔哈朗比小岳托小一岁,他也曾“幼育于太祖宫中”。从其年龄来看,很有可能是与岳托一起,得皇太极之母的抚育。

皇太极十二岁丧母之后,与岳托、济尔哈朗同炕而眠、同桌而食、朝夕相伴的童年生活也随之结束,但因为政治的利害关系,他们几人的关系在其后的年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天命元年,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同被封为和硕大贝勒,在后金政权中是颇有权势的人物。在四大贝勒中,惟有皇太极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英才。天命五年代善被废掉太子之后,皇太极在众人心目中无疑已被视为储位的最佳人选。按照《实录》所记,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议立新汗的会议成员有如下诸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十五人。这些人,按宗支关系大致可划分为五个系统,即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一系;阿敏、济尔哈朗一系;莽古尔泰、德格类一系;皇太极、豪格一系,阿巴泰与豪格同旗,也可划入此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系。

阿济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为竞争汗位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岁较小,最小的多铎年仅十三虚岁,他们军政实践经验很少,难当重任。阿济格虽已二十二岁,但此人有勇无谋,性格粗暴,很难入选。

其他各系中较有资格的是各系具有父亲或兄长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上四人也正是凭借他们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经验,在竞争汗位上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

四大贝勒中,阿敏属于汗室旁支,而且与努尔哈赤发生过严重的矛盾冲突事件,在决定汗位人选的成员中,努尔哈赤子孙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选。莽古尔泰在行政能力、战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极并无突出之处。代善一系成员较多,且其宽柔性格及处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赢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战功颇著。但天命五年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尔哈赤的废黜,不能不对他以后汗位的入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皇太极在后金诸贝勒中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而且人际关系也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宗支中,都有皇太极的支持者:代善一系的代善、岳托、萨哈廉;阿敏一系的济尔哈朗;莽古尔泰一系的德格类,本系的豪格。皇太极的这种交际能力,无形中削弱了其他宗支的竞争势力,而使自己在几大宗系中处于相当有利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岳托、萨哈廉倾向于皇太极并争取了代善,更具有关键作用。岳托与其父代善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在代善与皇太极二者之中,他宁愿选择皇太极。代善虽然与皇太极不无矛盾,但大约是考虑到自己曾被汗父废黜,而且两个儿子已倒向皇太极一边,竞争不过皇太极,因而在岳托、萨哈廉的说服之下,索性顺水推舟。

代善一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推举皇太极,更使皇太极在拥戴力量上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在议立新汗的十五个成员中,有七人属于皇太极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备这种优势条件。其他的诸人,阿巴泰、硕托有可能属于中立派。阿敏、莽古尔泰、杜度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极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质上优于皇太极的人选,更不可能获得如皇太极那么多的支持者。因而,皇太极之最终以推举的形式入继大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历史秘闻 1935年南京政府“以攻为守”的对日战略是否有效

1935年12月,蒋介石指出:“现在真正到了我们国家存亡的关头,” “我们拒绝他的原则就是战争,我们接受他的要求,就是灭亡。” 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胁,蒋氏提出了他的“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做最大之努力” 的应付方针。他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上就此阐述道:“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只要“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一之路,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民族之利益为主要对象,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 蒋介石 多年来,由于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态度引起来自国民党内外的一致反对,为了平息民愤,蒋介石在1936年月13日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又一次就对日抵抗的“最后关头”作了比较明确的说明:“假如有人真要强迫我们承认伪国等损害领土主权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后牺牲的时候,”“从去年十一月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我们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如果用尽政治外交方法而仍不能排除这个侵害,就是要危害到我们民族国家之根本的生存……到这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 这是蒋氏向全国人民公开表示他不会在领土主权方面再对日本作出新的退让。 张群 在具体对策上,南京政府也已不满足于维持现状,而是要求恢复对华北的控制权,在整个对日外交上提出了与日方针锋相对的要求,迫使日本后退。外交部长张群在与日本驻华大使就中日关系展开的一系列会谈中,一反常态采取了比较强硬的立场,不仅不接受日方的无理要求,反而提出了取消“上海”“塘沽”两停战协定、取消冀东伪组织、取缔日本人在华北的走私行为及日机擅自在我领空飞行等条件作为恢复中日间正常关系之前提,企图从日本手中夺回已被攫走的部分权力。 陈诚 同时,南京政府又积极支持绥远驻军对伪蒙军的抵抗,并派陈诚等率中央军前往支援。南京政府这以攻为守的对日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内部统一之机会有效地遏制日本的侵华步伐,并试图夺回长城以南地区的主权。南京政府作出许诺,如果这些要求能够得到日方的响应,则中方相应地亦可“设法停止排日排货,并置满洲问题不谈,中日两国经济可商量提携”, 以期最后达成较长时间的和平,赢得时间,实现蒋介石的避免或延迟中日战争的战略设想。 参考文献: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萧宸轩 郁花

相关参考

东汉将领董承的性格特点是否决定了他的命运

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却英雄人物辈出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是在推进历史发展中,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胡适只用了一篇文章,直接中国的命运,还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大家说起民国,除了了解一些旖旎的情史,大师们的趣闻,当时的民风,更多的人们在提起那段历史是带着一种难过的心情的。因为民国不光有浪漫,不光有大师云集,更多的是民族的灾难,从辛亥革命打破封建的统治,到建立

1935年南京政府“以攻为守”的对日战略收获了怎样的成效

1935年12月,蒋介石指出:“现在真正到了我们国家存亡的关头,”“我们拒绝他的原则就是战争,我们接受他的要求,就是灭亡。”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胁,蒋氏提出了他的“抱定最后牺牲之决心而为和平做最大之努

多尔衮与孝庄文皇后是否成过亲

多尔衮的本名叫爱新觉罗·多尔衮,他出生于1612年11月17日,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孩子。在当时多尔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17岁的时候他就跟着父亲出征,并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他还因此被赐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事情

随着电视剧《孝庄秘史》、《山河恋》一系列电视剧在人们眼中的不断浮现,而对于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关系让人们更加好奇,但是这一直都是一个谜团,有人说孝庄下嫁多尔衮,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下嫁。她下嫁

清朝孝庄皇后是否“下嫁”多尔衮? 孝庄秘史

...一系列电视剧的不断播出,观众对于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关系深感好奇,而这一直都是一个谜团,备受争议。孝庄下嫁的原因主要有五种:第一:政治联姻,皇太极去世时福临的年纪尚小,孝庄为了他们母子的安全和福...

历史上孝庄是否下嫁多尔衮了么,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

历史上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太后下嫁”之说,首先起因于顺治五年(1648)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这个怪异的称呼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大家认为,皇帝之母屈尊下嫁,才使多尔衮有了这种尊称。那

杀了杨广,又霸占了他的妃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化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很多历史时期之所以会让人印象深刻,相关的演义小说也可以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在演义中会有一些虚构的情节,还会有一些虚构的人物

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是否真的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

康熙的祖母,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她天资聪慧,容貌绝丽,号称满蒙第一美女。十三岁那年,她嫁给了清朝开国之君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被封为庄妃,

莎士比亚早年曾是恶棍打手?因威胁他人吃官司

这些晦涩的法律文件一直被陈旧的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当中不仅将莎士比亚描绘为危险的恶棍,而且还列出了他的许多同伙——换言之,当年的莎翁不仅从事过违法行为,还可能卷入有组织犯罪。貌似温文尔雅的莎士比亚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