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密诏,一心想当政治领袖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伪造密诏,一心想当政治领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伪造密诏,一心想当政治领袖

2、窦婴密诏伪造的吗 窦婴之死与外戚势力的关系

伪造密诏,一心想当政治领袖

《温故戊戌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康有为,一个不是圣人却立志成为圣人,一个处心积虑要做帝王之师的人,一个不满足于做变法维新的精神领袖、不惜伪造密诏、一心渴望成为政治领袖的政客,一个曾推动了历史又拉历史后腿的思想家,一个曾抄袭别人学术成果的学问家,一个为谋求进身之阶不惜献媚权贵的书法家。

虽然这只是一本历史报告文学,并不是什么严格的史学著作,但它的出现起码在某种程度上打碎了已跨越百年的康有为神话。虽然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否定伟大的戊戌变法和他的代表人物之一康有为,但是历史无疑揭开了一层新的面纱,一百多年来笼罩在康有为身上的神圣光环破灭了。从《温故戊戌年》开始,我们将重新认识康有为,重新走向十九世纪末那个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年代。一句话,无论我们是否相信本书的结论,我们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关于康有为,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有无数人写过无数的文章与书籍。这本不足三十万字的历史报告文学只是因为作者读了台湾戊戌变法史专家黄彰健早在一九七○年写的史学专著,才毅然改写成这个样子的。这以前,他笔下的康有为依然是圣人一般无暇(至少在戊戌年以前是这样),和百年来多少写戊戌年的作品没什么两样,是那本发黄的《戊戌变法史研究》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今天难以理解的是黄彰健的书出版了近三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引起史学界的重视?也许是证据不足,也许由于其他原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们多么不愿意看到一个神话破灭,一个惯于造神的民族总是在不断地造神的同时,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过去的神话(这个神话和史前时代的神话无关)。康有为作为清朝末年改革维新的象征人物,早已成为一个神圣的符号。恐怕也只有这一因素才能解释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历史学家们的沉默,尽管多少年来一直都不乏对康有为的种种批评。

《温故戊戌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康有为,一个不是圣人却立志成为圣人,一个处心积虑要做帝王之师的人,一个不满足于做变法维新的精神领袖、不惜伪造密诏、一心渴望成为政治领袖的政客,一个曾推动了历史又拉历史后腿的思想家,一个曾抄袭别人学术成果的学问家,一个为谋求进身之阶不惜献媚权贵的书法家。

我们可以说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温故戊戌年》一书的结论,但很显然也没有充分的证据推翻本书所提出的一系列与历史教科书完全两样的事实:

神话之一:儒学大师、大学问家的神话。康有为用以托古改制、推动戊戌变法的两本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原来剽窃自廖平的《辟刘篇》、《知圣篇》。对此,当年廖平就提出了指控,成为晚清学术史上最大的版权官司。康本人虽然极力回避或否认,这一点梁启超提供的证词也许最值得重视。他说:康有为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他的本意也许是赞美老师勇于创新,却透露了廖平指控的事实。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列文森就在他的代表作《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介绍廖平其人和康、廖之争,应该是可信的。廖平曾是张之洞的幕僚,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之前就和他相识,康曾得到过他一八八六年完成的《辟刘篇》手稿,康也完全可能读过《知圣篇》的手稿,因为始终尊敬先生但观点与康又不尽一致的梁启超承认廖的指责有根据;中日学者对此形成了一致的判断:康的《新学伪经考》(第一部成名作,出版于1891年)被人们有意识地抬高了,它的许多资料取自于廖平的《辟刘篇》。康的《孔子改制考》(出版于1897年)剽窃了廖平的《知圣篇》的论点和形式(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郑大华等译,P276)。当然,这位美国学者同时认为:不管康是否是一位抄袭者,但正是他临危不惧地改变了历史。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一个抄袭、剽窃了同时代另一个人的学术成果的人,无论怎么解释披在他身上的那件学术大师的神圣外衣还是被剥落了,神话终究是神话。

神话之二:感动了一个民族一个多世纪的公车上书原来并没有上书。一八九五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正在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包括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麦孟华等)涌动着一股爱国的激情。康有为连夜起草了长达一万四千字的上皇帝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上清帝第二书》,提出了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的政治主张。全文慷慨激昂,一气呵成,浸透着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精髓,即使一个世纪后读来,我们仍然会被康有为那满腔热血、他对祖国的爱所深深打动。然而,《温故戊戌年》告诉我们,这封激动人心的万言书并没有像康有为《自编年谱》中说的,由他发动十八省一千二百多举人联名上书,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其实并没有真的上书,史料的依据有康有为最忠心耿耿的弟子之一徐勤《南海先生四上书记》所附《杂记》、当时参加过松筠庵聚会的哀时老人未还氏的《公车上书记序》、张大千提供的他的老师曾农髯、李梅庵(他们都参加过当年的松筠庵聚会)的回忆。事实是这样的:万言书确有其事,康有为召集各省举人齐集松筠庵也有其事,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传来了《马关条约》已经签字的消息,第二天又传出了康有为中进士的消息,公车上书也就半途而废了。所以,所谓一八九五年五月二日,康有为发动十八省一千二百多举人(这个数字根据他的自编年谱。此外,他在1895年写过一首诗,题为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次日美使田贝索稿,为人传抄,刻遍天下,题曰《公车上书记》)联名上书都察院被拒,只是一个神话,是康有为们虚构出来的。

康有为虽然没有领导什么公车上书,但历史记下了那一天多达十五起的公车上书和官员上书,湖北、江西、浙江、河南、山东、四川等地的举人都曾在这一天上书,一样的充满了爱国热情。

《温故戊戌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康有为,一个不是圣人却立志成为圣人,一个处心积虑要做帝王之师的人,一个不满足于做变法维新的精神领袖、不惜伪造密诏、一心渴望成为政治领袖的政客,一个曾推动了历史又拉历史后腿的思想家,一个曾抄袭别人学术成果的学问家,一个为谋求进身之阶不惜献媚权贵的书法家。

神话之三:康有为在海外号召华侨和留学生参加保皇事业的密诏原来是他自己精心编造的。百日维新第九十五天,风雨飘摇,光绪帝无计可施,变法已到了最后的关头,所以他才会给他所信任的军机四卿之一杨锐这样的一封密诏:

……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康有为伪造的密诏则说:

朕维时局艰危,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十分焦灼,不胜企盼之至。特谕。

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伪造的密诏最关键的有两处:一是康把光绪帝给杨锐的密诏伪造成给他本人的;二是和光绪帝密诏原意(想办法既不得罪太后,又能使变法继续下去)完全相反,变成了要康等设法相救。和康有为一同流亡日本的变法同志王照是知情人,所以康一度软禁了王照,但王还是对日本人说出了真相,同时历史也留下了杨锐交给他儿子的密诏原本,康有为看到过的只是杨锐抄写给他的副本。

窦婴密诏伪造的吗 窦婴之死与外戚势力的关系

窦婴与外戚

外戚,意为皇亲国戚,大多指皇后、太后等人的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外戚干政也大多与后宫有关。自古以来,外戚的势力一大,就会对朝堂上政策的实施产生干预、限制。因此,历代君王都非常忌惮“外戚干政”一事。

电视剧《汉武大帝》窦婴剧照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外戚就是窦太后一党了。而历经汉文帝、汉景帝与汉武帝时期的窦婴亦是窦太后的侄儿。在文帝与景帝时期,窦太后的势力还会有所忌惮,但是到了汉武帝刘彻登基之后,其对朝堂上的干预就越来越严重了。汉武帝被窦太后压制多年,心中早已不满。

窦太后去世之后,窦氏这一外戚也在逐渐失势,可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家族的势力却开始上升。王太后也想像窦太后那样控制住汉武帝,可这时候的汉武帝羽翼渐丰,并不是那么好掌控的,而且他已经在私下里起心思,要将外戚势力彻底剪除。这时候,窦婴就成为了汉武帝铲除外戚势力的一枚棋子。

汉武帝执意要杀窦婴,大致就是因为窦氏和王氏这两个外戚家族。当时,窦氏一族势力不如从前,王氏一族正在上升,而想要置窦婴于死地的正好是王太后的弟弟田蚡。于是,汉武帝最终还是让窦婴死了,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打击窦家,二来也可以以此事为借口来攻击王氏,从而大大地削弱两大外戚家族的实力,真正摆脱外戚干政之事。

窦婴是忠臣吗

自古以来,世人大多知晓历史上汉武帝与窦太后之间的明争暗斗,对于窦婴这一人物的一生所知却并不多。其实,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曾官至大将军、魏其侯、丞相。然而好景不长,他因灌夫一事,再加上伪造诏书的罪名,最终被汉武帝判决斩首示众,连一个善终的结果也没有得到。

电视剧《汉武大帝》窦婴剧照

可能有一些人会对窦婴是不是忠臣这一问题感到疑惑,毕竟他也算是窦太后一党的人,而窦太后在那一时期的作为是有名的外戚干政。可事实上,窦太后虽是窦婴的靠山,但是两人也有许多的不合之处。窦太后曾多次想让汉景帝立她所疼爱的梁孝王刘武为储君,可窦婴认为帝位自古以来就是父子相传,多次为汉景帝解围。这也让他得罪了窦太后。另一方面,窦婴是个崇尚儒家学说的人,而窦太后则喜欢黄老学说,观念上的不符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加深。这些都表明了窦婴其实并没有站在窦太后一边。

此外,在汉景帝三年发生的七国之乱中,窦婴忠于朝廷,以大将军的身份立下了大功,被赐封为魏其侯。在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的弟弟田蚡掌权之后,田蚡仗着自己的身份,多行不法之事。窦婴毫不畏惧,与之多次交锋。后来,窦婴的至交好友灌夫得罪了田蚡,窦婴也不遗余力地搭救他。

因此,窦婴算是一个忠义两全之人,只是他在政治上还是不够成熟,最终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窦婴怎么死的

窦婴是西汉的大臣,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都曾为官。他性格豪爽,颇有才华,喜爱结交宾客,还是历史上有名的窦太后的侄子。但是,窦婴最后的结局却并不好,他是被汉武帝刘彻处死的,斩首示众。

电视剧《汉武大帝》窦婴剧照

汉武帝登基后,窦婴一度官至丞相,后因为窦太后的关系被罢免官职。窦太后去世后,窦婴手中更加没有权势了,他门下的宾客们也都渐渐离去。而王太后的弟弟田蚡在朝中的势力却是如日中天,原先巴结窦婴的官员们也都开始纷纷依附田蚡。窦婴整日里闷闷不乐,只有灌夫对他还像原来那样,于是窦婴将他引为至交。

元光四年,在田蚡的婚宴上,灌夫觉得田蚡、程不识和灌贤等人看不起自己与窦婴,遂痛骂众人。最终,灌夫以不敬之罪被弹劾,逮捕入狱。窦婴心中焦急,决定挺身而出,全力搭救好友。他向汉武帝说明实情,汉武帝也准许了他与田蚡在朝堂上进行公开辩论。辩论时,窦婴极力说明灌夫的长处以及无罪之处,而田蚡却拿别的罪名来诋毁灌夫。最终,汉武帝派人进行追查,发现窦婴所说不实,将他拘禁在监狱。窦婴曾有一份汉景帝的遗诏,他让侄子上书此事,想要得到汉武帝召见,但是档案中并没有这份遗诏,诏书其实在窦婴家中。于是,窦婴又因“伪造诏书罪”被弹劾。

元光四年,灌夫和其家人被处决。窦婴知道后,愤慨不已,又因有病缠身,遂一心求死,最终于同年被斩首示众。

窦婴密诏

自古以来,西汉大臣窦婴之死的真相被很多专家学者研究过,他的死是一件大事,但导致他死的事件起因却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当然,除了这件事情,窦婴被斩首示众的罪名还有一条,那就是“伪造诏书罪”,而这个罪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电视剧《汉武大帝》窦婴剧照

汉景帝临终前,将刘彻托孤给窦婴,并给了他一道诏书,上面写着“事有不便,以便宜上论”九个大字,大意是说假如有一天窦婴遇到什么不方便的事情,可以随机应变,将自己的意见呈报给皇帝听。

在灌夫一事发生后,窦婴为了搭救好友,却使得自己也被下狱了。他焦急不已,遂想到这份遗诏,想以此来再次面见汉武帝。汉武帝听闻有先帝遗诏一事,就去专门保管档案的尚书那里进行查明,结果并没有这份遗诏的存档。于是,窦婴又被加了一条伪造遗诏的大罪,最终被斩首示众。那么,难道汉景帝真的没有给过窦婴这份遗诏吗?

现今为止,针对窦婴与遗诏的事情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是遗诏当时并没有存档,而是只被封藏在窦婴的家中。二是存档的诏书被王太后、田蚡等人毁掉了,毕竟这份遗诏如果真的面世,对他们是非常不利的。此外,还有关于汉景帝故意不存档以及汉武帝毁档的说法,这两种推测大致都是因为窦婴是窦家这一外戚势力中的一员,而如果窦婴因遗诏之事身死,对窦氏家族也是一个打击。然而,窦婴已死,关于先帝遗诏之事也成了一个谜。

相关参考

不当“山大王”一心抗日救国 海南黎族抗日领袖

编者按:40年前的1975年,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离开了他一生所眷恋的红土地;40年后的2015年,经过数年精心筹划创作的现代琼剧《王国兴》开启了首演。在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征程中,王国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不当“山大王”一心抗日救国 海南黎族抗日领袖

编者按:40年前的1975年,海南黎族领袖王国兴离开了他一生所眷恋的红土地;40年后的2015年,经过数年精心筹划创作的现代琼剧《王国兴》开启了首演。在琼崖革命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征程中,王国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历史四大才女

一、历史上的四大才女是谁四才女:蔡文姬、卓文君、李清照、班昭【蔡文姬】汉朝末年,各诸侯拥兵自重,最后被董卓控制了朝政。后来,曹操假借汉献帝之口,伪造了密诏,杀了董卓,并将他的尸体扔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让

戊戌变法中光绪的努力 戊戌变法前光绪颁发的密诏

戊戌变法光绪皇帝面临国际、国内局势,亲政后10年间,在政治上最大的举动是两件大事:第一是在甲午战争中“主战”,第二是在戊戌变法中“求变”。戊戌变法光绪“求变”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等

道光皇帝为何在一道密诏上写有两个皇子的名字

入关之后,康熙帝曾试图依照中原汉族的政治传统去推行嫡长子继承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康熙帝对皇太子胤i两立两废,嫡长子继承制未能在清朝历史上被采用。秘密建储制由此登上了大清历史舞台。但这看似最先进的立储制

想当皇帝却没有魄力

张学良与蒋介石(资料图)编者按:2002年6月5日,张学良的一部“口述历史”在尘封10年之后终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第一次同读者见面。记者有幸成为首批读者之一。“我现在91岁了,脱离政治了,可是我

三国历史上真实曹操被历史埋没的三大领袖气质

一.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商朝有一位杰出的政治领袖,他有一场流传千古的政治演讲

夏商两代,除了治水的大禹,和被武王消灭的商纣,似乎并没有更多被人熟悉的历史人物了。抛开夏朝不谈,因为实在太古远了,单说商朝,因为甲骨文的出现,自然就有了对历史的文字记载,仔细研究,事实上商朝还有不少人

90 衣带里的密诏

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的那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吕布的夹攻,失败了,来投奔曹操。刘备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原来是西汉皇室的后代。他从小死了父亲,家境很贫苦,跟他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过日子。后来,靠

金字塔是现代伪造文物,埃及的金字塔是不是后来伪造的遗迹

埃及的金字塔是不是后来伪造的遗迹?不是。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