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中国睡狮已醒”的晚清名臣
Posted 沙俄
篇首语:遇到一些人,知道一些事,才能懂的理解与珍惜,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早提出“中国睡狮已醒”的晚清名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最早提出“中国睡狮已醒”的晚清名臣
晚清七十年,给人的记忆几乎都是灰色沉闷的,这七十多年的历史鲜有亮点乏善可陈,太多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带给国人的伤痛难以回首。但也正是在这种如铅色沉重之中,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带给晚晴一抹亮色,赢得了一些尊严。也就是这位外交家呐喊出:中国睡狮已醒。
这位外交家就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曾国藩被推崇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出身名门的曾纪泽正是在父亲的引导下,可谓深得其父的真传。他牢记父亲的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诲,做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并在此基础上向着人生的最高目标“治国平天下”奋进。
曾纪泽(1839 一1890 ) ,字劫刚,曾国藩长子,中国清末外交官。通经史,工诗文,精算术,又受洋务思潮影响,30岁起刻苦学习英文,潜心研究外交和国际政治,以“学贯中西”见称于时。1878 年8月,出任驻英法公使,在中西对峙的国难当头之际,曾纪泽通过自身敏锐的观察和收复伊犁的谈判,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同时,他也从国外的角度反观中国,最早发出了“中国睡狮已醒”惊世骇俗的言论。
慈禧十分重视曾纪泽
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时,慈禧太后非常重视,在曾纪泽出使之前,于光绪三、四年(1877、1878年),两次召见了他,亲自询问了他的行程以及外国的外交体制等等一些具体的问题。在史海中留下了慈禧太后与曾纪泽的对答:
“办洋务甚不容易。闻福建又有焚毁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
“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当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有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现在中国人多不明此理,所以有云南马嘉理一事,致太后、皇上宵旰勤劳。”
“可不是么。我们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是要慢慢自强起来。你方才的话说得明白,断非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是。”
“这些人明白这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
“臣从前读书,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了。近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拚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吩咐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死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字,正是拚却名声,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曾国藩之所办,更无办法。”
“曾国藩真是公忠体国之人。”
曾纪泽曾与慈禧的对话中不但为其复曾国藩赢得了最高执政者的正当公允评价,同时也恰当地表达了曾氏家教对自己的影响。慈禧还询问了曾纪泽对洋务的看法和外语水平。
“你在外多年,懂洋务否?”
“臣父亲在两江总督任内时,兼署南洋通商大臣,在直隶总督任内时,虽未兼北洋通商大臣,却于末了儿办过天津教堂一案。臣随侍父亲在任,闻见一二,不能全知。”
“你能通洋人语言文字?”
“臣在籍翻阅外国字典,略能通知一点。臣所写的,洋人可以懂了;洋人所写的,臣还不能全懂。”
“是知道英国的?”
“只知道英国的。至于法国、德国等处语言,未曾学习。美国系与英国一样的。”
在第二次的召见中,曾纪泽又强调了当时英语为国际商务用语,而法语为欧洲外交官方语言。曾纪泽在回答慈禧时,还强调了翻译一职和办洋务的区别,提出朝廷在挑选洋务官员时不必把外语水平作为一条标准。“若遣使必通洋文洋语,则日后择才更难。且通洋文、洋语、洋学,与办洋务系截然两事。办洋务以熟于条约、熟于公事为要,不必侵占翻译之职。”
从曾纪泽和慈禧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求真务实、敢讲真话的曾纪泽。
初到欧洲,曾纪泽以诗明志。诗曰:“九万扶摇吹海水,三千世界启天关;从知混沌犹馀言,始信昆仑别有山。”曾纪泽对英国人的傲慢之举予以严厉的反击,彰显了一个泱泱大国义正辞严凛然不可欺的一面,赢得西方外交界的尊重和朝野的好评。
慈禧太后欣喜的赞叹道:“看不出,曾纪泽还真有些胆量!”
让沙皇把吞到腹中的领土再吐出来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趁清朝西北边疆动乱之机,以“代为收复”为名,出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沙俄拒不归还伊犁。清政府派崇厚为使臣赴俄谈判索回失地。昏庸无能的崇厚在沙俄的利诱威胁下,于光绪五年(1879年)十二月二日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儿亚条约》。根据该约,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这座孤城,却丧失了大片土地,除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里斯河流域大片富饶的领土外,还要赔款500万卢布。
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举国哗然。迫于压力,清廷不予批准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将崇厚革职查办,并令左宗棠做好战争准备,以防不测。沙俄恼羞成怒,派大军屯集边境,并调集军舰游弋远东。此期间,由于沙俄国内出现了一些变故,俄方同意了清廷的重新谈判的要求。
光绪六年(1880年)二月,清廷派驻英公使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钦差大臣,修订崇厚先前所立的条约。曾纪泽知道自己面临要打交道的是一个异常贪婪蛮横的国家。但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义无反顾知难而进,曾纪泽决心“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
曾纪泽认为伊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放弃伊犁等于放弃整个新疆。于是,他提出以金钱换土地,即使多赔点钱也要收回土地,钱是可以再生的,土地失去则不能再回。这一外交策略在当时可谓卓有见识。
光绪六年六月,曾纪泽抵达彼得堡,开始长达半年的艰难谈判。与曾纪泽谈判的是俄国代表是外交大臣格尔斯和驻中国公使布策,这两人十分霸道蛮横强硬,坚持不改崇厚先前所立的条约。
他们对曾纪泽说:“两国全权大臣已经签订好了条约,没有什么可以修改的了。”
曾纪泽语气坚定地回答:“因为中国的使臣崇厚失职,违背了朝廷的旨意,所以这个条约理应酌情进行修改。”
格尔斯和布策又说:“崇厚是头等全权大臣,你是二等出使大臣,又无全权,怎么能够修改崇厚与我们签订的条约呢?”
曾纪泽针锋相对:“我既然是驻俄公使,就有权同你们谈判修改条约的事。”
格尔斯和布策被顶得无话可说,只好同意与曾纪泽谈判。曾纪泽把需要修改的地方一条条列出。格尔斯看后暴跳如雷:“这不是把前面所订的条约全部推翻了吗?俄国沙皇已经向清朝廷提出最后警告,假如不批准以前签订的条约,我们就只能用大炮来发言了。”
曾纪泽毫不退缩地回答:“如果两国间不幸发生战争,中国用兵向俄国索还土地,那就什么地方都可以索取,决不只限于一个伊犁。”
几天后,格尔斯和布策又蛮横地向曾纪泽提出:“我们守卫伊犁的军费总共为1200万元,中国必须予以赔偿。”
曾纪泽冷笑道:“双方还没有打仗,哪里跑出来的军费?”
格尔斯和布策说:“如果你们不答应,俄国只好开战了。”
曾纪泽不卑不亢,针锋相对:“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倘不幸有此事,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与俄一战。一旦打起仗来,谁胜谁败还不一定呢。中国人坚忍耐劳,纵使一战未必取胜,然中国地方最大,虽数十年亦能支持,想贵国不能无损。大清如果获胜了,那俄国也必须赔偿我们军费。”
晚清靠谁稳定下来了局面呢?晚清四大名臣又有谁?
晚清靠谁稳定下来了局面呢?晚清四大名臣又有谁?
晚清时期,风雨欲摇,整个清庭内忧外患,外部有列强紧逼,内部又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当时的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那么晚清靠谁稳定下来了局面呢?晚清四大名臣又有谁?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中兴名臣”之一。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时创造了中国“四十六个第一”。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着有《李文忠公全集》。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幼稚园(中国首个幼稚园)、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等。
晚清的主要局面其实主要就是这四人所稳定下来了,但是四人毕竟是受封建思想所困,不能够完全的走出封建思想,也是只能够让清政府苟延残喘,并不能够使清政府有什么意义上的改变。
相关参考
晚清靠谁稳定下来了局面呢?晚清四大名臣又有谁? 晚清时期,风雨欲摇,整个清庭内忧外患,外部有列强紧逼,内部又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当时的清政府统治摇摇欲坠,那么晚清靠谁稳定下来了局面呢?晚清四大名
李鸿章,晚清名臣。可如果说仅仅知道他是晚清名臣,似乎又显得有些苍白。不管他是李章铜也好,渐甫、少荃也好,又或是仪叟,省心。世人无法忘记的是他那谥号文忠,被人尊称的李合肥,李中堂。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之剿灭洪杨叛乱,左宗棠之收复新疆,李鸿章之洋务运动,这三人的功业成就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而胡林翼呢?胡林翼是
1966年秋天,在那个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浪潮下,当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墓都被人捣毁之后,安葬在河北省南皮县的晚清名臣张之洞也没有逃脱厄运。当时的红卫兵不顾当地人的阻拦执意要毁掉这个洋人的奴才、晚清的卖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
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張之洞是唯一沒有獲得爵位的人。張之洞有一個很帥氣的名號,叫「張香帥」。這是因為他號「香濤」。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時人又稱「
导读: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们虽已去世一百余年,但是每当提起他们,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曾
刘铭传因脸上生有麻子,又因在家排行老六,故而人称六麻子。他是晚清名臣,曾任台湾省巡抚,他也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刘铭传极赋政治才华,他的很多政治观念台湾仍旧再用。刘铭传死于安徽,但在他死后的百年间他
晚清既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不堪回首的黑暗时代,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光辉时代。曾国藩、李鸿章,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前者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寿61岁;后者出生于1823
骆秉章(1793年—1866年),原名俊,以字行,改字籥门,号儒斋,广东花县人。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骆秉章自少勤学,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后被授为编修,迁移为江南道、四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