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

Posted 官员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

2、乾隆帝六下江南

乾隆六下江南都做了什么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把视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巡视淮河闸堰时,发现原有的土堤不安全,就下令添筑鱼鳞石岸,还亲自画出图样。有位地方官在奏折里提出的方案同他不谋而合,乾隆帝很高兴,立即把他升了官。南巡要途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乾隆帝多次减除这三地的赋税。他还参观农田和织造机房,鼓励农桑。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乾隆帝重视发展农业的一贯方针。

南巡所经之处,有岳飞、韩世忠、方孝孺、于谦等历代先贤的陵墓和祠堂,乾隆帝总要特派官员前去致祭,他本人还出席了对大禹陵、周公庙、孔庙及明太祖陵的祭奠。江南地区读书人很多,乾隆帝就宣布增加所到地方的官学生名额,还破格赏赐六百多人进士及第的资格。对于沿途居住的退休老臣,乾隆帝给予特别的优待和礼遇,每次来迎驾,都要升一级官爵。乾隆帝用这些办法,拉拢汉族读书做官的人,笼络人心。

然而,南巡又存在很大的弊端。乾隆帝每下江南的前一年,都要派出官员勘察路线,修桥铺路,盖建行宫。御道要求平直,不允许曲曲弯弯,操办的地方官吏就乘机勒索沿途的百姓,稍不服从,就拆房子,平祖坟,还借整肃盗匪的名义把无辜的平民投进监牢。老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

出巡的排场更是奢华得惊人。随行的王公大臣、侍卫官员有两千多人,水路上动用大船一千多艘,陆路上征用乘马六千匹、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头,征调纤夫三千六百人、服役的民敢煌蛉恕4颖本┑胶贾荩兴建了行宫三十所,没有行宫的地方,就搭起黄布城和蒙古包毡房。凡是御驾经过的道路要洒水除尘,沿途三十里以内,地方官员一律穿上官服迎架,所有的绅士、读书人、老年百姓都要到现场排队跪拜。乾隆帝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盛世”的气象。

地方官员和富商为了讨好皇上,挖空了心思。

他们在河道里安排龙舟灯舫,在岸上搭建彩棚,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中皇家队伍要路过的地方,店铺、民屋全都油漆一新。在镇江城外用红绿绸缎装饰成一枚巨大的桃子,十多里外就能望见,乾隆帝的御舟一到,突然烟火大发,巨桃开裂,桃子里出现一个剧场,有好几百名演员演戏。乾隆帝在扬州大虹园停留时,夸赞说:“这里风景不错,很像北京南海的‘琼岛春荫’,就只少一座喇嘛塔。”

扬州官员听见了,暗地买通太监取得图样,立即兴工,一夜之间就添造出一座喇嘛白塔。这些操办的官员、富商,都得到了乾隆帝的褒奖。

有个侍郎尹令一从江南回来,上奏说:“陛下南巡,民间疾苦,怨声载道。”乾隆帝就怒气冲冲反问他:“你说民间疾苦,你具有指出什么人疾苦?说怨声载道,具体指出什么人有怨言?”

还有个大学士程景伊,反对乾隆帝巡游湖州。乾隆帝说:“朕去湖州不是游玩,是去看那里种桑养蚕。”程景伊沉痛地说:“皇上这回去湖州,下回湖州就没有蚕桑了。老百姓元气一伤,几代都恢复不了呢!”

尹令一和程景伊都因为直言而受到了处分。这一来,朝廷上下铺张奢靡、献媚取宠的风气就越来越滋长了。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曾达到高峰。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国库有七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储备。然而到了乾隆末年,库存只剩下了二百万两,这正是同乾隆帝的挥霍浪费分不开的。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造成了吏治的日益败坏,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清王朝开始走上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

乾隆帝六下江南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帝每次南巡,都把视察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他在巡视淮河闸堰时,发现原有的土堤不安全,就下令添筑鱼鳞石岸,还亲自画出图样。有位地方官在奏折里提出的方案同他不谋而合,乾隆帝很高兴,立即把他升了官。南巡要途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乾隆帝多次减除这三地的赋税。他还参观农田和织造机房,鼓励农桑。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乾隆帝重视发展农业的一贯方针。 南巡所经之处,有岳飞、韩世忠、方孝孺、于谦等历代先贤的陵墓和祠堂,乾隆帝总要特派官员前去致祭,他本人还出席了对大禹陵、周公庙、孔庙及明太祖陵的祭奠。江南地区读书人很多,乾隆帝就宣布增加所到地方的官学生名额,还破格赏赐六百多人进士及第的资格。对于沿途居住的退休老臣,乾隆帝给予特别的优待和礼遇,每次来迎驾,都要升一级官爵。乾隆帝用这些办法,拉拢汉族读书做官的人,笼络人心。 然而,南巡又存在很大的弊端。乾隆帝每下江南的前一年,都要派出官员勘察路线,修桥铺路,盖建行宫。御道要求平直,不允许曲曲弯弯,操办的地方官吏就乘机勒索沿途的百姓,稍不服从,就拆房子,平祖坟,还借整肃盗匪的名义把无辜的平民投进监牢。老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 出巡的排场更是奢华得惊人。随行的王公大臣、侍卫官员有两千多人,水路上动用大船一千多艘,陆路上征用乘马六千匹、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头,征调纤夫三千六百人、服役的民敢煌蛉恕4颖本┑胶贾荩兴建了行宫三十所,没有行宫的地方,就搭起黄布城和蒙古包毡房。凡是御驾经过的道路要洒水除尘,沿途三十里以内,地方官员一律穿上官服迎架,所有的绅士、读书人、老年百姓都要到现场排队跪拜。乾隆帝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盛世”的气象。 地方官员和富商为了讨好皇上,挖空了心思。他们在河道里安排龙舟灯舫,在岸上搭建彩棚,扬州、苏州、杭州等城市中皇家队伍要路过的地方,店铺、民屋全都油漆一新。在镇江城外用红绿绸缎装饰成一枚巨大的桃子,十多里外就能望见,乾隆帝的御舟一到,突然烟火大发,巨桃开裂,桃子里出现一个剧场,有好几百名演员演戏。乾隆帝在扬州大虹园停留时,夸赞说:“这里风景不错,很像北京南海的‘琼岛春荫’,就只少一座喇嘛塔。” 扬州官员听见了,暗地买通太监取得图样,立即兴工,一夜之间就添造出一座喇嘛白塔。这些操办的官员、富商,都得到了乾隆帝的褒奖。 有个侍郎尹令一从江南回来,上奏说:“陛下南巡,民间疾苦,怨声载道。”乾隆帝就怒气冲冲反问他:“你说民间疾苦,你具有指出什么人疾苦?说怨声载道,具体指出什么人有怨言?” 还有个大学士程景伊,反对乾隆帝巡游湖州。乾隆帝说:“朕去湖州不是游玩,是去看那里种桑养蚕。”程景伊沉痛地说:“皇上这回去湖州,下回湖州就没有蚕桑了。老百姓元气一伤,几代都恢复不了呢!” 尹令一和程景伊都因为直言而受到了处分。这一来,朝廷上下铺张奢靡、献媚取宠的风气就越来越滋长了。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曾达到高峰。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国库有七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储备。然而到了乾隆末年,库存只剩下了二百万两,这正是同乾隆帝的挥霍浪费分不开的。统治者的穷奢极欲,造成了吏治的日益败坏,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清王朝开始走上了由盛转衰的下坡路。
江南乾隆帝

相关参考

乾隆帝六下江南

乾隆帝关注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并且为了稳定政治,每隔一两年,要到全国各地出巡,检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况。从公元1751年到公元1784年,他曾经先后六次巡游江南。后两次南巡时,他已是七十开外的人了。

乾隆六下江南 却是为了找寻龙脉宝物

  帝在位六十年,曾六次南下巡视。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事功之一,可见他对下江南行动的重视程度。>  但是在他晚年,他又对军

他一生六下江南,却为哪般

乾隆帝在位60年,其文韬武略一点都不逊色于康熙和雍正,在他的统治下,清朝走向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但是这位皇帝的身世却引起后人的种种猜疑,有人说乾隆本身就是汉人。乾隆是雍正的第四个儿子

乾隆怒斥纪晓岚

清朝各个皇帝都偏爱南巡。一百年来,曾十二次大规模南巡。光是乾隆皇帝一人,就曾经六下江南。各个皇帝在南巡途中虽然也做了一些兴修水利、修建海塘等利国利民之事,并减免沿途百姓的赋税,但是沿途修建行宫、御道、

究竟为什么执着于下江南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

乾隆帝名叫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25岁即位,89岁辞世,做皇帝做了60年。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野史上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汉人生母,因乾隆是雍正与一名汉族女子所生,因当时清政府执行的是满汉不能通婚...

嘉庆皇帝为了除和都做了哪些准备

嘉庆元年,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嘉亲王琰,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但是,乾隆并没有放弃权力,规定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和也就仍然得以专权。但形势毕竟有了变化,和当然也

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为了在顺治身后留下的一片狼藉中建立起一个足矣令世人所臣服的王朝,康熙帝采取了前文提到过的各种手段与措施,甚至亲自六下江南,开启清代帝王巡游江南的序幕。>>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朱明王朝的

移形换影的苏州园林

李翰祥导演的影片《乾隆下江南》>世人皆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足迹遍及苏、杭各地名园,留下了“游假山被困狮子林”“拙政园平反袁崇焕”等等数不尽的传说故事。>苏州名园狮子

唐伯虎这幅画卖给乾隆要黄金万两

作为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每次江南之行,必定浩浩荡荡、前呼后拥。他第一次下江南,身边人数最少,也有2000余人。其后5次下江南,每次随行人员都保持在3000人以上的规模。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这还只

皇帝吃的东西叫梢麦

乾隆皇帝是清代最为风流的皇帝,不仅六下江南,还经常微服私访。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在一家小店吃了顿特殊的美食,便马上为其题匾,让小店生意火爆至今。乾隆究竟吃了什么?这家店又叫什么名字?如果您想知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