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押回日本死者甚多

Posted 战俘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被押回日本死者甚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被押回日本死者甚多

2、电影末代皇帝,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

被押回日本死者甚多

由日本挑起,发生在1894-1895年间的甲午战争,是近代中日两国国运的大博弈。战争中,中国海陆军将士总计阵亡约二万四千六百余人。这些为国捐躯的士兵,本应有一方享祭之所,然而晚清以降,中国命运多舛,生者尚且如蝼蚁,况死者乎。曾经为了保卫国家献出生命的战士们,他们姓名籍贯如何?最终安息何处?在时间冲刷中却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更因为败军不言勇的世俗传统,这些付出了生命却无法看到任何胜利希望的将士,很多时候被当做失败和耻辱的标志,鲜有人谈及。

相比起战场上阵亡的将士,甲午战争中还有为数颇多的中国军人成为日军的阶下囚。这些人的命运,尤其是其中在日本羁押期间去世的人们的命运,则更是成了谜中之谜。

随着甲午战事的演进,中国军队的大量人员被俘事件主要发生在丰岛海战、平壤会战以及旅顺和辽东海城、牛庄之战等重要的战役中。

1894年7月25日,北洋海军“济远”、“广乙”号军舰在朝鲜南阳湾丰岛海域遭日本海军偷袭,爆发了甲午海上战场第一战――丰岛海战。“济远”逃跑、“广乙”重伤退出战场后,运送中国陆军官兵的商船“高升”号被日舰野蛮击沉,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操江”舰管带王永发及72名海军官兵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被俘虏的中国军人。

对待敌方俘虏,当时日军首先采取的是运回本土看押的方式。为了在日本国民面前炫耀战功,“操江”舰的中国俘虏一度几乎成了日军的宣传品。运输战俘的军舰抵达佐世保时,“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尔后日军又强迫中国俘虏在街头游行示众,“使之游行各街,游毕放收入监,以示凌辱”。

1894年9月15日,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北部重镇平壤爆发激烈的大兵团会战。因为粮弹不继,驻守平壤的中国军队于当天午夜冒雨弃城北撤,中途遭到日军伏击,伤亡惨重。突围途中大批中国官兵或因迷路,或被包围,或是受伤,成为日军的俘虏。根据日本军史记载,被俘清军中,47人因为试图逃跑被日军斩杀,25人因为伤势过重死去,3名在羁押期间因病死去,其余608人经由海运送去日本。一名被俘的中国军官曾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了战俘的悲惨境遇:

“……两手背缚,发用绳联。十八日申刻,始发给饭团一握,舌为匕箸,膝作杯盘,俯首就餐。忽尘埃上坠,泥沙兼半,口难下咽。渴极频呼,仅给臭水一滴。如是者二十余日,忽称送往伊国。足无整履,身少完衣,由中和至黄州,奔波百余里之遥,不容喘息。九月初八日在江口上船,如入陷阱。坐卧不出寸步,便溺均在一舱,秽气熏蒸,时欲呕吐。十六日至日本广岛下船,狂奔十余里,立毙数人,始登火车。十七日到大阪府,住南御堂厂舍。鸟正飞而入笼,蛙欲怒而在井。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似僧而有发,如道而无冠。月暗风凄,频洒思家之泪。”

平壤之战失败后,甲午战争战火越过鸭绿江烧进中国内地。在接连进行的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大批中国军人被俘后押至日本,总计陆续被运送到日本看押的有千余人。

作为最先到达日本的中国战俘,“操江”舰的七十余名官兵被送到日本九州岛最西端的长崎,拘禁在佐世保军港附设的监狱中,按照军官和士兵区分关押,每间囚室安置11-12人。

平壤之战爆发后,数百名中国战俘到达日本,仅仅依靠佐世保海军监狱已经无法容纳,日本政府于是向一些寺庙和民间机构租赁场地当作“俘虏厂舍”,统一用于关押中国战俘,佛音缭绕的清修之地成了秘密的战俘营。除了别名南御堂的大阪难波别院、东京浅草的本愿寺等关押人数较多的寺庙之外,在广岛、松山、名古屋、佐仓、丰桥等地也都有寺庙被用于看押中国战俘,另外滋贺大津的本愿寺还被专门用作关押患有传染病的中国战俘。尔后从东北战场、山东战场上被俘的中国官兵,最先也被送至这些场所关押。

甲午战争是近代日本经历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清军战俘也是其第一次面对处理大批外国战俘事务的问题,其主要办法参照了欧洲国家的先例。中国战俘在日本主要是处于羁押地位,没有被投入苦役活动,不过日方经常性押送战俘外出进行侮辱性的游行示众。羁押期间,日方不断提审中国战俘,以图获取有关中国国内政治以及各支军队的情报。另外日方还以被俘的中国官兵作为人种范例,经常性进行各类医学测量活动。1894年出版的日本战时刊物《日清战争实记》上,就曾以“日清两国兵体格的比较”为题,刊载过这类测量结果。在对待俘虏的日常生活供应上,日本军方和民政部门一度互相推诿,都不愿投入过多资金,使得战俘的饮食、服装供应极为低劣。

除了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外,1895年初,中国东北战场上接连发生了海城、牛庄等战役,也有很多中国官兵被俘。此时日方已经失去了最初得到战俘时急于炫耀战功的心情,反而视战俘为累赘,这些后期的清军战俘则被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各项生活条件比之在日本的难友更为恶劣。

1895年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大战终止时,两国议及战俘交换问题,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在当年的夏季完成交接。

8月18日,关押在日本的清军战俘最先被放回。当天早晨6点30分,满载中国战俘的日本商船“丰桥丸”抵达天津大沽口外。中国交接委员、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派遣炮舰“镇海”号前往迎接,将放回的战俘976人从“丰桥丸”接驳送回天津。

1895年8月26日,关押在海城的清军俘虏568人在城外的甘泉堡被移交给中方代表――辽阳州知州徐庆璋,被中国俘虏的11名日军士兵则被交还给日方。

按照俘虏不祥的传统观念,饱经折磨重归故土的战俘中,士兵一律就地解散,军官则革除所有官职后遣散。被放回的“操江”舰管带王永发曾经上书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请求抚恤,结果招致清廷的责骂。在平壤因伤被俘的军官谭清远等,不仅被革职,还被追究被俘的罪责。这些曾为国家付出了鲜血的“不祥之人”很快便从档案中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电影末代皇帝,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

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

电影《末代皇帝》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 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

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扩展资料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九个奖项 。

角色信息:

(1)爱新觉罗·溥仪,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小自我尊大,没人管教。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被废除。几经辗转后他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他又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最终改造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

(2)婉容,作为溥仪的正统皇后,她具有贵族的血统,接受过西方教育。溥仪一心想复辟清朝,对她不管不顾,使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和溥仪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3)文绣,一个从封闭走向自由的代表。以照片入选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宫,以便大婚时跪迎皇后。她家原来只是一个没落的满清贵族,她自己也是一个很封闭的女人,但是后来接受了新的知识和观念,意识到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终于争取到和溥仪离婚,迎来了自己的自由。

(4)庄士敦,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作为溥仪的外籍老师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里,他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后来跟随溥仪逃亡天津并一直照顾到1931年。

(5)监狱长,战犯管理所所长,照顾溥仪并帮助溥仪改造自己的思想,有着极大的热心和耐心,然而在文革的时候他被红卫兵迫害批斗,溥仪认出他并想帮助他,却被红卫兵一把推到地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电影观后感

  世界那么小,小到我们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玻璃缸里,透明的世界,我们彼此遇见。世界那么大,大得有些地方,我们一辈子也无法到达。我们抬头仰望天空,时间向后退去,白云向前飞去。历史是很玄妙的东西,我们在门内,时间在门外流过,不留任何痕迹。我们一直在向门外张望,希望能看到永恒,结果,什么都无法预知。我们只是在盲目的行走,无法主宰什么。

  紫禁城那么小,小到永远是斑驳的朱红的墙,辉煌的金銮殿,蓝的天,白云略天而去。紫禁城那么大,大得推开一扇门,还有一扇门。这个地方,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   昏暗模糊的佛堂里几缕清晨的阳光从朱红窗棂里射进来。两边是斑驳退色的罗汉们,张牙舞爪的严肃。伟大文明夕照的美丽余晖,在一个三岁孩子的手中点点消失。“你那么小,你怕我吗?这里的每个人都怕我。我是至高无上的慈溪太后。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很久很久了。唯一能住在这里的是皇帝。他已经驱龙而去了。他今天死了。小溥仪,我将封你为万年皇帝。”而后她死了,在朝晖中,天亮了。溥仪笑了,跌跌撞撞地走出屋子。万年皇帝,一个牢笼,罩住他地一生。从一眼天真的孩子,到沧桑而冷漠的眼光。   万年皇帝,给了他什么,只是在他母亲死的那天,十三岁的溥仪平静的说“我母亲今天死了吧”。然后他推着自行车走遍皇宫的每一个门,朱红庞大的门。门外是匆忙的市集,褴褛的乞丐,玩耍的孩子。他想出去,门却在恭敬的侍卫手上怦然关闭。门外有他的母亲,他的模糊的短暂童年,有他遥远而又触手可及的世界。他绝望,叫着:“open the door”。第二次喊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后了,另一个牢笼关住了他,那就是满洲国,在世人的唾骂声中,他做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当染上毒瘾的婉容在黯然被日本人送出总督府的时候,雪地上,溥仪一路狂奔,那是不是他一生所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只是,那是一辈子爱他的人,唯一的,仅有的,所有的。同样朱红伟岸的门,应声合上。“open the door”溥仪喃喃着。   从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满洲国,再到监狱。溥仪的一生,被历史牵绊着的,就是这个万年皇帝。历史的背后,是我们碌碌的背影。我们坚信着我们在创造着历史,其实,我们一直在沿着历史给予我们的轨迹向前走着,无法抵抗。我们总以为我们看清了历史,其实,我们只是在门内无助得向外张望。身在历史中,我们无法知晓什么。溥仪投靠日本人,是因为国民党背信弃义地掘了满洲的皇陵,慈溪的尸体被撕成几块,脖子上的项链做了宋美龄的结婚礼物。而他的决定背后,是日军哈尔滨的细菌试验厂。这是他所不知道的。在监狱中的溥仪,看着记录片,惊愕的缓缓站起。溥仪在满洲,也是坚决的回绝过日本人的无理要求,他在国会上愤怒的说,满洲国和日本一样是平等的,只是没人听他,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知道的,永远只是事实,而不是真相。

求电影末代皇帝中皇帝的主要事件

1950年,在解放军战士的监视下,中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犯人一起走下开进站台的一列闷罐火车。溥仪走进洗手间,用刀片割开血管。战犯管理所所长的推门喊叫声把溥仪带回到42年前。当时不足三岁的他,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进宫登基,当了宣统皇帝。溥仪从小在唯我独尊的环境中长大,孤独而缺少管教。辛亥革命后,他被废除。

1922年,溥仪结婚,皇后婉容,淑妃文秀。

1924年,做着复辟梦的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到天津做了寓公。

1934年,日本吞并中国东北,扶植溥仪当了伪满州国的皇帝,虽然他只是从属于日本关东军的“儿皇帝”。

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溥仪成了苏联红军的囚犯。溥仪押送回国路上的自杀未成,进了战犯管理所。他学会了生活,还学会了解剖自己的思想,改变了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

1959年,溥仪获特赦回到北京,成为一个公民,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1967年,文革中,他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为当年的管理所所长辩护。同年,溥仪因病谢世。

评价:

  《末代皇帝》是一部气势宏大、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技巧精湛的史诗巨片。

  影片是欧洲知名导演贝尔多鲁齐的经典之作。叙事手法与《美国往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闪回的手法,在2小时40分钟内讲述了溥仪60年的跌宕一生。华裔男星尊龙在片中饰演溥仪,并由此一举成名。陈冲、邬君梅两位女星分饰婉容和文绣。

  影片的音乐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小提琴与古筝等多种乐器的配合,使音乐倾泻而来,袅袅余音挥之不去,丝丝的忧伤沉积在深处,衬托着历史的厚重之感,让人沉醉于其中。(CCTV6流金岁月)

  《末代皇帝》,影片将个人还原到历史中,展示了历史碾压下人性的复杂形态,有扭曲,也有挣扎,故事未必全然符合史实,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更真实;这部影片的史诗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人物传记片,历史在个人身上的压榨和侵蚀,几乎是一个时代的心理缩影,与其说它讲的是溥仪,不如说它讲的是溥仪那个时代及那个时代笼罩下的人。这是一个最富有历史张力的溥仪。

奥斯卡电影《末代皇帝》几个版本的区别?

肯定不是你说的把脏话cut的情况。其实也不是很多人说的“一个是导演版,一个是剧场版”。

当年公映的、赢了N座奥斯卡的版本是163min的版本。219min的版本是一个根据当初合同为意大利某电视台剪辑的迷你剧版本,该版本需要剪成50分钟×4段的分段以供电视台分四次播放,这个版本也被后来很多专家和爱好者想当然的以为是导演版(因为它长),但是在CC公司最新发行的DVD中导演和摄影师已经证实那个163min的才是真正的导演版,据说贝托鲁奇也说过这是他最满意的版本。 以下zz: 电视加长版的主要不同 1、溥仪自杀被救醒的过程,溥仪仍声称自己是中国皇帝,并说“你们迟早会杀了我”。而战犯管理所所长说“在审判之前是不会让你死的”。 2、剧场版中奶妈给小溥仪讲述“大风与大树”的故事,而加长版中在该故事之后还有一段是讲述奶妈的来历的,一个老头边给奶妈挤奶边感叹“奶水真多啊”。 3、溥仪与溥杰在改造所的牢房里互相抚慰的镜头,带有明显的性暗示(其实影片中有多处暗示溥仪性取向的画面)。接着,进来一个士兵,给了溥仪一本叫作《新民主主义历史》的书,溥仪翻书,念到:“爱新觉罗·溥仪在第84-85页……”

电影末代皇帝的人物关系是什么?

观毕这部由著名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在1987年拍摄的描写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电影,我似乎也明白其为什么能在1988年的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独揽9项大奖了。当1972年安东尼奥尼正在处于“文革”时期的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时,贝托鲁奇认为《中国》是真正关于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电影,然而十多年后,贝托鲁奇亲自操刀拍摄《末代皇帝》,我不得不叹服于贝托鲁奇对于中国文化的熟稔,溥仪在他的镜头下再次复活,一帧一帧的在胶片上讲述他自己的故事。

影片开始不久小溥仪就被垂死的慈禧招入紫禁城宫中,此时的溥仪只有三岁,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慈禧让溥仪靠近一点时,溥仪并没有径直走向慈禧,而是先藏在了柱子后观望慈禧太后,发现慈禧太后并无恶意之后,便满心欢喜的坐在慈禧脚下听旨,导演在这里似乎是想告诉我们溥仪一生都容易轻信他人,并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被利用之时仍然浑然不知,并一直在电影中贯穿整个故事线。就这样,三岁的溥仪就在这样的情境下被立为新皇,殊不知这样的皇帝只能做够三年。溥仪注定只能是一只永远也飞不出牢笼的鸟。 溥仪这个形象在电影中其实是多面的,他时而软弱,时而坚强,时而非常有抱负,想要改变整个世界,时而又自暴自弃,认为世界欺骗了他。这些矛盾对立而又统一,但是这些性格都只能在侧面表现出溥仪的无奈,他的生不逢时,或许他不该生在这个乱世,他也许应该是个风流倜傥的文艺青年,但是他注定是个失败的君主。电影中曾多次体现出他被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用,丢企,再利用。在紫禁城,腐朽的官吏利用他中饱私囊。在民国时期,各个军阀利用他发动各式各样的政变,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利用他当做在满洲的傀儡,把他当做自己的一条狗。似乎溥仪永远也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总是被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所以,溥仪在影片中想要过抗争,影片中曾两次出现了颇有意味的一句话"open the door"!第一次是小时候他想看看紫禁城以外的世界却被侍卫拦住,他捧着白鼠向逐渐关闭的大门跑去,门关上的前一刻我以为他会把手中的白鼠放出去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他却愤怒的将小白鼠摔死在门上,以此来宣泄他对这囚笼的控诉,说明这时的溥仪还是有着朝气和理想的,还没有被现实的残酷所击垮,然而第二次是婉容离他而去,他追出门在伪满洲国官邸的冬日的雪地里说出,那时的"open the door"已是软弱无力了,也许那时的溥仪早已明白自己只是历史上一颗被人摆布的棋子,无心再抗争什么了。 其实影片中,溥仪的这种囚鸟形象还有很多,在紫禁城内,近视的溥仪需要佩戴眼镜却遭到大臣和嫔妃的极大反对,认为会坏了传统,若没有庄世顿先生,或许溥仪会从此失明。溥仪要改革宫内制度,自己首先断发明志,却遭宦官算计,烧掉了库房。伪满洲国的议会上,溥仪的慷慨激昂的演讲换来的却是整个内阁的愤然离席,正如他的恩师庄世顿所说:“他是所有中国人中唯一一个不能踏出自己家大门的人。我想皇上是地球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从贝托鲁奇的镜头里,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在清朝末世皇帝的不易与悲凉,他之所以要将溥仪刻画为一只笼中囚鸟,那么皇帝作为囚鸟承受的过程就是这个故事最大的看点,如果说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认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对象突然失去了对他本该拥有的能力,并逐渐失去了被批判,被轻视的价值,于是我们会同情病人,弱者,贫苦人。把溥仪看成病人,弱者,从而由鄙视变为喟叹,不可谓不颠覆了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那就是即使用是失败,也能成为传奇。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吧。 当电影结尾,溥仪蹒跚的想跨过围栏在龙椅上坐上一坐,这时他被一个带着红领巾的男孩阻止,很明显的,这里导演运用了一个象征的手法,一个时代的死亡和另一个时代的新生,当男孩打开蟋蟀盒,蟋蟀慢悠悠的爬出来,而转瞬间,溥仪消失了,不过我相信,导演还是为溥仪打开了牢笼,他这只囚鸟应该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了。

鉴赏电影末代皇帝主题曲

  The Last Emperor-Theme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不是主题曲

  戴维伯恩的《Main Title Theme》才是   不知你问哪个 不过两首曲子都有介绍   自己看吧   ://qkzz/magazine/1002-6916/2007/24/2258295.   下面主要摘戴维伯恩部分对《Main Title Theme》的介绍   戴维伯恩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色,旋律大都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段落较短小,富有趣味,多用于影片情节相对轻松烂漫处。最著名的一段《Main Title Theme》。是影片的片头曲:几声中国鼓的鼓点过后,引出叮咚作响的马林巴,打击乐成为全曲交织的背景,而后慵懒的小提琴旋律绵绵地的摇曳出来。   不断的围绕着3、5、2、6、1几个音反复。听起来有一股摇曳生姿的东方风情,主题演奏过后,又加入了中国笛子和弹拨乐的音色,旋律较前面稍有变化:变得更加紧凑,富有舞蹈性。整首曲子曲调比较平稳,节奏统一,但音乐富有层次感,音乐织体逐渐加厚。这首曲子在典雅幽远的宫廷韵味中。带着一种由西方人眼光看待中国文化时,特有的想像力与神秘感。一首《Main Title Theme》拉开了电影《末代皇帝》的序幕。另外,在影片开始后30分钟处,溥仪和久别的亲生母亲及第一次见面的亲弟弟溥杰在皇宫相见时也用了这段音乐做背景。《Wind,Rain AndWater》是一首清幽曼妙。富有趣味的电子音乐,其中也不乏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按照音乐的风格和配器特征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较轻巧活泼。以手风琴和古筝音色为节奏背景和低声部,采用三拍子的节奏。旋律声部使用了《Main Title Theme》的主题,其音色清脆剔透。影片22分钟处,众人哄幼年溥仪洗澡时使用了这段音乐,极富幽默感。第二部分节奏变成了四拍子。采用了一系列琶音作为声部支撑,旋律声部依然是取自序曲的主题,为弦乐和吹管乐的相互交织。这段音乐用于影片1小时10分钟处,烘托少年溥仪和众人玩猜人游戏时沉醉惬意的心情。   全文如下:   摘要 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负责为本片作曲的是中国的苏聪、英国的戴维,伯恩(Dadid Byrne)、日本的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本文分别对三个人的配乐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 电影 末代皇帝 配乐   电影《末代皇帝》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导演伯纳多伯图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参考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创作了这部反映个人独特观点的传记电影。《末代皇帝》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三家联合摄制,片长165分钟。该片用闪回的手法来表现淖仪的一生。其内容梗概为:溥仪从三岁入宫继承皇位,成为拉线木偶般的儿皇帝。至清朝皇室崩溃。民国建立,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结束了他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涯。后来,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东北成立满洲国。意图复兴大清帝国昔日光华。日本战败。溥仪成为俘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后,被特赦释放。影片最后,溥仪以游客身份重游紫禁城,感慨万千。本片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创下9项提名,9项获奖的百分之百得奖记录,其中配乐一项。被推崇为近20年来最佳电影配乐之一。   负责为本片作曲的有三个人:中国的苏聪、英国的戴维伯恩(Dadid Byrne)、日本的坂本龙一(Ryuichi Sakamoto)。三人的出身和音乐风格各异,但在影片中却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撞击之后水乳交融的神奇效果,为这一部从西方人观点拍摄的东方电影找到了一套合适的配乐。全片以大气派的管弦乐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主题旋律变奏音乐交错,将淖仪一生的传奇遭遇烘托得很贴切。   苏聪的配乐部分   苏聪生于音乐世家,1978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2求学于西德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研究生班,1985年考入西柏林自由大学音乐系攻读音乐理论博士学位,后任德国巴登一符腾堡州立电影学院及德法国立联合电影学院媒介作曲教授。自1983年起,苏聪的作品上演于欧亚不少著名音乐节、剧院、电台、电视,乐队、音乐会。他曾参与了《末代皇帝》、《绿茶》、《手机》、《茉莉花开》等电影的配乐。   苏聪自荐为电影《末代皇帝》配乐,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使音乐能贴切影片内容,他到故宫博物馆满文研究所、北京图书馆翻阅了大量资料,努力使自己创作的中国音乐部分。以现代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突出民族音乐的主调。苏聪创作的《lunch》在影片只有很少的篇幅,其中的片段用于影片开始后36分钟处和1小时03分钟处,溥仪用餐时。《lunch》的引子是一段沉静而忧伤的吹管乐。夹杂了一声轻微的打击乐,紧接其后出现了琵琶和古筝的音色,几声碰铃与古筝的交错后,扬琴、琵琶、古筝相继或者交错进行,其间也有相对微弱的吹管乐器。琵琶在这首曲子中占了主导地位,整体给人神秘、沉寂、典雅的感觉,具有很浓郁的中国古代音乐风韵,衬托出了如演戏一样的皇家饮食习惯,反映了认真复杂的宫廷礼节。另外,苏聪还给影片配了文革时期的音乐。一段是:文革批斗游行时,众人抬着毛泽东的头像跟在一群齐奏手风琴的人们后面,这段齐奏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旋律(配乐标题叫做红卫兵Red Guard)用在影片接近尾声处,紧接着是另一段红卫兵游街时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造反歌:一个年轻的男红卫兵大红旗一挥,一群戴红臂章,手拿红语录本的女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在镜头里,齐声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然后跟着手风琴伴奏边跳边唱着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有的舞蹈和歌曲。她们表演过后,电影特别给了个镜头,一排拉手风琴的小学生整整齐齐地站着,继续进行手风琴大齐奏,浑浊嘈杂,夹带着错音的不和谐,这段音乐衬托出了了红卫兵热火朝天揪斗反革命分子的场景。   戴维·伯恩的配乐部分   戴维伯恩为Talking Heads乐队成员,在英国出生却长居美国,经常为电影和电视创作主题曲,擅长作电子音乐。他负责本片配乐的电子音乐部分,他创作了:《Main Title Theme》、《Wind,Rain And Water》、《Picking A Bride》、《Bed》、《Paper Emperor》。戴维伯恩运用了大量的电子音色,旋律大都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段落较短小,富有趣味,多用于影片情节相对轻松烂漫处。最著名的一段《Main Title Theme》。是影片的片头曲:几声中国鼓的鼓点过后,引出叮咚作响的马林巴,打击乐成为全曲交织的背景,而后慵懒的小提琴旋律绵绵地的摇曳出来。   不断的围绕着3、5、2、6、1几个音反复。听起来有一股摇曳生姿的东方风情,主题演奏过后,又加入了中国笛子和弹拨乐的音色,旋律较前面稍有变化:变得更加紧凑,富有舞蹈性。整首曲子曲调比较平稳,节奏统一,但音乐富有层次感,音乐织体逐渐加厚。这首曲子在典雅幽远的宫廷韵味中。带着一种由西方人眼光看待中国文化时,特有的想像力与神秘感。一首《Main Title Theme》拉开了电影《末代皇帝》的序幕。另外,在影片开始后30分钟处,溥仪和久别的亲生母亲及第一次见面的亲弟弟溥杰在皇宫相见时也用了这段音乐做背景。《Wind,Rain AndWater》是一首清幽曼妙。富有趣味的电子音乐,其中也不乏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按照音乐的风格和配器特征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比较轻巧活泼。以手风琴和古筝音色为节奏背景和低声部,采用三拍子的节奏。旋律声部使用了《Main Title Theme》的主题,其音色清脆剔透。影片22分钟处,众人哄幼年溥仪洗澡时使用了这段音乐,极富幽默感。第二部分节奏变成了四拍子。采用了一系列琶音作为声部支撑,旋律声部依然是取自序曲的主题,为弦乐和吹管乐的相互交织。这段音乐用于影片1小时10分钟处,烘托少年溥仪和众人玩猜人游戏时沉醉惬意的心情。《Picking A Bride》通常被翻译为娶亲,其实在影片中叫做选亲更为合适,这段音乐出现在溥仪选皇后和妃子的时候,几小节沉闷的打击乐后,中国笛子音色在古筝的音色的衬托下以诙谐幽默的形象出现。稍后巴扬琴加入,最后以巴扬琴左手贝斯的音色结束。《Bed》是一首富有挑逗性的曲子。用在影片中成年溥仪和皇后妃子在床上互相挑弄的激情戏处,并一直延续到太监纵火事件。音乐织体随着皇帝妃子欲望和太监反抗情绪的逐渐高涨,逐渐加厚。曲子采用了大量弦乐的音色,先是小提琴,后加入大提琴作为低音,仍旧采用了序曲的主题旋律。只是更加缓慢,缠绵,特别是接近尾声的部分,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音色更是纠缠交错,有一种娇嗔任性的感觉。以上4首曲目用的是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运用了不同的乐器音色并配合节奏变化,营造了以上4种不同的感觉,很好的烘托了主题和不同章节气氛变化的需要,运用简单的手法营造了最贴切的效果《Paper Emperor》是选自中国民歌的改编作品。   坂本龙一的配乐部分   坂本龙一是日本著名的Yellow MagicOrchestra的主将,他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在先锋电子乐、爵士乐、世界音乐、实验摇滚、电影音乐等领域有着卓著成就,他拥有十几张个人专辑,并为多部著名电影作配乐,如《末代皇帝》、《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等等。   坂本龙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乐中主要负责中西音乐风格的混合,与苏聪和戴维伯恩相比,坂本龙一的配乐占的份量更多一些。有九段音乐《The Last Emperoror(Theme)》、《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1)》、《The Last Empe ro r(Variation 2)》、《First Coronation》、《Q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The Baby(Was BornDead)》、《Rain(I Want A Diverce)》、《Picking Up Brides》c   《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1)》、《First Coronation》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奏。《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是第二个主题的变奏,《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2)》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主题的变奏。   这两个音乐主题以不同的乐器、速度、节奏、织体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始终《Open the Doo r》用在影片开始溥仪自杀处,以大气的管弦乐为主。演奏主题旋律时加入了中国的琵琶和二胡《FirstCoronation》是“登基”的意思,这段音乐用在幼年溥仪登基大典时,古筝与笛子演奏的引子过后,管弦乐与中国民族乐器交织,衬映百官朝拜的壮观景象。隆重中透着可悲与无奈的情绪《Where is Armo》,“阿嬷在哪”,音乐伴随着溥仪的奶娘被送出宫去的一幕:小皇帝意识到最亲的人被带走了,哭喊着追寻奔跑找他的奶娘,小提琴齐奏第二个主题旋律,其中夹杂了悲伤的二胡音色,古筝、琵琶和西洋管乐的交织,渲染了影片中溥仪和奶娘的悲伤情绪。   《Rain(I Want A Divorce)》,“雨(我要离婚)”仍旧是一段管弦乐的演奏,小提琴的齐奏表现了溥仪的妃子文绣反抗的情绪,她痛恨封建皇族婚姻,不甘于做皇帝的小妾,她跑到雨中,寻求属于她的自由。《The Baby(Was Born Dead)》婴儿的出生本来是喜事,但溥仪的皇后婉容的孩子(是婉容和别人的私生子)刚出生就被日本人弄死了,所以这段音乐在温馨的钢琴声中夹杂着大提琴的阴霾旋律,喜悦中的痛苦情绪表现的很贴切。   最后,影片在《The Last Emperoror(Theme)》的音乐声中结束。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的音乐和画面丝丝入扣,浑然天成,产生了很好效果,这也是本片能获奥斯卡最佳作曲和最佳音响效果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影末代皇帝 皇后为什么疯了

  陈冲在里面饰演的是末代皇后婉容.在历史上是真人真事.

  郭布罗·婉容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一般称其为婉容。婉容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一九零六年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日(吉林省延吉)。原籍内蒙古自治区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   婉容的外祖父爱新觉罗·毓朗是乾隆皇帝长子永璜的五世孙,系清末显要人物。父亲荣源供职于晚清朝廷。1908年至1922年间在京津两地生活,接受私塾和新式学堂教育。 1922年,已满17岁的婉容因其不仅容貌端庄秀美、清新脱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在贵族中闻名遐迩。   同年,婉容被选入宫,成为清逊帝溥仪的妻子。然而婉容的当选并不是因为她的美丽与多才,而是因为皇帝溥仪随手在她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同时也就圈定了婉容凄苦的一生。与婉容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少女-文绣,但是由于文绣家族势力没有婉容家大,所以文绣退而居其次,成为皇妃。然而现在看来,婉容的幸运当选却正是她不幸命运的开始。   住在紫禁城的那段日子里,由于母仪天下的荣耀和新婚燕尔的欢愉,婉容过得还算惬意,她的柔情与活泼也给溥仪带来了很多快乐,而她的饱学多识,更是使溥仪视之为知己。但是婉容也有着大多数女人都有的小心眼和嫉妒心,所以文绣的存在,使得她和溥仪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皇帝的尊号也成为了中国的历史。他带着婉容、文绣住进了天津张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可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革命”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   等到溥仪逃至长春,成为了满洲执政府的傀儡后,他更是对婉容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同时婉容的行动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狂躁易怒,她嗜毒成瘾、她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情。终于,她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这段日子使她从一个娇美恬静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形如槁木的疯子。到了1946年,随着日本人的投降,撇下了一大群的皇亲国戚,溥仪这个儿皇帝也仓皇出逃了。在随解放军转移到吉林延吉的监狱后,孤苦伶仃的婉容终于结束了她的一生。随后尸骨不知去向。   2007年,为实现溥仪生前“与婉容合葬”的遗愿,婉容的弟弟润麒(现年95岁)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与清西陵方面达成一致,由清西陵内的华龙皇家陵园免费为溥仪及其妻子们建造一座墓地。

求电影《末代皇帝》中所有音乐

1.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First Coronation》

2.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Open The Door》

3.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Where Is Armo?》

4.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Picking Up Brides》

5.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1》

6.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Rain (I Want A Divorce)》

7.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Baby (Was Born Death)》

8.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2》

9. 由坂本龙一演奏的《Last Emperor: Theme》

10. 由David Byrne演奏的《Main Theme Title (Last Emperor)》

11. 由David Byrne演奏的《Picking A Bride》

12. 由David Byrne演奏的《Bed》

13. 由David Byrne演奏的《Wind, Rain & Water》

14. 由David Byrne演奏的《Paper Emperor》

15. 由苏聪演奏的《Lunch》

16. 由The Red Guard Accordion Band演奏的《Red Guard》

17. 由The Ball Orchestra of Vienna演奏的《Emperor\'s Waltz》

18. 由TheGirlsRedGuardDancers演奏的《Red Guard Dance》

扩展资料: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在1988年,《末代皇帝》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等九个奖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末代皇帝

皇帝(411)末代(255)

相关参考

电影末代皇帝,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

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电影《末代皇帝》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

末代皇帝电影,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

电影《末代皇帝》的简介电影《末代皇帝》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

身为日本知名法医的他每天都接到死者父亲的电话...

在某工厂停车场,发现了一名男性仰躺陈尸在堆高机货叉部位。据闻无法厘清是自杀还是他杀,也找不出死因。解剖后发现,体表布满了许多细碎起倒刺的割伤痕迹。外伤是我的专业领域,我立刻明白这是玻璃碎片所造成的伤口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每到朝代兴亡交替之际,很多人的人品与德行就被展露无遗。不论是驷马高车威风八面的朝廷大员,还是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武将,都会在此时原形毕露。明亡清兴之际,原来前明的文武大臣们,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钱

死者为共和国最年轻贪污犯

刘伊平,广州白云机场售票员,因贪污55万获罪,赃款全部追缴,1991年被处以死刑。死前与丈夫在狱中通信多次,写下一万多字的日记,表达了对自己犯罪的悔恨之情,被枪毙时23岁。刘伊平将贪污所得都存了起来,

景颇族的丧葬食俗 景颇族怎么举办丧礼

老人去世,来送葬的人,男的扛着火药枪,走到死者寨子边先鸣一枪,到死者家门口又一个接一个地放一枪。女的用背箩背着米酒、大米及一只小鸡送给死者家。人死后,停尸在死者的房间。在堂屋里杀只小鸡,不拔毛就烧。到...

川岛芳子怎么死的,川岛芳子到底死了没

川岛芳子到底死了没?不能确定。1、技术鉴定吉林省公安厅副调研员、省公安摄影协会秘书长台禄林以个人身份对川岛芳子被押期间所拍照片和行刑后的照片做出鉴定:两张照片中并非同一人。针对这一结果,日本方面再次进

可带死者通往冥界大门 玛雅人神秘地宫被发现

玛雅文明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玛雅人的高超智慧,而他们的神秘文明不只限于金字塔所带给我们的惊奇。近期,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玛雅人所建造的巨大神秘地宫,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竟是通往冥界的大门。考古学家在墨...

可带死者通往冥界大门 玛雅人神秘地宫被发现

玛雅文明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玛雅人的高超智慧,而他们的神秘文明不只限于金字塔所带给我们的惊奇。近期,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玛雅人所建造的巨大神秘地宫,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竟是通往冥界的大门。考古学家在墨...

人死後爲什麼要停屍三天

俗話說“死者爲大”,從古至今,我們對死者的身後事都看得比較重。其中一個習俗就是人在去世後要停屍幾天,這是爲何呢?其中有一個原因,和古人的思想信仰有關係。他們認爲人在死亡後會存在“投胎轉世”,死者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