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台谏反腐为何有效
Posted 皇权
篇首语:知识养成了思想,思想同时又在融化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台谏反腐为何有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晚清台谏反腐为何有效
自古台谏盛衰与王朝兴亡密切相关。光宣之际,台谏一度勃兴,然此次仅是回光返照。台谏之盛肇因于载沣上台时之特殊情势。彼时主少国疑,一家坐大,载沣唯有借重言官之口,打压权臣,树立权威,故势弱之皇权与犀利之台谏联手,再自然不过。然一旦北洋势力暂时失势,载沣便无法容忍言官于耳边聒噪,双方之政治裂痕趋于明显,结果一拍两散。1910年正月,载沣借“江春霖参奕涟浮保以“莠言乱政、有妨大局”之名,夺其谏职,打回词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反复力求无果后,江春霖弃官而去。不久,胡思敬步其后尘,挂冠离京。
离京后未及一载,清廷覆灭,远在南昌的胡思敬恰逢丧子之痛。亡国之苦萦绕脑海,丧子之痛刺伤心头,仿佛一夜间自己化作无根浮萍,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归宿。偏偏就在这个团圆之夜,胡五味杂陈,只觉“今宵真是可怜宵”。进入民国,胡思敬拒不与“新朝”合作,“我辈已矣。孀居寡妇岂犹抹脂涂粉,再醮事人?”既然将自己比作孀居寡妇,那清室定是其故去的爱夫,亡清已逝,胡思敬理所应当的化身遗民。当然,“遗”并非等于消极的“退”和“隐”,胡之目的在于“有待而为”。
“有待而为”的方式无外乎联络前清故旧。放眼中原,似唯有雄踞江淮的军阀张勋堪此大任。自民元始,胡思敬积极游说辫帅筹划复辟一事,其对张之印象,如同少年登山,陡然攀着高处,后便一路下降。1913年,胡思敬在兖州见到张勋。据说二人“倾怀谈论”,“备极欢洽”。博取张勋之认同,胡思敬快马加鞭,决定秘联各地督军,在济南起兵,发动“癸丑复辟”,重推为帝。孰料百密一疏,这次阴谋因泄密而终停于纸面,化作空中楼阁。
1916年,病逝。北洋系内部权力争夺激烈。以正宗自居,企图宰制天下。另一大佬冯国璋则拉拢张勋,愿与其一同复辟。张随即派胡思敬出使南京,商议具体办法。闻此消息,胡喜出望外。然政客翻云覆雨之伎俩,岂是胡思敬所能料,就在胡启程之际,张勋忽然改变决定,转而投靠段祺瑞。得知张已背盟,胡思敬“气得手足俱冷,肝肺为摧”,喟叹“三四年来梦寐不忘,及十数同志所属望甚殷者,至此始揭开假面,复归泡影”。“丙辰复辟”之挫败,如五雷轰顶,令胡思敬一度意懒心灰,他返回家乡,“遂与外情隔绝,只闭目枯坐而已”。一切的讯息,似乎昭示着胡思敬曾经澎湃汹涌如汪洋大海般的内心已蜕变为毫无微澜的一沟死水。
然渴望恢复先朝的中兴情结,像梦魇般在胡心头挥之不去。虽隐居书斋,他仍天真地判断“丙辰机会既失,只好暗中布置,徐待其稔。”当得知张勋复辟“心迹始终不渝”时,他故志复萌。次年,张勋发动“丁巳复辟”,扶溥仪上台。面对张勋之仓促发难,与大多数遗老的狂热和躁动迥异,胡之反应则出奇冷静。当复辟朝廷授予胡思敬官职时,胡即复电请辞。胡此举动,意味深长。他已无“癸丑”时之亢奋狂热,也无“丙辰”时之踌躇满志,取而代之的是对张勋的怒其不争及清室前途未卜的哀其不幸。
1922年4月30日,胡思敬满含悲戚与不舍病逝。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说道:“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诚哉斯言!对胡来讲,早点离开这个令他伤心欲绝、无可奈何的世界,亦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反腐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摄政王载沣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杀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李宝嘉,查封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报社。 可是,李宝嘉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把《世界繁华报》化整为零,搬到了当时的英租界,继续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快《官场现形记》连载完了。但让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很快就在一些列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国外。 而慈禧太后则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些行贿、受贿以及官员的腐败行为整理出来,下令全国官员凡有此行为者,皆为重罪。而当时《官场现形记》里所涉及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慈禧太后以谋反罪处决了。 虽然这本书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可是当时的官员也因为《官场现形记》而收敛了很多。一本小说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反腐指南”,这恐怕也算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吧!
相关参考
朱元璋反腐为何会失败,说穿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两条。一是动机。朱元璋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目的并非是为了政治清明,而是加强皇帝权威和巩固皇权统治。二是人治。朱元璋虽然搞了相当多的条令,甚至明
残忍而多变的乾隆北京晨报:乾隆前期与后期变化极大,这是为什么?张宏杰:因为他善于总结历史教训,此外,他受《易经》影响很大,主张宽严相济,刻意不让手下明白他的想法,所以他一生都在变来变去。此外,和普通皇
《清史故事》264官员贪污腐败,是古时封建社会难以根治的痼疾,同时官僚系统腐败的程度,又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联系的。清朝建立之初,吏治相对清明,到康熙晚年时,官员侵吞国库现象严重,后经雍正
作者:许云辉(毛玠)魏国亢旱三年无雨,邺城夕阳炽烈似火,树间夏蝉聒噪烦人。毛玠正在路旁树荫下凉快,忽然见差役押解着脸上刺字的犯人路过,便别有用心拦住他们,没话找话跟罪犯闲聊。罪犯告诉他,妻子儿女因受自
说到反腐败,这不仅现代最大的难题,而且也是古代最大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大概都出台各种规定,防止各级官员陷入腐败泥潭。纵观历朝历代的反腐败的招数,大都不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反腐败的招数多。朱元
太监是我国古代社会中颇为特殊的一群体。因为太监是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专权的事例频频发生。所以,很多君主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太监管理制度,而要说成效最好的,当属清朝的太监制度。那么,清朝太监制度为何能有效
腐败问题是古往今来都令最高同志者们为之头痛的事,“铁血”反腐皇帝朱元璋什么招都使出来了,反而越反腐越腐败。到康熙皇帝时吸取之前的种种教训,政尚宽仁,采取培养清官、树立榜样的做法,但雍正一继位,清官问题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侵华的逐渐加剧与清政府的日趋衰朽,西藏地区也遭到英帝国的武装侵略。一群手拿钢枪的英国雇佣兵正在屠杀失去有效战斗力的西藏人英俄同时对西藏虎
1.我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一、建国前的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成为全国执政的党,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和地下斗争时期。艰苦的斗争环境,一方面造就了一大批忠于党的事业
1.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特点与成就在目前的体制下,掌握的权力越高,越有可能成为贪官或腐败份子,与其追究个人之罪,不如追究体制之恶,改变体制才有可能杜绝以后可能不断出现的大小贪官。腐败是制度的必然产物,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