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如何评价雍正骨肉相杀 乾隆为允和允平反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如何评价雍正骨肉相杀 乾隆为允和允平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乾隆如何评价雍正骨肉相杀 乾隆为允和允平反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日(上位不到三个月),雍正即发出警告说:“朕即位以来,外间匪类捏造谣言,妄生议论;朝内则佞臣朋比为奸,结党营私,蛊惑人心,扰乱国是。朕发遣一人,就有人说朕是在报复旧怨;擢用一人,又有人说朕的恩典是出于私心。允奉命去西宁,屡次推逶,怠慢不肯启程,耽延时日,却有人为之庇护,代为巧饰。朕所交办的事情,则颠倒错谬,以至诸事掣肘。朕惩治一二奸恶的太监,又有人说朕凌逼弟辈,扬言无忌,真是悖乱到了极点!朕即位以来,对那些犯错的弟兄及大臣无不宽宥,但众人并不知感恩。百日之内,扰乱朕心者百端!你们不要以为朕宽仁,不嗜杀人,就可以任意侮慢朕么?你们是不是希望逼朕开启杀人之端呢?”
山雨欲来风满楼。雍正二年起,雍正便开始为彻底消灭允集团而进行必要的舆论准备。就在这一年,雍正发布了《御制朋党论》,其论文洋洋洒洒,阐述了雍正对朋党的独到看法,并严厉指出目前朝廷中还有人搞结党,对抗皇权,其矛头直指允等人。雍正要求各大臣将这篇文章认真学习,自纠自查,和允等人划清界限,这不亚于一场整风运动。
>由于受到年羹尧案和隆科多案的干扰,雍正这两年对允党人多为指斥,并没有对他们下狠手。不过,雍正还是先做了一些扫除外围的工作,譬如将允党的骨干贝勒苏努革爵;雍正三年(1725年)又将允贝子的爵位革除;同年,将允死党阿尔松阿(阿灵阿之子)和鄂伦岱(佟国纲之子)二人发配到奉天赎罪,两人于次年被诛。
更为甚者,雍正连死了的允党人也不放过,比如死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阿灵阿,雍正特派人去将阿灵阿的墓碑改镌成“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对另外一个允党人的核心人物揆叙(明珠次子),他本卒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且被康熙谥为“文端”,但雍正也没有放过他,将之夺官削谥,墓碑改镌成“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如此看来,雍正似乎有点心理强迫症――估计他不这样做,他心里会非常难过!
在处理年羹尧和隆科多案时,雍正还经常借题发挥,时不时的当众讽刺抨击允一下。比如说到祭祀孝道的问题,雍正重提旧事,说当年允母亲死时,允为沽取孝名,在母亲死后的一百天里假装悲伤,走路还要二人扶掖,匍匐而行;又在定例外加行祭礼,每次祭奠的死后还要焚烧珍珠金银器皿等物,似乎要荡尽产业,以表孝心。
雍正接着又说:“我就搞不明白了,你允到底要搞什么名堂。你说你悲伤吧,丧事完后你不但没瘦,反长胖了。长胖的原因呢,恐怕是因为允、允礻我和允几个同党以送饭为名,百日内轮流馈送,每天猪羊就要杀个二三十头,你们四个人的门下人也每日宴筵纷扰,这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允这样做无非是沽名诡诈,无知的人还以为孝顺,举国哄传,幸好我父皇洞鉴其人,曾在众阿哥会集处降旨切责允说:‘孝者惟在诚心,欲沽孝名,即为虚伪,即为不孝,人子不尽孝于父母生前,而欲尽孝于殁后乎?’这就好比一个乞丐,你对他说:‘你死后,我为你焚祭金银万万两’。人家虽然是乞丐,也是想活着的,死了金银再多有什么用呢?”
雍正的嬉笑怒骂,不但把允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各大臣听后也窃笑不已。
舆论上造好势了,外围打扫干净了,年羹尧也赐令自尽了,隆科多差不多也搞定了,雍正向允集团发动了最后的猛攻。雍正四年 正月初五,雍正在西暖阁召集亲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开会,会上雍正发布了一个措辞严厉的上谕,其中开门见山的宣称:“廉亲王允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
随后,雍正开始和允细细算总帐。他从康熙时期开始算起,把当年允争夺储位的种种不法行为和对父皇康熙不忠不孝的恶行,从头到尾数落了个遍,什么当年父皇生病时不闻不问、擅自烧毁父皇的谕旨等等。说到这里,雍正话锋一转,说自己嗣位之后,允“总以未遂大志,时怀怨恨,诡诈百出,欲以摇惑众心,扰乱国政”。接着,雍正又说自己是如何的百般宽容,淳淳训诫,并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能痛改前非云云。
>说到这里,雍正突然提高嗓门道:“朕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允诡诈阴邪,日甚一日!既然允要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那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
雍正先定了个调子,会一开完,允便被开除宗籍,其代表皇室的黄带子也被当场收缴,逐出宗室,不再受皇室保护。他的同党,允、苏努、吴尔占等人也受到同样处分,一并开除宗籍。更绝的是,雍正说,允之所以犯上作乱,主要是受他的老婆唆使。因此,允的老婆乌雅氏也被革去福晋的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乌雅氏被发到她的舅舅们家时,雍正还说:“但给她几间房间居住即可,要严加看守,断不可让她同外面互通信息”。
被强迫休妻之后,允也是有气没处发。这时,他的贴身婢女恳求他去雍正那里“谢罪奏退”,允气呼呼地说:“我丈夫也,岂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婢女听后,自知无望,当晚就上吊自尽了。眼看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允也唯有流涕叹息,被欺负到这个地步,雍正算是心狠手辣了。
不但允的老婆被整治,连允的养母惠妃都跟着倒霉。本来康熙死后对自己的那些后妃作了安排,说那些上了年纪的妃子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搬出宫和自己的成年子女居住。惠妃的亲生儿子允因为被永远圈禁,当时雍正问她可愿去养子允府中颐养天年,惠妃和允的关系不错,当下就表示“欣然愿往”。允被开除宗籍后,雍正又让诚亲王允祉和庄亲王允禄将惠妃接回了幽静无边的深宫。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张廷玉此人
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在康熙朝出入仕途,步步高升,在雍正一朝之时,盛宠隆恩,乾隆之时,却引得皇帝记恨,君臣矛盾严重。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康熙朝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等同于宰相。有这么一位父亲在,张廷玉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之所长在于文学,这一点从他后来主要 工作都在文字方面便可以看出。他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可见一斑。雍正帝也曾经评价张廷玉,说他“和平端正,学问优长,自简任机务,夙夜匪懈赞朕之不逮,正资倚任。”
张廷玉是一位非常谨慎的人,他不骄不躁,虽然在雍正一朝为雍正皇帝跟前一等一的红人,但是却没有表现出半点恃宠凌人的行为。这一点不知比年羹尧好到哪儿去,所以他才能在雍正朝圣宠不衰,以致于雍正帝在临死之前还对他念念不忘,留下遗诏让他死后配享太庙。
就算乾隆帝看张廷玉不顺眼,张廷玉甚至多次触怒于他,但是对于张廷玉谦虚恭谨的品格,乾隆帝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赞赏。他说:“要请之愆虽由自取,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以彰我国酬奖勤劳之盛典。”
张廷玉是一位家风非常严谨的人,对于自己的亲族后代有做错的地方都会加以指正,加以教育。张廷玉早前的时候,曾经去一位下属家里赴宴。当时看见下属家里收藏了一副极好的画作,回来后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大加赞赏。
他的儿子听到父亲所言,因为父亲想要这幅画,于是暗中记下,后来从那官员手中要来。张廷玉看见这幅画的时候,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大怒。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大意与“君子不夺人所好”相同。一直等到他的儿子,将画物归原主,张廷玉才算歇了这口气。
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想来张廷玉家风之严,与其父说教亦有关联。
张廷玉虽然性情宽厚,谦虚恭谨。与人交往,从不仗势凌人,很有君子之风。就是这样一位老好人形象的张廷玉,在对待自己的下属之时,却极为严谨,甚至有些时候到了严苛的地步。
张廷玉在吏部主事之时,有一官吏张某,人称张老虎,是老奸巨猾老油条的典范。此人一贯舞文弄法,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
张廷玉到吏部主事之后,一改从前吏部官员得过且过的作风,命令重重惩罚张某。张某与朝中许多高管权贵都有关系,张廷玉这么一动作,竟然惹得朝廷中许多大臣勋贵出手相救。然而张廷玉却对上位者的压力视而不见,坚持将张某绳之于法。此事之后,时人戏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
张廷玉办事公正,且绝不徇私枉法。张廷玉为官之时,一位下属官吏拿来一份文件,说:”这份文件中的‘元氏’县被写成‘先民’县,应该驳回质问原省。“然而张廷玉却说:”如果‘先民’被写成‘元氏’,那是外省的错误,现在‘元氏’被写成‘先民’,那是书吏略添笔画以便勒索外省罢了。“反而将那位官吏给处置了。
张廷玉此人能够位高权重,得以成为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足以见其人智慧。
相关参考
同样是排行老四,雍正与乾隆这对父子各自的承继手续,却在人们心中,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评价。幸运的乾隆,在乃父登基后,备受重用,不少学人认为他是康熙理想的异代继承者,父凭子贵,造出胤掉包陈家幼儿取宠的小说
文/赵立波康熙的皇子众多,因此他们之间的斗争在历史上一度发生了强烈的争夺,甚至关于这些人物直到几十年后才落地成埃。乾隆四十三年,已经进入中年后的乾隆开始整理有清一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旧案,并陆续为曾经的
文/赵立波康熙的皇子众多,因此他们之间的斗争在历史上一度发生了强烈的争夺,甚至关于这些人物直到几十年后才落地成埃。乾隆四十三年,已经进入中年后的乾隆开始整理有清一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旧案,并陆续为曾经的
多尔衮死后乾隆为他平反,这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多尔衮的功劳大?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代是在我国的最后封建社会历史时间社会发展无论是清代還是其他封建王朝,都防止不上权臣的出現,如果谈起清代的
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大旱,巡按马懋才上奏朝廷百姓剥树皮,挖草根而食,更有甚者以观音土充饥,最后膨胀而死。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大明朝廷太大的关注。因为这年八月,还有另外一件震惊整个大明朝政的事情
康熙十四子,原名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允,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雍正帝登基后将允远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改为圈禁。直至乾隆即
清代是在我国的最后封建社会历史时间社会发展无论是清代还是其他封建王朝,都防止不上权臣的出现,如果谈起清代的权臣,就不得不承认多尔衮,多尔衮的一辈子都是极有神秘色彩,一辈子当中军功累累的,以前多尔衮与别
多尔衮自称皇父,被顺治定性为谋逆,为何乾隆100年后要为他平反
多尔衮,清初摄政王,权势滔天,若是不是因为倏忽暴毙,顺治皇帝不知什么时候才有出面之日,从顺治即位到多尔衮猝死的七年间,大权悉数被多尔衮把握,顺治只能算是一个傀儡皇帝,甚至多尔衮为了轻易本身掌权,还不让
看清宫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发现和雍正是同辈的兄弟,原本在名字中都有一个“胤”字。但是,在后来都改成了“允”字。名字按常理来说,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名字会一生都跟着你的。除雍正胤禛外,他的其兄弟都将名字给改
爱新觉罗・允,原名爱新觉罗・胤祯,于雍正元年改名为爱新觉罗・允(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同胞手足。康熙五十七年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为保卫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