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迅速立宪救国
Posted 大臣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主张迅速立宪救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主张迅速立宪救国
1907年8月10日,张之洞奉旨著迅速来京陛见,有面询事件;9月4日,他与袁世凯一道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军机大臣。此次张之洞进入中央核心权力机关,是一贯以平衡之术驭臣的慈禧想以其平衡势力渐大的袁世凯,因张、袁的明争暗斗尽人皆知。一年前的改官制,袁世凯是唯一直接参与的地方总督,而张之洞只是派代表的六位总督之一,明显袁在张上。对袁主导的改官制,张表面未表态,实际坚决反对,且在暗中积极参加倒袁活动。任封疆大吏二十年后,终于入阁拜相,成为重要的中枢大员,是张之洞孜孜以求的。而且,这些年李鸿章、刘坤一、荣禄先后去世,论资历与威望,已无与张比肩者。袁世凯虽然权倾一时,但资历与名望,仍不如张。张之洞确有理由认为自己能对朝政发生重大影响。
立宪 :愈速愈妙,预备两字, 实在误国
9 月 9 日,张之洞乘车北上,12日到达北京。14 日,张之洞即蒙慈禧召见。在奏对中,对立宪风潮深有感受的张之洞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速行立宪。
慈禧问他:出洋学生排满闹得凶,如何得了?
张之洞回答道 :只须速行立宪,此等风潮自然平息。强调 :出洋学生其中多可用之材,总宜破格录用。对于革命党,他说 :至于孙文在海外,并无魄力,平日虚张声势,全是臣工自相惊扰,务请明降恩旨,大赦党人,不准任意株连,以后地方闹事,须认明民变与匪变,不得概以革命党奏报。只要立宪,就不会有革命,
孙文就不足惧,其论断与此前梁启超所说革命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
下,其机稍息,及改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近且举国若狂矣如出一辙。其中大赦党人,尤其重要。
慈禧表示自己并不反对立宪,又要派三位侍郎出洋考察。张之洞的回答则颇有些不客气:立宪实行,愈速愈妙 ;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派人出洋,臣决其毫无效验。即如前年派五大臣出洋,不知考察何事 ? 试问言语不通,匆匆一过,能考察其内容?臣实不敢相信。此次三侍郎出洋,不过将来抄许多宪法书回来塞责,徒靡多金,有何用处?他不仅以国内形势说明立宪的必要,更以国际形势说明只有立宪中国才会有国际地位:现在日日言预备,遥遥无期,臣恐革命党为患尚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均视中国之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臣愚以为万万不能不速立宪者,此也。
张之洞此时的一系列主张,其基本精神就是接纳世界通行的立宪价值,限制君权、限制政府权力。但这些建议哪怕是由公认的老成谋国之士张之洞提出也被拒绝,说明清王朝的主政者对形势的发展毫无认识,对自己的权力被限根本不可能接受
值得重视的是,进京前后张之洞通过种种渠道提出、散播先开国会,后布宪法的主张。宪法应由国会制
定而非钦定,确实反映了他对宪政思想的了解颇为深刻。当然,他提出这个主张,又含有抵制、制约袁世
凯的具体目的。袁一直主张缓开国会,先成立内阁,实际权力尽在内阁,自己通过总理大臣奕炼掌实权。1908
年夏,当立宪派准备发动全国性国会请愿运动时,张之洞倡议应开国会顺舆情。
然而,张之洞的速开国会开国会顺舆情先开国会,后布宪法的主张并未获得慈禧首肯,袁世凯等人也坚决反对,所以未被朝廷采纳。1908年,朝廷未开国会而先公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即遭到其社会基础立宪派的批判,其中之一就是指其没有单方面的立宪权。张之洞此时的一系列主张,其基本精神就是接纳世界通行的立宪价值,限制君权、限制政府权力。但这些建议哪怕是由公认的老成谋国之士张之洞提出也被拒绝,说明清王朝的主政者对形势的发展毫无认识,对自己的权力被限根本不可能接受。
政争 :杀袁可能引起国家动荡
1908年 11月 14、15 两日,光绪、慈禧先后去世。慈禧死前安排年仅四岁的溥仪继位成为宣统皇帝,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慈禧只征求了两个人的意见,一位是军机大臣世续,另一位则是张之洞。世续与张之洞,可谓诰命大臣。初掌柄国之权的载沣这时也只25周岁,与一些满族亲贵对袁世凯倚仗慈禧太后培养自己势力一直非常不满,此时准备将袁治重罪。载沣拟就一道将袁革职,拿交法部治罪的谕旨。但征求奕烈饧时,奕良峋龇炊裕警告说:杀袁世凯不难,不过北洋军造起反来怎么办?另外,当时已规定了谕旨不经军机大臣副署不能发表的制度,奕潦鞘紫军机大臣,如果他不副署就不能发表。载沣又征求张之洞的意见,张虽与袁一直有矛盾,但认为载沣刚刚掌权就诛杀大臣,影响甚巨,杀袁可能引起国家动荡,也坚决反对。最后,载沣接受了张之洞的意见,发布袁世凯患足疾着即开缺、回籍养疴的谕旨。
当此国步维艰,外患日棘,民穷财尽,百废待兴,朝廷方宵旰忧勤,预备立宪,但能自强不息,终可转危
为安
袁世凯开缺,张之洞又是托孤大臣,载沣对张倚重异常。然而好景不长,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二者产生重大分歧,关系迅速恶化。简单说,在用人方面张之洞主张化除满汉畛域,以保局势稳定。但载沣越来越偏重任用满族亲贵,在清除袁世凯势力时乘机剥夺、削弱一些汉族官员的权力,同时任命自己 24 岁的弟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22 岁的弟弟载涛管理军咨处事务。这些任命,张之洞都不得参与。作为大清王朝的忠臣孽子,张之洞完全明白这是倾覆江山社稷之举,与载沣力争无效,以致郁狂气发,直到呕血。
在处理一桩铁路弊案时,张之洞认为载洵、载涛两贝勒推荐的继任者人选殊不得当,反复向载沣说此事舆情不属,必激变乱。然而载沣只是冷冷地回答说 :有兵在!张之洞大出意外,对人感叹 :不意闻此亡国之言!病情更加严重。
在立宪方面,张之洞深切感受到压力强大,如不尽快开国会很可能会丧失民心,爆发革命,因此一直力主速开国会,也被载沣拒绝。
张謇和康有为的救国方式有何不同
康有为是变法救国,张骞是实业救国。
康有为和张骞都没有最终实现自己的救国主张的根本原因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工业无法正常发展,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
相关参考
梁启超,中国近代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作为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主张维新,但是梁启超又是一个保皇党,很奇怪。推行君主立宪,虎臣奇怪的是,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但是又抨击袁世凯称帝,眼里只有大清国,认为清帝
晁错被汉景帝处死实际上反映的是中央专职皇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彼此斗争和妥协的结果,这是西汉初期刘邦所埋下的隐患。影视剧中的刘邦刘邦夺取天下之后,鉴于大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实际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朝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及启示论文怎么写一、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宪法这主要包括清末的立宪,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制定的宪法。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后,国内情绪高涨,清廷迫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胡一舟>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战胜对国人触动很大:西方强大的专制国俄国败于东方弱小的立宪国,说明了君主立宪政体的优越性。当时时代的名人
立宪运动立宪运动,是清末的一次自救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却对社会产生不少方面的影响。大清立宪,又称为"立宪运动”,是指中国清朝政府继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
向大家问两个历史问题,希望大家可以帮我解答一下,谢谢题一:C,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开始进行维新运动,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始进行制度探索。A割地赔款,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就开
晚清民国立宪的羊头是多么重要 19世纪下半叶,陆续有零星的清国士人注意到“立宪”,但最初仅限于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士人,比如在科举上浅藏辄止的王韬和郑观应。他们在通商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宪法这主要包括清末的立宪,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制定的宪法。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后,国内情绪高涨,清廷迫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扯起制宪的旗
大清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其意义仍然重大:首先,这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第一次“和平过渡”,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政治近代化性质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中国二千年爆发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建
英国自从进行了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广大的英国人民不再满足于被英国皇室统治的状态,于是,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开始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君主中不但有英皇的存在,同时还有英女王。而历任女王中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