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

Posted 北洋

篇首语:曲直都是经历,好坏都有风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

2、甲午战败为何清廷愿意割地赔款

甲午战争清王朝为何战败

成功的明治维新,失败的洋务运动

日本真正崛起并对中国虎视眈眈,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提出的目标是“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其勃勃野心展露无遗。在此之前,日本同样被欧美列强的炮舰叩开国门,但日本这个崇尚强者、学习强者的民族,迅速转向强势的欧美全面学习,甚至提出“脱亚入欧”的口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一份文件中说:“我东洋诸国现行之政治风俗,不足以使我国尽善尽美。而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业,尽皆超绝东洋。由之,移开明之风于我国,特使我国国民起速进步至同等化域。”由此,日本在近代史上开创了一个提倡衣食住行、语言文化甚至极端到日本人种也要“欧化”的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具体负责殖产兴业的工部省,仅1868-1875年间外聘就达到2497人次。明治政府给予外籍专家的待遇很高,当时日本一个部长的月薪是500日元,而外籍专家则在800日元以上,个别专家的月薪高达2000日元。 1884-1894年十年间,日本铁路增长了6倍多,船舶(500吨以上者)和煤增长近3倍,生丝和铁的生产指数增长一至二倍,蒸汽机由409台猛增至1808台……到甲午战前,日本的迅速发展已让世界刮目。

此时,大清也在进行以近代化为特征的洋务运动,而且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早了8年,但其进程却非常艰难曲折。身居京城的皇亲国戚与官员士子们,大部分依然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肯相信世界已经大变。大学士徐桐还对人说,所谓西洋各国,除意大利真有其国外,其余都是汉奸捏造出来吓唬人的。洋务运动几乎每一项事业都招致非议,修铁路会让庄稼不长、鸡不下蛋,办电报则电气会冲撞地脉、惊扰祖宗……被骂作卖国贼的李鸿章,虽然较早认识到“千年未有之变局”,但也只能在饱受争议中推进铁路、电报、造船、轮运、纺织、采矿等近代事业。

众所周知,李鸿章最得意的洋务事业,是他一手创办的北洋舰队。但洋务运动是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改革,是不触及腐朽统治阶级利益的改革,是半途而废的改革。改革失败的结果,必然首当其冲地影响北洋舰队,使这支生长在封建落后、腐朽没落、封闭保守制度和一穷二白工业科技基础上的舰队,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买得来军舰,买不来制度。旧观念、旧体制、旧军队的种种弊端与恶习也不可避免地束缚、影响着北洋舰队。

当1891年英国《武备报》评选大清海军装备实力为世界第八、亚洲第一,而日本海军排名世界第十六名的时候,美国则认定清朝陆军稳居世界前三。而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在奏报中自豪地写道:“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大清上下早已为所谓的中兴沉醉,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大清已非鸦片战争之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对付欧美强国没有胜算,但对付“蕞尔小国”小日本,那是绰绰有余。这种情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北洋舰队的建设立即停滞了,自成军后,可以说几乎没增一舰一炮。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洋舰队的失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结果,也是晚清政府改革失败的重要标志。

日本海军的扩张和北洋水师的停滞不前

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就奠定了大陆政策。日本首相田中义一(1864-1929)曾说:“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1886年7月,北洋舰队“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大舰奉命去日本长崎维修。日本人一看到中国有这么大的铁甲军舰,举国震惊且自尊心受了很大刺激。在这次访问日本期间,还发生了中国水兵在街上与日本警察群殴致死的事。这就是“长崎事件”,它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发展海军的狂热。

甲午战败为何清廷愿意割地赔款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甲午战败的分析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也导致了秦朝灭亡”,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清政府在甲午战败以后接受割地赔款的事实,也不愿意重新武装继续作战,这种现象本就存在,因为在清廷内部投降派自始至终都不认为北洋水师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同时也不希望北洋军队能够有多么出彩的表现,所以在战争进行时就多方设限。

当战争初期惨败以后他们就更有话题,更有理由认为所谓的强兵,只是肥了像李鸿章这样的人,而不会给国家带来什么益处。总之,在整个战争时期,清廷内部的保守派都在反对学习西洋器物,更遑论其他思想政治方面的事。一旦洋务派有任何闪失,他们就会尽其所能将所有的脏水泼到北洋水师的身上。在战败以后这些人自然占据朝堂之上的主导地位,还来不及清算李鸿章等人,又怎么可能支持洋务派继续强兵?对外作战呢?

清朝末期,闭关锁国的这个王朝被侵略者打开国门,在多番较量之下确实认识到自己的落后。但由于局限他们认为自己的失败主要在武器装备方面,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之下,他们开始了在器物方面向西方的学习,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在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领导下,中国开始了最初的近代化历程。这场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共历经近30年,大规模的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包括管理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当时洋务派们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武装自就能够使王朝重新强大,他们一方面建立了大规模的军事工厂和民用工厂,另一方面开始组建近代海军配备先进武器,还聘请了多国教练进行训练,可以说清政府的洋务派对于这一运动和队伍,包括军队予以厚望。到甲午战争爆发以前,不论是洋务派还是保守派,都认为中国的器物虽然与西方有差距,但已经得到了弥补。而在与列强一系列小规模的战斗当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小规模的冲突当中可以看到清政府的武器装备,并没有在战场上多拖后腿。

但问题在于清政府内部意见不统一,洋务派认为这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以与列强较量。当然,这种较量并不是反击和驱逐,而是洋务派认为清政府有增强的军事实力,可以与列强周旋。而保守派则认为这是痴心妄想,大有一种打不过西方列强又瞧不起人的姿态。而且这只是双方一系列分歧的一小部分,在整个政治走向当中,双方都相互拆台,认为天朝大国根本不必要保有这只没有用处的所谓的新式海军,大废资材而别无用处

所以在海军初步建成以后,中央也减少了对其拨款。北洋水师虽然表面上是清政府的军队,但实际上都是李鸿章一系在打理。为什么北洋水师会惨败呢?

有人认为这是李鸿章保船弃战的战略错误。尽量避免与外国军队作战,尽量保住北洋水师现有的规模。但是李鸿章的这一策略不能说没有,即便有也发生在北洋水师回到母港的这一阶段。因为当时北洋水师已经与日本在黄海作战完毕,互有损伤。但是李鸿章的这一面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安慰和支持,反而遭到保守势力在朝堂之上的数落。

他们借此机会大泼脏水,认为李鸿章花了朝廷那么多的钱最终损失惨重。不能再拨给李鸿章太多的钱。而北洋水师也是李鸿章所领导的洋务运动当中最主要的成果,也是他的政治资本,本就在黄海一役当中损伤惨重,他更不愿意将仅有的舰船投入到战场,所以才会做出保船弃战的策略。因为李鸿章是以一个人去对抗一个国家,甲午战争的本质就在于此,并非是清王朝和日本的一场海上战争。

而且北洋水师在战场上也做到了应该做的事情,北洋水师的舰队和官兵在遭遇袭击之后,并没有落荒而逃消极应战,反而积极应战。当时的北洋舰队的军事装备在世界上也数一数二,连日本也完全不确信自己一定能得到胜利。北洋舰队的士兵们在遭到日本军舰攻击以后确实进到了他们最大的努力,在考古学家们打捞上来的北洋舰队的船上很多弹孔,这是只有激烈的战场上才会出现的。

同时甚嚣尘上的一个论罪就是后期慈禧挪用军费导致北洋舰队没有充足的资金来购买外国先进武器。

若把所有的罪责都归到慈禧身上,恐怕也不现实,

因为在当时国内保守派势力十分反对建立如此大规模的北洋舰队,所以在刚才提到的初步建成一定规模以后就尽可能不再拨款。有了先进的海军舰队,但却没有明确清晰的海洋战略。认为如此硕大的舰队是国家的累赘。所以不论慈禧过不过生日清政府都不会再给这支舰队拨款发展这才是事实。

同时自己所生产的装备有大量的偷工减料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官僚统治之下的清政府其所建立的工厂也都有贪污受贿的现象,质量不会太高。另一方面保守派拒绝给北洋水师拨款,并不单单是北洋水师,洋务派富国强兵的很多企业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到了后期都遭到保守派的抵制,这些都没有获得官方的鼎力相助和支持。所以原本的拨款就不足,再加上之后的贪污腐败也使得大量的装备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到真用的时候到真正的战场上,差距自然就出现了。

同时日本在北洋水师行进过程当中,做了周密的部署,甚至提前截取了核心情报。不论是清政府洋务派还是李鸿章都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日本截取的情报是在战争刚刚开始一直到清政府决定派李鸿章赴马关签订条约整个过程当中的。他们对于清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了解,所以这三种因素加起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而这种失败除了洋务派核心人物感到痛心疾首之外,在统治阶层尤其是保守派主导的统治阶层中没有人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战争失败的。所以也不会有人支持重新整军备战,在他们看来北洋水师的建立本就是个错误,好不容易这场战争印证了他们所谓的预言,忙不迭的要打击政敌,泼脏水,又怎么会支持继续建设?

相关参考

甲午战败到底是福是祸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当时的清朝打赢了甲午战争,今日的我国一定不会有今日的国际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我国近代以来一场普通的战争,甲午海战无论是规模还是持续时间都不长。但是这场战争却将昏昏欲睡的清王朝彻

甲午战败为何清廷愿意割地赔款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甲午战败的分析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也导致了秦朝灭亡”,你觉得这句话对吗?清政府在甲午战败以后接受割地赔款的事实,也不愿意重新武装继续作战,这

清代明明没有 ”南京”,为何鸦片战争战败却签订《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廷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一段话是初中历史课本就有的,而

清代明明没有 ”南京”,为何鸦片战争战败却签订《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廷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这一段话是初中历史课本就有的,而

清朝从什么时候开始,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从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清王朝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向英国割地赔款。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百年苦难史的一个起点。有人说从第一次鸦片战

沙皇要求清政府赠送的豪华版双龙宝星,价值几何

作者:陈悦策划:指文号角工作室1895年5月8日,《马关条约》在山东烟台换约生效,中日甲午战争以清王朝的彻底失败告终,也标志着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军事自强为主旨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战败后的中国,在

清王朝定南王孔有德发动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清朝平定各方势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战败自杀,被清政府封为定南王,追谥武壮。定南王孔有德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名不...

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何最终没有退位

 日本战败后裕仁天皇为何最终没有退位   1945年,对日本领导人的战争罪行进行审判的机构正在缓慢形成,起诉和逮捕在难以预料的时间一波波到来。9月11日,宣布了对第一批战犯嫌疑人的

李莲英传奇李莲英为何能在清王朝一手遮天

【李莲英传奇】李莲英为何能在清王朝一手遮天?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说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起因是?

八国联军侵华的起因是?起因:各国看出了清王朝的虚弱,纷纷图谋瓜分中国,扩大在华的利益。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引起帝国主义恐慌,需要发兵镇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