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治到乾隆 如何接力打造“盛世”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可以一劳永逸,权当做你始终一无所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顺治到乾隆 如何接力打造“盛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从顺治到乾隆 如何接力打造“盛世”
>整个清朝的统治,共有260多年。其中,顺治至乾隆年间就占了一半,而且奠立了稳定的疆域,达到了强盛的状态。在这一时期的版图内,王朝的政治变化可谓波澜壮阔。
顺治在位期间
大乱慢慢迈向秩序稳固
1644年,明政权在北方崩溃,南方地区很快形成了对抗的局面。崇祯帝于当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死亡,但江南地区确知这一消息时,差不多已到四月底五月初了。由此,明室子孙被相继拥立,在南京、绍兴、福州、肇庆等地建立新的政权,统称南明王朝。
与此同时,年幼的福临从山海关进到北京,于农历十月一日宣布清王朝的确立。从这时开始,直到1661年(顺治十八年)西南地区最后的南明政权永历朝结束,清朝才算基本实现疆域一统。次年,就是康熙元年。
整个顺治朝最多算18年,有很多新的政治调整和措施推行,包括赋税、徭役及科举考试等方面,主旨多在休养生息。顺治帝最后公布的遗诏,也让人很感怀,大多是讲他做得还不够好,生活上不能节俭,使用人才也没到位。民国年间编写《清史稿》的学者认为,在那样一个大乱时代慢慢向秩序稳固时期迈进的历程中,顺治帝在位期间其实做了很多好事,唯一可惜的就是在位时间太短。
也要指出的是,发生于顺治初期南方地区抵抗异族入侵的若干历史片断,更是显得十分悲壮。从扬州、南京、镇江、江阴到苏州等地,出现了很多令人感伤的抗清故事。
譬如,清兵即将攻至嘉定城的时候,在农村养病的乡绅侯峒曾,被好友黄淳耀等人请至城中,领导当地的抗清活动,最后与他们一起殉难。侯峒曾的弟弟岐曾,奉兄长之命,护持老母亲和家中大小避往乡间,躲过了这一劫。但岐曾等人一直从事着地下抗清活动,且从1646年正月开始,决定写日记,直至次年五月十日终止。他在日记中,除了用比较隐晦的方式,记述他与有志之士的抗清活动外,还记下了江南地区与之相关的消息,并不时抒发存活于世的苦痛之情。他觉得,每天都可以死,每天都会死,每天都应该死。最后,因负责传递消息的人被抓后叛变,侯岐曾与陈子龙、夏完淳、顾天奎等人全部遭到捕杀。
参与抗清活动而死难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出身松江望族,叫董申。松江董氏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明末的董其昌。在董其昌之后,经历政权更替,董家也渐趋衰落。
到顺治年间,家族复兴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董含、董俞等人身上。顺治三年,由于科考的恢复,他们开始参加考试,虽然才识很高,但起初并不顺利。直到顺治十八年,董含终于考中进士,位列二甲第二,时年36岁。由于是二甲,需要观政实习。可就在实习期间,江南地区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奏销案”,董含的功名与很多人一样都被革去了。
这样一个变化复杂的时代,真像孔尚任在《桃花扇》的感慨一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康熙六次南巡
对江南士人施以“怀柔”
董含被奏销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康熙朝。据说,康熙在6岁的时候,就很讨顺治帝的喜欢。一次,他与二哥一道去请安。顺治帝问他们有什么愿望,二哥说愿为贤王,玄烨则讲愿效法父皇。
康熙帝在位时,有杀鳌拜、禁朋党、“更名田”、收台湾、御沙俄、编字典等值得称道的功业。同时,他大力推行民间思想教化,在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四字圣谕“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基础上,形成了《圣谕广训》这样的教育文本,并要求乡间每月学习两次,以期在思想上进一步稳固王朝的统治秩序。
不过,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地方社会乱象遍生。于是,康熙帝下了一个圣谕,说治世之道在于正人心,并申说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要求。对于这一点,董含倒是称颂有加,认为有了这道圣谕,社会应该会太平一点,秩序会变好。但同时,他在笔记中还是写了不少地方社会与政治败坏的景象,即所谓造孽者多、明断者少的是非混淆状况。
康熙帝有六次南巡。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三年,那时董含还在世。苏州地方负责接待的官员是巡抚汤斌。汤斌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有“豆腐汤”的称号。他接待康熙的规格和排场,想来是不够阔绰奢华的。相比较而言,排场较好的还是康熙二十八年的第二次南巡。
次年,已近60岁、没有任何功名的画家王,在友人和学生的推荐下,去北京主持《康熙南巡图》绘画工作。几年后,这个浩大的绘画工程完成了。但王放弃了授官,返回江南。京城的达官贵人写了不少诗篇为他送行,康熙帝还题赠“山水清晖”四字以示恩赏。后来,王就自称清晖主人,住的地方取名清晖阁,编的文集称《清晖堂集》,其私心还是以此为荣的。
在松江,董其昌家族已经出现长程衰落之态。到康熙四十四年,董家希望借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之机,获得家族再度荣耀的契机。他们知道康熙帝甚爱祖上的书画,就由董其昌嫡孙、时为国子监生的董建中向南巡至松江的康熙帝进献了董其昌的画,果然得到传谕:“你进呈的俱收了,你的画上谕很好,你祖董其昌的书法,皇上自幼临写的,对你子孙说知。”
显然,康熙南巡除了视察水利、地方百姓生活外,还有对清初开国以来饱受打压的江南士人“怀柔”的一面。清廷希望以此更多获取江南士人的支持,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
雍正勤政13年
“嬉笑怒骂”中整顿吏治
雍正是人到中年才有机会做皇帝的,因而工作异常勤奋。从性情上讲,他是清代历史上一位极有趣的帝王。他会应对社会上因皇位继承而对他产生的普遍怀疑,专门撰写《大义觉迷录》进行辩白。他让心腹大臣四处寻访有异术、通达性命修养的人,说“有用处”。他还自编《醒世歌》:“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这意味像极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此外,就今天留下的宫中档案来看,他将康熙时代就已常用的密折方式,推到了极致,留下了文字内容十分丰富的批语和官员履历评语。他骂人的时候,在朱批中会写“可谓良心丧尽,无耻之小人也”。批复高官奏疏时,这样说:“朕躬甚安,不必为朕过虑。你好么?好生爱惜着,多为朕效力几年力。”他喜爱年羹尧时就这样写:“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甚至说,年羹尧是“朕永远料理事之大臣也”。但翻脸时变化也极快,“尔亦系读书之人,历观史书所载,曾有悖逆不法如尔之甚者乎。”他宽慰官员时会说:“你若信得过自己,放心又放心,就是金刚不能撼动朕丝毫,妖怪不能惑朕一点。”不过,有时也闹点小情绪:“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总的来说,雍正帝考核各级官吏比较注意长相、官话的标准度以及能否被他看透。不过,可能过于勤政以及身体上的一些问题,雍正帝在位只有13年。雍正帝的十个儿子中,长到成年的有四个,即弘时、弘历、弘昼、弘瞻。继承皇位的是弘历。也就是后来自号“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
乾隆文武治世
思想禁锢与科举诱惑并行
从康熙至乾隆,一般认为是清朝的繁华盛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其实文人的生活还存在许多恐慌的情态,文字狱就是一个显例。清代像吕留良案、庄铤龙刊刻明史案这样的文字大狱,据统计共有88起。其中,顺治朝2起,康熙朝2起,雍正4起,其他统统发生于乾隆朝。其他小的文字之狱,更是多如牛毛。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是“字贯案”。这个案子算不上文字大狱,讲的是江西人王锡侯,因缩编《康熙字典》成《字贯》一书遭到告发。最后查出不但擅改御编,而且将皇帝的庙讳直行排下,犯下叛逆之罪,被抄家、杀头,全家大小二十一人均连坐,或处死,或充军。有一份抄家清单留了下来:“住房十间半,连砖瓦基地等项,共估值银三十六两六钱。门首空地一段,估值银三两六钱。鱼塘一口,估值银一两二钱。屋后菜地一块,估值银十二两五钱。竹木床、凳、盘、桶、箱、柜、锡铁瓷瓦、零星物件等项,共估值银六两九钱六分一厘。谷一石五斗,估值银七钱。小猪一口,估值银三钱二分。鸡五只,估值银一钱五分。”所有家当加起来,还不过六十两,十分可怜!
不到2年时间 洪秀全如何一步步打造出太平天国
从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到1964年湘军攻克天京,这场运动足足折腾了14年。不要以为农民起义都是好事,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清朝的总人口减少了6000万以上。虽然这场运动仅仅持续了14年,但中国古代王朝所有的弊端全部在这个政权中出现。客观的说,当时的中国需要的不是洪秀全,也不是朱元璋,而是华盛顿或者拿破仑(1787宪法、法典)。那么洪秀全这个人究竟依靠什么煽动了那么多人,又通过什么在两年之内创造了太平天国。
一、农民起义有着很深的背景,洪秀全有着自己的考虑
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原因几乎都是一致的,无外乎朝廷敲骨吸髓一般的压榨。由于各国对中国疯狂的倾销鸦片,造成了大量的白银外流。每年有1000万两白银流向国外,这就造成了银贵铜贱的恶性循环。但是朝廷征收赋税是以白银为基准的,百姓要把手里的铜钱兑换成白银之后,才能缴纳赋税。但是白银和铜钱的兑换率增长了好几倍,换句话说,百姓们要花比之前多好几倍的价格兑换白银。虽然在表面上清廷没有加重百姓们的负担,但是实际上百姓的负担成倍增长。在那些比较富裕的地区,百姓的情况还稍好一些。但是在西南耕地较少的地区,百姓们已经是苦不堪言。从鸦片战争之后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的10年时间里,清朝内部爆发了1000多次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
洪秀全之所以选择广西地区有着自己的考虑,起初洪秀全选择在广东地区传教。但是广东地区比较富裕,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社会矛盾没有他预想中的那么尖锐。而且广东地区是朝廷的赋税重地,这一地区的军队部署很多,想发动起义没有那么容易。最后一点就是广东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这一地区接触西方文明比较早,洪秀全的那一套根本忽悠不了多少人。鉴于这多方面的考虑,洪秀全选择了广西的山区。这地耕地少而赋税重,社会矛盾尖锐。而且这一地区的百姓文化水平比较低,洪秀全这个半吊子神棍在这里很有市场。就这样,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越来越大,等引起清廷注意时,它已经成为一股很大的力量。
二、绿营兵的无能和流寇式的前进,最终遍及南方
洪秀全发动起义时,身边的兵力只有2万人,广西地区的清军也2万人。但是清军明显不愿意出力,一方拼命,另一方逃命,清军自然是大败亏输。后来清廷集结了附近各省的军队进行围追堵截,但是这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各路清军把起义军包围之后,谁也不愿意主动进攻太平军,各个都想保存实力。洪秀全、杨秀清看到这一点之后进行了突围,而那些清廷官员的态度是这些长毛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洪秀全的太平军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后具备了攻击重要城市的能力。在湖南战场上,太平军两次围攻省会长沙。虽然最终没能拿下长沙,但是致使清廷震动。
洪秀全为什么可以集结这么多的人,曾国藩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民无粮则从贼,贼无粮则必成流贼。”太平军的行军方式和200年前的李自成完全是一个德行,他们到达一个地区之后裹挟当地的百姓继续前进,就这样越来越大。由于但是民间普遍疾苦,这就又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1853年年初,太平军占领了湖北省会武昌,此时洪秀全能够指挥的部队超过了50万。随后他们顺江而下,一路攻破安庆、芜湖,最终占据了东南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占据了南京之后,洪秀全开始正式与北京的咸丰皇帝分庭抗礼。南京的失守也意味着清廷失去了东南地区这块大肥肉,长江的航道运输被迫中断。
三、西征和北伐都不过是昙花一现
洪秀全在南京站稳脚跟以后,竟然异想天开出动了2万多人进行了北伐。这样的北伐注定无法成功,一年多之后,北伐军全军覆没。与北伐同时展开的还有西征,西征军击败了曾国藩刚刚组建的湘军,太平天国的势力达到了鼎盛。但是中国的农民起义一直没有摆脱一个怪圈,那就是内讧。从农民起义的鼻祖陈胜、吴广到明末的李自成,再到天京城内王杀王,一直都是这个德行。更何况从当时的体制来看,太平天国并不比满清王朝强多少。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疯狂的给部下们封王,最后达到了2000多个王(比苏联的将军还多)。初期那种至高无上的王爷到了后期已经一文不值,被太平天国捧上天的《资政新篇》,其实根本就是瞎折腾。仔细看过这本书,就会发现这是一本无法推行并且前后逻辑颠倒的书籍。
相关参考
北魏孝明帝末年,六镇起义爆发,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风暴中主宰后来近半个世纪的英雄人物逐一登场,在战火中经受锤炼,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诞生。公元532年,高欢取代尔朱氏,把持朝廷,当时关中的贺拔
虽说清朝有“康乾盛世”,康熙和乾隆也是清朝最为出名的俩个皇帝。可是,不少人还是认为,清朝其实就是亡于乾隆的,乾隆把自己老爹和爷爷辛辛苦苦造就的盛世给败了。一个朝代,一个盛世最后会灭亡,其实从很多细节就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由哪两位皇帝开创的清朝的康乾盛世是由康熙和乾隆这两位皇帝开创的。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
清的全盛时期满清的国运,从清世祖经过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到清高宗(乾隆)可称得上是鼎盛期。都非常可观,通称为“康雍干盛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西元1662-1795年),也恰好占清朝入主中国全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但是,很多人也认为,在
清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清乾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
乾隆盛世的“饥饿”让英国使团七百人大吃一惊 英国人很容易地了解到,在中国,所有的富人几乎同时都是权力的所有者。更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中国官场的另一项规矩:在任何场合,上级都可
康熙王朝下一代皇帝是谁康熙之后是雍正。清王朝最著名的几个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顺治统一华夏,康熙采纳以儒家思想之国,雍正大刀阔斧的削藩、整治吏治,才有了后来的乾隆盛世。康熙王朝写的是哪个朝代的
不论是小农经济主导下的的封建王朝,还是现代高科技发展下的新中国。中国一直都占据着世界人口大国这个位置。但是,人口虽多却也有它的限制条件。比如,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条件有限,每每遇到饥荒或战争时期,就
在颓势中挣扎> 盛世过后即是平凡到了极点的平庸。晚年。清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太平盛世出现了阴影。到、期间,吏治日益腐败。教派、会党众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频繁。颓势已然形成。虽然嘉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