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与母后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Posted 太后

篇首语: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顺治帝与母后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顺治帝与母后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2、清朝顺治皇帝的“洋爷爷”

顺治帝与母后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他幼年登基却没有上过学。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在这里,顺治帝实事求是地揭秘自己的艰难处境,由于没有机会学习,而看不懂章奏,这是一个君王很难堪的事情。

有人说他是一个傻瓜皇帝!原来,顺治帝不识字,他没有上过学。一个很聪明的皇帝,怎么就成了傻瓜了呢?按理,顺治元年,他6岁,朝廷就应该为他请学识渊博的满汉师傅,学习文化知识。可是,多尔衮却总是拖延不办。

这样,顺治帝从即位开始,没有人给他请老师,也就只有玩耍了。顺治帝每天就是疯玩,不学习,但是,却很喜欢骑马射箭,一直到十二三岁,顺治帝都很少看书,基本上是一个文盲状态。

顺治帝文盲的原因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精明的孝庄太后不知道要自己的儿子学习吗?孝庄这个时候有自己的考虑,她看到跋扈的多尔衮权势熏天,儿子顺治帝的皇位岌岌可危,而且,性命都很难保证。于是,聪明的孝庄太后看到,既然多尔衮不愿意顺治帝学习,那就是怕他将来长了本领,威胁到摄政王的地位,所以,干脆先不要叫顺治帝学习,等将来机会成熟再说。

顺治帝亲政以后,扫清了多尔衮的障碍,他决心要恶补文化知识,因为,他过去失去的太多了。

顺治帝与母后孝庄太后关系

这样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按理说应当母慈子孝、关系融洽,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顺治同母后的关系并不太协调。

可能有的冲突是:第一,顺治小时候贪玩,母后管教过严,这是家庭中的常理。第二,顺治的皇后是母后和叔父多尔衮给指定的。小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贵族,从小娇生惯养,顺治不喜欢。虽然勉强成了亲,但婚后经常发生口角。顺治不顾母后和大臣的反对,强行废掉了皇后。

直到顺治病危的时候,被废的小皇后想要见他一面都不行。后来再立一个皇后,顺治还是不喜欢。在皇后问题上母子有矛盾。第三,顺治喜欢董鄂妃,爱得死去活来。太后干涉,母子又发生矛盾。矛盾

最激烈的就是第四个,顺治放着皇帝不做,要出宫做和尚,母后当然坚决反对。第五,母后同多尔衮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让小皇帝心里不愉快。总之,母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读书累到吐血

典籍《北游集》中记录了顺治帝刻苦学习的情况。顺治十六年的一天,顺治帝和大和尚木陈胂喽远坐,一会儿,内侍报来一摞书,大概有十多本。顺治帝对木陈胨担赫馐俏叶凉的书,请你看看。

木陈胂感囊豢矗发现皇上读过的书很多也很杂,有《左传》《史记》《庄子》《离骚》,以及唐宋散文八大家和元明的文集,无所不包。真是从心里佩服,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之前又没有什么基础,这么多书怎么看啊?

顺治帝看出了木陈氲囊苫螅从容说道: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在这里,顺治帝实事求是地揭秘自己的艰难处境,由于没有机会学习,而看不懂章奏,这是一个君王很难堪的事情。

在《北游集》中,顺治帝讲完自己的艰难处境之后,讲述了自己发奋读书,几乎要吐血的感人故事:发奋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清朝顺治皇帝的“洋爷爷”

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

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国的一位名叫汤若望的传教士给治好了。不仅如此,汤若望还神奇地治好了顺治帝的未婚妻博尔济吉特氏的病,所以,汤若望被破例邀请参加顺治帝的大婚典礼。更为重要的是,皇太后尊称汤若望为义父,顺治帝则尊称他为玛法。汤若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以什么功德而成为一名受人青睐的皇室成员?

汤若望(1591—1666),字道未,原名亚当·沙尔,德国科隆的日尔曼人,天主教神父,耶稣会修士、学者、传教士,中国明清两朝官员。汤若望于1618年前往中国传教,1620年到达澳门,在那里学习中文。1623年来到北京,开始他漫长的北京生涯。期间,明朝政府为阻止清军入关,他曾受明朝廷命令制造火炮。清军入关后,投归清朝,被御封为钦天监监正。1644年清兵占领北京,需要颁布新的历法,汤若望的西洋新法历书获得颁行,即《时宪历》。汤若望深得顺治帝的信任,顺治十二年受封为通政使,晋一品,封赠三代。

就是这样一位洋人,因他的医术、天文知识而获得了顺治帝的信任。仅仅凭借这些,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汤若望参与了清朝的政治生活,得到了顺治帝的高度信任。顺治帝对汤若望的信任有一个故事。

多尔衮专制时代,人们只知道有摄政王,不知道有当今天子。多尔衮气焰熏天,朝野内外趋炎附势之徒比比皆是。可是,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冷静观察,说出了一句语破天惊的话:多尔衮不会长寿,会早死的。这句话,在魏特的《汤若望传》中有记载。当时,年幼的顺治帝听到汤若望这个预言,很是惊诧,觉得这个洋人真的不可思议。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预言给了小皇帝信心,他渴望汤若望的预言早日实现,渴望多尔衮早日死亡,这样自己的苦日子就可以熬到头了。果然,多尔衮不久暴亡,年仅39岁,应验了汤若望的预言。于是汤若望进入了顺治帝的视线之内,并认为他是一个神奇的人。也因为如此,汤若望获得了顺治帝特殊的恩宠:

一是大庭广众之下称之为玛法。

二是免除跪拜之礼。这是最难得的殊荣,之前也只有多尔衮有过。

三是顺治帝亲临汤若望的馆舍。据统计,在两年间,顺治帝曾24次亲临汤若望的馆舍,两个人交谈时,汤若望就盘着双腿和顺治帝交流,当双腿麻木时,顺治帝还亲自上去帮扶。可见,两个人是亲密无间的家人关系。

四是赏赐罕见。皇上不仅赏赐给他珍玩,还把自己亲手绘画的扇子赏给他。诰封三代,赐封他的父亲、母亲、祖父、祖母。把他的官阶也由正三品的通议大夫晋升为正一品的光禄大夫。顺治十一年,又在阜成门外赏赐给他大片的坟地。

五是赐号通玄教师。顺治十年三月初二,十六岁的顺治帝赏赐汤若望通玄教师称号,加俸一倍。

正直、善良、勇敢的汤若望做了很多事,让顺治帝很不开心。比如,汤若望曾经进言,规劝年轻的皇帝要改掉好色的坏毛病。资料记载当时顺治帝十分恼怒:可是,皇帝在敬聆他读谏书时,竟羞怒了起来。顺治皇帝被说得面红耳赤,强忍愤怒。汤若望见状,也就默默地走开了。可是,顺治帝大概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召回了汤若望,表示自己今后会改正错误。

这就是顺治帝的洋爷爷,一个令他可以改过自新的洋人。

相关参考

清朝顺治皇帝的“洋爷爷”

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

孝庄太后的真实画像康熙,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本名布木布泰,她是清太祖皇太极的侧福晋,也是顺治皇帝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对于康熙的影响非常之大,因为她和康熙的感情特别深厚。康熙小时

顺治皇帝的洋人爷爷之谜

顺治帝信仰复杂,他信奉两种宗教。亲政开始的前七年,他信奉天主教,而后四年,他信奉佛教。这在清朝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顺治帝宠信天主教,主要受他母亲孝庄的影响。还在顺治帝亲政之始,他的母后孝庄患病,是德

为何还想过修葺多尔衮墓园? 顺治皇帝那么恨多尔衮

提到顺治可能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各种秘密,如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他与董鄂妃的爱情,他与母亲孝庄之间的亲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顺治与皇父摄政王之间的爱恨情仇。顺治真的那么恨多尔衮吗?传言中的顺治想要修葺多尔衮墓...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于历史上清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几百年来经久不衰。那么历史上,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顺治皇

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母子关系很差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庄文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孝庄文皇后,即我们常说的孝庄太后,一生历经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抚育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在清朝皇权更迭、两朝皇帝亲政

孝庄太后对康熙的影响,孝庄太后对康熙有多大的影响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本名布木布泰,她是清太祖皇太极的侧福晋,也是顺治皇帝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对于康熙的影响非常之大,因为她和康熙的感情特别深厚。康熙小时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不可告人的真相

...下嫁”说的是在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为了辅助年幼的顺治皇帝,又嫁给了皇太极的弟弟摄政王多尔衮。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呢?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于后金...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不可告人的真相

...下嫁”说的是在皇太极死后,孝庄文皇后为了辅助年幼的顺治皇帝,又嫁给了皇太极的弟弟摄政王多尔衮。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呢?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是科尔沁蒙古贝勒寨桑的二女儿。科尔沁蒙古是最早归附于后金...

孝庄太皇太后一生

 孝庄太皇太后一生  与睿亲王多尔衮的关系,是孝庄皇太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她与多尔衮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的,几乎全部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孝庄皇太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