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何以推重程朱理学

Posted 理学

篇首语: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何以推重程朱理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康熙何以推重程朱理学

2、历史人物 程朱理学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

康熙何以推重程朱理学

某大讲堂某教授讲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时,说她至今都弄不懂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何喜欢汉族文化。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序言中,早已回答了教授的疑惑:“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应当适应于他们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这也说明了民族大迁移后的时期中到处可见到的一种事实,即奴隶成了主人,征服者很快学会了被征服民族的语言,接受了他们的教育和风俗。”说得具体一点,为了巩固政权统治,必须适应和采用多数的、先进民族的文化思想和语言风俗,必须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代表全社会成员的利益,把自己的统治思想也赋予普遍性的形式。例如清朝康熙就比元统治者聪明,没有把本民族本阶级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相反,他却采用了汉民族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康熙何以选择儒家,而且特别看重程朱理学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诸子百家,其间儒道释为三大家。道家讲虚无,佛门倡色空,能作为规范指导天下的统治思想吗?不能。康熙的认识非常明确:“自古人主好释老之教者,无益有损。梁武帝酷好佛教,舍身于寺,废宗庙之血食,以面为牲,竟饿死台城。宋徽宗好道,父子皆为金虏,此可鉴也。”(《康熙起居注》十一年三月)不过以宋明而论,儒家中有陆九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与程颢、程颐、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那么,康熙倾重何家?陆王主张“心即是理”,连六经皆可是我的注解,强调主观作用,和佛道两家相似,都不可能给清统治者多少存在的空间。而程朱讲求的天理说,恰合清统治者顺天应人,应天之理来取代明代气数已尽的统治和李自成农民政权的理论根据。因此,从康熙十一年始,由张玉书、熊赐履、李光地、汤斌等分讲四书五经时又讨论董仲舒、二程及朱熹倡导的理学名实,《通鉴纲目》的要点,赐董仲舒庙“阐道醇儒”匾额。康熙十四年更手批《性理大全》,几十年后又责令李光地编《御纂朱子全书》,可见康熙对理学的重视。

然而,仔细体味《康熙起居注》和蒋良骐、王先谦先后编辑的《东华录》,康熙推崇的当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体系。因儒家的实用理性精神已渗透人们心中,为历代统治王朝奉为统治思想,康熙在《日讲四书解义序》中写道:“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论政与学,天道王道之全,修己治人之要,具在《论语》一书……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毫无疑问,康熙无论是专儒,或者推扬程朱理学,都是为了现实的统治需要,是外儒内法,可不是天真的知识分子们幻想的道德化的政治。所以,康熙张扬程朱理学的同时,又反对理学家们言行不一、空论理学:“朕平日读书穷理,总是要讲求治道,见诸措施。故明理之后,又须实行,不行,徒空谈耳。”康熙二十二年,又批评理学家们“终日讲理学,而所行之事全与其言悖谬,岂可谓之理学?若口虽不讲,而行事皆与道理符合,此真理学也”。原来,那个“真理学”是有利于现实治统,而不是书斋内的高头讲章。

历史人物 程朱理学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

  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朱熹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将北宋开始出现的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并且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新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朱熹这个人的名声都十分响亮,后世许多人将朱熹的新思想称为“新儒学”,甚至许多人还将朱熹的思想奉为正统。

  这样一个成就极高,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传说中留下的故事不少。普通老百姓们并没有正经的读过书,所以 并不知道朱熹的思想学说,他们对于朱熹这个人的认识,全都是从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中了解的。

  《宋史》本传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上何物’?”朱熹幼时聪慧,对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因为他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所以经常会问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他的父亲自朱熹明事理开始,就对朱熹进行严格的教导,对于朱熹的教育十分的看重。朱熹有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询问自己的父亲。有一次,朱熹的父亲指着天说:“这就是天。”朱熹立马反问:“天上有什么东西?”

  除此之外,朱熹在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也经常在地上用手指比划。有一次他就直接问自己的父亲,“地又是什么?”问天问地,追问到底,但是“天地”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所以他的父亲经常被朱熹问住,不知该如何回答。

  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

  朱熹到同安县赴任的时候,路过夹草堂,于是下马前去拜访郑樵。郑樵有礼的将朱熹迎了进门,然后断出一碟姜和一碟盐招待。朱熹的书童见了当时就不高兴了,但主人说话他就没有插嘴。

  朱熹将自己前阵子写好的手稿拿出来,递给郑樵,并请求郑樵给予指正。郑樵恭敬的接过手稿,将其放在桌上,然后点燃了一支香。香烟袅袅,屋内顿时一阵芬芳。

  恰巧这个时候,窗外吹进来一阵风,将桌上的手稿吹的一页页的翻了篇。郑樵这个时候却像是春风醉人一样,站在原地动也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将手稿还给了朱熹。郑樵与朱熹彻夜交谈,一共谈了三天三夜,朱熹收获良多。临走之前,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云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赠给了郑樵。

  朱熹和书童出了门,书童就 不满的对朱熹说:“那老头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贤人呢,对待相公也颇无礼了些。不说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盐对付呀!”

  朱熹笑着说:“盐从海来,姜长于山中,有山有海,是尽了大礼了!”

  书童又接着说:“可是相公这么郑重的请求他,他却连手稿都不看一下。”

  朱熹解释道:“风吹动手稿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看了,并且看完了。再说他特意点燃香,已经是对我的大尊重了!并且之后他给我提了不少的好意见,让我收获良多。”

  书童仍然有些不满,说:“可是您大老远来看他,客人出门他却不来送一送。”

  朱熹笑着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正说着,草丛里飞出了一只五彩雄鸡,主仆两人不禁转头看去。正看见郑樵还站在门前,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朱熹转头对书童说:“你看,他还在门口站着,送客不忘读书,真是个贤人啊。”

  虽然不知道这些故事的真和假,但是光从民间流传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朱熹本人在民间的影响很大,声名也不错。这些故事,全都展现了朱熹不同的优点和贤德。  

相关参考

曾国藩遭正统理学家“讥议”

曾国藩遭正统理学家“讥议”  曾国藩治学尽管受唐鉴影响很大,但并不像唐鉴那样独宗程朱,而是学习周敦颐、张载、欧阳修,韩愈甚至司马迁,并尊奉孔、孟、周、张为儒学正统,将程朱理学和

刘基是算出朱元璋有帝王相才投奔他的吗

...右天下也,必先左右自己。这一格言的提出,完全得出于程朱理学。刘基不但能够通过程朱理学使自己获得提高,而且还能够

高陵区历史

高陵区的历史文化自秦孝公十二年建县至今,高陵区千百年来文脉不断,人才辈出。从汉代的冯商诏续《太史公书》、学者如淳著《汉书音义》,到唐代于志宁修《隋书》;从金元两朝的杨氏三代精修程朱理学,到明代正德状元

写诗“调戏”小歌女

一般来说,程朱理学没有夺得绝对的伦理话语权之前,宋朝老男人的日子还是过得蛮滋润的。政治人文环境一宽松,文人潜意识中的那种风花雪月情绪及心境就会得到很大释放。像苏东坡这种大文豪,不管身处顺境逆境,也不管

历史上李光地与蓝齐儿什么关系?怎么死的?

...高升的官场生活,为官清廉,政绩显着,关心民生,深得康熙赞叹。李光地因品行端正,为官正道被委任为文渊阁大学士,他

历史上李光地与蓝齐儿什么关系?怎么死的?

...高升的官场生活,为官清廉,政绩显着,关心民生,深得康熙赞叹。李光地因品行端正,为官正道被委任为文渊阁大学士,他

小议和亲——何以汉唐时的寻常事,到了宋明就视若蛇蝎

和亲,也可以称为「”和戎”或是「”和蕃”,是古代不同政权之间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因为和亲大多数发生在汉人王朝与周边四夷之间,而且基本都是汉人闺女远嫁异族,再加上宋明理学持之以恒的大力抨击

清朝封闭的性文化政策

一、文化专制:严禁“琐语淫词”清朝统治者坐定江山后,意识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伦主张是控制异族、巩固政权的最好思想武器,而《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肉蒲团》等“淫词小说”恰恰是亵

康熙骨骸被泡水中数十年,陪葬物一件不留,千古一帝何以沦落至此

历史上不乏帝王,可是真正能被人耳熟能详的却少之又少,从统一到分裂,到再统一,多少人为此付出了血汗。在这些王朝中,可以称得上盛世的少之又少,其中之一就是康熙统治下的帝国,是大清朝历代以来最繁荣昌盛的时刻

中国历史上都有什么学派

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程朱理学、心学等。1、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儒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