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中为什么大臣跪拜时要“叭叭”甩两下胳膊
Posted 龙袍
篇首语: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宫剧中为什么大臣跪拜时要“叭叭”甩两下胳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清宫剧中为什么大臣跪拜时要“叭叭”甩两下胳膊
在清宫戏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大臣“啪啪”甩两下胳膊,然后扑通一声跪皇帝面前。那么,在跪拜之前为什么要甩两下袖子呢?这就要说到清朝的服装特点了。
首先我们看看龙袍的特点。清朝的龙袍是从满族的传统服装旗袍发展来的。满族入关以前,一直生活在天气寒冷的东北地区,过着逐水草而迁徙、食肉寝皮的游牧生活。传统的旗袍无领,大襟、束腰、四面开衩,穿起来既暖和舒服,又利于骑射打猎。
后来,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统一衣冠,明文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民只有袍”。也就是说,日常穿的服装不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才加上像披肩一样的大领子,也叫做披云。也就是说,在龙袍的衣领处加一条宽大的披领,披领为石青色,上绣两条金色的行龙。
接下来就要说到重点,那就是清朝服饰的“袖”。袖是满族服饰特有的一种袖子,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狭窄的袖口的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头”,因为形状像“马蹄”,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马蹄袖”,满族人则称它为“哇哈”。箭袖尤其适合冬季骑射。将它覆盖在手背上,无论是弯弓射箭,还是抖缰驰骋,都可以保护手不被冻坏。
清兵入关后,为了让满族子孙不忘骑射本领,清太宗皇太极特别强调文武官员的官服一律都要带有箭袖。清朝的各级官员们平时把箭袖挽起来,在朝见皇上或者王公大臣时,敏捷地把袖子掸下来,然后两手伏地跪拜行礼,这一动作成为清朝礼节中规定的动作,叫作“放哇哈”。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甩两下胳膊了。
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 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
由于清朝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时太监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史料记载,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形还是相当少见的。几乎每个月才会出现这样的一次,据资料揭露,皇帝在处理军国政务的时候,基本上是采取召见的方式,而官员一般要等皇帝吃过饭之后才能汇报政务。那么相信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清朝皇帝处理政务时,到底是说满语还是汉语呢?毕竟大清王朝是满洲贵族主政,其实这主要是要分情况讨论的,如果是大型的朝会,皇帝基本上都说的是满语。不过在清朝中后期,皇帝们因为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汉语也说的越来越好,其实也在说汉语,不过按照严格规定,早朝还是应当说满语。
但如果是皇帝召见大臣,就没有那么严谨了,一般来说,如果是满族大臣,那么皇帝就会说满语,面对汉臣,自然也是这样。当然之所以还是要以满语为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保密,大家要知道,清朝早期的一些绝密文件基本上都是用满文记载的,为了讨好满洲贵族。许多汉人大臣也开始学习满语,据史料记载,张英和张廷玉父子两人,就因为精通满语,深受皇帝的器重。其中张英更是在满语考试中考了第一名,当然清朝统治阶级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也大力鼓励满族大臣积极学习汉语。而且除此之外,皇子们学习也十分辛苦,并非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么舒服,他们必须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说。特别是从乾隆开始,乾隆帝十分喜欢汉语,并且留下了众多的诗篇,还号称是文治武功的十全老人。
这其中还出现了一个语言奇才,他一生精通10门语言,当他的兄弟还在为学习汉语发愁的时候,他就已经精通了满语和汉语,以及蒙古语,除此之外,他还在积极学习俄语和意大利语。而且更为厉害的是,他还创造了用拉丁文写满文的方法,并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惯用的一种方式,此人便是九阿哥胤禟。当然大家要知道的是,满族贵族要长期统治中原,并且主宰数以万众的汉人,必须要学习汉语,因此满族也开始慢慢减弱,一般只有在满族贵族交流中才会实现。而且清末时期,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做了一件事,大力推广普通话,并且最终决定用官音来代替各地的方言,大大加速了各地和各民族的交往。从此之后,大清王朝的国家通用语言也变成了汉语,自然无论是光绪帝,还是宣统帝,均使用汉语交流。
笔者认为,在封建社会中,历史不断呈现出一种奇怪的规律,周边的游牧部落灭亡中原王朝之后,为了更好的实施统治,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最终不断被汉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无论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还是满族建立的清朝,皆是如此,可想而知汉文化的强大。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虽然精通汉文,一生写下了数万首诗词,但却无一个流传后世,虽然颇有文采,但还是略显不足。而更为关键的是,晚年他贪图享乐,导致朝政腐败严重,而且大力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最终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
相关参考
由于清朝离我们最近,留下的史料也最多,因此大家在清宫剧中,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下面全部都是跪拜的文武百官。这时太监就会高喊“皇上驾到”,随后皇帝便开始和大臣们谈论军国大事,然而其实据
吴起出生于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
康熙祭拜孔子,无论如何不肯下跪,大臣略施小计,屁颠屁颠地跪拜
在中国古代,作为礼仪之邦,跪拜之礼相当隆重,并不是对谁都会轻易下跪。尤其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手握天下大权,自称为“天子”,除了跪拜天地和祖宗外,皇帝几乎不需要跪拜任何人,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被称为“孔圣
我们看关于清朝的影视剧都会发现,大臣觐见皇帝的时候就会用手打下袖子再下跪,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清朝官服的这种可以打下来的袖子被称为“马蹄袖”,最初还在关外的满清人们用它是来保暖的(袖子前面打下来可以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帝跪拜大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通常在我们所看的古装连续剧中,每当遇有臣下朝见君王时多用下跪叩头来表现,海外一位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根据其研究,认为从文化史的角度
在看清朝的影视剧时,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大臣在参拜皇帝或上级官吏时,通常都会先拍两下袖子,然后再单膝跪地或双膝跪地。很多观众弄不明白他们这样做的原因,难道是满族独特的礼仪?那这种礼仪又意味着什
康熙到孔子墓前,站了很久却不下跪,大臣略施小计,康熙立即跪拜
早在秦汉之前,儒家的影响力一般,与诸子百家地位差不多。自从汉武帝时期,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成为历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一直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这几年电视台播了不少的清宫剧,尤其是“康熙王朝”和“孝庄秘史”为大家所津津乐道。想象中,大玉儿应该是美貌多情、摇曳生姿,政治上又颇有手腕的一个女性人物,人们一直热衷于探讨大玉儿下嫁小叔子多尔衮是真的吗...
在电视上热播的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皇帝上朝、大臣启奏等情节。那么,作为统治者的清朝皇帝,在上朝时和满汉皆有的大臣们交流时,用的是什么语言呢?是汉语,还是满语?众所周知,清朝政治体系主要是由满汉两族
当皇帝还是最爽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怼谁就怼谁。不过这都是影视剧中的情节了。真正的皇帝,说话会很注意的,要不让大臣们听了会很「”受惊”。清宫剧中,有太多的皇上怼人的情节,下面我们就来开开眼界吧我说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