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 被指“点赞狂魔”

Posted 题跋

篇首语: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 被指“点赞狂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 被指“点赞狂魔”

2、乾隆帝一生挚爱的女子

乾隆帝喜欢在书画名迹上题诗钤印 被指“点赞狂魔”

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王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语言朴实无华,然却妙趣横生,读来轻松,回味无穷。这诗情,哪里像是一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田园诗人。

近期,也不知是什么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网络上频出诸如《“毁画不倦”的乾隆》、《落到乾隆手上,是赵孟的悲哀》等文字,把乾隆帝喜欢在历代书画名迹上加以题跋、题诗和钤印比作“点赞狂魔”大加鞭笞,似乎要对那位死了几百年的乾隆来一个重新审判。

在此,我无意要为乾隆帝予以辩护。但,细看那些讨伐乾隆的文辞,就其文风乃至遣词来看,实在是没有资格来评说乾隆。尽管乾隆帝在部分古代书画名迹上的题跋、题诗、钤印过多,有碍作品的审美。

其实,对乾隆这一行为,我们不是不可以讨论或是批评,但讨论和批评必须以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和看待。务实的学术研究者,对待历史上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其道理很简单,就像我们今天评价乾隆帝的功过,其是非标准不可能一字不改地延续乾隆朝的所有“官方”史料文字;当然,也不可以简单地以今天的是非标准去裁定乾隆帝。那么,对待乾隆喜欢收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并因编纂《石渠宝笈》而乐此不疲地题跋、题诗和钤印的行为也应如此,不能简单而又武断地以“毁画不倦”来加以定性。

从现有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在画面上题诗始于宋徽宗赵佶,宋徽宗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他不仅工丹青,更是以其独具风格的瘦金体书法彪炳百代。如此,他的诗书画汇集于画作上,从而构成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崭新的艺术图式,极富东方文化独特的审美韵味。自此,画面题诗的风气便盛行起来,而且这一风雅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从严谨的角度而言,书画作品上的题诗、钤印,理应以“不侵画位”、“不伤画局”为前提。

不过,话又说回来,何为“不侵画位”、“不伤画局”呢?中国传统绘画不同于西洋绘画,满纸都是有笔触、有色彩的绘画元素,不为题款、题诗和钤印留位置。中国传统绘画则不同,尤其是传统文人画,不仅在创作伊始就要考虑题款、钤印的位置,还要强调留白。以本人多年对绘画的研究及创作实践,绘画的“留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甚至是不确定性。具体而言,“留白”既是“知白守黑”的需求,也是方便自己日后有感而发时再次题跋(这类案例很多),也有是考虑他人或后人收藏时的题跋和钤印。因此,传统绘画的空白处,哪儿能题跋哪儿不能题跋,哪儿能多题哪儿不能多题,都没有固定模式的禁区和非禁区。即便是钱谦益所说的“余观古人书画,不轻加题识。题识芜烦,如好肌肤多生疥疠,非书画之福也(《绛云楼题跋》)”,也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

乾隆作为一国之君,政务之余雅好诗文本无可厚非。乐于在历代书画作品上题诗、钤印,也不是他个人的首创。在他很多题诗、钤印的书画上早已有历代文人和书画家题诗、题跋、钤印在先,为何乾隆帝就不能了呢?臣子蔡京能在皇帝赵佶的画上题诗,乾隆皇帝在历代“臣民”的书画上题诗、钤印,难道就是大逆不道?

记得2004年《古典文学知识》第4期刊发了陆钦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诗情画意多神韵――评乾隆帝题画诗的美学观》,从诗学和美学的层面解读了乾隆帝题画诗,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肯定了作为一代皇帝的诗学造诣和审美高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实,只要不带偏见、不追风,能静下心来细细评读一下乾隆帝的题画诗,你会感觉到他那渊博的学识、深谙书画的修养以及他那洒脱无拘的胸襟。如题王祥的《花鸟图》,诗云:“五五三三朵,潇潇落落姿;翩然来翠雀,小住得横枝。岂羡雕笼好,那知暖窖宜;以幽闲适性,画者具深思。”语言朴实无华,然却妙趣横生,读来轻松,回味无穷。这诗情,哪里像是一个皇帝,简直就是一个田园诗人。

至于乾隆帝的书法,也是学有渊源,法度严谨。他虽贵为帝王,但他的书法却端正庄严,丝毫没有骄横跋扈的霸气,而是有着非常亲和的亲民之相。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今天很多装神弄鬼的“书法大师”深刻反省和学习的。

乾隆帝一生挚爱的女子

提到乾隆皇帝,大家想到最多的词汇一定是风流二字。在我们所接触的电视剧或电影中,乾隆皇帝无 疑是古代君王中最红的一位,他的风流情史为如今的影视剧提供了不少素材。

诚然,乾隆皇帝武艺非凡,兼长诗文,又擅书画,本身就才华横溢,加之又是性情中人,而且高坐金銮宝殿之上,也就免不了宠妃如云。那么,乾隆如此一个风流的帝王,难道他一生都在游戏人生吗?此言差矣,在乾隆皇帝的心底,一直埋藏着一个最爱的女人,究竟这女子是谁?是众所周知的香妃吗?还是贤良淑德的令妃?

其实早在这些妃子出现之前,乾隆的心中就已装下他认为世界最完美的女子——孝贤纯皇后。孝贤纯皇后,即富察氏。 因其死后谥号为“孝贤皇后”,乾隆死后谥号为“高宗纯皇帝”,皇后必加其夫谥号,我们后人也就称她为“孝贤纯皇后”了。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其父是察哈 尔总管李荣保。富察氏血统纯正,出身高贵,从小接受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是个标准的名门淑女。而且生性端庄文静,在其十六岁时,被雍正发现有“母仪天下”的潜力,遂指婚给时为四皇子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换言之,孝贤纯皇后,乃是乾隆的结发夫妻,是他生命中第一个女人,也是他第一个册封的皇后。

何以见得乾隆帝最爱孝贤纯皇后,我们可以看看看以下六件事:第一,孝贤纯皇后的孝和贤令乾隆珍爱。孝贤纯皇后虽然出身名门,却全然没有娇纵之气。她不追求骄奢的生活,反而异常朴素。在宫中只以通草绒花为饰,并不希罕珠宝翠玉。而且孝贤纯皇后善解人意,为乾隆皇帝做了一个用鹿尾毛缘边儿的燧囊,意在提醒皇帝不忘满洲本色,不忘打江山的不易。

皇帝十分珍爱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上。孝贤纯皇后治理后宫也无不称颂。皇后办事有条不紊,待下宽慈,宫中全都称道皇后美德。她不与后宫嫔妃争风吃醋,反而替皇上分忧,这样的贤妻,皇上怎能不爱?

最令皇帝满意的是,皇后非常孝敬崇庆皇太后。皇帝日理万机,皇后却总能代皇帝尽到孝养之心。婆媳关系融洽,胜似一对亲母女。如此一个孝贤并重的妻子,皇上怎能不视如珍宝?第二,孝贤纯皇后的两个儿子被乾隆私立太子。1730年,孝贤皇后经历了丧女的痛楚,为乾隆生下皇二子永琏。永琏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属于嫡子,而且天资聪慧,气宇不凡,乾隆甚是喜爱。于是乾隆把永琏密定为皇太子。

没想到两年之后,永琏就因“偶感风寒”而一病不起,于1738年夭亡,年仅9岁。乾隆伤心欲绝,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永琏的薨逝,一 切典礼都按照皇太子的礼仪操办。1746年,已经35岁的富察氏又为乾隆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乾隆甚是开心,密定太子。可惜的是,永琮未满两岁,又因天花于 1747年身亡。如若不爱孝贤纯皇后,皇帝怎能两次密定太子?

相关参考

乾隆帝一生挚爱的女子

提到乾隆皇帝,大家想到最多的词汇一定是风流二字。在我们所接触的电视剧或电影中,乾隆皇帝无疑是古代君王中最红的一位,他的风流情史为如今的影视剧提供了不少素材。诚然,乾隆皇帝武艺非凡,兼长诗文,又擅书画,

乾隆帝一生最爱的女人

提到乾隆皇帝,大家想到最多的词汇一定是风流二字。在我们所接触的电视剧或电影中,乾隆皇帝无疑是古代君王中最红的一位,他的风流情史为如今的影视剧提供了不少素材。诚然,乾隆皇帝武艺非凡,兼长诗文,又擅书画,

乾隆让大臣为一幅画题诗,众人都不敢写,纪晓岚写后大臣直骂娘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有名的才子,他学宗汉儒,博览群书,任官50年,才华横溢,诙谐滑稽,机敏多变。病逝后,嘉靖皇帝曾亲自为其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此后,乡里均称呼其为文达公。纪晓岚

乾隆帝究竟有多喜欢冷兵器

清王朝是以「”马上取天下”的王朝,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五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到清乾隆时期,国势强盛,疆域辽阔,称为「”康乾盛世”。乾隆帝为教育自己的子孙居安思危和「”宣威制胜之盛,昭

乾隆为何不选五阿哥永琪即位而选择十五阿哥?

嘉庆帝,生母魏佳氏,父亲是内务府管领,汉军旗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魏佳氏被选入后宫,封为贵人,魏佳氏长得非常漂亮,有沉鱼落雁之美,而且精通琴棋书画,乾隆很是喜欢。魏佳氏先后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

乾隆从清朝文字狱的“另类”胡中藻案中获得了哪些利益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胡中藻(?—1775年),号坚磨生,江西新建人,乾隆六年(1741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督湖南学政。由于其著作《坚磨生诗钞》中被指有暗辱清廷及乾隆帝,因而

为何说乾隆最喜欢孝贤纯皇后

  看《还珠格格》里面皇帝对令妃宠爱异常,也许会让大家生出乾隆帝最宠爱的妃子是令妃的错觉。本文要说的是,乾隆帝挚爱的女人不是哪位妃嫔,而是自己的原配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对孝贤纯皇后的喜爱

乾隆喜欢纯惠皇贵妃吗

纯惠皇贵妃苏氏,是乾隆帝后宫女子。早在乾隆还是个皇子的时候,就被雍正皇帝赐给乾隆,是潜邸旧人。看苏氏的履历历史,很难看出她是否受宠。毕竟她虽然登上了后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之位,但是其晋位过程去极

文化刽子手乾隆是怎样毁掉古书画作品的?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个爱装逼的人,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就不停地在各类古书画上题词、盖御宝,结果破坏了书画的美感,更是让这些古物被糟蹋破坏。不信请看:《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属于明末文人临摹的高仿品,由于这

扬州八怪皆是出色书画家,为啥唯郑板桥最出名,乾隆皇帝都夸赞

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在扬州区域的一批画风邻近的书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公认的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W、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郑板桥(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