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是怎么败亡的

Posted 天王

篇首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是怎么败亡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太平天国是怎么败亡的

2、太平天国为何瞬间由复兴之像走向败亡之路

太平天国是怎么败亡的

众所周知,当太平天国达到鼎盛阶段的时候,是一场兄弟相残的内讧葬送了这种鼎盛局面,搞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此后,虽又苟延残喘了几年,但基本上已是来日无多。因此,可以说是这场内讧搞垮了太平天国。

而导演这场内讧的竟然是一个车夫。

他叫陈承,广西滕县人,从小以赶车为生。说起陈承,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他的侄子,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威名赫赫的英王陈玉成。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后来不幸被叛徒出卖,死的忠心耿耿。虽然是叔侄,陈承却完全是另外一副德行。

年轻的时候,陈承就是一根恶棍,吃喝嫖赌,无有不会,无有不为。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赌钱,输了,却无力偿还,就说先欠着。一直拖到年底了,还没有还。可巧,除夕之夜,二人都去街上购物,碰上了。赶集遇债主,陈承真有点点背。这下没话说了吧,还钱,可陈承就是不还,耍起了无赖。然后二人便争吵了起来,很快便大打出手。

那陈承身材短小,打架非其所长,就吃了亏。陈承怀恨在心,回家憋了两天,在大年初三的拂晓,他操起一把杀猪刀奔向债主家,先是强奸了债主家出门打水的女人,然后冲进屋内,将尚在被窝熟睡的债主杀死。

犯下命案的陈承无法在老家待下去了,他一咬牙,带着小侄子陈玉成加入了太平天国。

那陈承可不是一般的恶棍,他聪明机警,八面玲珑,是个一触就动的机灵鬼,所以他很快得到洪秀全、杨秀清的赏识。混入了太平天国高层。1854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陈承被封为天官正丞相,次年,又被封为兴国侯,佐天侯,作为中央高层人物,协助杨秀清处理太平天国国务。

然而,不久,陈承就被杨秀清狠狠地打了二百军棍。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事也不大。一天,燕王秦日纲的一个马夫坐在府门前休息,正好赶上杨秀清的一个不着边际的叔

叔从身边经过,马夫没有按照太平天国规定的礼仪给这位东王叔叔行礼。结果,就这么点小事,闹到了杨秀清那里。杨秀清勃然大怒,要将那名可怜的马夫五马分尸,处以极刑。

这事做得有点过分,陈承就站出来和大家一起仗义执言了几句,满心希望杨秀清会法外开恩,没成想杨秀清更加暴怒,将陈承打了二百军棍,叫你乱说话。作为一名太平天国的高官,无端挨了二百军棍,陈承那个恨,从此就深深埋在心里,总想伺机报复杨秀清。

1856年8月,飞扬跋扈的杨秀清以天父下凡的名义逼着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是可忍孰不可忍,身为太平天国老大的洪秀全非常难堪,丢尽脸面。陈承觉得机会来了,就在一天夜里,跑到天王宫,对洪秀全说:“天王,东王要对你下手了。”洪秀全心里咯噔一下:是啊!近来,杨秀清是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其实,洪秀全对杨秀清早有猜忌之心。自从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就以总理的身份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捏在手里,架空了洪秀全,成为太平天国实际的统治者。然而,他们毕竟是同甘共苦的战友,一起从腥风血雨中杀出来的兄弟,难道真要来个你死我活吗?洪秀全不是没有想过拿掉杨秀清,可一想到杨秀清是治理国政的一把好手,太平天国还真离不开他,又念及兄弟之情,也就忍了,而且是一忍再忍。可如今不能再忍了,因为对方已经举起屠刀了,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洪秀全当即相信了陈承的“密告”,决定先下手为强。可是,天王宫的实力根本斗不过东王杨秀清,最好的办法就是召兵勤王。洪秀全想把统兵在外的韦昌辉、石达开调回来,收拾杨秀清。可如何将天王的密诏送到韦昌辉、石达开二人手里呢?他们又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东王府,而不被杨秀清发现呢?陈承说:“这些交给我来办。”陈承是杨秀清的助手,平时干的就是签发文件传达圣旨之类的事务,由他来将天王密诏传出去,自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于是,韦昌辉、石达开很快收到了洪秀全的密诏。包藏祸心的韦昌辉收到密诏后,心内窃喜,立即率领三千精兵秘密赶回天京。他也对杨秀清恨之入骨。9月1日深夜,韦昌辉率部来到天京城外。陈承以东王将令的名义让守城士兵打开城门,放韦昌辉大军入城。然后,在陈承的引导下,韦昌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东王府。次日凌晨,杨秀清刚刚睁开睡眼,韦昌辉的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凶相毕露的韦昌辉屠刀一举,就杀了两万多人,比杨秀清更加飞扬跋扈,最后竟然想杀洪秀全,终于被技高一筹的洪秀全给杀死了。

纵观这场内讧,完全是由陈承这个车夫挑起来的。洪秀全虽然烦杨秀清,可并没有想到要杀他,杨秀清虽然野心勃勃,可也真没想去干掉洪秀全,他只想自己的权力再大一点。正是陈承从中挑唆,一封密告,击起了洪秀全的杀心。接着,陈承又将天王勤王的密诏送到韦昌辉手里,领着韦昌辉血洗东王府,大开杀戒,杀的天京城血流成河,杀的太平天国摇摇欲坠。

陈承才是这场内讧的罪魁祸首。恶人终有恶报,由于杀人太多,陈承这根恶棍很快便被洪秀全处死了。

太平天国为何瞬间由复兴之像走向败亡之路

1860年下半年,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又一个拐点。在此之前,太平军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攻略苏南,声势大振,可是,仿佛一瞬间,却陷入到安庆危急、安庆沦陷、天京被围、天京沦陷的下坡路了。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拐点处的会议 1860年5月,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困扰太平军多年的天京之围终于完全得解,天京城一片喜气洋洋。 这次喜气洋洋的会议,正是太平天国从复兴走向失败的开始。 天王洪秀全兴奋地坐在龙椅上,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登朝道贺! 在各自表达兴奋之余,大家对太平军的下一步动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陈玉成深知,上游安庆不容有失,此时的湘军已经开始攻略安庆,应该尽快回师西进,消除安庆方向的威胁。 但是,洪仁玕却另有看法,他认为应该东征,他的理由有2点: 1、有利可图 天京,到北京、去西川,都相隔万里,唯有下游的苏州、上海,富庶繁华、防御薄弱,却近在眼前! 2、能照顾全局 看来,有留洋经历的洪仁玕对洋人的船坚炮利是有充分认识的。 上游现在僵持,就在于湘军的水师优势。如果我们东下,买得20艘火轮,再用火轮西进解围,那湘军也不是对手! 在激烈的讨论后,大家达成一致:先东下,限期一个月完成!一个月后,马上回师西进! 正确却致命的决策 会议决策本身问题不大。 诚然,打到上海找洋人买火轮的想法是不靠谱的。可是,在面临多方威胁和机遇时,向薄弱地点发展,总体方向的正确的。 而限期一个月,也是稳妥的。 显然,一个月,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完成全取东南的方略的。 迟到总比不到好。但很多时候,不能如期履约,同样致命! 看起来,洪仁玕的主张,应该是分步骤完成的。在稳定西线的同时,实现对东面的扩张和发展。 因此,就这个决策本身而言,他并不算为过。 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胜利的诱惑,是致命的。太平军节节胜利,刹不住车,一口气把苏南全部打了下来,还打了一把上海! 爽完后一看日历:五个月过去了! 致命的五个月 这是致命的五个月。 决策时,说好的限期一个月,是十分必要的。 在陈玉成参与二破江南大营之前,曾国藩已经开始组织对安庆的进攻。 陈玉成之所以能抽身解江南大营,并接受「 ”限期一个月”的东征安排,是因为:枞阳在手。 正如湘军说的:枞阳不打下来,我们就是围十年,也打不下安庆!也是隔靴搔痒! 而枞阳,防御森严,易守难攻。 湘军挖开河道,充分发挥水师优势,才打下枞阳。 真是耽搁的几个月,使得上游战局完全逆转。 可以想象的是:假如太平军不耽搁时间,真的遵循限期一个月的约定,即使回来,湘军如何从容施工挖河,攻破枞阳呢? 即使是在清军攻破枞阳后太平军再回来,早些回来,清军防御未搭建好,太平军何至被动? 正因为太平军耽搁了宝贵的几个月,湘军得以完成对安庆的围困,并部署好了在各处的防御! 一盘散沙 耽搁了五个月,耽搁就耽搁了吧,赶紧回头西征救援吧! 于是,太平军开始了「 ”精心策划”的第二次西征。 陈玉成、李秀成兵分两路,约定1861年3月会攻武昌。在大进军过程中,两军都没有遇到强力抵抗或不可克服的意外因素。可是,李秀成直到6月才抵达武昌! 这迟到的3个月,可不只是打不打武昌的问题,这说明:太平天国复兴的基石——协同作战已经荡然无存了。 李秀成在第二次西征中的路线,显然,私利大于公心。 很多人说:陈玉成就不应该参与攻破江南大营和东征,他不顾大局,是去抢利益。 殊不知,陈玉成、李秀成,早在枞阳时期就达成一致:太平天国两面受敌,陈玉成主要负责安徽战场,李秀成主要负责天京战场,但是,一旦要发起大的攻势,就要集中一处,共同作战! 同时,作战时,彼此达成誓约,严格执行,协同作战! 正是这种誓约作战的模式,使得李秀成、陈玉成等后期将领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协同一致,改善大局! 在东征时,陈玉成倒是守规矩,到期一个月,果断解围,准备西征,只是见大伙执意继续东征,才继续参与东征。 现在,这种誓约作战的基础: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了,以后还如何协同对敌呢? 连清军都幸灾乐祸:如此,陈贼必深恨李贼! 一盘散沙,是比丢失城池更可怕的后果! 关键的讨论 就在太平天国攻略苏南期间,大清也进行了一次激烈、关键的讨论。 东南,系大清财赋重地,对大清十分重要!因此,大清也对安庆与苏州哪个重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曾国藩承受压力,坚持自上而下。虽然对外争论不休,但内部团结一致。 咸丰多次下诏,要求曾国藩放弃围困安庆,救援苏州。在这些诏书中,咸丰甚至明确表态:苏南沦陷,就算你拿下安庆,也是得不偿失! 其他的大清官员,也多方表态、施压,要求曾国藩先救苏州! 但是,曾国藩「 ”但求立脚之稳定,不问逆氛之增长”,坚持加强对安庆的围困。 现实意义 表面上,曾国藩这种固执己见,使讨论迟迟没有结果。 但是,因为曾国藩此时已经被任命全权处理对太平军的战事,因此,虽然外部争论不断,但湘军内部是坚定、一致的,大家仍然一致朝着一个方向用力。 而太平军则不同,表面上,大家很快达成了一致。但是,在执行时,大家似乎都各自刹不住车,逐渐陷入到一盘散沙的处境中去了! 在我看来,太平天国由复兴走向败亡的关键点,正是那次喜气洋洋、豪情万丈的会议。 那一刻,大家做出了一致的决策,但在每个人的心里,大家都已经打下了不同的算盘! 当大家各怀一心时,一个正确的决策,也会是一个致命的决策!因为,大家都会争着去抢夺正确决策的红利,彼此加剧分化、勾心斗角! 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些被许多人认为虚不可及的价值观,往往是那些成功企业家、政治家最强调的东西!因为:错误的决策未必会要命,失去价值观的组织,一定会走向败亡! 今天,我们依然常常处于类似的选择中:当你对决策有不同看法时,怎么办? 决策,有好有坏,可是,说好的事情,就要去做。执行不利,一盘散沙,是比决策失误更可怕的疾病!

相关参考

一次 ”冲动的惩罚”,却是太平天国败亡之始

作为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也是最为成熟的旧式农民起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一直以来都是各方研究之焦点。这场历时14年,席卷全国14省,攻略500余坐城市,一度将大清推向灭亡边缘的农民起义,为何会失败

太平天国为何瞬间由复兴之像走向败亡之路

1860年下半年,是太平天国历史的又一个拐点。在此之前,太平军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攻略苏南,声势大振,可是,仿佛一瞬间,却陷入到安庆危急、安庆沦陷、天京被围、天京沦陷的下坡路了。这中间,究竟

关羽败亡是因为刘封不助糜芳投降

关羽败亡是因为刘封不助糜芳投降?如果反之关羽可否得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是蜀汉从全盛走向衰落的分界线,在这一场大战中,关羽被魏、吴夹击,丢失荆州,

明朝败亡是因为清朝强大吗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共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但是,在许多人的眼里,都以为是清朝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实际上,真正推翻明朝的另有其人。

西夏的起源、败亡与延续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又称党项羌,古羌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  而且根据西夏

疼老婆致使吕布最终败亡

   吕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三国志》吕布传记载:术(袁术)欲结布(吕布)为援,乃为子索布(吕布)女,布(吕布)许之。术(袁术)遣使韩胤以僭号议告布(吕布),并求迎妇。话说纪灵表示吕布勇力过

考古发现麦城遗址,关羽败亡另有主因,与蜀汉一 ”恶习”有关

关羽败走麦城,是蜀汉阵营由盛转衰的开始。此役过后,刘备不仅丢失了苦心经营多年的荆州3郡,也彻底丧失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谋划的荆益二州两路出兵北伐的战略可能。关羽的败亡固然与他对孙权的轻视有关,但一个

更始赤眉西入长安,两雄相继败亡,刘秀平定关中

更始元年九月,王莽败亡,长安城出现权力真空。更始帝刘玄与手下人商议,决定自洛阳迁都长安。长安是形盛之地,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王莽在位十年间,关中平原未遭遇兵祸,相比山东各地兵荒马乱,这里成了一处天堂。更

诸葛亮四个动作让蜀国走向败亡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董卓、曹操等曾都是权倾一野的权臣。但是这些大雄小鬼在诸葛亮面前,什么都不算。诸葛亮才是整个三国里最大的权臣。厉害之处是在位极人臣的同时,不光没有受到上到大头目下到下马仔的

请问清朝败亡的原因

领导无方领导乏人是主朝衰落的主要原因。纵观历朝兴衰,若君主英明,国必富强;但君主荏弱,则国家就变得衰落不振。清朝统治,乾隆以后,君主如道光、咸丰等均昏庸无能,毫无治国之才。在1862至1908年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