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
Posted 文学家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
在中国古代,吟诗作词是文学家的一大爱好和雅趣,殊不知,历史上却有一位只对诗歌有着极其兴趣的文人,一生写作无数,但却不爱好写词,留下了其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这个人就是清代著名的大文学家袁枚。
袁枚一生勤于读书写作,且有所造诣,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袁枚的文章个人风格很浓厚,所以与纪晓岚并称为“南袁北纪”。
袁枚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写作,他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小苍山房集》,一共80卷,此外还有24卷的《子不语》,16卷的《随园诗话》和10卷的《补遗》等。其中,袁枚共创作诗词4000多首,但仅有一首是词,其余全部是诗。这在文坛中,不得不说是一个奇闻。
袁枚不写词的原因,是因为他主张“性灵说”。袁枚认为人应该是无拘无束的,不应该受到各种限制,写作这件事亦如此。而诗词这种文学体裁,袁枚认为束缚了人的思想,尤其是词,需要严格按照规则来写,所以袁枚从不写词。
袁枚唯一的一首词是在他33岁那年所作,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袁枚是南京江宁县的一名县令,他买下当地著名的“随园”,想长期居住于此,远离官场。
一日,袁枚的朋友李宗典寄来一封书信,信中写道,李宗典的府上有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子,姓王,假如袁枚喜爱这名女子,李宗典可将她大方相赠,促成袁枚与这名女子的好事。袁枚看完信,有一些动心。
没过几天,袁枚打点好行装,来到了李宗典所在的扬州。在扬州的一处观音庵里,袁枚见到了姓王的女子。这名女子如李宗典所说,长得十分貌美,面色红润,言谈有礼,并且当袁枚打量她时,她没有露出一丝羞涩。
唯一让袁枚感觉有点不满意的是,姓王的女子皮肤不够白皙,所以袁枚陷入了犹豫之中,迟迟没有决定是否要娶这名女子。后来袁枚坐船,来到了苏州,想在苏州的这段时间里,思考一下这件事。
最后,袁枚拿定了主意,还是要娶这名姓王的女子。可是当他命人到扬州去请这名女子时,下人回来后,告知袁枚姓王的女子已经嫁给了一名江东的小吏。
听到这个消息,袁枚顿时后悔不已,若不是自己思量了太久,这位女子早已成为自己的人了。悔恨交加的袁枚,难以排解心中的郁闷之情,因此写下了他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满江红》。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我负卿卿,撑船去、晓风残雪。曾记得,庵门初启,婵娟方出。玉手自翻红翠袖。粉香听摸风前颊。问妲娥何事不娇羞?情难说。
既已别,还相忆。重访旧,杳无迹。说庐阳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双眼太孤高,嗟何益!
奈何袁枚的词写得再情深意切,都不可能将时间逆转,娶回那名姓王的女子。这个故事和这名女子虽然当时对袁枚触动很大,却只是袁枚一生中简短的插曲。袁枚依然信奉“性灵说”,依然坚持不写词,大文学家的个性鲜活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历史人物 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的皇帝
公元927年3月21日, 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其父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 年少时就器宇轩昂,仪表非凡,《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威震四海达数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国已经消失整整20年了,其时中华大地山河破碎,争战长久不息。军阀割据的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的大动乱期,人们不堪战乱之苦。赵匡胤早年从军,历经沙场,由于功勋卓著,一路加官进爵,后官至后周归德(今商丘)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公元960年,经过精心策划的「陈桥兵变」,赵匡胤登上 宝座,成了大宋王朝的开国 。> 赵匡胤少怀大志,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练武,并练就了—身的绝好的武艺。赵匡胤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可谓古代武功第一的皇帝。他自创太祖长拳,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他还发明了独特兵器「大小盘龙棍」,两相配合使用威力无比,大盘龙棍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后来,习武之人根据赵匡胤大小盘龙棍的运用原理,又发展改造出了适于巷战近身短打的「三节棍」与「双节棍」。行伍出身的赵匡胤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粗通文墨。我们都知道,古人做诗很时髦,赵匡胤亦未能免俗,他也曾写过诗,只不过产量少得可怜,平生只写诗一首半而已,这一点,有关古籍有记载。> 据宋人陈肖巖所著《庚溪诗话》记载,赵匡胤在登上龙椅之前,有一次晚上同几个朋友相聚喝酒闲聊,大家谈兴甚浓,全无睡意,以至通宵达旦,东方既白。清晨,当初升的太阳冉冉而升,在座的一位朋友触景生情,随口吟了一首《咏日诗》。赵匡胤听了很不以为然,认为诗句虽然工整,却没有什么气势,当即脱口而出,吟了下面这首《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这首诗尽管押韵不是太好,但诗意不凡,颇具气吞山河、吐纳烟云之大气势。众皆叫好,赵匡胤自己也颇为得意。当了皇帝之后,赵匡胤尽管日理万机,但每每想起此诗,心中便为自己当年出口成章妙得佳句得意,于是乎很想再露一手,超过自己的旧日之作。但做诗须有机缘,有感而发才行,苦于没有能激发灵感的题材,赵匡胤一直未能如愿。有一年中秋之夜,明月当空,分外晴朗,那情景使他心旷神怡。诗兴也随之而来。赵匡胤暗想,既然以前曾写了一首《咏初日》,今日何不再来一首咏月诗呢?想到这儿,他稍作思索,立马脱口而出前两句:>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结果呢,后两句却卡了壳,赵匡胤苦思冥想,却无论如何也续不上来了。就这样,他的这个《咏月诗》便只写了半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此后,赵匡胤再无写诗的想法冲动了,专心于治理社稷江山,也就再无诗作问世了。尽管一生写诗甚少,可赵匡胤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如他有名的「勒石三戒」(即太祖碑誓)。王夫之说: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宋论》卷一《太祖三》)他从后周恭帝柴宗训手中兵不血刃夺来江山,让赵家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子孙们都保全柴氏子孙,不可谓不仁厚。不杀知识分子干部,不加农田之赋,都是很难能可贵的,显示了一个好皇帝的品质。> 赵匡胤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器量宽宏,非他人所能及,有史载的三个小故事可说明之:一天,赵匡胤设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个名叫王著的翰林,原是后周的臣子,这时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喧哗起来。群臣大惊,都为他捏一把汗。太祖却毫不怪罪,命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风后面大声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搀扶出去。第二天,有人上奏说王著当众大哭,思念周世宗,应当严惩。太祖说:「他喝醉了。在世宗时,我和他同朝为臣,熟悉他的脾气。他一个书生,哭哭故主,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让他去吧。」如此胸怀,有几个帝王能有?又有一次,赵匡胤乘驾出宫。经过大溪桥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赵匡胤不仅面不改色,而且淡淡地说:「谢谢他教我箭法。」并且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就当此事没发生过一样。还有一次更可爱,宋太祖半夜起来,突然感到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说:「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他硬是忍住没吃。>相关参考
咱们在说起古代才子的时候,总会觉得他们洒脱、豪放、反观那些被大家记住的才女们,似乎一个个都是婉约型的。那咱们今天要来看的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才女,她其实是一位寡妇,在史料的记载中,并没有关于她的姓名的
核心提示:少年粟裕的跑步,也为日后井冈山、浙南漫山野的游击乃至前半生的南征北战,练就了一双铁脚板和飞毛腿。后来,他在红军里填写党员登记表“有何特长”一栏时,惜墨如金地只写了三个字:“跑长路。”粟裕资料
我们都知道:乾隆是历史上非常喜欢作诗的一个皇帝,他一生作了4万多首诗,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可是,他所作的诗没有一首是脍炙人口的,这着实让人有些费解。而痞子皇帝刘邦书没有读多少,一生也只写了2首诗,却凭借
此人一生写了50首诗,只有这一首名流千古,小学生都能倒背如流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有掌握一项过硬的本领,就可以混的很不错,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古代的一些武功高手,仅靠独门绝技,足以独步武林,那些文人墨客,想破脑袋想写出惊艳四座的文章。唐朝的一位诗人,一生写了5
几千年来,中国古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文化,唐诗宋词无疑是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却经久不衰。诗词的创作都需要灵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而且在精不在多,唐朝诗人张若虚,一辈子就写了两首诗,但凭借
有人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句話用在大文豪蘇軾身上再恰當不過了。他一生宦海沉浮,曾官至禮部尚書,也曾被貶到荒涼至極的海南島。但無論是身處高位,還是沉於下僚,他始終泰然處之。就像
李白收到入京诏书后写了两首诗,一首狂出新高度,另一首可爱到爆
都说李白仙气飘飘,浪漫洒脱,但其实诗仙心中一直有一个当官的梦。这倒不一定是为了名和利,而是和众多读书人一样,有一个匡扶社稷的抱负。经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等人的多次举荐后,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终于收
李白收到入京诏书后写了两首诗,一首狂出新高度,另一首可爱到爆
都说李白仙气飘飘,浪漫洒脱,但其实诗仙心中一直有一个当官的梦。这倒不一定是为了名和利,而是和众多读书人一样,有一个匡扶社稷的抱负。经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等人的多次举荐后,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终于收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徐茂娜他帶著面具披頭散髮,攻陷了一個又一個城池,他是面涅將軍——狄青。這位將軍一生之中經歷了25場大型戰爭,每次都大勝而歸。最後他憑藉著自己的赫赫戰功,贏得了士兵的敬愛,
每个人的一生当中,总会走一些弯路,同时也避免不了各种坎坷与磨难,哪怕处于人生最低谷,也要尽可能及时调整好心态,相信风雨过后才能迎来彩虹。古代文人时常郁郁不得志,就拿大文豪苏轼来说,纵然拥有不世之才,却